記得佛教一個典故: 一次,慧可對達摩祖師說道“請師父為我安心,。” 達摩當即說:“把心拿來”,。 慧可說:“弟子無法找到?!?/span> 達摩說:“如果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經幫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嗎,?” 慧可恍然大悟,。 達摩用一種充滿禪機的方式教慧可放下,使慧可開悟,。“心”并非拿在手上的實物,自然無法“找到”,、“拿來”?!鞍残摹辈⒎前沧 靶摹保前沧∽约旱纳?、自己的念頭,。 朋友有兩個孩子,,女兒語文考了歷史新高,看出她的高興,;接著告訴我,兒子今天出成績,,有點心慌,。 其實此刻的高興和心慌沒有不同。沒有安住自己心,,而是隨著成績生出不同的念,。源于自己小時候為了獲得父母認可對成績的掛礙。當成績不理想的時候,,覺的父母不高興,,有了心慌的感受。那么在當下,,對于孩子成績,,把當時的感受投射出來。 當我們認識自己,,就會看到念如何而來,又如何變成情緒,,如果沒有覺知,,就不知道它如何掌控我們的生活。 其實我們只能生活在此刻,。你能一心一意,,就不會把生活的發(fā)生帶入到過去和未來。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唯一能得的是沉浸當下的狀態(tài),,沒有你,,沒有我。也就是金剛經寫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執(zhí)著于我,,不執(zhí)著于他人,,不執(zhí)著于生命。即一切法無自性,,萬物皆有因緣而生,。 當?shù)茏訂枎煾等绾涡扌袝r?師父說:走路時走路,,吃飯時吃飯,,砍柴時砍柴。這就是生活,,心在每一個行為里,,就不會生出嫉妒心,比較心,,羨慕心,。 之所以焦慮多,煩惱多,,失眠多在于日常的心總去追逐外在,為了擁有更多,,所以失去了對當下的覺知。追求擁有并沒有錯,,但在追求擁有的同時,沒有學會放下,。 靜因法師寫到:如果思想里有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它們會變成包袱,。當然,,它們對人生是有用的,,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總是念念不忘,生命就會變得沉重,。 放不下的原因在于心的散亂喂養(yǎng)了這些包袱。你一直在重復為什么這么痛苦的思考里,,但從來不考慮當下做了什么,又如何去做,? 杯子空了才能裝水,鼻子空了,,耳朵空了,毛孔空了才能活下去,。思想空了才會自由,??詹皇鞘裁炊紱]有,,空是有的一種表現(xiàn),。房間不空,,也不會坐在里面吃飯,睡覺,,寫作,。老子說: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給人便利,,“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 放的下,,才會提得起,;布施讓你學會放下物質,;不執(zhí)著讓你學會放下自己的認知。放下并不是什么都沒有了,。放下的同時,會收獲慈悲,,感恩,,自在。 佛在世的時候,有的弟子拿著鮮花來供養(yǎng),。佛叫他把花放下,他把花放下了,。佛又叫他把身放下,他卻不知道怎么放,。佛再叫他把心放下,,他一下子就開悟了,??梢娝^“放下”,,不是指實實在在的外物,,而是放下心頭的掛礙,。 心經是寫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你的心總是不放,被過去和未來占據著,,夢想顛倒,才有恐怖,。 放下并不是消極,,放下不開心,,才會開心;放下羨慕,,才會隨喜,;就像鈴木大拙說的:我們無法選擇遇見什么人,,也無法選擇生活的經歷,,但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什么,,遺忘什么。 所有的的選擇都在于你是如何的對待當下,。當騎行到陌生的地方,,廣袤的土地,綠樹,,藍天,。找不到路時,就會專注的找路,,你不會想昨天的煩惱,,明天是否有雨。心在路上,,你和風景成了一體,。 生活是簡單豐富的,專注中得,;生活是復雜煩躁的,,散亂中得。選擇在心之內,,不再心之外,。當寫完這篇文章,最大的收獲不是寫的流暢,,而是寫的過程,,時間仿佛靜止了,。也不能說靜止,,時間本來就不存在。隨心而動,,隨動而寫,,心在那,生活在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