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學科相結合是以學科知識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學科的教學中去,。由于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互補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益,因而在許多學校得到迅速而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在推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誤區(qū),,需要引起重視,,采取相應的對策。 1.硬件設施的配置:存在“一刀切,,一哄而上”的現象,。 信息技術設備已經成為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硬件”的標志。許多學校不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盲目的建設“校校通”,、“校園網”和“多媒體教室”。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各級教育部門把信息技術設備數量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硬指標”,,出現了“一刀切,,一哄而上”的現象。但是由于每個學校的辦學經費不同,,在農村,,由于教育經費短缺,,有的設備新舊不一,,性能相差懸殊,不能配套使用,;有的學?!岸嗝襟w教室”形同虛設,平時不用,,只是應付上級檢查,。 2.課堂評價的標準:存在“盲目化,絕對化”的現象,。 在中小學各科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成為“時尚”,。特別一旦有公開課、實驗課,、教研課等必定使用多媒體教學,。為了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有的學校規(guī)定35歲以下的老師必須會制作“課件”,,1/2的課堂教學必須使用多媒體,。教育行政部門在“評優(yōu)、評課”中,,把是否使用多媒體,,也看成是否符合課程改革的標準。有的教師對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存在著盲目性,。并非所有課程(內容)的教學都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其使用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不應該“一刀切”,、“一哄而上”。 3.教學行為的轉變:個別教師成為“鼠標”的仆人 在調查過程中,,一些老師在教學中成功地運用多媒體,,確實拓展了教學空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過去教師一味僅靠書本,、教鞭、粉筆傳道授業(yè)的套路,,無疑給學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聽覺,、視覺感受,,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老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喜歡不加選擇地使用多媒體,,以為這才是現代教育,這才是課程改革,。 4.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參差不齊,,簡單隨意。 總的來看,,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參差不齊,,技術亟待提高。有的課件只是讓書本搬家,,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有的只是“繡花枕頭稻草芯”,,多媒體課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網絡功能的優(yōu)勢得不到體現,;有的教師授課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的片面追求追求信息技術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味展示信息技術的作用,,結果導致教學內容主次不分,教學目標不明確,。造成了“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反映連筆記都來不及記,,學生成了所謂的“觀光者”,,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甚至形成了課下學生借抄教師課件筆記的局面,;有的學生認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將我們所斥責的“人灌”演變成了“機灌”,。此外,多媒體教學隨意性上,,缺少集體備課和試講等環(huán)節(jié),。 5.教學手段的組合:迷信技術,忽視傳統(tǒng),。 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忽視了傳統(tǒng)的教材教法?!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精華。多媒體用于輔助教學,,是不能全盤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法,。 如果我們過分地強調使用信息技術,可能會造成以下的后果: 1.助長了“形式主義”,。使用多媒體不能一味采取“拿來主義”,,把課件播放一番,,附加幾點解說了事,。如此生吞活剝、移花接木使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在調查中有的教師形容多媒體教學是“把教室當成電影院,,把課件當成影片,,把學生變成觀眾,把教師變成放映員”,。 2.削弱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水平,。滋長教師依賴多媒體教學的思想。許多年輕教師認為只要有多媒體教室,,就找來現成課件,,不假思索,鼠標一點,,輕裝上陣了,。一旦脫離多媒體就“原形畢露”了。筆者在一次聽課過程中,,由于突然停電,,年輕的教師驚慌失措,拿著粉筆竟然畫不出圓柱體,,教學基本功由此可見一斑,。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不強,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 有些教師上課時用的課件,、網頁不是自己親自做的,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fā)性的技術問題無法處理,,如局域電子教室學生機突然黑屏,,教師就無計可施,只得“助教”上陣,;一些學生在電腦上操作交流,,教師不會控制其他學生機,任那些學生自由瀏覽,;有些學生打字速度慢,,電子郵件不會發(fā),這些均會造成課堂教學組織不嚴密,,張弛度把握不好,,影響教學效果。 我們提倡信息技術在現代化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廣泛的運用,,但并不是說可以無目的的,、隨意的整合,解決運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轉變教學觀念 校校通工程、校園網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都需要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作指導,。反過來講,各項工作都必須建立在現代教育觀念上,。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個重要先導條件,。它要求教師必須改變舊有的學科觀念,不要人為地在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劃分界線,,要將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效地融入信息技術課程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具備不斷更新知識,、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能力,。 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教材觀。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當前的教材內容不可避免地要不斷被豐富和更新,。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廢除各模塊間的阡陌,,根據當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設置相關的課題內容,并且按照課題難度的程度安排學習順序和課時,。 現代教育技術強調的一是學習資源,,二是學習過程。如果我們只關注學習資源,,不關注學習過程,;只關注學習資源中的設備和設施,不關注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不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正確處理好硬件和軟件的關系,,是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中的重大課題,。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硬件建設水平只是一個投人問題,,而軟件水平的提高比硬件投入要復雜得多,。只有大量的、科學的,、有效的軟件產生出來,,才能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如果軟件跟不上,,就必然影響到硬件效用的發(fā)揮。 所以,,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育教學研究實踐中,,要從根本做起,真正把軟件的水平提高上去,,帶動軟件建設,,從而提高硬件的利用效率。在建設中,,硬件建設要量力而行,,但軟件建設要高標準、嚴要求。 培訓教師是中小學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在教師培訓的內容上,,既要重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方向,學習方式的革新與課堂教學改革,,網絡環(huán)境下教與學,,網絡課程資源的搜索、篩選和集成,,多元智能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以及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師教學行為的分析等的同時,,又要重視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在培訓的方法方面,,建議采取專家開辦專題講座、各科教師相互教學觀摩,、“一對一”手把手地制作課件,、實習與討論交流的方式進行,既重視理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理念的轉變,,又重視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及訓練,真正作到“學以致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