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結合本校信息化教育的實踐,從教師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設施,、信息技術課、資源利用四方面論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內涵,、要素,。廣泛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深入開展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信息化,;信息技術;整合,;培訓;網絡資源,;創(chuàng)新能力
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社會里,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fā)布、應用能力是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充分利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及信息資源深入開展教學活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是時代賦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是教育信息化的宗旨,。 一、教師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 教師作為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其理念、方法,、手段,、模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影響著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和應用水平是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所在。 1. 強化信息化意識,,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 教師教育的信息化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靈活利用信息技術這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另一方面將學科(專業(yè))知識科學地融入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中,也就是目前廣泛提倡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前者是基礎,,后者是保障。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靈活地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必要的知識,、技能,,不斷探索學科(專業(yè))知識與信息技術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信息技術廣泛獲取與所授課程相關的信息資源,,并經過篩選后,,嚴密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選擇表現(xiàn)媒體,,從而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模式將所授內容展示給學生。整個過程師生互動、設問導學,,展示生動,、形象、深入,、信息量大,,并且在知識的關鍵點和延伸點,教師提出擴展性思考題,,并為學生提供參考信息源,,如紙介質圖書、數(shù)字圖書,、網站等,。因而不僅增強教學效果,而且啟迪他們對信息的獲取分析,、應用的思考,,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為此,,學校不間斷地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模式、方法,、手段”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技術平臺的操作與應用。從 word 到 PowerPoint ,,從 Authorware 到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從 Internet 的基本操作到科技文獻檢索,從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到網絡授課平臺的應用,。依年齡和專業(yè)結構不同,,培訓內容和目標也有所區(qū)別。二是針對某些學科內容與信息技術的聯(lián)系,,采用案例分析法進行“整合”方面的培訓,,使其通過對案例的思考與分析,從中體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而且培訓與研討相結合,,達到共同促進,不斷提高的目的,。 2. 以人為本,,明確目標,,注重“整合”的實效性。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本身不是目的,,它所追求的是教育教學方面的目標,追求的是信息技術在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實效,。即: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等,。因此在整合的實踐過程中,應避免為了“整合”而“整合”的“整合目的論”和“唯技術論”,。“整合”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模式的全盤否定,“整合”也不意味著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的捆綁,。哪些內容如何整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管內容千變萬化,,方式,、方法不一,但整合的宗旨和人本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為了避免整合的盲目性,,避免步入“用信息技術就比不用好”、“用得多比用得少的好”的誤區(qū),,學校制定了包括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整合的基本方法、整合效果的評價等內容的《信息技術的運用及課程整合的目標和要求》,,為整合的有效,、深化進行提供了依據(jù)。 3. 設立激勵機制,,全員參與,,共同提高。 教育的信息化是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利用現(xiàn)代信息資源,,將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系統(tǒng)性工程。教師是直接的實踐者,,實施者,,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是其關鍵所在。因此學校出臺了《關于開展教育信息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活動的若干規(guī)定》,,對非信息技術專業(yè)類教師和信息技術專業(yè)類教師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點和所授內容,,進行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及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嘗試,并以此為主題,,每學期或寫一篇論文,,或講一節(jié)公開課,或組織一篇說課稿,,或制作一個課件,。各系分別組織論文發(fā)布和公開課,選拔效果好的,、有代表性的學科參加全院的論文發(fā)布和公開課,,全體教師參加評議交流,請專家點評,,評比獎勵,。這樣使廣大教師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循序漸進,,共同提高。另一方面,,結合學生反映,、教學反饋,對態(tài)度認真,、效果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相反對態(tài)度消極、教學反饋差的個別人提出批評或扣除部分工作量補貼,。 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探索,,所有教師皆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教育在逐漸深化,。如教師們普遍能為學生提供擴展學習學科知識的網站,,藝術系鑒賞課不僅鑒賞傳統(tǒng)的藝術作品,還鑒賞網頁的色彩,、布局的藝術性,,并從藝術的角度設計網頁的格局、顏色,、字體等,;法律課穿插電視片或錄像片段進行案例分析;網絡原理,、 PN 結導電等微觀抽象的內容用形象的課件教學,;“利用多媒體遠程教學系統(tǒng),深入開展信息化教學”獲唐山市教學成果二等獎,。“準確把握,,恰當應用”獲省《職業(yè)教育與培訓》論文評比一等獎,,多媒體課件“ Windows 操作系統(tǒng)”、“網絡原理”,、“液壓傳動”,、“ VB 課程設計”分別獲省職教系統(tǒng)課件評比二等獎和市職教系統(tǒng)課件評比一等獎。 二,、硬件設施是基礎,,技術支持是動力。 沒有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做平臺,,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無異紙上談兵;有了硬件,,沒有能開發(fā)利用它的技術支持,,它也形同虛設。學校領導非常重視物質投資和人力投資,。近兩年來在原有多媒體遠程教學系統(tǒng),、電教中心的攝、錄,、編,、播系統(tǒng)的基礎上,投資三百八十萬元,,先后購置微機二百七十臺,,新建了電子閱覽室、網絡中心,,新裝備了五個多媒體教室,,改建、擴建了校園網,,將六個計算機房連網并與校園網互聯(lián),,每個機房都安裝了網絡教學系統(tǒng)平臺和網絡教學實時錄播系統(tǒng),從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一次性購置數(shù)字圖書五萬冊,,并作為唐山分館與之簽定了合作協(xié)議,。此外,還為每一位教師家里配備了一臺電腦,,為其備課,、查詢網上資料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人力資源方面,,學校精選了 5 名基本素質好,、好學上進、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強的教師,,組建了集電化教學,、多媒體課件開發(fā),、電子閱覽與數(shù)字圖書管理、網絡中心管理于一體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今年又引進一位教育管理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專業(yè)的雙學位畢業(yè)生來校任教,,加強了我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技術力量。 三,、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從“信息技術課”本身開始。 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主要依靠兩個方面的支持,,一是擁有堅實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二是具備熟練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信息技術課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fā)布,、應用的立交橋和工具箱,。因此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絕不能是孤立的,它應該而且必須是與相關知識,、具體應用相結合,。如學習 Word 可以和學院的校刊的排版編輯結合,;學習了 Excel 可用于學籍統(tǒng)計,、帳務管理;學習了網頁制作,,可以以展示自我(或校,、系、班)為主題,,設計制作網頁并發(fā)布到免費網站,;學習了網絡操作,可以到網上查找下載學習資源,、參考資料,;利用 BBS 和 E-mail 進行網上討論與交流……因此,信息技術課中,,教師應采用任務驅動或案例驅動的方法,,結合具體應用布置實習課題,而課題的靈活性,、實用性,、綜合性對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這也正是信息技術課與實踐應用的整合,。這就好比一把螺絲刀,,它是一種工具,,人們不會刻意追究它能做什么,重要的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想到用它,,并能夠用它把問題解決掉,。 四、充分利用資源,,提高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1. 利用信息技術實施網上考試,。 網上考試是將試題存到特定機位,,利用 ftp 功能傳題,考生在指定機位上用計算機答題,,再把結果保存到指定位置,。實施網上考試一方面是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具體實踐,另一方面因隨機抽題也增加了考試的可信度,,使教考分離更加透明,同時也促進了題庫建設,,帶動考試平臺的開發(fā)和升級,。因此學校計劃每個班每年至少有一個學科的期末考試在網上進行。 2. 畢業(yè)設計是應用信息技術的一次綜合性實踐,。 畢業(yè)設計過程中,,除須從數(shù)字圖書或網上查找參考資料外,學校要求說明書及圖表皆須用計算機完成,,畢業(yè)設計的過程也是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過程,。 3. 充分發(fā)揮網絡作用,不斷優(yōu)化,、組織信息資源,。 一方面將網上有推廣價值和保存價值的信息下載并刻錄成光盤,如精彩的演講,、講座,、最新影視、歌曲,、網上圖書館(如超星)的圖書,,以便在下網后可以隨時復用,便于流通,。光盤上的圖書,,可放入電腦光驅內隨時隨處查閱(讀);另一方面可將多媒體光盤信息存放到服務器上,,如“開天辟地”,、“洪恩在線”,,或教材、圖書帶的光盤內容,,也可將教師的課件存放到服務器上,,通過網絡學生們可以查遺補缺,反復觀看,,還可實現(xiàn)對錄制信息(如教師的講課過程)進行反復播放,,以助復習課上講過的內容。另外通過校園網的“信息導航”欄,,利用鏈接可以方便地訪問欲求信息的網站,,如就業(yè)指導、人才需求,、教學研究,、知識前沿等。 利用網絡,,教師可以廣泛地獲取信息資源,,可以進行廣泛的交流。為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改進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時刻提醒學生,對網上信息要汲取精華,,排除糟粕,,提高警惕,抵御不健康內容的侵蝕,,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高效快速地獲取知識,激勵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式學習,,讓每一個學生在寬松的探究環(huán)境里獨立思考,進行創(chuàng)造和展示,,如在網上發(fā)表論文,、詩歌、評論,,并通過個人網頁展示自己,、推銷自己,以不斷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為走終身學習的道路奠定基礎。 廣泛深入地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全面促進教育現(xiàn)代化,,勢必帶動教育的發(fā)展與變革,它是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必經之路。 主要參考文獻: [1] 謝忠新 衛(wèi)紅《“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培訓的探索》 《中國電化教育》 2003.2 [2] 霍 霞 《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教師教育信息化——對策論》 《信息技術教育》 2003.3 [3] 苗逢春 吳良輝《關于課程整合的 6 個問題》 《信息技術教育》 20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