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金匱要略》卷上百合狐惑陰陽(yáng)毒病證治第三 劑量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兩,,切) 百合(30g,,擘) 知母(9g,切) 煎服法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另以泉水400毫升,煎知母,,取200毫升,,去滓。將兩次藥汁混和煎,,取300毫升,,分溫二服。 注:原方煎法加泉水,用泉水者,更助益陽(yáng)生津之力,。但在城市難尋,只可用自來水,。當(dāng)然有條件者,盡量從之。 主治 百合病誤汗,汗后傷陰,以致口渴,煩躁不安,脈微數(shù),。 百合病發(fā)汗后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方解 百合,,潤(rùn)肺清心,益氣安神,;知母,,清熱生津,,除煩潤(rùn)燥。該方的溶劑泉水特殊,,古本草認(rèn)為其具有益五臟,,清肺胃,下熱氣,,利小便功效,。三者起補(bǔ)虛、清熱,、養(yǎng)陰作用,。 《古方選注》:君以百合,甘涼清肺,;佐以知母,,救肺之陰,,使膀胱水臟知有母氣,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陽(yáng)病救陰之法也,。 《金匱方歌括》元犀按:百脈俱朝于肺。百脈俱病,,病形錯(cuò)雜,,不能悉治,只于肺治之,。肺主氣,,氣之為病,非實(shí)而不順,,即虛而不足,。百合能治邪氣之實(shí),而補(bǔ)正氣之虛,;知母人肺金,,益其水源,下通膀胱,,使天水之氣合,而所傷之陰轉(zhuǎn),,則其邪從小便出矣,。若誤汗傷陰者,汗為陰液,,陰液傷故以此湯維其陽(yáng),,即所以救陰也 方歌 《金匱方歌括》陳修園 病非應(yīng)汗汗傷陰,知母當(dāng)遵三兩葴,,漬去沫涎七百合,,別煎泉水是金針。 臨證加減 1百合病誤汗,若夜不能寐,加酸棗仁,、合歡花;喜悲傷欲哭,加浮小麥,、甘草、大棗;驚悸不寧,加龍骨,、牡蠣;善太息,加柴胡,、白芍。 2,熱病后期,余熱未盡,若兼氣虛加太子參,、西洋參,、麥門冬;陰虛較重者,加玄參、生地黃;心煩不安,加阿膠,、雞子黃,。 3.外感余熱未盡,舌津不足,口干飲少者與瀉白散合方(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治之,。 4,肺結(jié)核陰虛咯血,加白芨、仙鶴草,、三七粉等,。 5,百合知母湯加減治療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衰弱癥見失眠,健忘,多夢(mèng),心悸不安等屬陰虛津虧,熱擾心神。藥用百合18~45g,知母6~12g,生地黃12~20g,。隨癥加減,每日工劑,水煎服,結(jié)果療效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