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塵大夫的第31篇文章 圖片來自pixbay 作者:塵大夫,中醫(yī)主治醫(yī)師,。相信一粒微塵,,也能影響世界。 現(xiàn)在很多人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若沒有規(guī)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很容易發(fā)生中風,。 中風死亡率非常高,即使從死神手里搶回一條命,,也大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麻木不仁,、語言不利等神經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今天介紹一個治療中風偏癱的名方——補陽還五湯,。 它治療氣虛血瘀的中風偏癱確有實效,,用對了,療效顯著,,曾一度被認為是治療中風后遺癥的“專方”,。 本方出自清代名醫(yī)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 王先生認為人的各項活動靠元氣,。 元氣分布于周身,左右各半,,若元氣虧虛至五成,,氣就會歸于半身而出現(xiàn)另外一邊偏癱無力,。 所以要補足缺失的五成氣,還于患病側,,故名補陽還五湯,。 借助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我們都知道中風偏癱是腦出血或瘀血造成腦損傷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對王先生的這種說法可能難以接受,。 其實業(yè)界對王清任的評價也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他“越改越錯”,。但我覺得人都有歷史性,,我們不能以現(xiàn)代的眼光評判兩百多年前的人,。 我對他十分敬佩,,原因在于他實事求是,敢于創(chuàng)新,。 對于自己不懂的問題,,他能誠懇地在書中承認,,不裝腔作勢。 而且敢于對《內經》等經典著作中有關人體解剖問題提出質疑,,并親自去刑場觀察繪圖,公諸于眾,。盡管現(xiàn)在看來,,他的研究很粗略,,也存在錯誤,,但敢于質疑權威,,這樣的勇氣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稀缺品,。 他還將自己臨證四十年總結的經驗,、創(chuàng)制的有效方劑均毫無保留地公開,,足見他的赤誠與仁心,。 言歸正傳,,說回方劑。 本方方藥組成并不復雜,,可以分為三組: 黃芪四兩(30-120g) 地龍一錢(3g) 當歸尾二錢(6g),,赤芍一錢半(6g),川芎一錢(3g),,紅花一錢(3g),桃仁一錢(3g) 其最大的特點是黃芪量大,,而其他藥物用量均偏小,。 這與王氏對中風偏癱的認識有關,。 他認為氣虛是本病發(fā)病的關鍵因素,,氣虛必然引起血循行障礙出現(xiàn)血瘀,血瘀有必然導致經絡不通,。 故用大量黃芪補氣, 當歸,、赤芍、川芎,、桃紅活血, 地龍通絡,, 這樣氣虛得補,,經絡得通,,瘀血得化,損傷的機體功能自然得以恢復,。 所以從上述情況不難看出本方的核心病機是氣虛,、血瘀、絡阻,。 具體應用時,,可參考以下癥狀: 1.癱瘓側癱軟無力; 2.伴有短氣無力,,倦怠,,頭暈易出汗等; 3.舌質淡胖,,脈細弱無力,。 凡見到這些情況,則不可輕投: 1.癱瘓側肢體攣急,、僵硬、腫脹,、疼痛,; 2.神志不清; 3.口中流出的涎液非清水而比較粘稠,,或出現(xiàn)嘔吐,、腹脹,; 4.舌質紅絳,,干燥乏津,舌苔黑或黑厚; 5.脈實,。 總之,單純虛證的中風偏癱療效好,,如果虛中夾實或者有熱,,應用就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一百年前張錫純就指出過這個問題,。 他提出如果病人脈細弱無力,或者感覺呼吸氣短,,發(fā)病之后沒有心頭發(fā)熱的癥狀,,用補陽還五湯是有效的。 但如果脈洪大有力,,或弦硬有力,,兼有頭痛眩暈的癥狀,或者心中發(fā)熱,,就要慎用,,可用他的建瓴湯(生淮山藥一兩,懷牛膝一兩,生赭石八錢,,生龍骨六錢,,生牡蠣六錢,生地六錢,,白芍四錢,,柏子仁四錢,以磨刀的鐵銹濃水煎藥),。此可作參考,。 另外建議黃芪從小劑量開始使用,如果確定辨證準確,,效果不明顯時再逐漸增加劑量,,以免開始就大劑量造成病情加重而無法補救。 病情緩解后可間斷服用鞏固療效,。 還要注意中風后有些血壓高的患者慎用此方,。 特別提醒:應用此方需要具有中醫(yī)學知識進行辨證,不可輕易嘗試,。 |
|
來自: 經方人生 > 《中風的中醫(y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