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今天是我寫日記的2294天,。 今天是周末,轉眼之間,,又是一周,,從2021年1月1日開始,每天講課15分鐘,,不用PPT演示,,限制時間,主要就是鍛煉了自己的演講能力,。 經方醫(yī)學跟我們以前學的臟腑辨證,、升降辨證,、經絡辨證不同。 著眼點在于臨床癥候反應,。 這個是核心思路,,就是著眼于臨床癥候反應,不去推演病因,,五行之間相生相克,,經絡,。 明白了這一點是前提。 然后經方醫(yī)學先辨六經,。 這里的六經,,來至于八綱。 不是內經六經概念,,這個是關鍵,,也是前提及基礎。 不同六經的認識,,形成了不同理論思維,。 不用爭論誰更好,我一直都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每個人基礎不同,,進入仲景之門也不同,。 我學習的是胡馮理論經方體系,所以這里的六經,,其實就是: 三個病位,,兩種病性。 這樣就形成了六經,。 表分陰陽,,表陽證,太陽病,,表陰證,,少陰病。 里分陰陽,,里陽證,,陽明病,里陰證,,太陰病,。 半表半里分陰陽,半表半里陽證,,少陽病,,陰證,厥陰病,。 這樣就形成了六經,。 辨出了六經,還要辨瘀血,,積食,,結石,,水毒。 辨出六經,,還不行,,還要辨方證。 辨方證,,才是最難的,。 老師說:辨方證,是辨證的尖端,。 這個需要大家在學習經方過程中,,掌握每首經方辨證及運用要點。 這是最開始起步的路線,。 還有一條路線,,是病機路線,比較復雜,,我就不講了,。 所以初學先建立整體的六經辨證,這樣分清楚,,病位,,病性,六經,,起碼大的方向錯不了,。 也不會根據教科書的思路給每個病定上多少個證型,然后去對病人的癥狀,。 其實,,我發(fā)現(xiàn),很多內科慢性疾病,,都很多表證不解,,而很多人往往容易忽略了這一點。 我在門診中治療病史很久的鼻炎,,腺樣體肥大,,哮喘,肺炎,,頭痛,,眩暈,失眠,,中風等,,都有表不解的一面。 而有經方辨證思維的,,基本不會忽略,。 舉個例子: 女性,,30歲 病位:表,里,。
六經辨證:防己茯苓湯。 防己15g,,黃芪15g,,桂枝15g,茯苓45g,,炙甘草10g,,5劑,日一劑,,水煎服,。 防己15g,黃芪15g,,桂枝30g,,茯苓45g,炙甘草10g,,生牡蠣45g,,生龍骨45g,5劑,,日一劑,,水煎服。 我在臨床中運用茯苓防己湯體會:四肢,,頭面部跳動,,水腫,,表虛之外邪里飲。 所以,,對于初學者來說,,建立整體六經辨證體系尤為重要。 很多人問,,是不是一定要背熟傷寒論才能運用經方,? 能背熟最好,不能背熟,,也是可以運用好經方的,。 學習的路徑主要是兩條: 自學,這條路線其實比較辛苦,,但對于天賦型的人來說,,不是難題,我發(fā)現(xiàn)很多師兄師姐自學都可以學的很好,。 二是找到一位愿意教你的老師,,一位老師點評幾天,可能就會不一樣,,可以省掉自己很長時間的摸索,。我當時2017年之前就是自己摸索了13年,后來跟了馮老學習七天,,讓我受益匪淺,,北京回來后,我自己不斷摸索,,總結,,思考,讀書,,可以說是經方是我步入了中醫(yī)之門,。 當然,每個人的基礎不同,,認識不同,,選擇也就不同。 關鍵是臨床,,慢慢的你就會有自己的思考,,體會,總結,,看的疾病越多,,就會越有深的體會。 今晚,就與大家聊到這里,,周末愉快,,各位師兄師姐。 講的不一定對,,只是自己所走過的路,。 林佳明,主任醫(yī)師,,蝸居欽州小城,。 我與利城老師出版了一本案例集,,有很多的瑕疵,,也算是給自己學習經方7年一個交代及總結。 崇尚仲景醫(yī)學,,六經辨證,,運用經方治療常見病、多發(fā)病,,做經方一代傳人,。 善于運用中醫(yī)經方治療本專業(yè)常見病、多發(fā)病,、疑難重癥如急性腦血管病(腦中風)及后遺癥,、反復發(fā)作性眩暈、頑固性失眠,、癡呆,、癲癇,、帕金森病、抑郁癥,、焦慮癥,、頭痛,、心理障礙等疑難雜癥,。 擅長運用純中醫(yī)藥治療中風,、眩暈、不寐,、郁病、頭痛、消渴,、咳嗽,、發(fā)熱、哮病,、喘證,、胃痛、胃脹,、月經不調,、痛經、不孕及腫瘤術后,、眩暈頭痛以及顫震,、咳嗽、喘證,、胸痹,、不明原因發(fā)熱等疑難病癥。形成了經方六經辨證,,注重興陽、溫陽,、扶陽學術思想運用,。 歡迎加我的微信一起交流學習。 關注我與利城老師做的另外一個公眾賬號,每天講述我們的臨床實踐,,總結實戰(zhàn)的體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