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佛家,、道家,,都是很容易了解的。現(xiàn)在我們要講儒家,,儒家是最難了解的,。要不相信,我們問佛家講什么,,多多少少大家都稍微知道,,佛家要講解脫,只是為什么要解脫,,有些時候不一定很清楚,,其實想一想就很清楚,因為人生的不恰當,,所以要走恰當?shù)娜松?,人生在哪里不恰當?虛幻,,無明,,貪嗔癡,這很不恰當,,很多人很容易講,,雖然不一定講得很真切,什么叫做真切,?我心理面念茲在茲,,這些話不只是口頭禪,而是我真的有這樣的感受,,這就不容易,但多少能講出一點,。對道家剛才講了高明,,對了,他們要追求逍遙,,也對了,,所以容易了解?,F(xiàn)在講儒家,請問什么叫做儒家,?儒家在哪里,,誰是儒家,儒家要追求什么,?儒家要成就什么,?當然我們可以舉一些很大的觀念,,儒家成就圣人,。那么什么叫做圣人?圣人從哪里成就的,?當這樣問的時候就不容易了解了,。剛才說佛家的基本的原理,用一個字講出來,,就是“苦”,。對于苦的解脫就是它的教導(dǎo)的方向,一切的教導(dǎo)都是從苦到解脫,。道家的基本學(xué)問,,道家的基本矚目點在人生的矜持、造作,、有為,、固執(zhí),你從這里解脫,,道家不講解脫,,從這里虛靜,你的心虛了,,生命就歸于平靜了,,不再有起伏了,,于是就走向逍遙。至于儒家的基本的觀念,,我們怎么來了解,,請問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乃至用一個字解說出來,做學(xué)問往往要這樣做,。
孔子曾經(jīng)測驗他的學(xué)生,,看看成熟了沒有??鬃右膊浑S便測驗,,他很會考試,他的考試大概都讓學(xué)生能夠過關(guān),,不過關(guān)的他也不考,,不為難弟子,所以孔子不愧為教育家,??鬃涌歼^最深的題目,這個題目確實不容易,,他說“吾道一以貫之”,,這是最高的學(xué)問了。你不是要學(xué)那個一以貫之的地方嗎,?才能了解他的核心思想,,所以這是一個最深的題目了,孔子出這個題目只考兩個人,,一個叫做曾參,,本來是應(yīng)該考顏回的,不過顏回是不必考的,,而且顏回也死了,,所以就考曾子。曾子的資質(zhì)是魯鈍的,,他是憑咬牙切齒的用功,,所以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偉大,這偉大啊?。ü恼疲?,你敢這樣說嗎?“士不可以不弘毅”,,弘者廣大,,意者堅強也,他的理想廣大,,他的意志堅強,,以“弘毅”來承受孔子的學(xué)問。所以眾弟子都在的時候孔子點名,,“參乎”,,曾參啊,“吾道一以貫之”,,你知道嗎,?曾生開口就說,“唯”,,是的,。這樣對話就完了。”子出,,門人問曰”,,孔子離開了,同學(xué)七嘴八舌就問起來了,,剛才你們兩個高來高去,,到底在講什么,你說是的,,老師你的道一以貫之,,請問老師的“一”在哪里?曾子就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跟“恕”兩個字都是“心”字底,,“忠”的上面是“中”,,中者正也,實實在在,,所以古人訓(xùn)詁,,盡己之謂忠,怎么叫盡己,?——盡己之心之謂忠,,那個心沒有講出來,但你要知道,盡自己的心,,所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這就叫盡了自己的本分,為人謀就等于是自己的事,,與朋友交,,我先守信,不是讓朋友守信,,而是我先守信,這要有多大的擔(dān)當,?你跟朋友交敢先守信嗎,?你總是想這個朋友會怎么對我,我再來怎么對他,,你這樣怎么交朋友,?然后,“傳不習(xí)乎”,,那更不得了了,,傳,或是老師所傳授,,或是古圣先賢所傳授,,我到底有沒有努力去學(xué)習(xí)呢?我到底有沒有把它學(xué)在我生命中呢,?我到底有沒有繼承人類的智慧,?乃至于我有沒有去傳播,叫做承先啟后,,這都是一個人應(yīng)該有的對自己的盡心盡力,,應(yīng)該做的事,你不做這個事還做什么事,?人生做其他事都是虛幻的,,只有做這個事是實在的,為人謀,,忠,;與朋友交,信,;傳,,要習(xí)。這總起來也叫“忠”,盡了自己的本分,。本分有目前的本分,,我對父母盡了我的本分,忠就有孝,;對朋友盡了本分,,忠就有信;對文化盡了本分,,你忠于民族,,乃至于最后是忠于自己,所以你們沒有吃虧,,千萬不要認為孝順父母,、對朋友守信你吃虧了,你是在盡自己的本分,,哪里有吃虧,。所以盡己之謂忠,這是孔子之教的核心,,你沒有盡己的忠,,你怎么叫儒家之徒?你怎么對得起孔夫子,?
再來講“恕”,,那更了不起,如心之謂恕,,所以古人講“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推己及人,,設(shè)身處地,,為人著想,寬諒別人,,這都在恕的范圍之內(nèi),。什么叫做民主,什么叫做自由,,以尊重別人的自由為我的自由,,這個叫做恕。只顧展現(xiàn)自己的自由,,把別人都踏在腳下,這叫你的自由嗎,?所以“如心”,,他的心和我的心一樣,將你心換我心,使之相一生,,這就是戀愛中人的恕,。(笑,鼓掌)不要只要求你的愛人,,怎么以前對我那么好,,現(xiàn)在好像越來越自私了,都要求我對你好,,其實你自己也在要求對方先對你好,,所以這兩個戀愛中的人就不再甜蜜,叫做冤家了,,因為你沒有恕道,。所以都要想想初戀的時候,是多么樣的推己及人(笑,,鼓掌),,那種殷勤奉獻,是無微不至(笑),,最后呢,?所以人間沒有恕,就是地獄了,。人間以恕相往來,,就是天堂。(鼓掌)我們八榮八恥,,要降低離婚率(笑),,要在曾子那邊取得智慧。人生只不過兩件事“忠,、恕”,,沒有別的,再講別的都是外道,。
曾子真的是承受了孔子的教導(dǎo),,而且努力實踐,在自己的身上表現(xiàn),,“士不可不弘毅”,,儒家的學(xué)問靠曾子傳下來,雖然有些人說,,這是中國文化一個不幸,,但是他還是大幸。什么叫做不幸,?如果由顏淵來傳孔子之道,,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可能更加坦蕩光明,,但是我們不講這些,你還沒有曾子的德就不可能有顏淵的德,,所以先忠恕再說吧,,不要好高騖遠了。顏回是“具體而微”啊,,具圣人之體,,只是他還很微小,讓他假以時日,,孔子預(yù)見他超過老師,,所以難得的人才,不過他是不是去救那些竹簡淹死的我們不知道(笑),。這叫“一以貫之”,,用“忠、恕”兩個字來把握孔夫子的思想,,來把握儒家的學(xué)問,。
孔子問第二個人——子貢,子貢很有才華,,很聰明,,子貢的智慧在孔子死后才開,太可惜了,??鬃訂?/span>“賜也,汝以予為多學(xué)而識之者與,?”,,端木賜啊,你認為我是一個多學(xué)博學(xué),,“而識之”,,識之就是記得很多東西,很有學(xué)問的人嗎,?子貢曰“然”,,對啊,子貢很聰明,,馬上想,,老師今天發(fā)瘋了嗎,本來就是這樣,,還要問,,老師問這個問題肯定有另外一個問題,所以在“然”后面,,馬上加一句“非與,?”,,難道不是嗎,?緊張了(笑),,這叫做聰明的學(xué)生??鬃泳驼f“非也”,,你錯了(笑)。所以孔子很會考試,,對曾子直接就說,,“吾道一以貫之”,他老早知道曾子一定說“對的”,。對子貢就先吊他,,你認為我是一個很博學(xué)、很有才華的人嗎,?子貢說,,是啊,難道不是嗎,?不是,,“吾道一以貫之”,我只是“一”,,沒有“多”,。在這里就有玄機啊,我的多就是一,,我的一就是多,,一切即一,一切即一,,你懂嗎,?這一段對話在《論語》中弟子記載到這里戛然而止,下面沒有文章了,,不像剛才的后面有發(fā)展,,群弟子還問,何謂也,,曾子還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這一章后面就沒有了,,“子曰:汝以我為多學(xué)而識之者與,?子貢曰:然,非與,?子曰:非也,,吾道一以貫之,。”后面沒了,這什么意思,?子貢沒有搭腔,。為什么不搭腔?子貢一時悟不出來,。所以孔門弟子除了顏淵之外只剩下一個曾子,。有人說孔子這樣勞碌一輩子,他只搞到了72條下線(笑),,這72條下線只有一線是活的(笑),。所以各位,難吶,,不要說做生意難,,圣人之道也難,文化傳承,,難?。。ü恼疲┳迂暡涣私饪鬃拥囊灰载炛?,他在孔子死后六年之內(nèi)是不是了解,,不知道,可能還沒有悟出來,,不容易啊,。
現(xiàn)在請問各位,你不用忠恕兩個字,,你用別的詞語,,用一個字兩個字甚至一句話來講出“吾道一以貫之”的核心點,你能發(fā)言嗎,?如果能,,而且你念茲在茲,你反復(fù)琢磨,,果然就是如此,,而且只有如此,沒有別的說法,,你就是會讀書了,,你就是讀通了,你就可以作為儒家之徒,,要不然你早得很,。歷史上有很多人,他們學(xué)問最高成就,,就是去發(fā)現(xiàn)一貫的地方,,這叫做見道,,要不然就是不見道。你被批評為不見道,,你的儒家的生命就被判了無期徒刑,,這是生死的關(guān)頭,人生有沒有意義,,你必須參透這一關(guān),。一般人無所謂參透不參透,,反正他生命來這里過一輩子,,游戲人間,,游戲來游戲去,,到最后與草木同朽,,算了,,就這樣,。你假如不想與草木同朽,,你要參一參,,這是古來的公案。孟子就告訴你,,孔子的一以貫之在哪里,,“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孟子說,,“王何必言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辱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四端就是孔子之道,,乃至于儒家學(xué)問的發(fā)端處,,它展現(xiàn)出來的就是仁義,它的源頭就是我的性,,我的性本來就是善,。孟子一輩子就講這幾句話,所有其他的語言通通從這幾句話開出來,。讀孟子沒有讀到他的性之所以善的辯論,,讀孟子不知道孟子只是要以仁義來治國平天下,如果你讀不到這點,,你不了解孟子,,也不了解儒家學(xué)問的廣大,。所以孟子以性善來貫孔子之道,以四端之心來貫孔子之道,,以仁義來貫孔子之道,。王陽明以良知二字來貫孔子之道。除了孟子,、王陽明之外,,或許還可以舉一個陸象山,但是陸象山?jīng)]有自己的發(fā)明,,他只是孟子之學(xué),,所以陸象山說“心即是理”,“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這是陸象山13歲的時候說的話,一直到他老,,不改變,,這叫做一貫之道,這叫做儒家之徒,。所以儒家有他的一貫之道,,而每個人都可以有他不同的把握,而這些不同的把握到了最后都是一樣,,只是把握得更加深遠,、更加原始,像良知,、像四端之心,,那是更加深遠,更加原始,,忠恕兩個字已經(jīng)是原始的善性,,這個四端,這個良知,,這個心即理的心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曾子的哲學(xué)性還是不夠的。儒家要到宋明儒才真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