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一些俗語,,往往反映農(nóng)村一些傳統(tǒng)習俗,而這種習俗的形成,,有著悠久的歷史,。“蓋三不蓋四,,建東不建西”就是這樣一句農(nóng)村俗語,。 這句俗語在民間還有多種變體,即“蓋三不蓋四,,空東不空西”,,“蓋三不蓋四,接東不接西”等,,意思大同小異,前一句說的是庭院內(nèi)建房拓展的方位,,后一句則是說預選為后來拓展建房留余地,。 那么,這句俗語的來源,,有什么樣的歷史背景呢,?下面進一番探討。 一,、蓋三不蓋四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蓋主屋(不同的地方也稱正房、正堂,、堂屋,、北房等)的間數(shù),如果針對平民百姓來說,,只能蓋三間,,不能蓋四間,如果針對所有的人來說,,間數(shù)只能成單(一間除外),,不能成雙(兩間除外)。 廂房(有地方稱配屋,、倉樓,、偏屋等),、倒座房的間數(shù)不在此數(shù)字限制之列,但一般還是以單數(shù)為好,。排屋因是多戶人家合建,,也不在此限制之列,但以每戶占三間為好,。 這里所說的“間”,,指的是開間,而不是房間,,兩間在傳統(tǒng)建筑術事中有是有區(qū)別的,。 開間,民間俗稱為“空”,,比如,,三開間的房屋稱為“有三空的屋”?!耙豢瘴荨本褪欠课輧?nèi)進深墻一面墻到另一面墻之間空間,,通常用于測兩面墻之間的距離。如果是穿斗式的木房子,,那么排扇與排扇之間的距離稱為開間,,比如,四排的木房子,,往往與三間連在一起使,,稱之為“四排三間”。 從房間的角度來說,,根據(jù)房屋的進深不同,,一個開間可以有1至3個房間;從房屋的樓層來說,,房屋建了幾層,,進深墻也就延伸到幾層,一個開間就包括了幾層,。 比如,,農(nóng)村很多人喜歡問,你家的房屋有多大,,回答的人說,,三層三開間,或四層三開間,、五層三開間,。 現(xiàn)在農(nóng)村有些小樓房前面,像城鎮(zhèn)樓房一樣,,一層全部開門面,,一個開間的前面空間為一個門面,,后面空間仍然做房間。 如果有人問房屋的大小,,他們也可以這樣回答,,三層三門面、或者四層三門面,、五層三門面,。 由此可見,“蓋三不蓋四”中的“三”和“四”,,指的是三開間和四開間,,而不能簡單理解成三個房間和四個房間。 “蓋三不蓋四”的說法,,在古代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 1、建筑典籍記載 典籍名稱為《工師雕斵正式魯班木經(jīng)匠家鏡》,,簡稱為《魯班經(jīng)》,,由曾主持北京明代柴禁成建造師午榮編撰,此書中說:
這段話中有“三間吉,,四間兇”之說,,成為來平民百姓建房“蓋三不蓋四”之一。 2,、民間建房古代習俗 在古代,,民間“蓋三不蓋四”的習俗,應遠遠早于午榮編的《魯班經(jīng)》,,此書只不過是收集了這些民間習俗,。 古代民間建房習俗中,“蓋三不蓋四”的原因,,用一句古代民間俗語可以回答,,這句俗語就是“四六不作主”,。 意思是建主房如果建四開間和六開間,沒有正中的開間,,如果用一個開間做堂屋,,用第二個開間或第三個開間,都不在主屋的中間,,要么偏左,,要么偏右,主屋沒有做主的開間,。 從封建禮制的角度來說,,單位要有人做主,家庭也要有人做主,,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而我國傳統(tǒng)民居往往融入了封建禮制,民居也要遵從封建禮制,,否則就是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蓋三不蓋四”之說,,也就是古代封建禮制在民居中的體現(xiàn),。所以,《魯班經(jīng)》才說,,三開間以上,,逢單為吉,逢雙則兇,。這是古代告訴民眾,,有人做主則吉,無人做主則兇,。 3,、古代建筑等級制度的限制 我國古代民居修建,根據(jù)不同的社會地位,,規(guī)定不同等級建筑規(guī)模和形制,。這種等級制度從周朝就出現(xiàn)了,到了唐朝后更加精細,。 比如,,唐朝的《營繕令》規(guī)定:
宋代的建筑制度更嚴,。到了明代,明朝剛建立的時候,朝廷就出臺了這方面的法令:
清朝基本沿用明代的規(guī)定,。 從以上可以看出,古代民居修建,,特別是平民百姓的民居修建,,不是老百姓想要建多大的房屋,就可以建多大的房屋,,而是朝廷有律法規(guī)定,,如果違反朝廷律法,后果非常嚴重,,輕則被拆除,,重則被抓去坐牢。 由此可見,,“蓋三不蓋四”中的“蓋三”,,是朝廷的律法規(guī)定,不是風水人士及其他迷信說法能夠左右的,,他們也只能服從朝廷的律法,。 二、建東不建西 “建東不建西”的意思是說,,已經(jīng)建好的宅院,,如果要擴建的話,只能向東面擴建,,不能向西面擴建,,否則就不吉利。 這種說法是針對坐北朝南和坐南朝北的宅院而言的,,其他朝向的宅院,,不符合這種方位。 現(xiàn)在有一些人認為,,這與古代四象中的左青龍、右白虎有關,,并用“不怕青龍高萬丈,,就怕白虎抬頭望”這句民間俗語來佐證。實際上,,這與青龍白虎沒有任何關系,,而是別有其說。 在古代,宅院向西邊擴建房屋,,稱為“西益宅”,,是非常忌憚,有“宅不西益”之說,。 這種說法的來源,,在古籍中闡述非常清楚。據(jù)《淮南子·人間訓》記載:
這是我國古代史料中,,對“宅不西益”最早的記載,。從折睢對魯哀公所說的三大“不祥”理由來看,講的是治國理政方面的大義,,用客觀歷史來說話,,沒有任何民俗方面的說法。 東漢應劭的著作《風俗通義》對“宅不西益”的解釋是:
東漢王充所著的《論衡》一書中講到“四諱”時說:
這里就說得很清楚了,,古代以宅院西為上,,而且是家里尊長的住處,古人認為住宅西邊的地盤不能向西擴大,,西邊也不能再建新房屋,。 這種說法也就一直流傳下來,對后世影響深遠,,于是乎民間在改造和拓展舊宅時,,就有了“建東不建西”。 而前面提到的“空東不空西”的說法,,意思是說,,在建宅院的時候,先要盡量把西邊的房屋建好,,如果當時沒有能力多建,,或者想留下給后代建房,最好把東邊地留出來,,以后擴建時,,好遵守“建東不建西”的規(guī)矩。 民俗這種東西,,不同地方有不同說法,,不僅現(xiàn)在是這樣,古代也同樣如此,。也是在漢代,,同樣是一些著名史料中,又有“東益宅不祥”之說,,與以上的說法相反,。這種說法見《新序·雜事五》及《孔子家語·正論》,為了節(jié)省篇幅,,這就就不再引用原文了,。 當然,最后能夠流傳下來,,并形成民間俗語的,,并在民間廣泛流傳的,還是“宅不西益”之說,。 “建東不建西”之說,,起源到發(fā)展過程中可以看出,這種說法并非產(chǎn)生于風水之說,,相反,,是后來的風水學說吸收了這種古俗,并納入其體系之中,。 三,、總結 “蓋三不蓋四,建東不建西”這句農(nóng)村俗語,,起源于我國兩種古老的民俗,,之后才被納入到建筑規(guī)矩和風水學說之中,并衍生出多種民俗說法,。 現(xiàn)在這句俗語,,對農(nóng)村建房影響越來越小,現(xiàn)在農(nóng)村建房主要是充分利用宅基地的地形,,考慮是美觀,、適用和安全,以及居住舒適,。 現(xiàn)在農(nóng)村城鎮(zhèn)建房,,除了上述因素外,還要考慮充分發(fā)揮臨街鋪面的效益和實用性,,因此,,在農(nóng)村城鎮(zhèn)建房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房屋就是四個開間的房屋,,村內(nèi)也能看到四個開間的房屋,。 而“建東不建西”之說,在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幾乎沒有人說起,,民眾不再受這種傳統(tǒng)說法的束縛,只要辦了合法手續(xù),,該怎么建就怎么建,。 實際上,這句俗語及其中的習俗,,雖然非常古老,,但是,對現(xiàn)在農(nóng)村來說,,已經(jīng)不適用了,,時代在變化,,習俗也隨之變化。變化和發(fā)展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
|
來自: 統(tǒng)易堂李仁貴藏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