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我願無違 字數(shù):4394,閱讀時間:約11分鐘
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后,,重新分封了許多有功之人為一方諸侯,,比如平城白登之圍的主角——韓王信。 ▲韓王信像 史書記載,,韓王信乃是韓襄王之孫,,隨著項梁反秦之后,各地諸侯皆復國,,但唯有韓國未復,,其君無長。 于是,,當時以韓諸公子橫陽君韓成為韓王,,掌控韓國舊地,但隨著項梁兵敗身死之后,,反秦起義猛然受到重創(chuàng)時,,這位韓王成最終只能投奔楚懷王,直到劉邦攻略韓地時,,才得韓王信投奔,,并隨劉邦入武關,。 可以說,,韓王信也算是劉邦立漢的老班底之一。 而韓王成,,在項羽入關中滅秦之后,,分封諸侯王時,以韓王成無功于天下,,所以改為列侯,。 當后來劉邦東出之際,以韓信平韓地之時,,感受到威脅的項羽,,匆忙之下,以自己在吳游歷時,,擔任過吳縣令的鄭昌為韓王,,抗拒漢軍。 談到鄭昌,,就不得不提,,當初項梁殺人,,與項羽避事于吳中,而吳中士人與項梁關系莫逆,,到項羽時,,接受項梁的余澤自然也是預料之中。 漢二年時,,韓信略定韓地十余城,。 此時,劉邦也率軍至河南,,而韓王鄭昌負隅頑抗,,隨后,便派韓信發(fā)大軍急擊韓王鄭昌所在陽城,,迫于漢軍勢力,,鄭昌投降。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河南是原秦朝的三川郡,,漢二年,被改為河南郡,; 到劉邦平定天下后,,則封其為韓王,此時,,使韓王信都于潁川,; 但隨后,劉邦考慮到,,韓王信所處之地乃關鍵險要之處,,于是,將韓王信之封國,,遷移于太原以北,,防備匈奴,而國都則定在晉陽,。 但韓王信考慮到,,晉陽距離邊關太遠,而匈奴又時常出沒,,消息不及,,所以決定都于馬邑,劉邦準許,。 但當年,,馬邑就被匈奴圍困,韓王信求救于劉邦,與此同時,,韓王信也遣使者求和于匈奴,,但被漢朝得知,質疑韓王信暗中投靠了匈奴,,懷有二心,。 便在迫于無奈之下,韓王信遂歸降于匈奴,,由此,,拉開了平城白登之困的序幕。 ▲漢初韓王信遷都晉陽——馬邑圖 漢七年,,劉邦親自率領大軍出擊,,其中,跟隨劉邦出征的漢軍將官有周勃,、樊噲,、灌嬰、酈商,、夏侯嬰等人,。 史書記載,樊噲“以將軍從高祖,,攻反韓王信于代,。”灌嬰,“以車騎將軍,,從擊反韓王信于代,。”酈商,“以右丞相趙相國,,別與絳侯等定代,。”夏侯嬰,“以太仆從擊代,。” 而漢軍大將周勃出兵之后,,很快就降服了霍人(今山西霍州一帶),,而漢軍則長驅直入攻至武泉,,擊破匈奴軍萬余騎兵。 隨后,,周勃又率軍轉道,,自武泉疾馳而下,攻破韓王信軍于銅鞮,,并斬殺韓王信將領王喜,,韓王信遂敗走匈奴。 大敗之后,,韓王信部將曼丘臣與王黃等人,,又趁機擁立趙國后人趙利為王,,同時收攏韓王信潰兵,又與韓王信,、匈奴再次謀劃反攻漢朝,。 匈奴則派遣左右賢王率領萬余騎兵助戰(zhàn),并與王黃等人駐守于廣武以南,,隨后,,匈奴軍又在晉陽,與漢軍作戰(zhàn),,但被漢軍擊?。?/span> 大敗之后,,撤退途中,,又被漢軍銜尾追擊至離石,至此,,倉皇的匈奴軍又逃亡于樓煩西北,,但又被追趕而來漢軍車騎,再次擊破,。 ▲漢軍和匈奴,、韓王信軍主要戰(zhàn)場交戰(zhàn)圖 從嚴謹角度計,圖中關于周勃擊胡騎萬人于武泉的路線,,并未附上,。 此外,關于漢軍車騎部隊,,本文簡單參考了《青海木簡》,,其中關于車兵一項,“卒各十人一車”,,這一條則反映了當時漢軍編制,,依舊是按照春秋以來車兵的序列編制。 “隨車步兵七人,,有車左,、車右、御手,,定員十人,。”與居延漢簡比較,一般無二,。 然后是軍隊的待遇問題,,“兵車御右……拜爵賜論,爵比士吏。” 士吏一般高于什長,,與隊長等同,,說明兵車御手和車右享有士吏待遇,說明漢軍之中車兵待遇,,一開始是遠在其他兵種之上,。 ▲漢軍甲胄 隨著前方捷報不斷,此后,,劉邦遂侵入平城之地,。 但在此前,劉邦也是出于慎重基礎上,,也多派了使者前去匈奴打探,,先后十來人。 但在路上,,他們看到的匈奴都是老弱之人,,而不見精壯,于是,,這些人都認為匈奴可擊,。 畢竟,此前自武泉,、晉陽,、離石、樓煩等處,,不說韓王信叛軍,,就是匈奴軍乃至于左右賢王都被漢軍一一擊敗,一連串的勝利下,,足夠劉邦無視許多風險,。 加上使者往來所見,使得劉邦認為匈奴已經(jīng)窮途末路,,也是正常,。 直到劉敬(有時稱婁敬)出使后,他認為兩國交兵,,一般都是自夸各自的長處,,但匈奴所在,只有老弱病殘,,這是故意暴露自己短處于漢軍,,意圖以奇謀獲取勝利,,可見其中必然有詐,。 ▲劉邦軍聚集于句注一帶進軍示意圖 但劉邦并不相信劉敬之語,并將之押赴于廣武,遂輕兵入白登,,最終被冒頓所包圍,,使得自身幾乎陷入全軍覆沒的危險之中。 到此,,才有了閼氏之語,,以及“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駹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骍馬,。”的聲勢,,但此處真假不表。 毫無疑問,,匈奴雖然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失敗,,但冒頓自身的主力部隊并沒有遭受失敗,之前使者所見的老弱,,也是借以漢軍屢戰(zhàn)屢勝,,而示之以弱的辦法,用來驕縱漢軍,。 正如劉敬所言:“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 等劉邦脫離圍困,并和漢軍援兵匯合之后,,戰(zhàn)事已經(jīng)結束,,而因劉敬事前之語,劉邦便釋之無罪,,并封劉敬二千戶,,為關內侯,號為建信侯,。 而之前,,言可擊匈奴的使者,俱都被斬,。 到此之后,,韓王信和殘部入匈奴,,而匈奴自身在此后,也日漸更為強大,。 而劉邦遂問計于劉敬,,定下了和親之策,而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是,,漢初除了面對匈奴之外,,原本的六國之后,也是一個問題,。 正如劉敬此后使匈奴見聞所言,,匈奴的白羊王、樓煩王,,去長安近者七百里,,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威脅一點不比關東諸侯小,。 而秦中破敗人少,,但土地肥沃,可以慢慢遷移百姓,,補實這里,,恢復元氣。 這里的秦中之地,,一般是指在長安以北,,朔方以南,“以為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北胡,,得肥饒之地七百里,,徙內郡人民皆往充實之,號曰新秦中也,。” ▲后人立蒙恬像 此外,,天下反秦,六國諸侯之后人出力很大,,而且,,這些宗族勢力又錯綜復雜,再加上,,此時關中又因秦末戰(zhàn)亂人口減少,。 雖然有秦國形勝之地為依憑,但東方六國后人的勢力依舊強大,,一旦天下有變,,劉邦未必可以高枕無憂。 而正如劉敬所言,,此后的劉邦,,亦是一直往來于關東平叛的道路上,。 “臣愿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后,,及豪杰名家居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強本弱末之術也,。” 這種對關東六國故舊的憂慮,貫徹于劉邦的一生,,就比如韓王信自己,,馬邑被匈奴圍困之后,向漢朝求援,,這是應有之義,;但與此同時,又遣派使者于匈奴,,從寬處考慮,,未嘗沒有拖延待變,麻痹匈奴的意思,。 但基于漢朝和諸侯王之間的不信任感,,這種行為反而使得雙方反目成仇,最終導致韓王信真的投靠了匈奴,。 從而引發(fā)了漢初平城白登之圍,,以及后來的陳豨叛亂,雖然其中有王黃等人離間的緣故,,但又何嘗不是因為其自身處于非常敏感的節(jié)點呢,。 陳豨少年時期,羨慕魏公子信陵君,,等到功成名就,,在趙、代之時,,更是有意效仿,,“豨賓客隨之者千余乘,,邯鄲官舍皆滿,豨所以待賓客如布衣交,,皆出客下,。” 但也因此,被周昌懷疑有不軌之心,,最終釀成叛亂,。 而韓王信自歸于匈奴之后,便時常率領匈奴軍騷擾邊地,,漢十年,,韓王信亦暗中派遣王黃鼓動代相陳豨反漢。與此同時,,受到懷疑的陳豨,,在驚恐之中,也隨同韓王信聯(lián)絡起來,。 同年九月,,劉邦率軍平叛。而叛軍之中,,曾隨同韓王信叛亂的趙利此時歸屬于陳豨麾下,,駐守東垣,更是坐實了陳豨反叛的罪證,。 所謂的東垣,,就是后來的真定,漢十一年改名真定,。 漢十一年,,韓王信率領匈奴軍自參合入漢,漢朝以柴將軍統(tǒng)兵反擊,,此處柴將軍一般指棘蒲侯柴武,,具體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而在戰(zhàn)前,,柴武對韓王信示之以寬,,并告訴韓王信,劉邦寬仁,,“諸侯雖有畔亡,,而復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大王所知。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 但韓王信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不能回頭,,正如其自己所言,,馬邑之戰(zhàn),不能堅守,,內外相疑,,導致降附于匈奴,造成了如今局面,;而現(xiàn)今又兩軍對壘,,更是覆水難收,,不能回望,,哪里還能奢求歸漢呢? 遂回書拒絕,,但最終,,被柴武所斬。 第二年,,也就是漢十二年十月,,陳豨被樊噲部將斬殺于代地當城(一說靈丘),而追隨韓王信叛亂的王黃,、曼丘臣也都被誅殺,。 就此,韓王信本人的事跡落幕,。 ▲漢朝平陳豨,、韓王信軍行軍圖 此后,韓王信的后人代替他,,重新活躍于漢朝,。 韓王信本人與子共入匈奴之后,在匈奴期間,,韓王信生子頹當,,韓太子生子嬰;漢孝文十四年,,頹當及嬰率其眾降漢,,漢朝封頹當為弓高侯,嬰為襄城侯,,在吳楚七國亂時,,也曾立下軍功。 弓高侯后人韓嫣,,后來更是成為了漢武帝劉徹的寵臣,,史書記載:“今天子中寵臣,,士人則韓王孫嫣,宦者則李延年,。” ▲《漢武大帝》劇中韓嫣形象 漢武帝為膠東王時,,韓嫣便與漢武帝同在一處讀書,及后來為太子,,更是愈發(fā)看重,。 江都王劉非,原為汝南王,,吳楚叛亂之時,,上書漢景帝從軍平亂,漢景帝賜非將軍印,,等到吳楚之亂平定后,,便徙汝南王劉非,到原來吳王故地,,為江都王,。 到漢武帝后,當時的江都王劉非正好入朝覲見,,有詔書,,令其入獵上林苑中。 但在漢武帝劉徹還未到之前,,韓嫣就已經(jīng)乘副車,,隨從數(shù)十百騎,儼然巡視威風如漢武帝,,當江都王劉非望見車駕之時,,以為是漢武帝到來; 史書記載:(劉非)伏謁道傍,,嫣驅不見,。 直到此時,江都王劉非才知道車上的人,,根本不是漢武帝劉徹,,這種事,江都王劉非怎么可能一忍了之,,吳楚叛亂時,,劉非上書請戰(zhàn),以軍功得賜天子旌旗,,后來,,元光五年之時,匈奴入寇漢朝邊境,當時的劉非同樣上書請戰(zhàn),,但未被允許,。 史書記載:(劉非)非好氣力,治宮觀,,招四方豪桀,,驕奢甚。 在王位二十六年而卒,。 由此,,江都王劉非直接告狀到皇太后王氏之處。 而此時,,王太后雖厭惡韓嫣,,但尚未動殺心,但直到此后,,真正觸怒王太后的,,卻是聽聞韓嫣出入于永巷,暢通無阻,,傳出奸情,,才被賜死,;由此,,才為韓嫣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即使?jié)h武帝劉徹為其求情亦不可得,。 而永巷,,為別宮名,有長巷之稱,,后改為掖庭,,如呂后曾令,囚禁戚夫人于永巷,。 但此后,,韓王信家族,還有案道侯韓說,,其人乃是韓嫣的弟弟,,為都尉時,隨大將軍衛(wèi)青擊匈奴,,以一千三百戶,,封說為龍額侯,后坐酎金失侯,。 元鼎六年,,為橫海將軍,擊東越有功,為案道侯,。就此后,,韓王信家族方才逐步不見于記載之中。 參考書籍: 1.《史記》 2.《青海木簡與漢代軍隊》 3.《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 4.《漢書地理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