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益氣養(yǎng)血、通陽復(fù)脈法治愈心悸脈結(jié)二例 郁某及其親戚,,二人均是80歲以上老翁,。 初診:2000年5月2日。 主訴:同因心悸,、脈結(jié)來求診,。 診查:均舌淡紅,苔薄白,。 辨證:心臟陰陽氣血俱虛,。 治法:補益心臟陰陽氣血。 處方:同投仲景復(fù)脈湯原方,。 生地黃30g 麥冬15g 黑芝麻10g 阿膠10g 桂枝6g 黨參15g 炙甘草12g 生姜6g 大棗30枚 15劑 【按語】本案中二位老翁心悸脈結(jié),,同投復(fù)脈湯15劑而使心悸、脈結(jié)消失,,說明仲景不愧醫(yī)中之圣,,在1700余年前即能治此難治之證,從補益心臟陰陽氣血著手治心悸,、脈結(jié),,確為治本之圖。獲效的關(guān)鍵是:①用原方藥味,;②按原方藥物劑量比例,,尤其重用生地黃、炙甘草,、大棗,;③原方麻仁均用今之黑芝麻,非大麻仁也,;④原方水酒各半久煎取用,,故也囑患者加清酒(米酒)適量(一般用60克)同煎。 八,、滋補水火,、益氣養(yǎng)陰法治愈喑痱一例 凌某,男,84歲,,臺灣臺中人,。 初診:2001年12月12日。 主訴:久病臥床不起,,或暫坐于輪椅之上,,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行,,耳聾不能聽,大便干燥,。 診查:望其舌苔薄白,,切其脈有結(jié)象,右關(guān)脈大而有力,。 辨證:心腎不足,,陰陽兩虛。 治法:滋腎陰,,補腎陽,,益心氣,養(yǎng)心陰,。 處方:用劉河間地黃飲子合李東垣生脈散主之,。 石菖蒲6g 西洋參6g 生地黃20g 山茱萸12g 麥冬15g 五味子6g 遠志6g 茯苓12g 巴戟天6g 肉蓯蓉10g 肉桂2g 西楓斗6g 60劑 二診:患者服藥10余劑,即能在家中行走一兩步,。服完60劑,,已能從家中一房間走到另一房間,而且能說二三字的簡短話語,,耳能聽聲,,自己摘下了助聽器。自服藥后,,大便一直保持通暢,。家人均認(rèn)為奏效神奇,故2002年3月17日,,凌老夫人與女兒,、女婿親自前來杭州致謝。囑效不更方,,再配原方30劑回臺,。 【按語】本案為筆者2001年12月率浙江中醫(yī)學(xué)院專家、教授代表團赴臺灣中國醫(yī)藥學(xué)院訪問時所診治,?;颊哙仇蚰烁吣昴I虛精虧所致,又有心病脈結(jié),確屬難治,。然投以地黃飲子合生脈散,,獲效之速,又出人意外,。說明古方能治今病,,只要辨證正確,治法得當(dāng),,可起沉疴,。猶如拔刺雪污,刺雖深,,猶可拔也,,污再重,猶可雪也,,惟恐未得其術(shù)耳,。余敢治此病,主要憑患者右關(guān)脈大有力,,此乃后天胃氣強盛之征,。后天可補先天,宗氣亦賴胃氣,,證實了《內(nèi)經(jīng)》“納谷者昌,,絕谷者亡'的理論具有臨床指導(dǎo)價值。 九,、瀉胃祛瘀,、重藥輕投法治愈咳血一例 杜某,女,,78歲,。 初診:1987年4月17日。 主訴及病史:素患咳喘,,4天前突然咳血約200ml,,血色先為紫黑,后呈鮮紅,??妊坝行赝矗妊笮赝匆佯?。但至今仍有血咳出,,色鮮紅,略有紫黑,,且與痰同時咳出,。 診查:詢知患者咳血前曾服其子所送之西洋參1支。診得右關(guān)脈實大有力,脈有結(jié)象,,舌苔黃燥,。大便二日一行,甚干,。 辨證:熱入胃腑,,上歸于肺,傷及陽絡(luò),,而致咳血,。 治法:清陽明血分之熱。 處方:黃芩炭6g 川黃連2g 制大黃3g 瓜蔞皮12g 川貝母6g 參三七粉2g(沖服) 藕節(jié)炭12g 蘆根,、白茅根各30g 3劑 二診:5月5日,。服藥2劑咳血即止,,大便亦通,,舌苔亦退,因病愈,,故未再來復(fù)診,。并謂: “這方藥味不多,但效果真靈,?!敝镣?1月1日相遇,謂服藥后咳血未再發(fā)作,。 【按語】人皆知西洋參為甘涼之品,,能清熱養(yǎng)陰生津,不知目前正宗之西洋參不多,,某些西洋參乃用生曬參加工而成,,這種“西洋參”入胃,使陽明氣血沸騰,,母病及子,,灼傷陽絡(luò)。正如曹炳章《增訂偽藥條辨》所謂:“西洋參滋陰降火……凡是陰虛火旺,,勞嗽之人,,每用真西參,則氣平火斂,,咳嗽漸平,。若用偽光參,則反現(xiàn)面赤舌紅,,干咳痰血,,口燥氣促諸危象焉。”據(jù)本案病證當(dāng)用瀉心湯瀉其胃火,,祛瘀止血,,但據(jù)其年齡脈象,又恐峻劑傷正,,故用重藥輕投法,,使苦寒不傷胃氣。再加參三七,、藕節(jié)炭,,使血止而不留瘀;瓜蔞皮,、川貝母使痰化而不耗津,;蘆根、茅根之用,,在于清肺胃,,生津液,止咳血,,且恐芩,、連等苦燥藥耗傷陰津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