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文 一書法與文學(xué)的關(guān)系十分復(fù)雜,,許多書法名跡本身就是美好的文學(xué)作品,如王羲之《蘭亭集序》,、蘇東坡《赤壁賦》之類,;許多文學(xué)名篇也都有書家樂于去寫它,如《洛神賦》《歸去來辭》《赤壁賦》等等就有無數(shù)書家寫過,;至于詩文與書藝結(jié)合,,更是中國書法主要的表現(xiàn)方式,書法作品很少單獨寫字,,通??偸浅瓕懺娢?。諸如此類,,過去我已寫過不少文章討論了,收入《有文化的文學(xué)課》和《墨林云葉》等書中?,F(xiàn)在換個方式談,,以《文心雕龍》為例。 劉勰《文心雕龍·定勢》篇是文論史上的重要篇章,,羅宗強先生《讀文心雕龍手記》中即曾高度贊揚之,,很能代表龍學(xué)界普遍的看法。他說:“劉勰論體貌而涉及'勢’,,把勢這一概念引入文論中,,把它與'體’聯(lián)系起來,這又是在中國古代文論史上開出一全新之境界”,。 對此,,我卻有些不相同的意見。因為把“勢”引入文論中,,且把它和“體”聯(lián)系起來,,早在漢末已然,,不始于劉勰?!段男牡颀垺ざ▌荨菲约赫f得很清楚: 桓譚稱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華而不知實核,或美眾多而不見要約,。陳思亦云:“世之作者,,或好煩文博采,深沉其旨者,;或好離言辨白,,分毫析厘者。所習(xí)不同,,所務(wù)各異,,言勢殊也?!眲E云:“文之體勢有強有弱,,使其辭已盡而勢有余,天下一人耳,,不可得也,。”……又陸云自稱往日論文,,先辭而后情,,尚勢而不取悅澤。 可見在漢晉之際,,以勢論文,,或言“體勢”者實已甚多,非劉勰始發(fā)明之,。 而且,,專家常是狹士,不太熟悉其它領(lǐng)域的情況,。而我們?nèi)舭岩曇吧陨栽俜糯笮?,不只盯著《文心雕龍》,,或只在所謂的文學(xué)領(lǐng)域里看問題,,我們便會又發(fā)現(xiàn)另一種當(dāng)時熱門的文字藝術(shù)——書法,在漢魏晉之間即早已大談特談“勢”與“體勢”了,。 最早的書勢論著,,是崔瑗的《草勢》,。論草書而以勢去掌握,為什么?底下會談,。只是此 篇一出,,風(fēng)氣即成,一時竟有蔡邕的《篆勢》《隸勢》《筆論》《九勢》,、衛(wèi)恒的《四體書勢》,、索靖的《草書勢》、成公綏的《隸勢》,、王珉的《行書狀》,、楊泉的《草書賦》等等接踵繼出。王羲之亦傳有《筆勢論》(《書苑菁華》本十二章,,《書譜》云十章),。乃是漢魏晉宋齊梁間綿亙不衰之話題,也是書法藝術(shù)的核心理論,。后來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三已專收書勢類文獻,,有晉衛(wèi)恒《四體書傳并書勢》、索靖《草書勢》等,,而其實文獻尚多,,遠不止此,因為《書賦》之類,,一般也都視為筆勢論,。 崔瑗《草書勢》:“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末葉,、典籍彌繁,;時之多僻,政之多權(quán),。官事荒蕪,,剿其墨翰,;惟多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yīng)時諭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中規(guī),。抑左揚右,望之若欹,。獸跂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或黑知黑主點黑南,,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畜怒怫郁,,放逸后奇,。或凌邃惴栗,,若據(jù)高臨危,,旁點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絕筆收勢,,余綖糾結(jié);若山蜂施毒,,看隙緣巇,;騰蛇赴穴,頭沒尾垂,。是故遠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畫不可移,。幾微要妙,臨時從宜,。略舉大較,,彷佛若斯?!?/p> 索靖《草書勢》:“圣皇御世,,隨時之宜,倉頡既生,書契是為,??贫辐B篆,類物象形,,睿哲變通,,意巧滋生。損之隸草,,以崇簡易,,百官畢修,事業(yè)并麗,。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舒翼未發(fā),,若舉復(fù)安。蟲蛇虬蟉,,或往或還,,類婀娜以羸羸,欻奮舋而桓桓,。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騏驥暴怒逼其轡,,海水窳窿揚其波,。芝草葡陶還相繼,棠棣融融載其華,;玄熊對踞于山岳,,飛燕相追而差池。舉而察之,,以似乎和風(fēng)吹林,,偃草扇樹,枝條順氣,,轉(zhuǎn)相比附,,竊嬈廉苫,隨體散布,。紛擾擾以猗靡,,中持疑而猶豫,。玄螭狡獸嬉其間,,騰猿飛鼬相奔趣。凌魚奮尾,駭龍反據(jù),,投空自竄,,張設(shè)牙距?;蛘叩歉咄漕?,或若既往而中顧,或若俶儻而不群,,或若自檢于常度,。于是多才之英,篤藝之彥,,役心精微,,耽此文憲。守道兼權(quán),,觸類生變,,離析八體,靡形不判,。 去繁存微,,大象未亂,上理開元,,下周謹案,。騁辭放手,雨行冰散,,高間翰厲,,溢越流漫。忽班班成章,,信奇妙之煥爛,,體磥落而壯麗,姿光潤以粲粲,。命杜度運其指,,使伯英回其腕,著絕勢于紈素,,垂百世之殊觀,。” 蔡邕《篆勢》:“字畫之始,,因于鳥跡,,倉頡循圣,作則制文,。體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紆體效尾,長翅短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缊。揚波振激,,鷹跱觶鳥震,,延頸協(xié)翼,勢似凌云,?;蜉p舉內(nèi)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蚑蚑翾翾,。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絡(luò)繹遷延,。迫而視之,,湍漈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shù)其詰屈,,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倕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處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艷于紈素,,為學(xué)藝之范閑。嘉文德之弘蘊,,懿作者之莫刊,。思字體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p> 楊泉《草書賦》:“惟六書之為體,,美草法之最奇,。杜垂名于古昔,,皇著法乎今斯。字要妙而有好,,勢奇綺而分馳,。解隸體之細微,散委曲而得宜,。乍楊柳而奮發(fā),,似龍鳳之騰儀。應(yīng)神靈之變化,,象日月之盈虧,。書縱竦而值立,衡平體而均施,?;驍渴啾В蚱沛抖拇?,或攢翦而齊整,,或上下而參差,或陰岑而高舉,,或落籜而自披,。其布好施媚,如明珠之陸離,。發(fā)翰攄藻,,如春華之楊枝。提墨縱體,,如美女之長眉,。其滑澤肴易,如長溜之分歧,。其骨梗強壯,,如柱礎(chǔ)之不基。斷除弓盡,,如工匠之盡規(guī),。其芒角吟牙,如嚴霜之傅枝,。眾巧百態(tài),,無不盡奇,。宛轉(zhuǎn)翻覆,如絲相持,?!?/p> 王僧虔《書賦》:“情憑虛而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jīng)于則,,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fēng)搖挺氣,妍靡深功,。爾其隸明敏婉,,蠖絢蒨趨。將蒨文篚縟,,托韻笙簧,。儀春等愛,麗景依光,。沉若云郁,,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端整曲,栽邪制方,?;蚓呙烙谄桑螂p兢于兩傷,。形綿靡而多態(tài),,氣陵厲其如芒。故其委貌也必妍,,獻體也貴壯,。跡乘規(guī)而騁勢,志循檢而懷放,?!?/p> 梁武帝《草書狀》:“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緩則雅行,,急則鵲厲,抽如雉啄,點如兔擲,。乍駐乍引,,任意所為?;虼只蚣?,隨態(tài)運奇,云集水散,,風(fēng)回電馳,。及其成也,粗而有筋,,似葡萄之蔓延,,女蘿之繁縈,,澤蛟之相絞,,山熊之對爭。若舉翅而不飛,,欲走而還停,,狀云山之有玄玉,河漢之有列星,。厥體難窮,,其類多容,炯娜如削弱柳,,聳拔如裊長松;婆娑而飛舞鳳,,宛轉(zhuǎn)而起蟠龍??v橫如結(jié),,聯(lián)綿如繩,流離似繡,,磊落如陵,,暐暐曄曄,弈弈翩翩,,或臥而似倒,,或立而似顛,斜而復(fù)正,,斷而還連,。若白水之游群魚,藂林之掛騰猿;狀眾獸之逸原陸,,飛鳥之戲晴天;象烏云之罩恒岳,,紫霧之出衡山。巉巖若嶺,,脈脈如泉,,文不謝于波瀾,,義不愧于深淵?!?/p> 而當(dāng)時書家與文士本來就是幾乎重疊的群體,,其間的關(guān)系錯綜密和。例如王羲之的書法老師是衛(wèi)夫人,,而衛(wèi)夫人還可能是王羲之的姨母,。因為陶宗儀《書史會要》已說“衛(wèi)與王世為中表”。衛(wèi)夫人所嫁的江夏李氏,,也是個書法世家,。衛(wèi)夫人之子名李充,。李充的從兄李式,、李廞等都有書名,。發(fā)展至唐代,江夏李氏更出現(xiàn)了李邕那樣的書法大家,。李充本人則與王羲之關(guān)系甚密,,《晉書·王羲之傳》說:“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倍@位李充,也就是在文學(xué)界赫赫有名,、寫過《翰林論》的那位,,劉勰非常佩服他。 既然如此,,書家所談的這些體勢論,,自然也深為文士所熟悉,。像鮑照雖不以書藝名,,卻也有《飛白書勢銘》這類文章深刻闡述飛白書體的體勢美。至于文章好書法也好的梁武帝,,當(dāng)然也有《草書狀》這種探論書勢之作,。 風(fēng)氣如此,文士論文,,籀言體勢,殆亦同風(fēng),。如陸厥與沈約論聲韻書即已云:“自魏晉屬文,,深以清濁為言;劉楨奏書,,大明體勢之致,。” 故《文心雕龍》論勢,本非獨得之秘,,亦非首倡之音,乃是隨順風(fēng)氣,,承聲嗣響,,與這一大批書法體勢論有著“接腔”和“對話”的關(guān)系,。 二明白了這么個整體情況,《文心雕龍》專家們對《定勢論》的許多爭議就好懂了,。 羅先生曾感慨道:“《文心雕龍·定勢》的勢究何所指,學(xué)界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它與'風(fēng)骨’范疇一樣,,同是《文心雕龍》中最難解也是歧義最多的范疇,?!敝誀幾h那么大,,之所以感到難解,,我以為都是因為不知上述文藝理論之大勢使然。 于是首先在詞源上就亂解一氣,。始作俑者便是黃侃先生,。黃先生《文心雕龍札記》說勢,非常迂曲,,曰: 《考工記》曰:“審曲面勢”,,鄭司農(nóng)以為審查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是以曲、面、勢為三,。于詞不順,。 蓋匠人置槷以縣,其形如柱,,倳之平地,,其長八尺以日景。故勢當(dāng)為槷,。槷者,,臬之假借,《說文》:“臬,射埻的也”,,其字通作藝,?!渡狭仲x》:“弦矢分,,藝殪仆”是也。本為射的,,以其端正有法度,,則引申為凡法度之稱,?!?/p> 言形勢者,原于臬之測遠近,。視朝夕者,,茍無其形,,則臬無所加,是故勢不得離形而成用,;言氣勢者,,原于用臬者之辨趣向,、決從違,,茍無其臬,則無所奉以為準,,是故氣勢亦不得離形而不獨立。文之有勢,,蓋兼二者而用之,。 經(jīng)過黃氏這么迂曲糾繚的解釋后,,范文瀾注及郭紹虞《中國古典文學(xué)理論批評史》都把勢解作“標準”,。劉永濟《校釋》則不同意,謂黃說“雖合雅詁,,非舍人之旨也”,,因此把勢解為姿勢,。王元化,、王金凌、涂光社,、寇效信等人又將之解釋為風(fēng)格,。詹锳《文心雕龍義證》乃另出機軸,,找上《孫子兵法》,認為孫子對形,、勢的分析才是《文心雕龍》之主要來源,。百度百科也采用了這個講法,。 桓曉虹《〈文心雕龍·定勢〉之“勢”與古代醫(yī)論》更有趣,他認為勢是在類比思維基礎(chǔ)上借助醫(yī)論建構(gòu)了生命體之“勢”,,指由情,、辭,、氣、意,、宮商,、朱紫等構(gòu)成的生命體所顯示出的一種整體效應(yīng),、狀況或特征,一種和諧健康之美以及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活力,、感染力、生新潛力等等,。故有剛?cè)?、奇正,、雅鄭之勢,有總一之勢,、兼勢,,有離勢,、訛勢,、怪勢。鑒“勢”之法則是從望聞問切四診法類比發(fā)展而來的“六觀”,。 由于眾說紛紜,,所以臺灣王夢鷗先生《古典文學(xué)的奧秘——文心雕龍》干脆跳開來,,主張《定勢》篇以上均論“心”之問題,此篇以下均論“文”之問題,。所以《體性》篇講因性成體,本篇講文章之構(gòu)成與表達方式,。他所說,,完全不涉及以上諸家所談的問題,,不再討論什么叫做勢了。 三劉永濟先生不贊成黃侃之說,,是對的,。黃說迂謬,,本非雅詁。因為勢字并不生僻,,不須先把勢說成是槷之誤,再把槷說成是臬之假借。 勢字在先秦已用得很普遍了,,更已經(jīng)是學(xué)術(shù)思想上重要的觀念詞,?!独献印芬颜f過:“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薄豆茏印非矣小缎蝿萜?,故劉勰不可能反而要像創(chuàng)造個新術(shù)語那樣吃力且勉強地去講勢。所以劉永濟先生說勢即姿勢,,詹锳先生說劉勰論勢本于孫子,,也都是不知古人論理之脈絡(luò)使然,。 案:勢字含義豐富,論者各有發(fā)揮,,老子管子是一路,,孫子是一路,另外韓非還有一路,。 老子與管子講的勢,,都是由天道說,,故《管子·形勢》開篇即講:“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冬秋夏不更其節(jié),古今一也,。”后來《淮南子·原道篇》說:“萍樹根于水,,水樹根于土,鳥排虛而飛,,獸庶實而走,蛟龍水居,,虎豹山處,天地之性也,。兩木相摩而燃,金火相守而流,,圓者常轉(zhuǎn),窾者主浮,,自然之勢也,。”這里的勢,,都是指符合道之原理,、天地之性而呈現(xiàn)出的一種態(tài)勢、狀態(tài),。 《莊子·秋水篇》說:“當(dāng)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dāng)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也是如此。勢,,猶言狀態(tài),。這種用法,,早在《易經(jīng)》中便已如此,。如坤之象傳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的狀態(tài)是坤,,此為自然之形勢,、狀況,,人則只能遵循這種態(tài)勢而行動之。 兵家論勢,,卻頗不同,。詹锳以為孫子論形勢,乃《文心雕龍》之源,,殊不知兵家說的形是形,勢是勢,,《孫子》分別有形篇和勢篇,,與管子合言形勢者不同,。 《形篇》講的也不是一般談《孫子兵法》的專家說的什么兵陣形勢和地形,它講的乃是一種狀態(tài),。亦即要作戰(zhàn)時先得把自己變成一種狀態(tài),,創(chuàng)造出一種優(yōu)勢的條件,,先為不可勝(別人不可能打敗你),,然后待敵人之可勝。等到敵人有可攻之機了,,再一舉摧毀之。這是原則(道),,其“法”則是由度(土地幅員),、量(物資)、數(shù)(兵員眾寡),、稱(軍力比較)、勝(勝負情況)五方面去計算,。計算出來有絕對優(yōu)勢了,打起來,,當(dāng)然就像在山頂上開了水庫閘一般,,一下就能把敵人淹沒了,。 如此“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即是《形篇》的大旨,。《勢篇》呢,?形篇偏重于從客觀條件說,,勢篇就側(cè)重主觀面,譬如人有強有弱,,國也一樣,,但小國弱國,若斗志高,、戰(zhàn)術(shù)巧,,就絕無取勝之機會嗎,?《勢篇》要談的就是這個問題,,像昆陽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均是如此。故孫子曰:“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北酒劦模∈切纹疵?。 勇怯,,只是心理上的勢;奇正則是戰(zhàn)術(shù)上的勢:“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環(huán)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這是孫子論勢兩個重點,,另一重點在于由力量說勢。 勢字字形中就藏有一個力字,,可見勢字本身含有力量這一意思,。但這個意思是后起的,《說文解字》即講過:“經(jīng)典通用執(zhí)”,,段玉裁注:“《說文》無勢字,,蓋古用執(zhí)為之?!惫艧o勢字,,只寫成執(zhí)。 后來對勢的力量含義越來越強調(diào)了,才加上力,。孫子就是強調(diào)勢之力量義的人之一,,所以他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又說:“勢如弩”。善于用勢的人,,就須善用這種力量,,方能以弱勝強。后來《李衛(wèi)公兵法》說:“以弱勝強,,必因勢也”,,即承此一路思想而來。 這一路,,與上述將勢看成自然之形勢,、狀態(tài)者迥異。他們比較接近孫子所說的形,。如莊子說的時勢,,孟子說的“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都是指客觀存在的形勢時勢,;孫子則是要靠自己的勇力與智巧去突破它的,,自己造勢。 法家亦喜言勢,,而著眼點又勿同于上述二路,。 一般說法家三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shù),、慎到重勢,韓非綜合之,。勢,,在這里主要是權(quán)力概念,指君主的權(quán)位,、權(quán)柄、權(quán)力,。 這里,,勢字自然也有強烈的力量義,也是操之在我的,要人能善用這個勢去駕馭臣民,。所以《韓非子·難三》曰:“凡明主之治國也,,任其勢?!边@任字,,不是放任之任,而是依憑,,《韓非子·八經(jīng)》曰:“君持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制也,;勢者,勝眾之資也,?!?/p> 法家把統(tǒng)治看成是君王一個人對治無數(shù)臣民的較量??康牟皇侵腔?、德行與才能;而是占妥位置,、掌握權(quán)勢,,然后利用賞罰二柄、法律制度和一些手段來統(tǒng)治,。一旦失勢,,就一切都完了。 他講的得勢和失勢,,是勢的另一義,。男人的陽具就叫勢。有這個,,男人才能縱欲,、任性;一旦失勢,,欛兒被人抓住了,,甚或閹了割了,那還能干嘛,? 古代五刑,,確立甚早,其中宮刑便稱為去勢,,《周禮·秋官·司刑》注即說宮刑乃“丈夫割其勢”,。此乃勢字之另一義,一切雄性都適用,例如《釋文》解釋豮字時就說:“豬去勢曰豮”,。 政治主要是男人的權(quán)力游戲,,故法家即借用了這個概念,以得勢失勢來討論君王的統(tǒng)治技術(shù),。 以上這些,,是古代論勢之基本路數(shù),劉勰像哪一路,? 他誰也不像,!因為他根本不源于兵家,也非道家之言道勢時勢,,更非韓非慎到之言法術(shù),。我們做學(xué)問,須“辨章學(xué)術(shù),,考鏡源流”,,同一個勢字,在不同的思想流脈中是會有完全不同含意的,,故不能只看到字詞之同或似,,便隨意說淵源論影響。 四書法之以勢論藝,,又與上述各路思想不同,,且是中國藝術(shù)理論真正的起源。 早期所謂藝術(shù)理論,,其實大抵只是論音樂的一些言論,。音樂當(dāng)然可說是藝術(shù)門類中的一種,也是六藝之一,,但畢竟只是之一,,且談樂的這些言論還不能說就是針對“藝術(shù)”這件事的討論。這就好像我們講文學(xué)批評史時,,總會說曹丕的《典論·論文》是第一篇論文之作,。不是說它之前就沒有人論文,而是他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論文,,且文章就叫《論文》,。 漢人的書勢,情況相似,。原因在于他們創(chuàng)造地用了這個勢字,。 前文已引過《說文解字》,說古代并無勢字,,經(jīng)典均用執(zhí)字代替,。而執(zhí)字,,許慎就解釋為種也,指種植,。這個字,事實上也即是“藝”的本字,。換言之,,古代“勢”與“藝”原本就是互用相通之字。 可是老子,、孫子,、孟子、管子,、莊子,、韓非子等上面提過的那些人都不看重這一點,也從未想由此去論勢談藝,。直到東漢,,才開始以勢論藝,由勢這個角度來描述或掌握書法這門藝術(shù),。 反過來說,,書寫由來已久,但把它看做為藝術(shù)性的存在,,或成為一種社會活動及審美追求,,則始于東漢。這一點,,看看趙壹的《非草書》便可理解,。 也就是說,直到東漢,,書法才被人們由藝術(shù)這個角度去審視,、去追求。而如何由藝術(shù)這角度去掌握書法呢,?由崔瑗開始的各種《書勢》便可證明,。 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主要是指物,、敘事,、通情、達意之類的實用功能,。若能在這功能之上,,再加以美感之追求,它就有藝術(shù)性了,。選擇“勢”,,也就是藝這個字來講“藝”,,再切當(dāng)不過啦。寫字之藝術(shù)化,,也由此時才正式發(fā)端,。 由勢論藝、以藝求勢,,遂因此是這批書勢著作共同的方向與內(nèi)涵,。 其論勢,均是分體說之,,篆勢,、隸勢、草勢,,各不相同,,對每一體的藝術(shù)美各有不同的規(guī)范。例如衛(wèi)恒說隸書之勢是“何草篆之足算”,,與草書篆書都不同,。因為隸書有“砥平繩直”者,有“似崇臺重宇,,層云冠山”者,,草或篆就不會有這種平衡的或堆積的美感。反之,,草書“方不中矩,,圓不副規(guī),抑左揚右,,望之若歌”,,這種不平衡的美感,或“獸跂鳥峙,,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的動態(tài)美,,也不是隸書能有的,。 后來劉勰談文章,淵源顯然在此,。他同樣由體講勢,,謂“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符檄書移,,則楷式明斷,;史論序注,,則師范于核要”,“圓者規(guī)體,,其勢也自轉(zhuǎn),;方者矩形,其勢也自安,。文章體勢,,如斯而已”,“是以模經(jīng)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騷命篇者,,必歸艷逸之華”,。什么文體,會形成什么樣的美感,,這就叫作勢,,是勢必如此的。故凡作文作字,,無不即體成勢或循體成勢,,逆勢則乖體、失體,,劉勰稱為“失體成怪”或“訛勢”,。 由這方面看,每一體之勢是固定的,,劉勰因而把他的篇章稱為《定勢篇》,,希望寫作者都能依循此種定體定勢。 如此立論,,當(dāng)然是有針對性的,,因為他那時的作者都亂搞一氣:“近代辭人,率好詭巧,。原其為體,,訛勢所變。厭黷舊式,,故穿鑿取新,。”所以他希望能予矯正,?!抖▌荨分ǎ谥妓乖?。 若以孫子所說“奇正”來衡量,,劉勰的主張是“正”,,反對“奇”。認為文人好奇之結(jié)果只是:“文反正為乏,,辭反正為奇,。效奇之法,必顛倒文句,,上字而抑下,;中辭而出外,回互不常,,則新色耳,。”大路不走,,只想抄快捷方式,;可以說得明白的不說,卻常要反著講,,都非正道,。因此他主張“執(zhí)正以馭奇”。 這是順著各種書勢論講下來的文勢論之當(dāng)然主張,。 不料如此當(dāng)然之理,,許多《文心雕龍》的研究大名家竟看不懂,竟理解成相反的東西了,。例如黃侃說:“吾嘗取劉舍人之言,,審思而熟察之矣。彼標其篇曰定勢,,而篇中所言,,皆言勢之無定也?!蔽膭菰趺茨苡衷趺磿o定呢,?什么文體就該有什么勢,否則如何說正,?又如何批評別人“訛勢”,? 原來黃侃把劉勰“循體成勢,因變立巧”,,理解為不能用一定的勢去寫各種不同的體,,所以說勢無定。這是黃先生對宋明以后論文勢者生出的心理反感在起作用,,跟劉勰無關(guān),,劉勰自是主張文勢應(yīng)定的。 五但劉勰之定勢說,,較諸漢魏以來的書勢理論,,仍是有發(fā)展的,。 發(fā)展在哪呢?在于體勢雖然已定,,卻不妨兼通,,只不過兼通也有兼通的原則,不能亂來,。也就是:兼體雜勢也仍是有定,、有原則原理的: 镕范所擬,各有司匠,,雖無嚴郛,,難得逾越。 然淵乎文者,,并總?cè)簞荩浩嬲m反,,必兼解以俱通;剛?cè)犭m殊,,必隨時而適用。若愛典而惡華,,則兼通之理偏,;似夏人爭弓矢,執(zhí)一不可以獨射也,。 若雅鄭而共篇,,則總一之勢離;是楚人鬻矛譽楯,,兩難得而俱售也,。 是以括囊雜體,功在銓別,;宮商朱紫,,隨勢各配。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符,、檄,、書、移,,則楷式于明斷,;史、論,、序,、注,則師范于核要,;箴,、銘、碑,、誄,,則體制于弘深;連珠,、七辭,,則從事于巧艷。此循體而成勢,,隨變而立功者也,。 雖復(fù)契會相參,節(jié)文互雜,,譬五色之錦,,各以本采為地矣。 第一段說體有定勢,。第二段說大才則可兼通,。第三段說不能亂通。第四段說兼通的原則仍是循體成勢,。第五段再強調(diào)一次,,說兼通镕鑄應(yīng)以本彩為地,是在本來該有的勢上作變化,。 這個講法,,在書法理論中或許要到孫過庭《書譜》才得到呼應(yīng),主張兼體異勢熔鑄為一,。孫氏說: 趁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回互雖殊,,大體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若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風(fēng)者焉,。至如鐘繇隸奇,張芝草圣,,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zhuǎn)縱橫,。自茲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 強調(diào)通體,、兼善,,正是劉勰的呼應(yīng)者。至于如何兼通之細節(jié),,后世書法理論于此則大有馳騁的空間,。當(dāng)時之所以能有此種觀念可能與《裴將軍詩》這類作品有關(guān)?!杜釋④娫姟穫鳛轭佌媲鋾?,現(xiàn)有墨跡本和刻本??瘫据^好,。清宮舊藏墨跡本則偽劣不堪,為后世按刻本偽造,。明人王世貞曾評它“書兼正行體,,拙古處幾若篆籀,而筆勢雄強健逸,有一掣萬鈞之力”,,正是兼體的范例,。 其實,在此之前也有篆隸雜糅,以追求文字的裝飾意味和審美效果的作品,。以墓志為多,。這類墓志多出現(xiàn)于隋末唐初,以《祎士華墓志銘》《順節(jié)夫人墓志》為代表,書體多參雜篆隸,或直接三體雜糅,初唐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房彥謙碑》亦與此接近。 于隸書中摻入楷法,,起筆往往直筆一頓而下,,捺筆重按迅起,有魏碑筆意,。轉(zhuǎn)折與鉤法,,隸、楷兼施,。歐氏傳世隸書極少,,故本碑十分可貴。但純就書藝看,,不免呆板,,有時還顯得怪,所以后世學(xué)歐陽詢字的人固然千千萬,,卻幾乎沒人練他這一路,。兼通之途,似乎還得等到唐代中期以后,。 由書法理論開展出來的文勢論,,重新啟沃書法理論,這或許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吧,!而這又可以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文學(xué)與書法,都是文字的藝術(shù),,因此其關(guān)系異常緊密,。而且這種關(guān)系不是兩類事物間的關(guān)系,有內(nèi)在之共同性和通貫的理路,。文勢論與書勢論,,就是一個開端,預(yù)告了后世中國書法史和文學(xué)史的命運,。 后世文論與書學(xué),,似此者不勝枚舉,乃是理解文學(xué)史和書法史的關(guān)鍵及大脈絡(luò),。例如書勢文勢之外,,筆法結(jié)構(gòu)與詩法文法,、書象理論與詩文意象說、書家凝神釋慮說與詩人治心養(yǎng)氣說等等,,都可像我這篇文章這樣,,一一考論下去,而明其相通相衍,、回環(huán)轉(zhuǎn)注之跡,,把書論史和文論史都好好重講一番。 可惜近代學(xué)科分化,,治文學(xué)之專家跟討論書學(xué)的朋友均昧此大勢,,未甚憭然。反而是有《文心雕龍與六朝畫論在“形神論”意義上的美學(xué)比較研究》《漫談文心雕龍和南朝畫論》《中國古代樂論畫論對文心雕龍的影響》等一大堆攀扯畫論的文章,,令人不知說什么好,,傷哉! (孟云飛轉(zhuǎn)自《關(guān)東學(xué)刊》 2020年第5期) |
|
來自: 新用戶68665845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