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為我們的生命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它是細胞的 “能量工廠”。其內部有一套獨立于細胞核以外的遺傳物質 —— 線粒體 DNA(mtDNA,,又被稱為 “人類第 25 號染色體”),,是一種半自主性的細胞器。人類線粒體 DNA 占整個人類基因組的 0.1%,,大小約為 16569bp,,含有 37 個基因,共編碼 13 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主要用來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對人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線粒體的遺傳物質發(fā)生突變同樣會帶來遺傳性疾病,,例如已知的線粒體肌病,、母系遺傳 Leigh 綜合征、Leber 遺傳性視神經病,、共濟失調舞蹈病,、骨骼肌溶解癥等幾十種遺傳疾病。這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治愈,,且通常是致命的疾病,。據統(tǒng)計,大約 5000 人中就有 1 個人深受線粒體疾病的折磨,。針對線粒體疾病,,目前沒有可以治愈的治療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線粒體疾病是一種母系遺傳疾病,,線粒體幾乎全部由母親傳遞給子女。當母親確診 mtDNA 突變時,,一種被認為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就是糾正卵細胞,,即 “三親嬰兒”,胚胎的 DNA 來自三個人:父親提供精子,、母親提供卵細胞核,、女性捐贈者提供去除細胞核的卵細胞。2015 年,,英國成為第一個批準合法實施 “三親嬰兒” 技術的國家,;2016 年,華人醫(yī)學博士張進(John Zhang)締造了全球第一例 “三親嬰兒”,。圖 | 世界第一例 “三親嬰兒”(來源:mouthsofmums.com)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在研究針對線粒體疾病的基因治療。談起基因治療,,就離不開基因編輯工具,。傳統(tǒng)的三大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Cas9、TALEN 和 ZFN 主要作用于細胞核中的基因,,對于線粒體中基因的編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CRISPR Cas9 系統(tǒng)一般包括一段人工合成的 Guide RNA 和 cas9 酶,而 RNA 不能進入線粒體,,因此,,CRISPR Cas9 技術不能對線粒體基因進行編輯。目前改造線粒體 DNA 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無 RNA 系統(tǒng)的核酸酶。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系統(tǒng)和鋅指核酸酶(ZFN)系統(tǒng)都是通過識別特定的 DNA 序列進行工作的,,因此可以進入線粒體發(fā)揮基因編輯的作用,,但是這兩種技術存在一個缺陷就是,它們都是通過將攜帶的突變 mtDNA 直接降解來消除突變的,。這會使得 mtDNA 拷貝數降低,,而 mtDNA 拷貝數的降低可能會在實際疾病治療中帶來更多的風險。基于以上原因,,一種專門用于線粒體的堿基編輯工具的開發(fā)迫在眉睫,。2020 年 7 月,基因編輯領域知名科學家,、哈佛大學和 Broad 研究所教授 David Liu 的團隊在 Nature 上發(fā)表了關于線粒體基因編輯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開發(fā)出了首個 “線粒體 DNA 精確編輯的分子工具” 。線粒體堿基編輯器 DdCBE(derived cytosine base editor)的建立,,是基于細菌毒素 DddA 的發(fā)現,。在研究細菌如何利用毒素互相攻擊時,科學家發(fā)現一種對單鏈 DNA(ssDNA)沒有效果的脫氨酶,,它可以直接作用于雙鏈 DNA(dsDNA),,將其中的胞嘧啶(C)轉變成尿嘧啶(U),從而殺死細菌,,這種細菌毒素被命名為 DddA(double-stranded DNA deaminase toxin A,,雙鏈 DNA 脫氨酶毒素 A)。這種細菌毒素對于人體細胞是有毒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將肆意破壞 DNA,將遇到的所有胞嘧啶(C)都進行突變,。經過被 David Liu 稱之為 “馴服野獸” 的改造后,,在模式細胞人類人胚胎腎細胞 HEK293T 中,研究人員證實了 DdCBE 系統(tǒng)的編輯能力,。他們測試了線粒體基因組中的 5 個基因,,處理 3~6 天后,堿基編輯效率在 4.6%~49%,,脫靶效應基本也在 0.05% 以下,。近日,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刊登的一篇論文,,證明了 DdCBE(derived cytosine base editor,,一種線粒體堿基編輯工具)可以在成年和新生小鼠中進行所需的線粒體 DNA 編輯。這項概念驗證研究來自劍橋大學 MRC 線粒體生物學部門的研究員 Michal Minczuk 的實驗室,。(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使用腺相關病毒(AAV)載體將 DdCBE 遞送到小鼠心臟,,在成年和新生小鼠中進行所需的線粒體 DNA 編輯,均得到了相應的表達結果,。“這是第一次有人能夠改變活體動物線粒體中的 DNA 堿基對”,,Minczuk 實驗室的博士后研究員 Pedro Silva-Pinheiro 博士指出, “這表明,,原則上,,我們可以進入并糾正有缺陷的線粒體 DNA 中的拼寫錯誤,從而產生健康的線粒體,,使細胞能夠正常運作?!?/span>Minczuk 指出:“在我們的療法能夠治療線粒體疾病之前,,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表明,,未來的治療有可能消除線粒體替代療法的復雜性,,并允許在兒童和成人中修復有缺陷的線粒體。”而就在前不久,,我國學者在 Cell Discovery 上發(fā)表了題為 “Human cleaving embryos enable efficient mitochondrial base-editing with DdCBE” 的研究論文,,證實了 DdCBE 可在人類早期胚胎中實現高效的線粒體堿基編輯,并且在 8 細胞胚胎中的效率要高得多,。盡管距離應用到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這將為線粒體疾病的治療提供一種更為有效的辦法,。- https://www./news/base-editors-modify-mitochondrial-genome-in-live-mice/
- https:///the-worlds-first-three-parent-baby-with-three-sets-of-dna/
- https://www./articles/s41586-020-2477-4
- https://www./articles/s41467-022-28358-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