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周易》之“歷法”與“筮法” 南陽貞明書院 景國成 473000 《周易.系辭》中的筮法是一項蘊含著深刻哲學和歷法思想的重要內容,。我們在研究《周易》的時候,既要重視卦的象數(shù)理,,又要重視筮法和歷法?,F(xiàn)選《系辭》中幾個小的片段加以賞析: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這里的“天”“地”,,意即陽陰、單雙,、奇偶”等,。我們可以理解為:陽一、陰二,,陽三,、陰四……或單一,,雙二,,單三,,雙四……,。“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是五個單數(shù)(或陽數(shù))即一三五七九,;五個雙數(shù)(或陰數(shù))即二四六八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可以是十天干的甲己合土,、乙庚合金,、丙辛合水、丁壬合木,、戊癸合火,,它們隔五位相合;在中醫(yī)“五運六氣”和“子午流注”中也都有運用,;還可以是河圖中的北方一六,、南方二七、東方三八,、西方四九,、中宮五十。在預測自然社會的大運時,,有“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之說,它們從甲年開始,,10年一小運,,20年一大運,用的也是這個。
古人之所以僅取一至十這十個數(shù),主要因為它們是所有數(shù)的基礎,,再大的數(shù),,也來自這十個數(shù)。并且“十”是小成之數(shù),,很常用,,如十有八九、十全十美等,;“萬”是大成之數(shù),,也很常用,如萬全之策,、天地萬物等,;其實“百”和“千”也是常用的“成數(shù)”,如百花齊放,、百物生焉,、千篇一律,、大千世界等。“相得”用今天的哲學語言來說就是對立統(tǒng)一,。五個天數(shù)加起來得二十五[河圖,、洛書中的白點有25個(1+3+5+7+9)],五個地數(shù)加起來得三十[河圖,、洛書中的黑點有30個(2+4+6+8+10)]這兩個數(shù)相加一共是五十五個,,正所謂“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 除了河圖,、洛書、天干,、五運的“五合”外,,這個“天地之數(shù)”當然還有其他的組合方式:一二合,二三合,,三四合……,;一二合,三四合,,五六合……,;一十合,二九合,,三八合,,四七合,五六合,,以及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之合,,等等,。 其實,這十個數(shù)中還存在著“進制”的問題:二進制,、三進制,、四進制、五進制,、六進制,、七進制、八進制,、九進制,、十進制、十二進制,、十五進制,、十六進制、二十四進制、三十進制,、五十進制,、六十進制……如:四季一年、五日一候,,六合虛空,、七日來復(每周七天),九九消寒,、十方三世,、十二時辰(月份、辟卦),,二十四小時,、一刻十五分鐘、六十分鐘一小時,,三百六十度一周天,,以及《內經》的女七、男八節(jié)律,、古代的十六兩一斤(“半斤八兩”的由來)等等?,F(xiàn)在我們最熟悉的是“五進制”和“十進制”,它來自人類的手指——最簡易“計算器”,,中國古代的算盤也因此而成,!不過與當今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是“二進制”,以及2的n次方所對應的數(shù)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這些數(shù)曾是計算機,、手機,、計算器、航天器,、運載器和家用電器等芯片內存所使用的數(shù),。這個“二進制”就來自我們祖先發(fā)明的陰陽!掌握了陰陽的這些變化規(guī)律,,就掌握了天地間的一切,,因為“鬼神”就是“陰陽”,。(《周易》語:“陰陽不測之為神”、“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 這里說的既是筮法,又是歷法,。 筮法古代不止一種,,《周禮.春官.筮人》所錄有九種,但我們能見到的,,就是保存在《周易.系辭》里面的這么一種,,其他大部分都不見了,。這確實要感謝孔夫子,,要不是他記錄,就連這一種也可能都見不到了,。本筮法這樣操作: 一,、準備工作: 1、紙和筆,。 2,、籌策(蓍草或竹簽、筷子,、牙簽50根),。 二、操作步驟: 先從50根中抽出一根,,置于特定位置始終不用,,代表太極,象征“天不變,,道亦不變”,。 然后按如下步驟操作: 第一步,將49根隨機分成兩部分(左右手),,從左手中抽出1根夾在二指之間,,接著“四根、四根”地數(shù),,直至得到“余數(shù)一”[或1,、或2,、或3、或4(零即4)],,將此“余數(shù)一”也夾在二指之間,;然后把右手中的籌策也“四根、四根”地數(shù)至“余數(shù)二”[數(shù)字同一],,最后將此“余數(shù)二”也與原二指間的放在一起,。這就得到了“第一策”(或8,或4),,記在紙上,。 第二步,將余下的籌策[四十根或四十四根(原“四十九根”減去“第一策”的余數(shù))]再次分為兩部分,。還是先從左手中取出1根夾在二指之間,,然后“四根、四根”地數(shù)至“余數(shù)三”,,也夾在二指之間,;接著再將右手中的籌策還是“四根、四根”地數(shù)至“余數(shù)四”,,同樣夾在二指之間,,把得到的“第二策”也記在紙上。 第三步,,將剩下的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根(“四十九根”減去“第一策”,,再減去“第二策”所得)再次分為兩部分:仍是先從左手中取出1根,,夾在二指之間,然后再“四根,、四根”地數(shù)至“余數(shù)五”,,并夾在二指之間;接著再將右手中籌策“四根,、四根”地數(shù)至“余數(shù)六”,,也夾在二指之間,這就得到了“第三策”,,還記在紙上,。 三步完畢,把第一策,、第二策和第三策的數(shù)合在一起,,就會得到“或4、或5,、或8,、或9”的數(shù),。記住:4,、5為“少”,,8、9為“多”,。 最后做如下標記: 若是一個“少”(4或5),,為少陽;記作“七”: 若是兩個“少”(4或5),,為少陰,;記作“八”: 若是三個“少”(4或5),為老陽,;記作“九”: 若是三個“多”(8或9),,為老陰。記作“六”: 這樣就可以得到如下初爻: 同樣的操作再進行五次,,即得到第二爻至第六爻,,遂成一卦。之后,,老陽要變?yōu)殛?;老陰要變?yōu)殛枴W兂龅臑?/span>“之卦”,,也叫變卦,。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周易》用“九”“六”代表陽陰,,與這里的“老陽””老陰”很有關系!當然,,真正的關系還是太陽和月亮的運行規(guī)律,,即《黃帝內經·素問》的“夫六六之節(jié),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shù)也。” 這種“古代占筮方法”具有“繁以修心”的功能,,只是顯得有點兒繁雜,,尤其是對于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人們來說。所以,,現(xiàn)在人都三個錢幣搖卦(無字面為“背”),,搖一次可成一爻: 一個背為“陽”,二個背為“陰”,; 三個背為“陽動”,,沒有背為“陰動”,; “陽動”變陰,“陰動”變陽,;六次成一卦,。 此法快捷而不失其準確性。 表面上看這是“筮法”,,實際上是中國古代的天文科學的“歷法”,。文中的“衍”字指的是月亮的運行規(guī)律(衍:水之精也;從水,、從行,;以言“月”之運行也。)可見,,“衍”之數(shù)即“月”之數(shù):月亮每月有四個特殊的“相位”(望,、朔、上弦,、下弦),,代表四個特殊的時間點(初一、初七八,、十五日,、二十二三日),很像每天的“子,、午,、卯、酉”四個特殊時辰(子夜,、正午,、日出、日落)和每年的“二分二至”(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個特殊節(jié)氣,。 月亮每兩個特殊相位之間的時長為7.38265天,,四段共計29.5306天。正常情況下,,一年(12個月)有48個這樣的“特殊時間點”,,總時間是354.3672(=7.38265×48)天。但這個長度,,相對于太陽一個回歸年的365.2422天來說,,有10.875天的時差。也就是說,,月亮走完12個月的“路程”之后,,還需要再走10.875天才能與太陽的“一回歸年”等長,。 在這10.875天中,月亮有1.47305個“特殊月相”(10.875天÷7.38265=1.47305個),。這樣48(個)+1.47305(個)=49.47305(個)≈50(個)(四舍五入),,這就是“大衍之數(shù)五十”(太陽一回歸年中,月亮的特殊相位有大約五十個),。 “五十”只是“五入”的虛數(shù),,實在數(shù)是“四十九”,這就是“其用四十有九”,。之后的分二,、掛一、揲四,、歸奇等都是歷法編制的原則與方法,。 現(xiàn)在回過頭來再看一下:太陽一個回歸年要比月亮12個朔望月的時間多出10.875日,三年就多出32.625天,,超出一個月的30天或29天,,這就需要安排一個多余的月,叫“閏月”,。[閏月最初置于年尾,,成為“第十三個月”,以“矯正”陽歷與陰歷,,故新年一月叫“正月”,;后來歷家遵循“無中置閏”的原則,將閏月安排在沒有“中氣”的月份之后(每月各有節(jié),,如立春,、驚蟄、清明,、立夏……也各有氣,,如雨水,、春分,、谷雨、小滿……)],。 閏月是29天或30天,,依“十五日月圓”的原則而定。第三年,,若安排一個小月(29天),,則余下3.625天;若安排一個大月(30天),,則余下2.625天,。經過第四年,,到了第五年,又余出21.75天(10.875×2),,加上第三年余出的2.625或3.625天,,就會多出25天左右(21.75+余數(shù)),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了,,完全可以再安排一個閏月,,只不過這里會欠幾天,待第六年再補上,。就這樣,,第六、七,、八,、九、十……十九年,,時而有余,,時而有欠,不斷調整,,“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現(xiàn)象也就由此產生,。智慧的古人依此探索出了科學安排閏月、編制歷法的原則和方法: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無中置閏,。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由此看出,,《易經》是百科全書,,包含歷法、筮法等很多很多,,且歷法和筮法本身就是一回事:歷法制定的年,、月、日,、時是時空的交匯點,,而每個時空交匯點也都能顯示出日月星辰運行的規(guī)律,因為它們的依據(jù)都是日月運行的規(guī)律,。這就是可以通過占筮來預測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吉兇禍福(藏往知來)的道理所在。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shù)也,。 乾策216,坤策144,,乾坤總策360(216+144),。這是大致的一年360天,即“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期:讀音為"jī"時意為一周年,一整月,,一晝夜等,,如期年,期月,;讀音為"qī"時,,則意為一段時間,或規(guī)定的時間,,如日期,、學期;期望,、期待,。) 既然“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那么,,乾卦六爻中每爻的賦值為36(216÷6),而坤卦六爻中每爻的賦值為24(144÷6),。所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就非常明晰了: 六十四卦中的陽爻和陰爻各192個,,依此可以算出每個陽爻和陰爻賦值和它們的總值: 陽數(shù):36×192=6912 陰數(shù):24×192=4608 陽陰共計數(shù)6912+4608=11520(一萬一千五百二十) 這就是“當萬物之數(shù)也”的實質含義,,“萬物之數(shù)”當然指世間的萬事萬物!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這里不妨再回顧一下成卦的過程:50根籌策是“大衍之數(shù)”,;抽出一根不用,象征“天不變,,道亦不變,。”也表示“道生一”;只用“四十九根”即“其用四十有九”,;隨機分為兩部分,,即“分而為二以象兩”,也象征“一生二”和“太極生兩儀”,;“掛一以象三”,,表示“二生三”和“三年一閏”;四根四根地數(shù)即用四去除,,即“揲之以四以象四時”,,象征“一年有四季”和“兩儀生四象”;兩次的余數(shù)和開始的那個一合并,,據(jù)此數(shù)定一爻,,即“歸奇于扐以象閏”;以同樣的方法再進行五次而成一個卦,,即“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逼渲械摹胺侄?、掛一、揲四,、歸奇”就是本部分的“四營而成易”,。 “四營”是四次操作,“成易”即得到一個“數(shù)”(或4,,或5,,或8,或9),;三次“成易”的機會即能確定一個“爻”,,這樣十八次即成六個爻,這就是一個“卦”,。 “八卦而小成”,,那六十四卦呢,?六十四卦中的陰陽之數(shù)為11520(=6912+4608),這個“萬一千五百二十”自然就是“萬物之數(shù)”,。 前面說“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又說“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shù)也。”它們都能反映天地間的陰陽變化,,掌握了陰陽的這些變化,,就掌握了世間的一切,因為“鬼神”就是“陰陽”,。 所以,,我們不能說《周易》僅僅是占卜的書。否則就太小看祂了,,太貶低祂的價值了,。我們應全面地學《易》,科學地學《易》,,辯證地學《易》,,而不是“盲人摸象”式地學《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品出“《周易》是經典之經典,、哲學之哲學、智慧之智慧”的真味道,。 參考文獻 [2]田和祿;周易原真[M];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5 [3]宋書至;歷代天文律歷等志匯編[M],,中華書局,1976-00 [4]上海山西大學堂譯書院;最新天文圖志[M],商務印書館1904-00 作者簡介: 景國成,男,,1958年生,,河南省方城縣人,本科學歷,;自幼喜易,,重德義也玩象數(shù);曾任高中教師,,后從事教學研究和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現(xiàn)已退休。閑暇之余,,以研究經史子集為樂,,重古代天文學和現(xiàn)代科學聯(lián)系。 郵箱:[email protected],,手機:15225608708 |
|
來自: 昵稱3061261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