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全國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等,,開始進入上海中小學課堂,。 2017年12月,,教育部組織修訂并頒布了《關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高中學段“雙新”啟動,。 2018年,,上海出臺中考改革方案,中考也將推行綜合評價招生方式。 義務教育新課標正在修訂,,新一輪課改已經開始,。 小學初中的課堂教學如何與高中更緊密銜接,?新教材使用后,,老師未來的教學方式將有何變化,?如何對學生進行與新教材相對應的評價,? 6月29日,,“聚焦新課程 探究新評價”——莘莊鎮(zhèn)學區(qū)初中項目聯(lián)盟啟動儀式暨主題研討會在莘松中學舉行,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會上做了主旨報告《新教學“新”在哪里》,。 (以下內容根據(jù)現(xiàn)場講話整理,,有刪減)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 各位校長,、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想把話題稍微扯遠一點,,從新時代,、新課程,、新教學的思路來跟大家分享。 新時代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花了70年,接下來就是要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我們亟須解決什么問題,?我想說的是國民素養(yǎng)問題,。 我講個例子,,大家都知道上海中心以龍為意向,,但上海龍誰設計的?它不是我們中國人設計的,,是美國的Gensler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的,,上海中心造價148億元人民幣,設計費占了7.5億,。 北京的大興國際機場,,也是地標性建筑,是以“鳳”為意象的,,其初始概念是法國建筑設計公司的,,不是我們自己設計的。 設計,,簡單地說,,就是創(chuàng)意+美感,。 創(chuàng)意美感,,靠高考考得出來嗎?高考考不出來,,就不重要的嗎?我們有沒有想到,,光有錢,沒有創(chuàng)意,,只是土鱉;光有錢,,沒有美感,,就是土豪。 所以,,中國要從富起來轉向強起來,,亟須解決的就是國民素養(yǎng)。 高中的新課標已經頒布了,,按計劃,今年年底義務教育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也會推出,。新修訂后的課程有哪些突破? 新課標突破之一,,就是強調核心素養(yǎng)。 我們講了素質教育那么多年,,為什么現(xiàn)在要講素養(yǎng),、不講素質了,?素質跟素養(yǎng)有什么差異,?
素質是教育話語,它既包括先天因素,,又包括后天習得,;素養(yǎng)是課程話語,素養(yǎng)是后天習得,,一定要經過學習而逐步養(yǎng)成的。 再講具體一點,,比如,,開汽車很重要的一種素質是方向感。方向感,,再優(yōu)秀的地理老師也教不了,,方向感是素質,主要取決于遺傳基因,;但教不了方向感,,不等于地理老師沒飯吃,,地理老師可以教另外4個地理核心素養(yǎng):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人地協(xié)調觀,所以地理老師照樣有飯吃,。 新課標強調核心素養(yǎng),,而且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之前的三維目標就不好了嗎,?
事實上,,20年前,,三維目標是里程碑式的進步,,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 第一,20年前我們就沒有講清楚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三維目標是什么:知識與技能(雙基),、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線老師一操作,、有些專家一操作,,就變成三條目標,、三類目標,。 第二,,三維目標從邏輯上不是一個層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像是舉例說明,。 所以,,我們這次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這個概念。 第一,,核心素養(yǎng)不是學科專家的素養(yǎng),,是公民的素養(yǎng),、每個學生的素養(yǎng)。 第二,,素養(yǎng)不是不要知識,,理論知識學習必須要學校來完成,學校是學習學科的地方,,是系統(tǒng)學習知識的地方,。 第三,核心素養(yǎng)強調的是學了知識或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決什么問題。核心素養(yǎng)不是不能評價,,核心素養(yǎng)一定要可教,、可學、可評,,不能評價的就不是目標,。 在高中階段,我們說的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馬上要頒布的義務教育新課標,,叫課程核心素養(yǎng)。 那么又有人要問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程核心素養(yǎng),這是不是又搞文字游戲,?為什么要分兩種說法,?有理由嗎?有的,。 第一,,希望義務教育階段更關注人,淡化學科,。第二,,義務教育有些課程根本不是學科,比如勞動,,我們不能說勞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可以說勞動課程核心素養(yǎng)。 第三,,義務教育階段有一些課程不是一個學科,,是一類學科群,比如科學與藝術,,所以講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不恰當,。第四,,所有課程標準的封面都叫某某課程標準,如藝術課程標準,,故稱藝術課程核心素養(yǎng),。 新課標的第二個突破是學業(yè)質量。 2001,、2011年頒布的國家課程標準只有內容標準,,內容標準就是知識點標準,這在當時也是里程碑式的進步,,它超越了教學大綱的內容要求,;現(xiàn)在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專門有一個學業(yè)質量標準,就是內容標準加上學業(yè)要求,,再加上學業(yè)質量,。 什么叫學業(yè)質量?考試分數(shù)就是學業(yè)質量嗎,?學業(yè)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學習之后的學業(yè)成就綜合表現(xiàn),,不是知識點學習之后的成就表現(xiàn),而是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什么中考高考強調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就是考學業(yè)質量綜合表現(xiàn),、考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原來的那種基于知識點的“雙向細目表”,,如狗頭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尾巴考簡單應用,,學生得了100分也不知道什么是狗……這種做法將要退出歷史舞臺,。 第二,學業(yè)質量不只是基于知識點的考試成績,,學業(yè)成就綜合表現(xiàn)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表現(xiàn)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的總體刻畫,。 第三,,學業(yè)質量是所有過程評價、結果評價與考試命題的依據(jù),,也是作業(yè),、測驗的依據(jù)。 新課標會帶來怎樣的新教學,?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非常明確,,新教學將深化教學改革,,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 第一,堅持素養(yǎng)導向,。我們的目標是關注素養(yǎng),,不只是關注知識點。知識點目標是階段性目標,,是小步子,、小階段,我們的目標要大一點,。 第二,,素養(yǎng)目標不是靠上一節(jié)課、也不是靠聽就能聽出來的,,要強化學科實踐,。比如地理強調地理實踐,反對以前“不著地”的地理學習方式,,就是人跟地不接觸、整天在地圖上畫來畫去的方式,。 再比如科學,,我們要反對用不科學的方法學科學。什么叫不科學的方法,?不科學的方法,,就是不做實驗,物理不碰物,,如何能知道物之理,;化學不見化,不做實驗嘛,,看不見變化,,這還叫化之學嗎?生物不懂生,,教了學生什么是細胞,、什么是遺傳、什么是ATP,,但考了100分都不知道什么叫生命觀念,。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強化學科實踐,。 第三,,推進綜合學習。 義務教育階段要非常關注綜合學習,。加強學科內知識整合,,推進跨學科學習,,建設綜合課程。 在新課標中,,每一門課標國家都要求花10%的時間來開發(fā)跨學科主題,,在教材層面必須要保證將10%的跨學科內容設計出來。 最后就是因材施教,,我們已經富起來了,,已經解決了每個人的讀書問題,即面向人人的問題,,現(xiàn)在要考慮如何“適合每個人”,,即要落實因材施教、因人導學,。 圍繞這些改革方向,,我再簡單講幾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學習邏輯是生活邏輯加學科邏輯,。 我們以前一直在兩極端,,站在生活的立場批判學科,站在學科的立場批判生活,,所以課程都是鐘擺,,現(xiàn)在要思考怎么站在學習的立場上來思考這個問題, 學科邏輯是什么,,把一只狗分解,,先學狗頭再學狗身、狗腿,,最后學狗尾巴,。狗頭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尾巴考簡單應用,。學完了、考完了,,但考100分還是不知道什么是狗,。 生活邏輯是什么,狗是一種動物,,再來說說狗有什么用,,畫一畫狗。 生活邏輯是先認識狗,、看狗是狗,,學科邏輯是看狗不是狗,學習邏輯是看狗還是狗。教會學生狗頭,、狗身,、狗尾巴還不夠,要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學習邏輯是進階取向,,依靠整合論,期待通過習得的過程,,實現(xiàn)從“雙基”到“素養(yǎng)”的升華,。 第二個觀點:素養(yǎng)導向的“大”單元教學。 現(xiàn)在的素養(yǎng)目標包括創(chuàng)意實現(xiàn),、形成美感,、確立觀念、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制作產品、形成作品,、編制方案,,不是了解什么、理解什么,、記住什么,,這些都是階段性目標、過程目標,,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素養(yǎng)目標,。 因此,,老師的教學必須要改,不改達不到這個目標,。素養(yǎng)導向下,,必然將開展大單元教學,通過大觀念,、大問題,、大項目、大任務來組織一個單元,,把單元結構化,。 所以新教學可以總結為簡單的四句話: 第一,素養(yǎng)本位的單元設計,。老師設計課程的時候,、實施教學的時候要看到素養(yǎng)。 第二,真實情境的深度學習,。課程改革不僅要改內容,、不僅是換教材,還要換學習方式,。 第三,,問題解決的進階測評。一定要從真實問題解決進行評價,。 第四,,線上線下的智能系統(tǒng)。線上學習已經實施了20多年,,以及去年大規(guī)模的線上學習也證明,,光靠線上學習是靠不住的,哪怕人工智能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線上有線上的優(yōu)勢,,線下面對面有面對面的優(yōu)勢,所以未來的學習就是線上線下混合學習,。 將來,,這個四個方面會是教學的關鍵。 第三個觀點,,教師編制學歷案,。 課程的所有設想,都是靠做出來的,,老師上課的第一步是備課,,備課怎么備?我們這幾年都在做課程視角,、學習立場,、單元設計,簡單地講,,原來的教案都是寫老師自己要做什么,,比如第一步導入、第二步創(chuàng)設情境,、第三步講新課,,主體全部是老師。這有什么問題呢,?這有八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教案的立場是老師,不是學生,。醫(yī)生寫處方從來不寫自己要做什么,,都寫病人要做什么,。老師現(xiàn)在備課都在寫自己做什么,我們的工資就比不過醫(yī)生,,因為醫(yī)生是以患者為中心,,老師的教案是寫給領導看的,以自己為中心的,。 第二個問題,,教案的單位是課時,而不是學習,。教了不等于學了,,學了不等于學會了,老師拿工資靠什么,?是靠有沒有教過拿的,,還是靠學生有沒有學會拿的?我們設計的教案,,應該是我們怎么教,,還是學生經歷怎樣的學習才能學會呢?老師要把學生從不知到知,、從少知到多知的進階過程設計出來,。 后面的簡單講,老師花時間寫出來的教案或PPT,,下課之后有幾個學生有,?花那么多時間做出來的PPT只是課堂上展示一下嗎,課后有沒有給學生,?周末學生想回憶一下這個星期學過的內容,,他到哪里去找? 為什么不把編制教案的時間,,用來編制學歷案,,發(fā)給學生帶回家,復習時可以作為參考,? 所以,我講的學歷案定位是這樣的: 第一,,學歷案是一個專業(yè)的課程計劃,,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好教材,支持學生幫助學生學好教材用的教育方案,、專業(yè)計劃,; 第二,學歷案是認知地圖,,擁有明確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學習路徑,; 第三,學歷案是學習檔案,完整地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可反復查閱,; 第四,學歷案是互動載體,,是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文本,; 第五,,學歷案也是監(jiān)測依據(jù),利用規(guī)則抽樣,,了解學科學業(yè)質量情況,。 學歷案的設計,還要包含6個要素,,這6個要素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評價任務放在第三步,是關鍵,,其意義有三個方面: 第一,,有目標一定要有評價,有目標沒評價就等于沒目標,。沒目標的教學,,就像女生逛街,帶著學生去逛街怎么行,?其實,,課堂教學類似男生逛街,不是女生逛街,,我沒有性別歧視,。 第二,目標之后寫評價,,可以矯正已寫好的目標,,避免目標假大空。 第三,,便于把評價任務嵌入后續(xù)的學習過程,,做到教學評一致。 最后,,學后反思是重點,。學后反思設計好,教下去的是技能,、留下來的是素養(yǎng),,教下去的是課文,、留下來的是道。 這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 編輯整理丨曹軼姍 |
|
來自: daoge6302 > 《教育教學理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