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語文課本改了一些字的讀音,原因很多了,,為了知識的統(tǒng)一,,為了考試的需要,為了文化的貫通等等等等,,但是作為詩詞愛好者,,對于更改古詩里的字音,確實不贊同,。詩歌不僅僅有意境美,,音律美更重要!試想一首每句讀音都不挨著,,毫不押韻的詩,,還能稱其為詩嗎?現(xiàn)代詩,?呵呵,,那就現(xiàn)代寫呀,現(xiàn)代詩你用現(xiàn)代音,,很好啊,,雙手雙腳贊成,但是拿現(xiàn)代讀音去改古代律詩,,破壞古詩原有的音律意境美是得不償失的,。時間久了古讀音消亡,豈不是破壞了文化的貫通性嗎,?古詩再多,,考試范圍內(nèi)能有多少呢?僅僅古詩的讀音做到知識統(tǒng)一很難嗎,? 回鄉(xiāng)偶書 作者: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催cuī),。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鬢毛衰(催cuī),,和前一句最后一字“回”,韻母相同,,押韻極好,,現(xiàn)在改為讀(摔shuāi)音,和“回”押韻效果差了,,而且(回huí)(催cuī)兩音和(摔shuāi)音,,讀起來時口型有了巨大的變化,不僅整首詩的韻律感破壞極大,,而且影響了朗誦時情感的連續(xù)性,。可能有人會說,,讀衰(摔shuāi)和最后一句“何處來”的來押韻啊,首先起首句的押韻比起首句不押韻要感覺好一些,,而且衰(摔shuāi)是平音,,“來”是上揚音,這個押韻押的并不比衰(催cuī)和來押韻的好,。另外,,從意境上來感受,鬢毛衰(催cuī)和鬢毛衰(摔shuāi)相比,,鬢毛衰(催cuī)所呈現(xiàn)表達(dá)的,,不僅僅是自然衰老,還多了一層生活多磨難物是人非的況味,。 山行 作者:唐.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霞xiá),,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石徑斜(霞xiá),和“家”“花”二字,,韻母都是a,,屬于完美押韻,改為讀斜(鞋xié)后,,由輕快的張口上揚音,,變?yōu)橘M力的攋口下咧音,十分別扭,。有一種被從神境拉回塵世的感覺,。這首詩現(xiàn)在版本第二句是“白云生處有人家”,,“深”與第一句遠(yuǎn)上寒山的“遠(yuǎn)”字有呼應(yīng),有深山小屋見人蹤悠的感覺,,悠然避世,,道骨仙風(fēng)?!霸粕睢弊院礁吡置軐訋n疊嶂的意思,,所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鞍自粕帯敝挥X得高,少了山高林密的深,,也因為從小記憶中是深字版本,,總覺得“深”字更好,當(dāng)然認(rèn)為“生處”好的也許更多,,這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過清華宮 作者: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計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一騎(計jì)紅塵,,現(xiàn)改讀一騎(其qí)紅塵,,從四聲變成了二聲,從降調(diào)變成了聲調(diào),,雖然不是尾字不影響詩的押韻,,但聲調(diào)的變化影響了馬奔跑的速度,失去了策馬狂奔的畫面,,多出了緩慢騎行的感覺,。快馬飛奔,,一騎(計jì)絕塵,,眨眼遠(yuǎn)去!改念一騎(其qí)絕塵,,總覺得跑的不夠快,,有種晃悠悠慢騰騰的憋悶感。蘇軾的詞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計jì)卷平崗,。鮮衣怒馬來去奔馳,,如電又似風(fēng),充滿了奔放的活力,。若改念千騎(其qí)卷平崗,,感覺意境變成了烏泱泱一片,像山坡上放羊,。兩個讀音詞性不同,,騎(其qí)是動詞指行為,騎(計jì)是名詞,,一人一馬為一騎(計jì),,這也是我不贊同這個字改讀音的原因。這首詩我想要討論的還有另外一個字,,長安回望繡成堆(duī),,該字韻母(ui)與后面的開、來兩字的韻母(ai),,聚口音變開口音,,從發(fā)音到口型,變化都挺大,,毫不押韻,,讀起來不順口。對于詩來說,,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押韻是很重要的,比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押韻對全詩韻律感的影響要大,。因此我主觀猜測也許在唐時,,堆字或許另有讀音。今聽越劇,,劇中“對,、隊、堆”會被讀做(dei),,而(dei)與(呆dai)讀音又極其相似,,如果繡成堆讀作繡成堆(呆dai),那么與后面的開,、來就押韻的多了,。大家讀讀試試,是不是感覺好多了,。 登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