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大數(shù)據(jù)顛覆關(guān)于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鬢毛衰”的主流認知

 蘭博2000 2021-02-10
大數(shù)據(jù)顛覆關(guān)于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鬢毛衰”的主流認知

(本文發(fā)表于《中國韻文學刊》2020年第4期,,引用或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摘要:“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中“衰”的音韻問題一直困擾學界,,也備受社會關(guān)注,。通過對《全唐詩》[1]和《全宋詩》[2]所有入韻之“衰”的分析發(fā)現(xiàn),以前關(guān)于“衰”字讀音的主流認知基本上都是錯誤的,。本次研究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即首次使用全文檢索及大數(shù)據(jù)對“鬢毛衰”進行分析,而且在考證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重要信息,,即近體詩中“衰”的正音應該是司(sī),,而不是摔(shuāi)或崔(cuī);而且唐韻灰韻中原本有“衰(shuāi)”,,但被宋韻刪除并歸入支韻,,從而導致訛亂。

關(guān)鍵詞:大數(shù)據(jù) 賀知章 回鄉(xiāng)偶書 鬢毛衰 近體詩 中古音 音韻學

少小離鄉(xiāng)老大回,,鄉(xiāng)音難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代詩人賀知章(659—744)的這首《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以下簡稱《回鄉(xiāng)偶書》)[3]膾炙人口,,被世人廣為傳誦。但詩中“衰”字的音義卻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應該讀作“shuāi”,,有人認為應該讀作“cuī”,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為此字的讀音,甚至發(fā)生了教科書“打架”的事情:201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語文》選用了這首七絕,,為“衰”注音為“shuāi”;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語文》也選用了此詩,,并注“衰”字音為“shuāi”,。同一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語文》同樣選用了《回鄉(xiāng)偶書》,但“衰”的注音卻是“cuī”,。一時間,,輿論嘩然。家長紛紛質(zhì)疑,,專家出來解釋,,但爭議依然存在,各種出版物中的“衰”還是沒有統(tǒng)一,。

那么,,“鬢毛衰”中的“衰”到底應該怎么讀呢?

一,, “衰”字音義注解亂象紛呈

古漢語中“衰”是個多音多義字,。在古代的韻書或字書中,“衰”的反切五花八門?,F(xiàn)代音韻學對中古音的研究成果中,,高本漢(1889——1978)、王力(1900—1986)等大多數(shù)古音系統(tǒng)對“衰”的擬音都為suɑ[4],。在現(xiàn)代漢語辭書中,,“衰”的擬音達6種之多:(一)shuāi(所追切,脂韻,,可并入支韻):意為事物發(fā)展轉(zhuǎn)向微弱,,比如盛衰、興衰,、衰微,、衰老、衰敗等等[5],。(二)cuī(楚危切,,灰韻或支韻):依照一定的標準遞減,比如衰變,、衰序、衰分,、衰少等等,;另有“喪衣”之義[6]。(三)suō(蘇禾切,,歌韻):意為用草做成的雨具,,后來通常寫作“蓑”[7]。(四)suī(雙隹切,,支韻):小也,,減也,,殺也;弱也,,耗也[8],。(五)chuāi(初危切,支韻):差也,,與差通[9],。(六)ch?。ǚ辞胁幻鳎桧崳旱炔钪?span>[10],。顯然,后4種讀音與“鬢毛衰”相去甚遠,,可以排除,。《回鄉(xiāng)偶書》中“衰”的讀音,,只能在前兩個讀音之間選擇,。

《回鄉(xiāng)偶書》是七絕,首句入韻是正例,,不入韻為變例,,第二、四句必須押韻,?!八ァ比绻x作shuāi,字義與詩意非常吻合,,但與第一句的韻腳字“回(huái)”(中古音中“回”當如此讀,,詳見本書第 頁《近體詩中的“回”應讀作huái》)和第四句的韻腳字“來(lái)”不押韻。因為依照《廣韻》等主流韻書,,“回(huái)”和“來(lái)”為灰(咍)韻,,而“衰(shuāi)”為支(脂)韻。 如果“衰”讀作cuī,,此音有灰韻之說,,但字義又與詩意不太吻合。問題還在于:“衰(cuī)”到底屬灰韻還是支韻,,本身就是問題,。筆者查閱了四部標注了現(xiàn)代漢語拼音的辭書:《辭源》[11]、《王力古漢語字典》[12],、《故訓匯纂》[13],、和《字源》[14],前三典都說讀作cuī的“衰”為支韻,只有《字源》說是灰韻,。追根溯源,,《廣韻》灰韻中原本就沒有“衰”字(有“蓑”和“缞”),后來的《集韻》才把“衰”添加到灰韻中,,但字的釋義為“喪衣”,,通“缞”,這顯然不符合《回鄉(xiāng)偶書》的詩意,。

郎瑛(1487—1566)《七修類稿》云:“‘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不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君從何處來?’此賀知章詩也。注曰:‘衰’字出四支韻,。殊不知此詩乃用古韻,‘來’字有讀為‘厘’字者, 若《楚辭·山鬼篇》:‘知路險難兮獨后來(音厘)’,,‘回’字與‘危’‘為’同協(xié), 皆四支韻之詩也,。注者不知, 反以為灰字韻者,,差用‘衰’字。且吳才老《韻補》辯明,,十灰古通于四支, 可知矣,。”[15]在郎看來,,《回鄉(xiāng)偶書》就是一首支韻詩,,不僅“衰”入四支,而且“回”和“來”也屬支韻,。但與郎瑛同時代的謝榛(1495—1575)并不同意上述解讀,。謝在《四溟詩話》中說:“凡字有兩音,各見一韻……四支‘衰’,,減也,;十灰‘衰’,音‘崔’,,殺也,。《左傳》:‘皆有等衰’……作詩宜擇韻審音,,勿以為末節(jié)而不詳考,。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云:‘少小離鄉(xiāng)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此灰韻‘衰’字,,以為支韻‘衰’字,誤矣,。”[16]。郎,、謝之后,,焦竑(1540—1620)《筆乘》則干脆認為“‘衰’字出支韻”,并稱“皆趁筆之誤”[17],。胡應麟(1551—1602)《詩藪》也直言“衰”字出韻[18],。唐汝詢(1624年前后在世)《刪訂唐詩解》在“衰”字下注曰:“衰字失韻,疑當作摧,?!?span>[19]這意味著至少400年前,“鬢毛衰”中“衰”字的音和韻就已經(jīng)引起了爭議,,而且眾多大家參與其中,。

與謝榛的“審音”不同,沈德潛(1673—1769)則是“辨義”,。沈在《唐詩別裁》中說:“原本鬢毛衰,。衰入四支,音司,。十灰中衰音缞,,恐是摧字之誤,因改之?!?span>[20]在讀音上,,沈德潛和謝榛都認為應該讀作cuī(崔與缞同音);但對義的理解卻不一樣,。謝認為“衰”的意思是“殺也”,,取“等衰”之義;而沈稱“十灰中衰音缞”,,顯然也是認為灰韻中“衰”的意思為“喪衣”,,也正因為此義不通,所以他按照唐汝詢的疑議,,把“衰”改成了“摧”,。

沈裳錦(清人,生卒年不詳)在《全唐近體詩鈔》中注曰:“衰字失韻,,一本作摧,,宜從之?!痹摃蜓苑Q:“《別裁集》一書,, 膾炙人口久矣?!?span>[21]所謂“一本作摧”應源自沈德潛的《唐詩別裁集》,。不過,詩的正文中仍然是“衰”。

朱大可(1898—1978)在《新注唐詩三百首》中注解:“這首詩是灰韻,,‘衰’字應當讀‘催’,。但是這樣的讀法,只能作缞服的缞字解釋,,不能作為衰落解,。清沈德潛《唐詩別裁》中改為‘摧’字,又坊本作‘催’,,似皆可從,。”[22]但遍考古籍,,清代以前的版本中的《回鄉(xiāng)偶書》均無“摧”或“催”字,。

畢志揚(生卒年不詳)《唐詩韻釋》中的《回鄉(xiāng)偶書》為“鬢毛衰”,全詩注為“十灰韻”[23],。邱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稱“詩用上平聲十灰韻,,韻腳是:回、衰,、來,。”“衰,,與缞通,,斑白也。一作‘摧’,?!?span>[24]可是,平水韻十灰中明明沒有“衰”字,,而“缞”的意思是喪衣,,又不是斑白,如何能通“衰”,?

現(xiàn)代的《王力古漢語字典》則認為,,“衰”讀作cuī的時候是支韻,但這一義項下面卻舉了《回鄉(xiāng)偶書》的例子,,并稱“此詩‘衰’與‘回’,、‘來’押韻,用灰(咍)韻,,集韻灰韻衰字倉回切,,當讀cuī?!?span>[25]剛說“衰(cuī)”為支韻,,又舉它為灰韻的例子,,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顯然,,王力先生也捋不清了,,只好把兩種完全相反的說法客觀呈現(xiàn),讓讀者無所適從,。

李長路(1904—1997)編寫的《全唐絕句選釋》注釋:“此詩詩韻:①讀回,催(衰),,雷(來),,就是古讀;②讀回,,衰,,來,就是今讀,;③讀徊(回),,衰,來,,就是葉讀,。朗誦時三種讀法都行。首句今讀也行,?!?span>[26]李先生來了個模棱“三”可。今讀和葉讀就不說了,,單說古讀,,“來”能讀作“雷”嗎?復旦大學東亞語言數(shù)據(jù)中心的查詢結(jié)果顯示,,“雷”的中古音為“l(fā)uai”,,“來”的中古音為“l(fā)ai”(與今音相同)。也就是說,,在中古音中,,“雷”可以讀作“來”(高度近似),但“來”不能讀作“雷”,。退一步講,,即使“來”可以讀作“雷”,“雷”的韻母為“ei”,,“回”和“催”的韻母為“ui”,,也不押韻。

唐作藩在《“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讀音》一文中認為,,“衰”應讀作崔(cuī),。關(guān)于“衰(cuī)”與“回”和“來”不押韻的問題,,他解釋說,這是語音演變的結(jié)果,,“在賀知章所處的唐代無疑是同韻相押的”[27],。可是,,“cuī”與“l(fā)ái”的聲母和韻母均不同,,相差實在太大,到底是怎么押韻的,?沒有解釋,。唐作藩說,“灰韻合口字,,今普通話沒有讀-uai韻母的,,況且灰韻屬蟹攝一等韻,無知,、照系聲母,,因而不可能有演變?yōu)榫砩嗦暷傅淖帧,!笨墒?,在他參與編寫和增訂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衰”字的正音就是shuāi[28],。這個讀音不就是卷舌聲母且韻母為-uai嗎,? 實際上,“衰”應該屬于開口字,?!稄V韻》中的灰韻和咍韻,在平水韻中合并為“灰(咍)韻”,?!稄V韻》中的灰韻都是合口字,咍韻都是開口字,,而“衰(shuāi)”顯然是開口字,。唐先生說:“宋元以后,北京話和其他許多北方話原灰韻的開口(即《廣韻》的咍韻)字,,如‘該,、開、孩,、皚,、哀、胎,、臺,、來,、哉、猜,、才,、鰓’等,韻母仍為-ai,;而合口(即《廣韻》的灰韻)字,,如‘瑰、盔,、灰,、回、桅,、摧、衰,、堆,、頹、雷,、杯,、裴、胚,、梅’等,,韻母則變?yōu)?ui或-ei?!钡稄V韻》灰韻中的“衰”通“缞”,,專指喪衣,與“鬢毛衰”中的“衰”無關(guān),。不然,,沈德潛何必改字呢?

戴軍平在《“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中“衰”字辨》中也認為“鬢毛衰”的“衰”應讀作崔(cuī),。他稱,,凡是表示“減少”“減退”“遞減”之義的都應該讀崔(cuī),表示“衰老”“衰落”“衰微”之義都應該讀摔(shuāi),。而“鬢毛衰”的意思就是耳邊的頭發(fā)減少,、稀疏,所以應該讀作崔(cuī),。他甚至認為,,“衰白”“衰鬢”等詞語中的“衰”字都應該讀作崔(cuī)[29]。這種說法不符合常識性認知,,更是難以服人,。

有人從賀知章出生地方言的角度進行研究,,比如金文明[30]和陳勤寧[31]。他們認為“衰”不讀崔(cuī), 應該讀成摔(shuāi),。因為賀知章是唐代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 人[32], 其家鄉(xiāng)在吳方言區(qū), 吳語中“回”“衰”“來”三字的韻母十分接近, 讀來相當諧和,。但這種觀點很難成立,因為盛唐近體詩對用韻的要求非常嚴格,,賀知章用方言入韻的可能性不大,。

也有人認為,“衰”讀作shuāi(摔)也押韻,。比如王模提出,,衰(shuāi)屬于脂韻, 和灰韻通押[33]。但通押僅限于鄰韻之間,,比如支韻和微韻可以通押,,佳韻和灰韻可以通押,而支(脂)韻與灰(咍)韻相隔太遠,。即使是在韻部極寬的韻攝里,,支(脂)韻和灰(咍)韻也分屬止攝和蟹攝兩大韻部。古韻中,,支(脂)灰韻曾經(jīng)相通,,但在用韻甚嚴的盛唐時代不會出現(xiàn)。

還有人認為,,“衰”讀作崔(cuī),,也能說得通。比如董艷霞推論,,“衰”與“缞”“摧”等字互訓,,而“摧”字也可引申為“疏落”[34]。問題還是在于:主流的觀點認為,,“衰(cuī)”如果作“稀疏,、疏落”解,屬于支韻,,作“喪衣”解的時候才是灰韻,。“衰”確實是“缞”的本字,,但加上絞絲旁之后,,就有了特定的涵義即“喪衣”,所以“缞”和“衰”之間不能畫等號,。

引申,,通韻,甚至舍棄韻書到方言中尋找答案,,學者們?yōu)榱诉@個字及這首詩可謂絞盡腦汁,,但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怎么辦?孫玉文認為,,必須尋找其他途徑,。他認為《回鄉(xiāng)偶書》中的“鬢毛衰”本為“鬢毛?”,后人將“?”改成了“衰”,。?,,意為多須的樣子,今讀sāi,,與“腮”同音,,與此詩另兩句的“回”“來”押韻[35]。其文稱,,孔延之(1013—1074)《會稽掇英總集》中為“面毛腮”[36],,趙令畤(1064—1134)《侯鯖錄》中為“面毛?”,徐 (1563—1639)《徐氏筆精》中為“面皮?”,?!?”與“來”同屬咍韻,與灰韻的“回”合為灰咍韻,。在孫玉文之前,周葦風曾經(jīng)指出過《會稽掇英總集》和《侯鯖錄》中的這兩處異文[37],,但二人的說法都不全面,。實際上,《會稽掇英總集》的四庫本確為“面毛腮”[38],,但清道光刻本卻是“面毛?”[39],;《侯鯖錄》的清嘉慶刻本和萬庫本確為“面毛?”[40],但明嘉靖刻本和四庫本卻為“面皮?”[41],;而《徐氏筆精》則是先為“面皮?”,,后為“鬢毛衰”(下文詳說)。筆者另外發(fā)現(xiàn),,洪邁(1123—1202)《萬首唐人絕句》明萬歷刻本(趙宦光校)中為“鬢毛衰”,,但明嘉靖刻本中為“面毛腮”[42]。謝維新(南宋人,,生卒年不詳)《事類備要》中則為“鬢毛?”[43],。祝穆(?—1255)《事文類聚》元刊本和明內(nèi)府刻本亦為“鬢毛?”[44],但四庫本為“鬢毛衰”[45],。相比以前的各種解讀,,“衰”本為“腮”或“?”的觀點較有說服力,但仍存在諸多疑點:(一)孫玉文本人就在文中說,,陳應行(生卒年不詳,,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特科狀元)《吟窗雜錄》收錄的《回鄉(xiāng)偶書》中就是“衰”字[46],,孫也因此斷言宋代就有人將“?”改成了“衰”,那么,,究竟是誰改的,?又怎么得到了普通認同?沒有實證,。古代讀書人都是從“對韻”發(fā)蒙,,對音韻之學均爛熟于胸,如果“?”被改成“衰”而且改出了韻,,應該很容易就會被發(fā)現(xiàn),,不太可能以訛傳訛。再者,,敢改賀知章的詩,,至少也是精通音韻之人,又怎么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呢,?(二)同樣是《侯鯖錄》,,說法竟有多種。單行本《侯鯖錄》中是“面毛?”或“面皮?”,,而《類說》收錄的《侯鯖錄》中卻是“鬢毛衰”[47],。(三)孫玉文也承認“?”字非常生僻,《廣韻》都沒有收這個字,,還說這可能就是“?”被寫成“腮”的原因,。然而,賀詩的風格就是通俗曉暢,。他的《詠柳》《回鄉(xiāng)偶書(其二)》也都是婦孺能懂的大白話,。《回鄉(xiāng)偶書》夾雜一個異常生僻的字顯得不倫不類,,不合常理,。(四)“鬢毛?”“面皮?”“面毛?”這些詞組本身就有問題?!棒W毛”是指耳朵前面的頭發(fā),,“?”描寫的是耳朵下面和下巴上的胡子?!棒W毛”“面毛”都不是“須”,,到底是想說“頭發(fā)”還是“胡子”?“眉毛胡子一把抓”,,似有語病,。況且“?”只是描寫“多須的樣子”,并不等于衰老。元代詩人行端《擬寒山子詩》中“須白鬢毛衰”[48],,就是“須”和“鬢毛”分開,,而且分別用“白”和“衰”加以修飾。(五)徐在詩后的注釋中說“今本俱作‘鬢毛衰’,,非唐韻矣,。近睹《侯鯖錄》,始知是‘面皮?’,?!?[49]筆者查實,筆記體的《侯鯖錄》是專門用一個章節(jié)來說此字的,,這一節(jié)的題目就叫《面皮?》,。但就在《面皮?》后幾頁的另一章節(jié)《賀監(jiān)湖》中,徐再次引用了《回鄉(xiāng)偶書》,,而此處采用的仍是“鬢毛衰”[50],。既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錯誤,為什么還不改正呢,?看來,,在徐的心目中,“鬢毛衰”還是正本,。而且,,在唐宋詩詞中,“鬢毛衰”是一個常用的詞組,,而“面毛?”之類的詞卻見不到,。全文檢索結(jié)果顯示:“鬢毛?”“鬢毛腮”“面毛?”“面毛腮”“面皮?”“面皮腮”在《全唐詩》和《全宋詩》中均未出現(xiàn)過。因此,,“?”字一說,仍不足信,。

二,, 唐詩中“衰”字到底讀什么?

“衰”應為“?”的觀點雖然難以服人,,但孫玉文“必須尋找其他途徑”的思路卻可嘗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看能否在其他地方找到答案,。

“原本鬢毛衰,。衰入四支,音司,。十灰中衰音缞,,恐是摧字之誤,因改正?!钡灿懻摗痘剜l(xiāng)偶書》的音韻問題,,沈德潛的這段話都會被引用。但所有人的關(guān)注點都在“衰入四支”以及后面推理改換上,,而中間的“音司”二字卻被忽略了,。筆者讀過很多篇關(guān)于這個話題的論文,從來未見有人討論過這兩個字,。深入挖掘“音司”,,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二字的背后大有文章!

關(guān)于“衰”的讀音,,《廣韻》給出了3種:楚危切,,所危切,倉回切,?!都崱芬步o出了3種:初危切,雙隹切,,蘇禾切,。《韻補》加了1個所類切,,《五音集韻》中還有所乖切,。轉(zhuǎn)換成現(xiàn)代漢語拼音,擬音則有6個:shuāi,,cuī,,suō,suī,,chuāi,,chā。關(guān)于“司”的讀音,,《康熙字典》一并列出了幾種:“《唐韻》《集韻》息茲切,,《韻會》新茲切,《正韻》相咨切,,并音思,。”現(xiàn)代漢語拼音擬為sī,。

對照一下,,“衰”的6個讀音中有“司”這個音嗎?沒有,!雖然今音和古音不能對應,,可能是因為語音的演變,,但不至于如此天差地別?!稄V韻》《集韻》誕生至今不過1000多年,,沈德潛距今只有200多年,雖然政權(quán)幾經(jīng)更迭,,韻書多次重修,,但漢語音韻的重心一直在洛陽、長安及北京等中原地區(qū)[51],,方音差異本來就不是太大,。

反切是一種比較模糊的注音方法。那些切音現(xiàn)在應該怎么讀,,很難準確把握,。轉(zhuǎn)換成現(xiàn)代漢語拼音,只能是“擬音”,,而且眾說紛紜,。高本漢系統(tǒng)、王力系統(tǒng),、李方桂系統(tǒng),、周法高系統(tǒng)、董同龢系統(tǒng)等等,,關(guān)于古音擬測就形成了好幾個體系,,各系對古音的擬測多有不同所以,,一定程度上,,古音就是一筆糊涂賬。也正因為如此,,研究具體的音韻問題只能采取切韻與今音相結(jié)合的方式,,不然討論就難以進行下去。按照現(xiàn)代漢語拼音來讀,,大多數(shù)唐宋近體詩依然押韻,,說明中古音與今音大抵差不多,畢竟官定的韻書一脈相承并且一直在深刻地影響著語音的演變,。而上述“衰”與“司”的讀音實在是相去太遠,,無論如何也對不上號,。

在近體詩中,,韻腳字都是成組出現(xiàn)的,絕句兩韻或三韻,,律詩四韻或五韻,,排律的韻腳字甚至多達幾十上百個,這些韻腳字都是押韻的,根據(jù)韻部所押之韻,,韻腳字之間再相互比照,,對于驗證或判斷韻字的讀音大有幫助。尤其是在韻律嚴格的近體詩中,,這種“詩韻驗音法”更為靠譜,。

那么,沈德潛的“音司”之說到底對不對呢,?廣韻系主流韻書中,,“衰”、“司”,、“思”等字都在支(脂)韻中,。在《集韻》的脂韻里,“衰”為雙隹切,,排在“尸”紐和“師”紐的后面[52],。因此,“衰”與“司”同音是完全可能的,。好在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有了強大的數(shù)據(jù)庫和全文檢索功能,。遍查《全唐詩》,筆者發(fā)現(xiàn),,入韻的“衰”字讀作司(sī)確確實實是普遍現(xiàn)象,。比如——

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fā)先衰,。隨梳落去何須惜,,不落終須變作絲?!拙右住秶@發(fā)落》[53]

江草知寒柳半衰,,行吟怨別獨遲遲。何人講席投如意,,唯有東林遠法師,。——司空曙《送皋法師》[54]

這是兩首七絕,,均為首句入韻,。兩首詩中的“衰”都應該讀作司(sī),不然讀起來都不諧和,。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魇鍌悺断婺霞词隆?span>[55]

節(jié)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自緣今日人心別,,未必秋香一夜衰?!嵐取妒站铡?span>[56]

天下方多事,,逢君得話詩。直應吾道在,,未覺國風衰,。生計吟消日,人情醉過時,。雅篇三百首,,留作后來師?!跑鼹Q《維揚逢詩友張喬》[57]

眾芳春競發(fā),,寒菊露偏滋。受氣何曾異,,開花獨自遲,。晚成猶有分,欲采未過時,。勿棄東籬下,,看隨秋草衰?!獎场都聪x露中菊》[58]

鄠郊陪野步,,早歲偶因詩。自后吟新句,,長愁減舊知,。靜燈微落燼,寒硯旋生澌,。夜夜冥搜苦,,那能鬢不衰?!嵐取都纳挪坷罾芍胁?span>[59]

黃河岸柳衰,,城下度流澌。年長從公懶,,天寒入府遲,。家山望幾遍,魏闕赴何時,。懷古心誰識,,應多謁舜祠?!R戴《冬日寄洛中楊少尹》[60]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何處故鄉(xiāng)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迿杜R川見新柳》[61]

上列這些近體詩中,,與“衰”相押的韻腳字有“師”“時”“知”“枝”“事”“詩”“日”“滋”“遲”“澌”“識”“祠”等。這么多的同韻字至今仍然押韻,,“衰”的讀音孤雁出群的概率極小,。

《全唐詩》共收錄了48900多首詩。通過全文檢索,,筆者從中找到了172首“衰”字入韻的近體詩,,其中約有120首詩中的“衰”字明顯應該讀作司(sī),另外約50首大多是排律,,篇幅較長,,韻字雜亂,詩中入韻的“衰”字可能是讀作司(sī),,也可能讀作崔(cuī)或雖(suī),。當然,這只是筆者個人的判斷,,換作別人可能會有不同,,但差別不會很大??梢钥隙ǖ氖?,這172首近體詩全部都是支(脂)韻,但是沒有一個“衰”字可能讀作摔(shuāi),。也就是說,,唐代近體詩中入韻的“衰”字,基本如沈德潛所說“衰入四支,,音司”,,只是并非全部而已。

主流的觀點認為“衰(shuāi)”字屬支(脂)韻,,但《全唐詩》的近體詩中竟然沒有一個入支韻的“衰”字讀作摔(shuāi),。入韻的“衰”字有七成以上讀作司(sī),,“衰”的多種反切及現(xiàn)代擬音中卻沒有這個讀音。主流觀點還認為,,《回鄉(xiāng)偶書》中的“衰”是灰韻,,應讀作崔(cuī),但《全唐詩》之律絕中入韻且讀作崔(cuī)的“衰”字,,除《回鄉(xiāng)偶書》之外,,沒有一個出現(xiàn)在灰韻中!也就是說,,以前關(guān)于“衰”的主流認知與唐代近體詩的實際應用完全不符,!

難怪,眾多學者在說“衰”若讀摔(shuāi)應在支韻的時候,,從來沒有人舉出一首用例,;難怪,眾多學者在說灰韻之“衰”應讀崔(cuī)的時候,,也從來沒有人舉出一首用例,。原來,唐詩中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近體詩,!既然如此,,憑什么認定《回鄉(xiāng)偶書》的“衰”應讀作崔(cuī)呢?又憑什么認為賀詩之“衰”若讀作摔(shuāi)就不合韻呢,?

三,, “衰”入灰韻不乏其例

大數(shù)據(jù)顛覆了關(guān)于唐代近體詩中“衰”字音韻的主流認知!這一發(fā)現(xiàn)讓筆者大跌眼鏡,,不由得繼續(xù)探究下去,。

唐代近體詩如此,宋之近體詩如何,?《全宋詩》收錄詩歌27萬首,,體量是《全唐詩》的5倍多,可謂浩如煙海,!同樣是通過全文檢索,,筆者從《全宋詩》中共搜到了405首“衰”字入韻的近體詩,其中約300首詩中的“衰”字明顯應該讀作司(sī),,約90首詩中的“衰”字可能讀作司(sī)也可能讀作崔(cuī)或雖(suī),,另有14首詩中的“衰”應該讀作摔(shuāi)。讀作司(sī)的詩太多,,僅舉4例——

三百里湖新月時,,放翁艇子出尋詩。城頭蜃閣煙將合,波面虹橋柳未衰,。漁唱蒼茫連禹穴,,寒潮蕭瑟過娥祠。祖龍?zhí)撠撉髢M意,,身到蓬萊卻不知,。——陸游《舟中作》[62]

歡樂欲與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遲,。白頭富貴何所用,,氣力但為憂勤衰。愿為五陵輕薄兒,,生在貞觀開元時,。斗雞走犬過一生,天地安危兩不知,?!醢彩而P凰山》[63]

水閣中宵動,寥寥起遠思,。秋風生折葦,,星彩動寒池。白社孤前約,,青云少舊知,。苦吟空自嘆,,風雅道由衰,。——寇準《水閣夜望書懷》[64]

壬戌同登日,,秋崖尚見之,。王家子敬字,謝氏惠連詩,。鄉(xiāng)校六龍渡,,宗盟七桂枝。殘碑麟筆絕,,后死嘆吾衰,。——方回《方去言府判挽詩二首(其二)》[65]

與唐詩一樣,,宋詩中入韻讀作崔(cuī)的“衰”字也都是在支(脂)韻中,,沒有一首出現(xiàn)在灰(咍)韻中——

檢校精神白向衰,羲和促轡過如飛,。白髭可是長無賴,,換我紅顏不放歸,。——姜特立《白髭》[66]

嶺海英游少,,詩書旺氣衰,。先生今不起,后死竟安歸,。文曲星何暝,,靈光賦又非。儒宗真可憾,,豈但哭吾私,。——黎獻《挽趙秋曉四首(之二)》[67]

全文檢索《全宋詩》,,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搜出了很多與《回鄉(xiāng)偶書》一樣“衰(shuāi)”字入了灰韻的近體詩,,比如——

新秋病骨頓成衰,不度溪橋半月來,。無事閉門非左計,,饒渠屐齒上青苔?!冻纱蟆肚锶铡?span>[68]

再歲春風把酒杯,,今年更覺倍遲回。海棠消息知渠負,,楊柳風流笑我衰,。舟過重湖定安否,書來一紙勿悠哉,。是身老矣腰仍折,,寧待田園歸未來?!w蕃《留別邢大聲昆仲》[69]

此外,,“衰”入灰韻且讀作摔(shuāi)的宋代近體詩還有12首,它們是:歐陽修《送章生東歸》,、李彌遜《春日書齋偶成五首(其四)》和《復用前韻》,、張元干《題王巖起樂齋》、鄭良嗣《瓊花》,、范成大《喜周妹自四明到》,、楊萬里《臥治齋盆池》和《夜雨》、葉適《贈聽聲歐陽承務》,、劉過《自述》,、徐璣《漳州別王仲言秘書》、舒岳祥《正仲思歸作篆畦今夜月》[70]

孫玉文在《試解“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衰”》一文中提到了宋代詩人李之儀的《和兩翁軒》[71],,這也是一首“衰”入灰韻的七律,。但,集宋詩之大成的《全宋詩》并未收錄此詩——

何處又傳金椀出,,幾人爭看玉山頹,。幽情不是風期舊,異境難從指顧開,。猿鶴已回塵外駕,,煙云休造眼中衰。未妨一老同巾履,,香火終年謝劫灰,。

白鐘仁在《北宋李之儀詩詞用韻研究》中說,《和兩翁軒》中“衰”字跟蟹攝相押,,取“衰亡,,消失”之義[72],??墒牵窋z只包括齊佳皆灰咍祭泰夬廢等韻,,而支脂之微屬于止攝,。孫玉文在《試解“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衰”》中提到,據(jù)多位學者研究,,韻攝之間也存在個別通押的情況,,但這只是特例,不足為訓,。

那么,,怎么解釋《和兩翁軒》的用韻呢?有一種說法:詩中的“衰”,,粵本作“哀”[73],。“哀”也在灰(咍)韻,,與“頹”“開”和“灰”確實押韻了,。但與《回鄉(xiāng)偶書》中“衰”被改成“摧”或“催”一樣,把《和兩翁軒》中的“衰”改為“哀”的依據(jù)明顯不足,。

主流觀點一直認為,,“衰”在灰韻中應讀作崔(cuī),這也正是“鬢毛衰”被改為“鬢毛摧”的主要理由,??墒牵恕痘剜l(xiāng)偶書》,唐宋近體詩中都沒有第二例,,反而在宋代近體詩中發(fā)現(xiàn)了14首(加上《和兩翁軒》為15首)“衰”入灰韻讀作摔(shuāi)的實例,。這又是對主流認知的顛覆!

四,, “蓑”和“缞”的讀音也被顛覆

“衰”有兩個異體字:一是“蓑”,,一是“缞”。當“衰”作雨具解的時候,,可以加上草字頭,,因為“蓑衣”通常是用草做成的?!八颉弊x作梭(suō),,歌韻。當“衰”作喪衣解的時候,,可以加上絞絲旁或衣字旁,,因為“缞”或“?”通常是用粗麻布做成的。幾乎所有的字典都說,,“缞”讀作崔(cuī),,灰韻或支韻。在對“衰”進行全面檢索的過程中,,筆者對“蓑”和“缞”也作了考察,。

全文檢索顯示,《全唐詩》和《全宋詩》中都沒有作雨具解的“衰”字入韻的近體詩,。但“蓑”字入韻的近體詩,,《全唐詩》中有11首,《全宋詩》中有173首,。唐,、宋近體詩各舉一例——

春半平江雨,圓文破蜀羅,。聲眠篷底客,,寒濕釣來蓑。暗澹遮山遠,,空濛著柳多,。此時懷舊恨,相望意如何,?!拍痢督嫌昙拇揄佟?span>[74]

采藥壺公處處過,笑看金狄手摩挲,。老人大父識君久,,造物小兒如子何,。寒盡山中無歷日,雨斜江上一漁蓑,。神仙護短多官府,,未厭人間醉踏歌?!K軾《贈梁道人》[75]

令人瞠目的是:屬于歌韻的“蓑”字,,也有闖進灰韻和支韻的情況。這樣的宋代近體詩共有2首——

猗猗井上桐,,花葉何蓑蓑,。下蔭百尺泉,上聳陵云材,。翠色洗朝露,,清陰午當階。幽蟬自嘒嘒,,鳴鳥何喈喈,。日出花照耀,飛香動浮埃,。今朝一雨過,,狼籍黏青苔。斯桐乃誰樹,,意若銘吾齋,?!詺W陽修《桐花》[76]

西郊金氣盛,,庶物減華滋。萚萚丹楓雨,,茫茫白草蓑,。炎曦何怪淡,氣噎若委遲,。對此凄涼景,,能無宋玉悲?!屛墨摗肚锷?span>[77]

《桐花》是灰韻,,《秋色》是支韻。歌韻獨用的“蓑”怎么摻和進去了,?乍一看,,很吃驚。細審詩意,,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中的“蓑”并沒有雨具之意,,不應讀作梭(suō),,自然也不該入歌韻。顯而易見,,《桐花》中的“蓑”應該讀作摔(shuāi),,《秋色》中的“蓑”應該讀作司(sī),兩處都是“衰敗”的意思,。在《五音集韻》的“十二灰”韻中,,“蓑”字兩次出現(xiàn),一次釋為“草木葉垂狀” [78],,一次釋為“蓑,,蓑葉下垂貌。本又音莎,?!?span>[79]。但在“十一皆”韻中,,“蓑”則被釋為“所乖切,,蓑,蓑草,,木葉茂貌,。”[80]兩韻釋義,,前后矛盾,。“茂”字應為訛誤,。但這里給出了一個“所乖切”,,今之擬音應當為“shuāi”。而且,,“蓑”都可以寫作“衰”,。這兩首詩分別支持了筆者在上文提出的兩個觀點:(一)“衰”在支韻可以讀作司(sī);(二)“衰(shuāi)”可以入灰韻,。

那么,,“缞”呢?《全唐詩》中只搜到了一首“缞”字入韻的近體詩——

清曉上高臺,,秋風今日來,。又添新節(jié)恨,猶抱故年哀,。淚豈揮能盡,,泉終閉不開。更傷春月過,,私服示無缞,?!詈读⑶锶毡瘧选?span>[81]

顯而易見,這首詩中的“缞”應該讀作摔(shuāi),,義為“喪衣”,。如果讀作崔(cuī),就很不諧和,,美感全無,。

隋末唐初有位詩僧叫王梵志(生卒年不詳,隋末唐初人),,詩作通俗,,多有流傳,但《全唐詩》沒有收錄他的詩,。張錫厚(1937—2005)在《王梵志詩校輯》中整理匯編了他的336首詩作,,其中有一首《家口總死盡》:“家口總死盡,吾死無親衰,。急手賣資產(chǎn),,與設逆修齋。托生得好處,,身死雇人埋,。錢財鄰保出,任你自相差,?!睆堝a厚在詩后的校釋中說“衰,原作‘表’,,不葉,,據(jù)文義改?!短祈崱せ翼崱罚骸?,倉回切,,喪衣,。亦作衰?!?span>[82]此詩中的“衰(缞)”,,顯然也應該讀作摔(shuāi)。

“缞”出現(xiàn)在了灰韻詩中,,這符合主流的認知,,但它并不像一般認為的那樣讀作崔(cuī)。與眾多入灰韻的“衰”一樣,,它也是讀作摔(shuāi),。

《全宋詩》中有兩首“缞”字入韻的近體詩,。這兩首排律都很長,均只截取一小部分——

吳壁評殘筆,,隋碑讀漬苔,。清陰依玉樹,和氣樂春臺,。薄官俄成別,,私門忽是災。一朝捐采服,,五載泣粗缞,。季路還從仕,任安獨見哀,。近畿須健令,,劇邑試長才?!运抉R光《石昌言學士宰中牟日為詩見寄久未之答今冬罷》[83]

挾詐揮金斗,,貪功襲墨缞。戰(zhàn)場空爝火,,京觀悉蒿萊,。險易曾何變,興亡只可哀,。隆平方恃德,,襟帶自崔嵬?!运抉R光《太行》[84]

“衰(缞)”作“喪衣”解的時候讀作崔(cuī),,似乎早已成為定論,幾乎無人提出過異議,。但這與唐宋詩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不符,。

“蓑”可以入灰韻且讀作摔(shuāi),而且“缞”也可以讀作摔(shuāi),,作為本字的“衰”在灰韻中讀摔(shuāi)不是順理成章嗎,?

五, 元,、明,、清詩中的“衰”“蓑”“缞”

晚唐以降,近體詩的韻律規(guī)則逐漸放寬,。一方面,,元、明,、清代近體詩對于判斷韻字讀音的作用逐漸減弱,;另一方面,,因為距離現(xiàn)代越來越近,元,、明,、清代的近體詩對于觀察字音的演變卻又更有價值。所以,,筆者對元,、明、清代近體詩中的“衰”“蓑”“缞”也進行了全文檢索并作了分析,。

《元詩選》中共有24首“衰”字入韻的近體詩,。其中16首明顯應該讀作司(sī),6首可能讀作司(sī)也可能讀作崔(cuī),,這22首均屬支韻,。另外2首則屬灰韻,它們是——

名利是何物,,人心不自灰,。榮來終有辱,樂去可無哀,。富冢草還出,,貧門花亦開。耕桑枉辛苦,,須白鬢毛衰,。——行端《擬寒山子詩六首(其三)》[85]

作客何時了,,愁深只酒杯,。鬢毛隨日短,膽氣逐年衰,。兵革江邊阻,,鄉(xiāng)關(guān)夢里回??蓱z今夜月,,還照北山梅?!S恕《作客》[86]

第一首詩中的“衰”明顯應該讀作摔(shuāi),;第二首詩中的“衰”看似應該讀作崔(cuī),其實也應該讀作摔(shuāi),,因為與“回”字一樣,中古音中“杯”“灰”“梅”的韻母均為ai[87],。

《明詩綜》中只有7首“衰”字入韻的近體詩,。其中5首明顯應該讀作司(sī),,1首可能讀作司(sī)也可能讀作崔(cuī),這6首詩均為支韻,。另一首則是支韻與灰韻混用,,此為本次全面檢索所僅見。古韻中,,支韻與灰韻相通,,這首詩可以算是一次復古——

華月防髙樹,列曜何參差,。流光射結(jié)綺,,思婦慘中闈。良人渉逺道,,感嘆夜何其,。清聲發(fā)妙曲,宛轉(zhuǎn)有余哀,。妙曲固可聽,,余哀知為誰。春至桃李妍,,歲暮華色衰,。居然獨處廊,顧影久徘徊,?!獙O蕡《擬古(其二)》[88]

《清詩別裁集》中有2首“衰”字入韻的近體詩。正如本書編著者沈德潛所言,,這2首清詩中的“衰”讀作司(sī),。

關(guān)于“蓑”和“缞”:《元詩選》中“蓑”字入韻的近體詩有29首,《明詩綜》中“蓑”字入韻的近體詩只有1首,,《清詩別裁集》中“蓑”字入韻的近體詩有8首,,均為歌韻?!对娺x》《明詩綜》《清詩別裁集》中都沒有“缞”字入韻的近體詩,。

可以看出,元,、明,、清代近體詩中“衰”“蓑”“缞”入韻的情況與唐宋時期基本一致,但“衰”字入灰韻且讀作摔(shuāi)的比例明顯增加,。

六,, “衰”與“哀”理應同韻

仔細審視支韻和灰韻,會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那就是“衰(shuāi)”在支韻中像是無依無靠的“孤兒”,,但在灰韻中卻像是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比如“哀(āi)”和“衰(shuāi)”,這兩個字簡直就像孿生兄弟一樣難分彼此,。

《說文》:“哀,,烏開切。從口,,衣聲,。”“哀”與“衣”有什么關(guān)系呢,?《洪武正韻》:“哀,,于開切。悲哀,,從衣從口,,悲傷之見于衣服也?!?span>[89]原來,,悲哀的程度可以從衣服上看出來。另據(jù)《故訓匯纂》:“哀,,謂服之三年,。《大戴禮記·曾子大孝》:‘父母既歿,,以哀祀之加之,。”[90]父母歿后,,穿三年孝服就是“哀”,。

“衰”是象形字,本義是“蓑衣”,。古文中,,它的字形()就是一個蓑衣,非常形象,。因為“蓑衣”是用草一層一層自上而下疊編而成,,這與中國傳統(tǒng)按照親疏而確定服喪層級的“五服”之制正好吻合,所以“衰”被賦予“喪衣”之義,。后來,,又引申為按照一定的等級依次遞減。隨著涵義不斷豐富,,字的寫法也一再分化,。因為蓑衣是由草做成,所以加上草字頭后,“蓑”專指蓑衣或蓑草,;因為喪衣是用麻布做成的,,所以加上絞絲旁或衣字旁后,,“缞”或“?”專指喪衣,;而“衰”則表示衰落、衰敗,、衰退,、衰老等引申之義。

對照一下,,“衰”與“哀”是不是血肉相連,?自從漢代正字出現(xiàn)以來,這兩個字就只差一橫,。再看“衰”的古文,,中間的“口”并沒有一橫,說它是“哀”反而更像,。而且,,“衰”和“哀”有著相同的韻母,讀作“摔(shuāi)”的“衰”與“哀”不同韻,,實在說不過去,。前文所舉行端的《擬寒山子詩六首(其三)》,就是一首“衰(shuāi)”與“哀”同韻的詩,。

在各種文獻或數(shù)據(jù)庫中,,“衰”與“哀”經(jīng)常互為異文,,讓人難分正誤,。前文曾提到李之儀的《和兩翁軒》,這是一首灰韻詩,。因為詩中的“衰”不合韻規(guī),,所以有“粵本作‘哀’”之說[91]?!盁熢菩菰煅壑兴ィòВ?,應該說兩個字都說得通。

再如前文提到的葉適《贈聽聲歐陽承務》:“無心立臧否,,有術(shù)驗榮衰,。舉世聲中動,浮生骨還來,。彈輕知福地,,欬小應靈臺。笑我老何及,是身惟死灰,?!薄度卧姟吩凇八ァ弊窒旅婕佑行∽ⅲ骸霸靼В瑩?jù)四庫本改,?!?span>[92]這首詩中的“衰”與“榮”相對,顯然是“衰敗”之意,,但卻明顯應該讀作“摔(shuāi)”,。這說明四庫全書和《全宋詩》的編纂者都認為“衰(shuāi)”可以出現(xiàn)在灰韻中。

又如前文提到的王梵志《家口總死盡》中的“家口總死盡,,吾死無親衰,。”詩中的“衰”,,原本為“表”,。有注釋曰:“張改作‘衰’,郭校作‘哀’,?!?span>[93]“吾死無親衰”的意思是“我死后沒有親人穿喪衣(披麻戴孝)”,“吾死無親哀”的意思是“我死后沒有親人哀悼”,,都可以說是文從字順,。如果依照韻書,“哀”比“衰”更適合,,因為廣韻及平水韻的灰韻中沒有“衰(shuāi)”,,《集韻》灰韻中雖然有“衰”,但義僅為“喪衣”,,讀作崔(cuī),。張錫厚把“表”改作“衰”,說明他也認為該字在灰韻中可以讀作摔(shuāi),。連作“喪衣”解的“衰”都可以在灰韻中讀作摔(shuāi),,作“衰敗”“衰老”“衰減”等解的“衰”讀作摔(shuāi)理所應當。

至于因“衰”“哀”酷似而導致的訛誤更多,。顧況《聽角思歸》“夢后城頭曉角哀”中的“哀”,,在李攀龍(1514—1570)《唐詩選》中為“衰”[94]。再如宋無《姑蘇臺》“煙水翻令后世哀”[95],,陸文圭《李君美夫婦挽詩二首(其一)》“如君獨要哀”[96],,汪炎昶《哭直方兄二首(其一)》“歸來一餉哭聲哀”[97]、《五月二十三日雷雹大作》“吟苦自生哀”[98]等詩句中的“哀”,,在百度漢語,、《全宋詩》等數(shù)據(jù)庫文字中均訛為“衰”,。同時,也有“衰”訛為“哀”的,,比如楊萬里《和李天麟秋懷五絕句(其三)》“略容老子照衰顏”中的“衰”,,百度漢語、《全宋詩》等數(shù)據(jù)庫文字均訛為“哀”,。

在周德清(1277—1365)《中原音韻》的“齊微”韻中,,“衰”字與“崔”“催”排在一起[99],“皆來”韻中的“衰”夾在“哀”“?!薄伴_”“來”等字的中間[100],。與“衰”字同紐的這些字,,在切韻系中均為灰韻,。趙蔭棠《中原音韻研究》,把“皆來”韻的“衰”注音為suai[101],。

七,、唐韻灰韻中原本有“衰(shuāi)

林林總總的文獻,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在顯示:灰韻中應該有“衰(shuāi)”,。

從隋之《切韻》到唐之《唐韻》,再到宋之《廣韻》《集韻》《平水韻》,,又到元之 《中原新韻》,,明之《洪武正韻》,還有清之《佩文詩韻》,,中國的韻書經(jīng)歷過很多次的增刪和修訂,,而且每個時期都有多種版本并存,每次編修都會訂正前書的訛誤,,每次訂正之后又會被后人訂正,,而各種版本中的有意竄改和無意訛誤,更是在所難免,。同一部《集韻》,,流傳下來的有潭州、明州,、金州三種宋刻本,,而明州本又有毛晉汲古閣和錢曾述古堂兩種抄本,各種版本之間總是有所差別,,其中的魯魚亥豕,、脫字臆改都不足為奇,因之甚至產(chǎn)生了一些專門??表崟膶V?,比如《刊謬補缺切韻》《廣韻??庇洝贰稄V韻校勘記補釋》等等,,不勝枚舉,。

唐韻雖然早已失傳,但也不是無跡可循,。紀容舒(1685—1764)的《孫氏唐韻考》就對唐韻作了深入的考證,,并與宋代面世的《廣韻》作了全面的比較。在這部著作中,,某字《唐韻》作某,,某字《廣韻》不載,某字《廣韻》失收,,某字《廣韻》誤從某字,,某字《廣韻》作某某切,十二文的某字《廣韻》載六脂,,十五灰的某字《廣韻》收入五支……諸如此類的說法觸目皆是,。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徐鉉(916—991),、陳彭年(961—1017)等人在修纂字書或韻書的時候,,刪了很多的字,改了很多的音,,還對很多字所在的韻部作了調(diào)整,。比如六脂“規(guī)”字目下“案:‘規(guī)’字《廣韻》收入五支,居隨切,??迹骸D’字,許規(guī)切,;‘闚’字,,去隓切。輾轉(zhuǎn)取音,。此字宜在支韻,。必《唐韻》兩部兼載,徐鉉注《說文》時只采其一音,,陳彭年等重修《廣韻》又刪去居追一音并入支韻,,故此字部分互異耳。凡《唐韻》《廣韻》互異者,,皆可以此推之,。”[102]那么,,“規(guī)”字的這個遭遇會不會也發(fā)生在“衰”字身上呢,?

毛奇齡(1623—1716)在《古今通韻》中說:“衰有等殺之義,,讀所皆切,是正音,。其又收支部,,則以支灰相通故也。凡五方之音,,無他區(qū)別,,但遠近一同者便是元音。今人讀‘衰’皆同‘毸’,,讀‘佳’皆同‘嘉’,,而宋韻偏以‘衰’入支,以‘佳’合皆,,竟刪去灰麻兩部,,此不通之極!而過遵宋韻者,,反謂衰無毸音,、佳無嘉音,是偶見畫宮而反以為是人無家又烏可也,。按:‘衰’‘挼’亦唐習用字,如賀知章《還鄉(xiāng)偶書》‘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笑問客從何處來,。’劉夢得《楊栁枝詞》‘淺黃輕緑映樓臺,,便被春風長請挼,。’皆是也,?!?span>[103]不知毛奇齡的依據(jù)是什么,但本文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為之提供有力的支撐,。

原來,,“衰(shuāi)”本來就在灰韻中,被宋韻從灰韻中刪除后強行歸入了支韻,,于是造成了“衰”的音,、韻、義的嚴重混亂,。

《廣韻》等宋韻的編者為什么要把“衰(shuāi)”從灰韻中刪掉呢,?筆者猜測,可能是因為入韻的“衰(shuāi)”太少,,甚至以為沒有用例——《全唐詩》中僅《回鄉(xiāng)偶書》這一首,,唐前的詩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宋韻的編者可能忽略甚至沒有看過《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要知道,,《廣韻》是陳彭年在北宋早期奉敕編修的,,而在此前的唐詩典籍,包括唐人選唐詩(十種),,以及宋初的詩文總集《文苑英華》以及《樂府詩集》都沒有收錄此詩,。流傳至今的文獻,《回鄉(xiāng)偶書》最早出現(xiàn)在《會稽掇英總集》,、《侯鯖錄》等著作中,,而這些著作的問世都晚于《廣韻》。

既然宋韻把“衰(shuāi)”從灰韻中刪除了,,為什么宋代及以后的詩人還以“衰(shuāi)”字入灰韻呢,?這可能是因為《廣韻》等新版的韻書面世后,《切韻》《唐韻》等韻書還在某些地方或某些人中使用,,因為新韻書的普及需要一個過程,;也有可能是有些詩人知道灰韻中原本就有“衰(shuāi)”字,而且認為這很合理,,所以堅持使用,。古代韻書的版本也是很雜亂的,不可能做到完全一律,。實際上,,在平水韻(出現(xiàn)于13世紀初)行世之前,詩韻就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則,。即便官方在科舉中推行平水韻,,也做不到“天下一統(tǒng)”。

八,、結(jié)語

事實勝雄辯,。實踐出真知。此前關(guān)于“鬢毛衰”的研究之所以不得要領(lǐng),,緣于研究者們只是在韻書或字典中找答案,,并未深入到詩人的具體創(chuàng)作中去,也沒有深入考證韻書的源流變遷,。

綜上所述,,“衰”在中古的音、韻,、義應該是這樣分布的——

(一)在歌韻中,,“衰”讀作梭(suō),可以寫作“蓑”,,是一種雨具,。這是“衰”的本音和本義,。此音此義,至今依然,,沒有爭議,。

(二)在支韻中,“衰”主要有三音三義,。讀作司(sī),,意為事物發(fā)展轉(zhuǎn)向微弱,比如盛衰,、興衰,、衰微、衰老,、衰敗等,;讀作崔(cuī),意為依照一定的標準遞減,,比如衰變,、衰序、衰分,、衰少等,;讀作雖(suī),小也,,減也,,殺也;弱也,,耗也。這三個讀音,,在今音中均已不存?,F(xiàn)在的主流觀點認為,“衰”在支韻中意為事物發(fā)展轉(zhuǎn)向微弱的時候讀作“摔(shuāi)”,,完全不符合實際,。沈德潛的“音司”之說,得到了大數(shù)據(jù)的充分支持,。

(三)在灰韻中,,“衰”讀作摔(shuāi),意為衰敗,、衰落,、衰老、衰減,、衰退等,,與支韻中讀作司(sī)的意思相同,,此為一義兩音并兩韻。此外,,“衰”為 “喪衣”(可以寫作“缞”或“?”)的時候,,也應該讀作摔(shuāi)。認為灰韻中“衰”不能讀作摔(shuāi)也不能作“衰老”等義解是錯誤的,,認為“缞”或“?”在灰韻中讀作崔(cuī)也不符合事實,。毛奇齡說,“所皆切(shuāi)”是“衰”的正音,,這與現(xiàn)在的情況相合,。

也就是說,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合乎唐韻,?!棒W毛衰”之所以成為問題源于韻書修改不當導致的音韻訛亂。

?參考文獻及注釋:


[1](清)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版,。本文所引唐詩均以《全唐詩》為準。下文引用《全唐詩》的腳注只標冊數(shù)及頁碼,。

[2]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本文所引宋詩均以《全宋詩》為準,。下文引用《全宋詩》的腳注只標冊數(shù)及頁碼,。

[3]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有兩首詩,另一首為“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痹诮^大多數(shù)詩選中,首句為“少小離鄉(xiāng)老大回”的這一首排在前面,,首句為“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的這一首排在后面,,所以一般稱前者為“其一”,后者為“其二”,。但也有反著排的,,比如《會稽掇英總集》、《吟窗雜錄》,、《類說》,、《古今事文類聚》、《唐音統(tǒng)簽》等。

[4]復旦大學東亞語言數(shù)據(jù)中心[DB/OL]:http://ccdc.fudan.edu.cn/bases/index.jsp,2020年2月28日查詢,。

[5]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206頁,。

[6]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206頁,。

[7]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206頁,。

[8](清)張玉書等編:《康熙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087頁,。

[9]編纂委員會:《中文大辭典》[M],,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68年版,第602頁

[10]王輝等:《古文字通假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562頁。

[11]編委會:《辭源(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2冊第2811頁。

[12]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206頁。

[13]宗福邦等編:《故訓匯篡》[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2054頁

[14]李學勤主編:《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738頁。

[15](明)郎瑛撰:《七修類稿》[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頁,。此處所引《回鄉(xiāng)偶書》與《全唐詩》和時本均有異文,茲照錄,。

[16](明)謝榛著:《四溟詩話》[O],,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五年(1936)版,卷3第48頁。

[17](明)焦竑撰:《筆乘》[M],,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58頁。

[18](明)胡應麟撰:《詩藪》[O],,上海:開明書店民國二十五年(1936)版,,外編卷3第25頁。

[19](明)唐汝詢撰,、(清)吳昌祺修:《刪訂唐詩解》[O],,清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卷13第4頁,。

[20](清)沈德潛選注:《唐詩別裁》[O],,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十八年(1929)版,第四冊卷20第115頁,。

[21](清)沈裳錦選:《全唐近體詩鈔》[O],,清道光二年(1822)姚文田刻本,卷4第1頁,。

[22]朱大可注:《新注唐詩三百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版,第150頁,。

[23]畢志揚撰:《唐詩韻釋》[O],,上海:大華書局民國二十三年(1934)版,第225頁,。

[24]邱燮友注釋:《新譯唐詩三百首》[M],,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版,第353頁,。

[25]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206頁,?!盎剜l(xiāng)偶書”訛為“回鄉(xiāng)偶句”。

[26]李長路著:《全唐絕句選釋》[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頁。

[27]唐作藩撰:《語文修養(yǎng)與中學語文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73頁。

[28]王力主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357頁。

[29]戴軍平撰:《“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中“衰”字辨》[J],北京:《博覽群書》2012年第3期,。

[30]金文明撰:《“鬢毛衰”的“衰”不讀cuī》[J],,上海:《咬文嚼字》2001年第2期。

[31]陳勤寧撰:《試談“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衰”》[J],,滄州:《渤海學刊》1996年第1期,。

[32]關(guān)于賀知章的家鄉(xiāng)在何地,史上有不同說法,?!杜f唐書》卷190說他是“會稽永興人(今屬浙江紹興)”,《新唐書》卷196說他是“越州永興人(今屬浙江杭州)”,。另因賀自稱“四明狂客”,,所以又有“四明人(今屬浙江寧波)”之說。

[33]王模撰:《論<回鄉(xiāng)偶書>的押韻及“鬢毛衰”的“衰”》[J],,貴陽:《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第10期,。

[34]董艷霞撰:《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衰“字讀音詳考》[J],淮北:《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35]孫玉文撰:《解讀唐詩“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衰”》[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

[36](宋)孔延之輯:《會稽掇英總集》[O],,四庫本,,卷2第16頁。

[37]周葦風撰:《賀知章的口音及其他》[J],,南京:《古典文學知識》2016年第1期,。

[38](宋)孔延之輯:《會稽掇英總集》[O],四庫本,,卷2第16頁,。

[39](宋)孔延之輯:《會稽掇英總集》[O],清道光元年(1821)山陰杜氏浣花宗塾刻本,卷2第13頁,。

[40](宋)趙令畤輯:《侯鯖錄》[O],,清嘉慶癸亥年(1803)刻本(知不足齋叢書),卷2第8頁,。萬庫本,,同。

[41](宋)趙令畤輯:《侯鯖錄》[O],,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刻本,,卷2第7頁。四庫本,,同。

[42](宋)洪邁輯:《萬首唐人絕句》[O],明嘉靖年間刻本,,第11頁,。

[43](宋)謝維新撰:《事類備要》[O],四庫本,,續(xù)集卷47第5頁,。

[44](宋)祝穆:《古今事文類聚》[O],元泰定三年(1325)武渓書院刊本,,別集卷25第20頁,。明內(nèi)府刻本,卷25第32頁,。

[45](宋)祝穆撰:《古今事文類聚》[O],,四庫本,別集卷25第35頁,。

[46](宋)陳應行輯:《吟窗雜錄》[O],,明嘉靖戊申年(1548)崇文書堂家藏宋本重刊,卷24第45頁,。

[47](宋)曾慥輯:《類說》[O],,明天啟六年(1626)刻本,卷15第20頁,。四庫本,,同。

[48](清)顧嗣立編:《元詩選》[O],,四庫本,,卷94第20頁。

[49](明)徐撰:《徐氏筆精》[O],,明崇禎五年(1632)刻本,,卷2第27頁。

[50](明)徐撰:《徐氏筆精》[O],,明崇禎五年(1632)刻本,,卷2第31頁。

[51]元代《中原新韻》即是以北京音為基礎,,故廣義的“中原”包括北京,。

[52](宋)丁度:《集韻》[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3年版,,第86頁,。

[53]《全唐詩》,第13冊第4846頁,。

[54]《全唐詩》,,第9冊第3335頁,。

[55]《全唐詩》,第9冊第3110頁,。

[56]《全唐詩》,,第20冊第7730頁。

[57]《全唐詩》,,第20冊第7940頁,。

[58]《全唐詩》,第6冊第2012頁,。

[59]《全唐詩》,,第20冊第7713頁。

[60]《全唐詩》,,第17冊第6437頁,。

[61]《全唐詩》,第25冊第9997頁,。

[62]《全宋詩》,,第40冊第25094頁。

[63]《全宋詩》,,第10冊第6771頁,。

[64]《全宋詩》,第2冊第1021頁,。

[65]《全宋詩》,,第66冊第41775頁。

[66]《全宋詩》,,第38冊第24151頁,。

[67]《全宋詩》,第70冊第43969頁,。

[68]《全宋詩》,,第41冊第25750頁。

[69]《全宋詩》,,第49冊第30728頁,。

[70]這11首詩分別在《全宋詩》第6冊第3602頁、第30冊第19319頁,、第30冊第19319頁,、第31冊第19894頁、第38冊第23716頁,、第41冊第25970頁,、第42冊第26194頁、第42冊第26205頁,、第50冊第31248頁,、第51冊第31845頁,、第53冊第32859頁、第65冊第40936頁,。

[71]孫玉文撰:《解讀唐詩“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衰”》[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

[72]劉曉南、張令吾主編:《宋遼金用韻研究》[M],,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第277-284頁,。

[73]中華詩詞網(wǎng)[DB/OL]:http://www./a83d7lw.html,2020年2月28日查詢,。

[74]《全唐詩》,第16冊第5978頁

[75]《全宋詩》,,第14冊第9353頁,。

[76]《全宋詩》,第6冊第3756頁,。

[77]《全宋詩》,,第63冊第39596頁。

[78](金)韓道照撰:《五音集韻》[O],,四庫本,,卷2第39頁。

[79](金)韓道照撰:《五音集韻》[O],,四庫本,,卷2第41頁。

[80](金)韓道照撰:《五音集韻》[O],,四庫本,,卷2第35頁。

[81]《全唐詩》,,第10冊第3745頁,。

[82]張錫厚校:《王梵志詩校輯》[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頁,。這首詩又題《詩并序(其三)》。

[83]《全宋詩》,,第9冊第6013頁,。

[84]《全宋詩》,第9冊第6013頁,。

[85](清)顧嗣立編:《元詩選》[O],,四庫本,,卷94第20頁。

[86](清)顧嗣立編:《元詩選》[O],,四庫本,,卷108第33頁

[87]復旦大學東亞語言數(shù)據(jù)庫中,“杯”的中古音大多擬為puai,,“灰”的中古音大多擬為xuai,,“梅”的中古音大多擬為muai。

[88](清)朱彝尊編:《明詩綜》[O],,四庫本,,卷11第12頁。

[89](明)宋濂撰:《洪武正韻》[O],,四庫本,,卷2第18頁。

[90]宗福邦編:《故訓匯篡》[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351頁。

[91] 中華詩詞網(wǎng)[DB/OL]:http://www./a83d7lw.html,2020年2月28日查詢,。

[92]《全宋詩》,,第50冊第31248頁。

[93] 中華詩詞網(wǎng)[DB/OL]:http://www./a83d7lw.html,2020年2月28日查詢,。

[94](明)李攀龍輯:《唐詩選》[O],,明刻本(王稚登序),卷7第22頁,。

[95]《全宋詩》,,第69冊第44773頁。

[96]《全宋詩》,,第69冊第44571頁,。

[97]《全宋詩》,第69冊第44815頁,。

[98]《全宋詩》,,第69冊第44806頁。

[99](元)周德清撰:《中原音韻》[O],,四庫本,,卷上第6頁。

[100](元)周德清撰:《中原音韻》[O],,四庫本,,卷上第12頁。

[101]趙蔭棠著:《中原音韻研究》[O],,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五年(1936)版,,卷下第188頁,。

[102](清)紀容舒撰:《孫氏唐韻考》[O],四庫本,,卷1第17頁,。

[103](清)毛奇齡撰:《古今通韻》[O],四庫本,,卷3第34-35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