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xí)有萇楚》是《詩》的第148首,。這是一首諷刺恣意妄為的詩。詩中用那位因“無知”而“無憂”者,,應該是檜國快要被鄭國所滅時的一位統(tǒng)治者,。盡國家風雨飄搖,社稷傾頹在即,,但當國者卻依然我行我素,,驕奢淫逸,及時行樂,,娛樂至死,!歷代《詩經》研究者對《隰有萇楚》意旨的看法多有分歧,大體上有三種觀點:一是疾恣說,,諷刺統(tǒng)治者的恣意妄為,;二是麻醉說,表達老百姓對躲避苦難的天真幻想,;三是情愛說,,謳歌男女之間浪漫的愛情。在這三種觀點中,,本文采信第一種說法,。一是疾恣說。《毛詩序》:“《隰有萇楚》,,疾恣也,。國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無情欲者也,。”漢代的鄭箋(鄭玄注)和唐代的孔疏(孔穎達疏)皆從其說,,是比較正統(tǒng)的一種主流觀點,無非是說統(tǒng)治者要“舍小情”“取大情”,國家為重,,人民至上,。二是麻醉說。這是由宋代理學家朱熹首創(chuàng)之說,,他的《詩集傳》說:“政煩賦重,,人不堪其苦,嘆其不如草木之無知而無憂也,。”后世循其說者甚眾,,現(xiàn)代學者郭沫若說:“做人的羨慕起草木的自由來”。這種宋代之后的觀點,,有牽強附會之嫌,,姑妄聽之吧。三是情愛說,。聞一多《風詩類鈔》:“《隰有萇楚》,,幸女之未字人也”。李長之《詩經試譯》:“這是愛慕一個未婚的男子的戀歌”,。高亨《詩經今注》:“這是女子對男子表示愛情的短歌”,。這些近現(xiàn)代人,對本詩的理解,,更顯淺陋一些,。注釋:1,、隰(xí):低濕的地方,。萇(cháng)楚:蔓生植物,今稱羊桃,,又叫獼猴桃,。2、猗(ē)儺(nuó):同“婀娜”,茂盛而柔美的樣子,。3,、夭(yāo):少,此指萇楚處于茁壯成長時期,。一說嫩美的樣子,。沃沃:形容葉子潤澤的樣子。4,、樂:喜,,這里有羨慕之意。子:指萇楚,。5,、華(huā):同“花”。6,、無家:沒有家庭,。家,謂婚配,。7,、實:果實。8,、無室:沒有家室拖累,。《隰有萇楚》反復表達對萇楚的“羨慕”之情,羨慕其“無知”“無家”“無室”,,反而能生機盎然地生活著,。“知”,即“智”,,指一個人的見識和思想,。而“家”“室”,《左傳·桓公十八年》講:“女有家,,男有室,。”,泛指現(xiàn)代意義上的男女婚配構成家庭,。無此三者,,亦金能幸福地活著,這樣的人物,,不是大賢,,就是大愚。《隰有萇楚》所描寫的情境,無論在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現(xiàn)代人感覺都不陌生。常言道,,無知者無畏,,無畏者無憂。古往今來,,現(xiàn)實生活,,最幸福快樂的人往往不是最清醒的人,,恰恰是那些最糊涂的人,,所謂無知者無憂,可能就是這個境界吧,。清朝乾隆年間的鄭板橋有一句傳世名言:難得糊涂,。這便是對真、假糊涂的最高評價,。假糊涂的快樂是自覺的,,真糊涂的快樂是自發(fā)的,二者的區(qū)別只在于,,人對快樂的把握程度和快樂能夠持續(xù)的時間罷了,。 ........................................................
........................................................ 自然于道,自覺于法,,自在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