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到底能不能做家務?朋友最近總是在問我,,孩子做家務真的有用嗎,? 因為他兩歲多的兒子,,總是在他做家務的時候,像個跟屁蟲一樣,。這個也要做,,那個也要做。 朋友剛掃好的地,,一回頭,,孩子又拿著笤帚和簸箕出來了; 晚上在洗腳,,孩子順手就把自己的襪子扔進盆里開始洗,,還裝模作樣,要打肥皂,; 自己進了廚房,,孩子專門搬個凳子進來,就站在自己身邊,。自己做飯時,還要左顧右盼,,又怕這熊孩子碰了刀了,,動了火了。 看孩子這么愛干家務,,就把收拾玩具的工作讓孩子去做,,但是孩子從來沒有一次完整的收拾完每次都是自己幫忙。 朋友一臉憂愁的三連問:這么小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干家務?那么喜歡干家務,,怎么最簡單的事情都干不好,?我到底能不能放手讓他干,不讓干整天搗亂,,讓干家務啥都干不好,? 孩子能不能干家務當然能干了? 英國社會學家弗蘭克·富里迪在家務活對幼兒的成長影響方面,,做了更具體的解釋,。在他的研究中,他發(fā)現(xiàn)很多年齡較大的孩子始終無法獨立,,一些大孩子甚至成年人常常表現(xiàn)出“幼兒化”的心智和行為,,比如他們喜歡發(fā)脾氣、撒潑打滾,、喜歡跟人打斗,、缺乏理性思考,、熱衷即時滿足等。他把這些原因歸結為:越來越多的孩子缺乏足夠的勞動鍛煉,,父母也越來越不重視孩子們的家務習慣,,導致孩子的腦前額葉(Prefrontal Lobe)發(fā)育遲緩。腦前額葉有什么作用,?負責大腦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情緒自控,、判斷力,、決策力、延期滿足的能力以及自我覺知的能力,。 所以我們今天要說的是2歲孩子究竟能從做家務中獲得什么,? 讓2歲孩子做家務,可以提高這四方面的能力第一,,2歲孩子做家務,,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什么是認知能力,。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俗的來說,,就是大腦對接收到的外部信息進行加工和整理,,內化成自己的,并且能夠使用這些信息,。 2歲孩子的基本認知能力來自于孩子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自己觸覺,,只有外界環(huán)境不斷的去刺激孩子的感官系統(tǒng),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最早的認知,。 所以我們經(jīng)常說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體驗環(huán)境,。毫無疑問,從小教會孩子做家務,,可以讓孩子的感官世界更豐富,。可以從聽覺,,視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等不同的感受幫助孩子建立認知連接,,因為家務可比游戲擁有更接觸更多不同材質物品的機會,。 第二,,2歲孩子做家務可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的思維能力發(fā)現(xiàn)會經(jīng)過3個階段,,分別是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0-3歲的孩子思維方式也稱為直觀行動思維,。直觀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1.動作是思維的起點,,是解決問題的手段,。2.能初步比較物體的特性,遇到類似的情景可以采取同樣動作,。 也就是說孩子的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在一次次動作中習得,,做家務在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2歲孩子的思維伴隨著動作,,動作停止,,思維即停止。 就像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的: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動作就不能發(fā)展。 第三,,2歲孩子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則感,。 幫助2歲孩子建立規(guī)則,,很多家長覺得太難了,2歲孩子經(jīng)常把“不”掛在嘴上,,動不動就滿地打滾,,大哭不止,建立規(guī)則談何容易,! 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誤區(qū),,是因為父母沒有認真仔細的觀察孩子的行為。2歲孩子的特點: 1.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做,; 2.不是喜歡和大人對著干,,只是他習慣說“不”,所以家長可以逆向思維,。 首先,,做家務可以制定規(guī)則。如果孩子非要跟著媽媽來做家務,,不要阻止,,不要告訴孩子哪些不能做,?告訴孩子哪些能做。 其次,很多時候家長勸告孩子不聽,,是因為孩子思維認知的局限,,對結果認識不足,通過做家務,,感知結果,,可以有效的讓孩子知難而退。 用行動告訴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規(guī)則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建立的。 第四,,通過做家務可以讓2歲孩子學會表達情緒,,做到感知合一。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有成功,,有失敗,作為父母,,在孩子每一次的家務過程之后,,我們都應該描述孩子此時的心情,是成功的,,喜悅的,,還是失敗的,傷心的,。 其實孩子并不清楚成功是什么,?喜悅的什么感受?父母如果描述出孩子的感覺,,并且告訴孩子,,孩子就可以掌握這種感覺。 把自己的感覺和行動能夠結合起來,,至少什么是喜悅,,什么是傷心,孩子才能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感覺,。 2歲孩子做家務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一步,,尊重孩子發(fā)現(xiàn)的客觀規(guī)律,從孩子從“興趣出發(fā)”。 想讓孩子做家務,,一定要讓孩子主動,,自愿。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挖掘孩子的興趣,,自己學會放手,。 1.順應孩子的“不”,讓孩子自己來,。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不想喂飯就不要喂,孩子要玩水,,就換個方式讓接著玩,。只要他自己愿意動手,就不要拒絕,。 2.接納孩子的嘗試,。2歲孩子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嘗試,設定底線,,讓孩子盡情嘗試,。 第二步,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幫助孩子建立邏輯思維,。 直觀行動思維的特點在于,孩子可以通過不斷的重復,,對自己的行為做到舉一反三,。比如想吃蘋果夠不到桌子,他會搬個凳子去夠,,成功之后,,下一次想洗菜夠不到孩子會舉一反三,直接就會搬個凳子過來,。 家長可以不斷的重復一些簡單的家務,,加深孩子的直觀行動思維。比如蔬菜進行顏色分類,,不但的重復除了加深印象之外,,孩子還可以把顏色分類用在玩具分類上。 第三步,,復雜的事情一起做,,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朋友說孩子喜歡跟著他做家務,,讓自己干干不了一會就玩去了,。 這是因為第一,,孩子在模仿,沒有大人參與沒有了模仿對象,,很快就失去了興趣,;第二,可能家務太復雜了,,孩子干不好就放棄了,。 所以,想讓孩子做到有始有終,,并且能從家務活中促進認知發(fā)展,,就要學會復雜的事情一起做。簡單的分工可以讓孩子只完成一部分,。 第四步,,學會提問-回答,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我們說了孩子對世界的初步認知來自于聽覺,、視覺、觸覺,、嗅覺自己味覺,。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的提問,,為孩子撥開認知上的迷霧,。 比如給孩子聞醋: 媽媽:聞一聞這是什么味道? 孩子:不知道 媽媽:這是醋,,你聞到的是醋的酸味,。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可以不斷的加深孩子的認知,。 第五步,,每次家務后及時點評,讓孩子感受,、掌握不同的感情變化,。 難過,傷心,,成功,,失敗,不要以為這些感覺孩子天生就會,,這些感受都是后天逐漸建立的,。 為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傷心會哭,開心會笑,。 所以在孩子參與家務的過程中,,父母要及時做出點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心里感受,。 比如你今天吃到了自己捏的饅頭,,是不是很開心。孩子會知道內心的這種喜悅就是開心的感覺,。 高爾基說,,沒有一種力量能像勞動那樣,,使人成為聰明的人。作為父母我們當然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成為通過勞動成為更聰明的人,。而2歲,就是最好的開始年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