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虛宏 編輯|靈素 排版校對|致淳 芍藥是一種觀賞價值比較高的花卉,,和牡丹花長的很相似,很多人會把芍藥和牡丹所混淆,,仔細(xì)觀察花型和葉型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芍藥作為藥用由來已久,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但在漢代之前,,沒有明確白芍和赤芍的分別,都是統(tǒng)稱為“芍藥”,。 在后世的不斷深入細(xì)化研究中,,根據(jù)其藥性,把芍藥分為“白芍”和“赤芍”,,更好的發(fā)揮處方效果,。 為了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使用,我們將會按“白芍”和“赤芍”分開闡述,,更加方便在處方中的靈活使用,。 芍藥性味功效: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勝膀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葉天士:《本經(jīng)》不分赤,、白,,東垣云: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氣血,。俗云:白補(bǔ)赤瀉,。) 《本草經(jīng)解》葉天士 氣平,味苦,,無毒,。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赤者破血) 芍藥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 腹者足太陰行之地,邪氣者,,肝木之邪氣乘脾土作痛也,;芍藥入肺,,氣平伐肝,所以主之,。血痹者,,血澀不行而麻木也;芍藥入心,,苦以散結(jié),,故主之也。 堅積,,堅硬之積也,;疝者,小腹下痛,,肝病也,;瘕者,假物而成之積也,。寒熱疝瘕者,,其原或因寒或因熱也,芍藥能破之者,,味苦散結(jié),,氣平伐肝也。 諸痛皆屬心火,,味苦清心,,所以止痛。膀胱津液之出,,皆由肺氣,;苦平清肺,肺氣下行,,故利小便,。肺主氣,壯火則食氣,;芍藥氣平益肺,,肺清故益氣也。 【芍藥——白芍】 來源產(chǎn)地: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 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今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余處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世方以止痛,,乃不減當(dāng)歸。道家亦服食之,,又煮石用之,。 《中藥大辭典》 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藥根,,除去根莖及須根,洗凈,,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發(fā)軟,,撈出曬干,。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叢或草叢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等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功效: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味酸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肝經(jīng),。主怒氣傷肝,胸腹中積聚,,腰臍間瘀血,,腹痛下痢,目疾崩漏,,調(diào)經(jīng)安胎,。赤者專主破血利小便,除熱明眼目,。 白芍酸走肝,,故能瀉水中之火,,因怒受傷之證,得之皆愈,。積聚腹痛,,雖脾之病,然往往亢而承制,,土極似木之象也,。經(jīng)曰:治病必求于本。今治之以肝,,正其本也,。目疾與婦人諸證,皆血之病得之,,以伐肝邪,,則血自生而病自已,故四物湯用之,,亦以婦人多氣也,。 《長沙藥解》黃元御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jīng),。入肝家而清風(fēng),,走膽腑而瀉熱。善調(diào)心中煩悸,,最消腹里痛滿,,散胸脅之痞熱,伸腿足之?dāng)伡?。吐衄悉瘳,,崩漏胥斷,泄痢與淋帶皆靈,,痔漏共瘰疬并效,。 歸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 歸肝經(jīng) 《本草經(jīng)解》 歸肺、心經(jīng) 《長沙藥解》 歸肝,、膽經(jīng) 別名: 芍藥,、白芍藥 《本草經(jīng)集注》 余容、犁食,、解倉,、鋋 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論》 雷公云:凡采得后,于日中曬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頭土了,,剉之,,將蜜水拌蒸,從巳至未,,曬干用之。 《中藥大辭典》 白芍: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 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黃酒噴淋均勻,,稍潤,,置鍋內(nèi)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每白芍片100斤,用黃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取出,晾干,。 土炒白芍:取伏龍肝細(xì)粉,,置鍋內(nèi)炒熱,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掛有土色,,取出,篩去土,,放涼,。(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龍肝細(xì)粉20斤) 使用注意: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 須丸為之使,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雷丸,、烏藥,、沒藥為使,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蘇,,反藜蘆。 新產(chǎn)后宜酌用之,,恐酸寒伐生生之氣也,,血虛者煨用,痛痢者炒用,。 【芍藥——赤芍】 來源產(chǎn)地: 《中國藥典》 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味功效: 《本草經(jīng)解》葉天士 赤者入心與小腸,,心主血,小腸主變化,,所以行而不留,,主破血也。 歸經(jīng): 《本草經(jīng)解》 歸小腸,、心經(jīng) 別名: 赤芍藥 加工炮制: 《中國藥典》 除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閣主解曰: 芍藥,,味苦而微寒,、平。謂之“酸”者實(shí)為寒能收斂,,平能降而助血?dú)鈿w肝以藏,。血榮乃木可疏泄之常也。 木之疏泄平則臟安而腑暢,,堅積可破,,疝瘕可逐,諸邪淘逃,,順而不偏,,痛散能止。 與甘藥合,,糅而通利,滋液乏行,,長筋而增命,。 和溫藥配,生血養(yǎng)藏,,溶邪郁之擁截,,消腫癰血脈之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