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木蘭 天下文學(xué) 木蘭文學(xué)雜志官方微信平臺 第231期 輕松關(guān)注 與眾不同 編輯 汪葆夫 粽葉飄香 王翠平 房后不遠(yuǎn)的水渠邊上,,碧綠的蘆葦葉越長越大,大到可以包粽子的時候,,端午節(jié)就臨近了,。 端午節(jié)又叫粽子節(jié),蘆葦葉是包粽子的必備材料,。風(fēng)吹來,,蘆桿左搖右擺,葦葉沙沙作響,。今年的蘆葦葉似乎特別大,,特別綠,采下幾片,,吸動鼻翼,,縷縷清香沁人心脾。聞著這股股清香,,我不禁想起童年的粽子和已故的娘親,。 娘親是包粽子的好手,每年的端午節(jié)前,,娘親就開始選備上好的葦葉,。夢中的鄉(xiāng)村東頭兒有個大大的、明鏡般的水塘,。水塘邊兒上長滿了小拇指般粗壯的蘆葦,,包粽子的葦葉就是從那里采來的。 那時候,,娘才四十多歲,,穿著一件海棠藍(lán)洋布衫兒,一頭“烏云”在腦后堆成一個大大的發(fā)髻,,那插在髻上的銀質(zhì)發(fā)簪使娘顯得高貴而典雅,。清晨的陽光在葦葉片子上跳躍,露水沾濕了娘的布衫兒,。站在“蒼蒼的蒹葭”中,,覺得娘就是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不僅勤勞而且有古典氣質(zhì),。 剛采來的葦葉不可以直接用,,娘親把它用開水煮柔軟,扎成捆兒,,晾起來,。端午節(jié)前一天的一大早,娘親便把干紅棗,、紅粘谷碾成的黃米,、蘆葦葉和忘憂草長長的干葉子全泡在一個大瓦盆里,。到了下午,爹打掃干凈庭院,,把大瓦盆端到院中那棵家槐樹下面,,并在大瓦盆旁邊支起一個干凈平整的木板,我也幫娘親搬來一個坐凳,,包粽子算是拉開了序幕,。 娘親先把木板浸濕,把九片葦葉按五上四下分搭成兩層,,一順兒平鋪到木板上,。接著淋上點兒水,捏住一撮葉尖兒雙手一托,,把九片葉子圈成了一個漏斗型,,然后娘親一手握住“漏斗”。一手從大瓦盆里撈出五顆紅棗和一把黃粘米放在“漏斗”里,。只見娘親左手一捂“漏斗口”,,“漏斗”算是封上了蓋子,再一擰葦葉,,一個棱角分明的四角粽就算包好了,,娘說包五顆棗子的叫“五子登科”,包四顆棗子的叫“四世同堂”,。隨手抽出一根柔長的忘憂草葉子,牙齒咬住一端,,一手扯住另一端,,只見一個裹好的粽子在娘親的手里跳舞似地翻了幾個身兒,還沒有看清來龍去脈,,一個粽子就被捆得粒米不漏,。 同樣的原料, 娘包的粽子之所以比別人的好吃,,娘說訣竅就在手法上,。扎裹得太緊,煮不透,,吃起來“硬芯兒”,;扎裹得太松,角兒上漏米,。娘的手不緊不松地一捂“漏斗”,,給紅棗的膨大、糯米的開花兒都留足了空間,,煮出來的粽子軟,、甜,、糯! 包好的粽子就放在旁邊的毛竹籃里,。娘的手快,,半個下午就包了兩大竹籃。當(dāng)盆里的糯米全部包完的時候,,娘已經(jīng)累得腰酸背痛,。左鄰右舍是知道我娘包的粽子好吃,也都來請,。娘有求必應(yīng),,從未拒絕過別人,娘說“力氣貴了人賤”,。 晚飯后,,爹往鍋里兌水,并把粽子擺放在鍋里,。我和弟弟纏著叫生火,,娘說后半夜才能起火,這樣端午節(jié)早上起來剛好吃熱的,。我問娘什么時候起來吃呢,?娘說“你們先睡,早上小鳥一喊‘打滴流高高’和‘吃桑葚子變馬猴’的時候,,熱粽子就出鍋了,,你們就起來吃!” 晚風(fēng)輕吹,,帶著憧憬入夢,。一覺醒來,出去小解,,看到娘在燒火,,娘一手推拉著風(fēng)箱,一手用鐵火鉤撥弄著灶膛,。紅紅的火光照著娘的臉,。娘面無表情,看起來有點疲倦,。也許是怕爹掌握不住火候,,每次都是娘起來煮粽子。 重新睡下,,朦朧中粽子出鍋了,。我半睡半醒,趿拉上姐姐的大鞋子,摸到了廚房里…… 娘煮好了粽子,,估計睡去了,。摸一摸鍋蓋,熱乎乎的,,似乎有些燙手,,那就等吧!我迷迷糊糊趴在風(fēng)箱上睡著了,。依稀記得廚房里彌漫著糯米的香味,、紅棗的甜味兒,還有蘆葦葉的清香味兒,!院中樹上的大公雞高一聲低一聲地叫,,只是沒有聽到鳥兒叫‘打滴流高高’和‘吃桑葚子變馬猴’。 不記得是誰把我抱到床上的,。說起此事,,至今我還是哥哥姐姐的笑柄! 天亮的時候,,姐姐叫我和弟弟起來吃粽子,,我一骨碌爬起來,揉著眼睛直奔廚房,。 一盆熱乎乎的粽子就放在了面板上,。 姐剛要伸手去拿,娘一把按住她的手:“別急,,先送幾個給你奶,!”接著娘又吩咐我和我哥:“翠兒,你去給杏花送倆,!廣宇,,你去給傻牛送倆!” 我和我哥都不愿意跑腿兒,, 哥哥遲疑不決,我也噘起嘴嘟囔:“昨天杏花還用眼瞪我呢……” “不去是吧,?,!想吃獨食的一個粽子也吃不上!”娘嚴(yán)肅起來,,一臉的鄭重,,“誰先送到,誰先回來吃,!” 我不覺咽了口水,,翻眼瞅瞅我哥。 見哥哥拿起粽子噔噔噔地出了門,,我也不甘示弱,,拿起兩個腳不點地兒地跑了出去…… 看我倆完成任務(wù),,一前一后氣喘吁吁地回來,娘笑了:“想吃唐僧肉,,先要解帶兒脫衣裳”,!娘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拿起一個粽子“松了綁”,,然后遞給我…… 迫不及待地剝開葦葉,,粒粒金黃的小米和大紅棗就露了出來!濃濃的的米香,、葦葉淡淡的清香夾雜著紅棗的甜味兒,,一齊鉆入鼻孔。一口咬下去,,又軟又香,!一連吃了三個,舔凈粽葉和嘴角上的小米,,總算解了饞,。 由于娘的辛勞,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總能吃上香甜的粽子,。 長大后,,我去了南方,品嘗了南方的咸味肉粽,、甜味江米粽,、速凍的五香粽、五仁粽,,可總是品不出娘親手包的黃米紅棗粽的味道,。 歲月悠悠,我們兄妹四人都成了家,,娘的青絲也變成了白發(fā),,手也變得不那么靈活,可每年的端午節(jié),,她還要采葦葉,,包粽子等我們?nèi)コ浴?/span> 最近的兩年里,娘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得了老年癡呆,。去年的端午節(jié)前,哥哥在電話里告訴我,,他給娘采來新鮮的蘆葦葉,,讓娘玩兒。娘一邊摩挲著葦葉,一邊反復(fù)地自言自語:“要包粽子嘍,,我家二妮兒愛吃粽子……”說著說著,,一頭栽倒不省人事…… 當(dāng)我心急如焚地“飛”到家時,娘已安詳?shù)靥稍诠撞睦?。給娘“凈面”的時候,,我擦去淚水,睜大眼睛仔細(xì)看,,我分明看到娘的嘴角動了一下,,好像在說“二妮兒,回來吃粽子了……” 我哭得暈了過去…… 醒來后,,看到娘的棺材已經(jīng)被封住,,貼上了白紙封條,我再次哭暈,!事后都說我是出現(xiàn)了幻覺…… 有近端陽節(jié),,粽葉又飄香,我和娘親卻隔在了兩個世界 ,! 回憶像長了翅膀,,悠悠地飛回了童年。不少童年往事如夏日的紅蜻蜓在記憶的荷尖上稍作停留之后便扇著透明的翅膀飛走,,唯有包粽子,、吃粽子,以及娘親的音容笑貌,、美好的品質(zhì)卻成了永恒的記憶,。 作者簡介:王翠平,女,,原籍河南虞城縣人,,文學(xué)愛好者,現(xiàn)在新疆經(jīng)商,。有詩歌,、散文、故事在《商丘日報》《河南農(nóng)民報》《奎屯日報》等發(fā)表,。 |
|
來自: 新用戶9123881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