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讀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讀完之后,,不禁心中一動。 “意大利幼兒教育專家蒙特梭利認為,,每個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精神胚胎的發(fā)育,,不是別的,,就是孩子的感覺。感覺,,是孩子碰觸任一事物時,,在建立關(guān)系那一剎那的產(chǎn)物。這份感覺,,會滋養(yǎng)他的胚胎發(fā)育,。” “請注意,,不是知識,,不是教導,而是感覺,?!?/span> 成長,無外乎身體和精神,。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保證孩子身體發(fā)育的基礎(chǔ)上,,精神成長的確讓每個家長和老師感覺到頭疼,。為什么我們身邊那么多孩子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生活學習沒有目標,,缺乏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遇事情緒不受控制,,青少年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甚至會出現(xiàn)觀念性的錯誤......這是不是和孩子在精神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的滋養(yǎng)不到位有關(guān)系呢,? 專業(yè)的問題,,我不太懂。吸引我的是那句:滋養(yǎng)胚胎發(fā)育的,,不是知識,,不是教導,而是感覺,。 孩子剛剛出生時,,我們常常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喂飽穿暖就好,;孩子慢慢長大了,我們又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wù)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就好......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再小,,也有他的情緒,而且極其敏感這一事實,。而這份感覺一旦被忽略,,就會變成一顆定時炸彈,深深埋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所以,,關(guān)注孩子的感覺,比重視成績和單純的教導更重要,。 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更需要被尊重、被接納的感覺,。而當他們擁有了這種感覺后,,才能更好的學習和成長,不是嗎,? 我們相信,,每位父母都愛孩子,同樣“父母心”的老師也希望每個學生能夠更好,,然而,,如果我們的愛,讓孩子感受不到,,這樣的“愛”勢必會成為“恨”最初的癥結(jié),。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尊重孩子,、學生的感受,,尤其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卻總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實則無法從心底接納他們,。 幾個月前,,那位在網(wǎng)絡(luò)教學時因一句話狂罵老師的高中生,讓我們再次覺察到了很多相關(guān)教育的問題,。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當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時,他的一句話也警醒著每一個為人父母為人師者:你批評我,,我都接受,,但你不能羞辱我。顯然,,老師此刻的“好心”被孩子曲解為“惡意”,。但是孩子這話本身,是沒毛病的,,孩子各有各的問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他們都需要被尊重、被接納,。只是這樣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過于強調(diào)自己的感覺,而忽略了對別人的尊重,。 做老師那么多年,,想必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吧。因為我們看似無意的指責,,因為我們的喋喋不休引發(fā)的沖突一旦發(fā)生,,最終的結(jié)局一定是“雙輸”。雖說“精神胚胎的發(fā)育”是孩子從小應(yīng)接受的功課,,“感覺”也更多應(yīng)由父母給予,,但是作為老師,我們是否能夠抓住良好的契機,,挽救一下這些處于問題邊緣的學生呢,? 近段時間,讀了許多“敘事者”成員的文章,,深受啟發(fā),,平凡的故事,蘊藏著至深的真情,,小小的細節(jié),,彰顯著無窮的智慧,這一切,都讓我感受到:生活中不會有真正的不可挽回,,你的世界黯淡,,是因為你藏起了那一盞可以照亮彼此的燈。 再回到網(wǎng)絡(luò)上高中生的那句話:做錯了事情,,能接受批評,,但不接受羞辱。如果老師和家長能真正從心底尊重,、接納孩子,,我們就能做到就事論事,既不回避問題,,也絕不咄咄逼人,,更不會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這樣的話,,孩子是否會更容易認識到錯誤,,隨之慢慢地去改正錯誤呢? 其實,,道理我們都懂,,只是遇到事情就會原形畢露;行動看似并不困難,,只是效果不一定盡如人意;一次兩次容易,,往復多次便失去了耐心......這大概是需要我們用足夠的時間來沉淀,、思考,用足夠的耐心去努力,、堅守,,并最終去攻克的一個難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