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瀾之家,男人穿衣的選擇”
日前,, 海瀾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周建平 以430億元的身價 位列胡潤中國百富榜第49位, 而自從上市后,, 海瀾集團的年營收逐漸增長,。
周建平可謂是靠著 “男裝”闖出了一片天啊,!
輟學回家開店
說起周建平可能很多人還比較陌生,,他是江蘇江陰人。
從小周建平就沒讀到什么書,,因為家里窮,,他早早的就擔負起了賺錢的重任。
1978年,,高考恢復后,,很多同齡人都準備考大學,可周建平卻沒想著繼續(xù)讀書而是在鄉(xiāng)鎮(zhèn)街上開起了照相館,。
那時,,市面上很少有照相館,很多人拿周建平開的這家店當新鮮玩意兒,,只要想拍照就會跑去他的店里,。
開店僅僅兩年,周建平就成了罕有的萬元戶,。
之后,,他對照相館進行了擴張,從之前的50平米擴張到了200平米,,照相的業(yè)務也多了很多,,生意可謂做的順風順水。
開照相館賺了不少錢后,,周建平又開始琢磨著開飯館,、開茶樓,、花店等等,嘗試做的東西還不少,,但總得來說這些生意都沒什么大的起色,。
挽救鎮(zhèn)紡織廠
1988年的一天,周建平回老家探親無意得知鎮(zhèn)上的毛紡織廠想要轉讓,,仔細一打聽才知道,,就光轉讓費就要30萬。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30萬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本來很多人想承包的,可一聽到這個轉讓費就都退縮了,。
盡管當時在外面做生意賺了一些錢,,可一下讓周建平拿出這么多錢還是有些風險。
思考再三后,,周建平還是決定試一試,,他說:“30萬元我來出,工廠辦好了算集體的,,失敗了就算我個人,。”
剛開始接手,,毛紡織廠已經有些入不敷出了,,廠員工也流失了很多,可這些都不重要,,只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就一定能把毛紡織廠再做起來,。
憑借多年的經商經驗,周建平決定以后市面上什么面料流行,,就生產什么樣的面料,,什么利潤高,就產什么,。
就憑借這幾招,,毛紡廠很快就取得了市場優(yōu)勢,幾年下來資產就增長到了200多萬,。
1991年,,周建平開始做精紡西服,之后幾年西服市場蓬勃發(fā)展,,他也因此大賺了一筆,,毛紡織廠的收益也越來越好。
同年,,江蘇三毛集團正式成立,,周建平成為集團的總負責人,。
到1996年,三毛集團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億,,總資產達到了55億,,成為名列前茅的紡織廠。
為發(fā)展尋找新突破
雖說,,毛紡織廠的效益越來越好了,,周建平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可他卻有些愁眉不展了,。
因為他想到如果總是自己生產產品,,而沒有自己的品牌,企業(yè)是無法繼續(xù)發(fā)展強大的,,這時候必須尋找突破了,。
為了找到一條穩(wěn)健的發(fā)展之路,周建平請來了職業(yè)經理人,,并把公司的大部分事情交給他們處理,,而他自己則開始不斷學習探索。
要想第一時間掌握市場的需求,,就必須能抓住潮流趨勢,。
為此周建平經常去國外參加時裝發(fā)布會,,只有親臨現(xiàn)場才能清楚的了解市場的流行趨勢,。
2002年,周建平來到東京見到了生意火爆的優(yōu)衣庫,,受此啟發(fā),,他決定回國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衣服零售品牌。
公司發(fā)展穩(wěn)定年入百億
很快,,海瀾之家就成立了,,依據市場調查,周建平把海瀾之家定位于專為男士提供一站式購物,。
雖然,,方向、定位有了,,可要打造一個“男人的衣柜”還是有點難度的,,畢竟當時公司很少有人懂服裝零售。
公司沒有可用之才,,那就去外面公司挖人才過來,。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周建平都是全國各地的跑,一下去到了廣州服裝廠,,一下又跑到了上海設計院,,隔一天又到了南京百貨,。
為了找到合適的人才,周建平沒少下功夫,,不僅肯花時間還肯花錢,。據說,他每年花在人才培養(yǎng)上的錢就超過1億,,還專門為員工們建設了精裝公寓樓,。
沒有生產技術,周建平就向銀行貸款數(shù)千萬從國外引進各種先進的生產設備,。 一切準備就緒后,,海瀾之家就正式開門營業(yè)了,全部采用自購式銷售模式,,這在國內算是比較先進的,。
在周建平的不懈努力下,海瀾之家很快就樹立了品牌形象,,僅僅3年就收獲了1000萬忠實客戶,。
2011年左右,海瀾之家在全國的門店就達到了700多家,,覆蓋全國20多所城市,,成為“國民男裝”的代名詞。
2014年,,海瀾之家成功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達到400億元,周建平個人身價也達到了200多億,。
而到現(xiàn)在海瀾之家的市值已經上升到了600多億,,周建平的個人身價也上漲了很多。
從選擇輟學去經商到創(chuàng)辦海瀾之家,,周建平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敢于突破才能贏得勝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