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拉丁學名:Scorpio),又名鉗蝎,、全蟲,、蝎子,有15余種,,統(tǒng)稱東亞鉗蝎。主要分布于甘肅,、遼寧,、河北、山東,、安徽,、河南、湖北等地,。 山東省主產(chǎn)于沂蒙山區(qū),,又稱“沂蒙全蝎”。鉗蝎的主要藥用成分為蝎毒素,據(jù)《本草綱目》和《中國藥典》載,,全蝎具有“熄風鎮(zhèn)痙,、消炎攻毒、通絡止痛”功能,,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皮膚病,、心腦血管病,、炎癥、乙肝,、腫瘤”等病,;全蝎還是一種高檔美味佳肴,,營養(yǎng)豐富,食之有防病治病,、增強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能,,其食用、藥用歷史由來已久,。 基本信息
相關推薦 生物簡介正在加載全蝎 全蝎,,又名鉗蝎、全蟲、蝎子,,茯背蟲,。在中國產(chǎn)地達十幾個省份,有15余種,,常用以入藥的為東亞鉗蝎,。亦稱馬氏鉗蝎,屬蝎目的鉗蝎科(Buthidae),。東亞鉗蝎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遍布我國10余省,,其中以山東,、河北、河南,、陜西,、湖北、山西等省分布較多,。山東省主產(chǎn)于沂蒙山區(qū),,又稱“沂蒙全蝎”。沂源縣鉗蝎因產(chǎn)量高,、質量好,,經(jīng)中國科學院檢驗“毒力為全國之首”而馳名。 鉗蝎的藥用精華主要在于蝎毒,,蝎毒的研究日益為各國科學家重視,,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昂貴,蝎毒具有兩大毒素,,即神經(jīng)毒素和細胞毒素,,它在神經(jīng)分子,分子免疫,,分子進化,,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歐美一些國家已把蝎毒制劑用于臨床,。目前國內已有多家科研單位進行研究并計劃生產(chǎn),。蝎毒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心腦血管系統(tǒng),、癌癥、皮膚病,、等多種疾病,,以及對人類危害極大的各種病毒均有預防和抑制作用,。可以預料蝎毒將會為人類醫(yī)療保健事業(yè)發(fā)揮巨大作用,。 據(jù)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測定:沂蒙鉗蝎蝎毒中含有毒性蛋白,、透明質酸酶、生物胺等成分,,毒素占總蛋白量的75%,。對小白鼠的半致死量(LD50)為每千克體重1.6毫克(雄鼠)和1.4毫克(雌鼠)小于或等于2.0mg/kg。 形態(tài)特征正在加載全蝎 全蝎,,國內分布較多的是東亞鉗蝎,,通常是在農村飼養(yǎng)常飼養(yǎng)用做藥用。身體一般可分為3部分,,即頭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頭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稱為軀干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后腹部分節(jié),,呈尾狀,又稱為尾部,。整個身體極似琵琶狀,,全身全表面為高度幾丁質化的硬皮。 體長約60mm,,軀干(頭胸部和前腹部)為綠褐色,,尾(后腹部)為土黃色。頭胸部背甲梯形,。側眼3對,。胸板三角形,螯肢的鉗狀上肢有2齒,。觸肢鉗狀,,上下肢內側有12行顆粒斜列。第3,、第4對步足脛節(jié)有距,,各步足跗節(jié)末端有2爪和1距。前腹部的前背板上有5條隆脊線,。生殖厴由2個半圓形甲片組成,。櫛狀器有16-25枚齒。后腹部的前4節(jié)各有10條隆脊線,,第5節(jié)權有5條,,第6節(jié)的毒針下方無距,。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河南、山東,、河北,、遼寧等地。湖北,、安徽,、云南、浙江,、陜西等地亦產(chǎ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