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健行教授出生于番禺中醫(yī)世家,,自幼耳聞目睹長輩濟世救人之術(shù),,1965年從廣中醫(yī)中醫(yī)系畢業(yè)后開始了“中醫(yī)人生的歷程”;在清遠工作期間,,拜當?shù)孛t(yī)黃峰主任為師,,逐漸掌握了中醫(yī)治病的精髓,人稱“小黃峰”,;1974年被任命為清遠中醫(yī)院業(yè)務(wù)院長,。期間結(jié)識了他的岳父佛山名醫(yī)管銘生(1978年被授予“廣東省名老中醫(yī)”),岳父祖上三代都是佛山有名的中醫(yī)名家,,第一代是清代二品軍醫(yī)官管金墀(chi),;管銘生老先生精通《傷寒論》善治內(nèi)科疑難雜癥;邱老從岳父身上學到了精湛的醫(yī)術(shù),,一生行善的高尚品德,,為日后行醫(y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邱老喜歡讀的中醫(yī)書《內(nèi)經(jīng)》《傷寒論》《金貴要略》《陳修園醫(yī)著》《鄧鐵濤臨床經(jīng)驗輯》,。 邱老在用藥方略上,,首先強調(diào) “藥物治病,用量要準”,,臨證時: 第一要估計患者體質(zhì)強弱,,強者用量宜大,弱者劑量宜??; 第二要度量病勢輕重緩急,重癥急者宜用量重,,反之則輕,; 第三要考慮患者的飲食,、居住勞作以及族群的風土人情,、 行為習慣和季節(jié)、地域變化,。 在投藥無效時,,須細究其因,是藥不對證,,還是藥不勝病,。 若藥不勝病,即使辨證準確,無異于養(yǎng)奸為患,,任邪猖狂,,疾病難愈。 藥輕病重,,尤如隔靴搔癢,,無濟于事。 反之藥重病輕,,誅伐無過,,則誤傷正氣,病亦難除,。
先予銀翹散,、桑菊飲加減,,效果不顯; 后考慮熱毒深重,,藥輕病重,,于是在上方中加入: 崗梅根、板藍根各30g,,水牛角30g,,石膏30g, 增加大劑清熱解毒,、清氣涼血之品,,服藥當晚即熱退身涼脈和緩。 又例如,,一陳姓女病人,,便秘20余年,,無便意,排便無力,,臨廁努掙則大汗,、乏力,靠服“常潤茶”,、爬山運動后方可大便,,舌淡胖瘀暗,苔黃白厚膩,,脈沉細,; 予枳術(shù)丸加減,投三劑無效,,后將原方中白術(shù)劑量從15g加大至45g,,增加3 倍用量,則有便意,,大便通暢,。 因此用藥劑量大小,一定要與疾病程度輕重相對應,,方能藥到病除,。
邱老治病深諳藥性,,用藥十分注重甄別同一類功效相同藥物之間存在著的藥性,、藥效強弱程度差異,做到藥性,、藥效的強弱程度與病情輕重程度絲絲入扣,,這是取得良效的關(guān)鍵。 例如邱老善用的清熱類藥物中,,認為: 鳳尾草,、火炭母、敗醬草,、蛇舌草,、梔子、黃芩,、黃柏,、黃連 其寒性程度依次漸增,清熱燥濕之力依次漸強,; 補氣藥中,,沙參,、太子參,、黨參,、黃芪 溫熱之性依次漸增,補氣之力依次漸強,。
治療痰熱壅肺咳嗽的自擬連夏蔞杏湯, 方中用法夏取其化痰之用,,棄其溫燥之性,, 而黃連則是取其苦寒之性,舍其燥濕之用,。 邱老還常用: 麥冬配法夏,,因法夏祛痰力強,但性溫燥,,不利燥痰咳嗽,,故用麥冬甘寒清潤養(yǎng)肺之性, 邱老將此藥對形象地比喻為 “灑水掃地”,,用于治療燥痰或痰熱咳嗽,。 歡迎各位讀者,同道,,老師分享,,指正。 敬請期待下期→ 分享邱老“用藥心法(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