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海外紅學 || 被忽視的第一個《紅樓夢》120回英文全譯本—— 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英譯文簡介

 李偉榮 2021-05-14

被忽視的第一個《紅樓夢》120回英文全譯本——

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英譯文簡介

王金波1  王燕2

說明

(本文作者:1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郵編:200240  2上海交通大學技術(shù)學院,,郵編:201101)

內(nèi)容提要:邦斯爾神父的《紅樓夢》英譯文獨自完成于20世紀50年代末,是楊憲益和戴乃迭英譯本以及霍克思和閔福德英譯本問世之前世界上第一個120回全譯本,。該譯文雖然未能以書本的形式正式出版,,但其電子版本的發(fā)布(2004年)同樣堪稱《紅樓夢》英譯史上的里程碑。本文簡要介紹譯者基本情況,、譯文成書年代,、譯文基本情況并推測譯文未能正式出版的原因。本文旨在引起學術(shù)界對該譯文的關(guān)注,,從而豐富和拓寬《紅樓夢》翻譯研究,。

關(guān)鍵詞:《紅樓夢》英譯 全譯本  邦斯爾神父   

 2004年7月,香港大學圖書館在其主頁以電子形式發(fā)布了英國傳教士布拉姆韋爾·西頓·邦斯爾神父(the Reverend Bramwell Seaton Bonsall,,1886-1968,,中文名彭壽)《紅樓夢》英譯文的完整打字機打印修訂稿,世人方可首次一覽無余地品讀或保存這份沉寂了半個世紀的《紅樓夢》英文全譯文,。1從此,,《紅樓夢》翻譯的歷史長河中首次出現(xiàn)了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霍克思和閔福德翁婿(David Hawkes and John Minford),、邦斯爾神父120回《紅樓夢》英文全譯三足鼎立格局,,從而標志著《紅樓夢》英文翻譯與研究新時代的來臨,。2

然而,到目前為止,,《紅樓夢》翻譯研究領(lǐng)域的文獻著作幾乎無一例外地只關(guān)注正式出版的楊憲益和戴乃迭英譯本以及霍克思和閔福德英譯本,。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英譯文電子版發(fā)布五年之后,國內(nèi)專門研究該譯文的文獻著作仍然屬于空白,。3為了還譯者和譯本公道,,打破這種失衡格局,本文簡要介紹譯者基本情況,、譯文成書年代和譯文的基本情況,,并推測譯文未能正式出版的原因,旨在吸引學者對該譯本的關(guān)注,,從而豐富和拓寬《紅樓夢》翻譯研究,。

一、譯者基本情況

邦斯爾神父之子杰弗里·韋瑟里爾·邦斯爾(Geoffrey Weatherill Bonsall)曾于1955年至1969年擔任香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1970年至1980年擔任香港大學出版社社長,。4杰弗里為父親《紅樓夢》與《戰(zhàn)國策》電子版本的發(fā)布撰寫了介紹(Introduction),其中涉及譯者簡要生平:

My father, the Rev. Bramwell Seaton Bonsall, M.A., B.D., D. Lit. (Lond,) was a Wesleyan Methodist missionary to China from 1911 to 1926. After his return to England he continued his interest in China and the study of its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he late 1920s he obtained his Doctorate, that involved 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Zhan Guo Ce (Chan Kuo Ts’e), the Records of the Warring States. In his retirement in the 1950s he completed a translation of all 120 chapters of the Chinese novel, the Hung Lou Meng, often known as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is was later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The Asia Society of New York, but the project was abandoned when Penguin announced its proposed translation by Professor David Hawkes, with John Minford. These two translations by my father, made without having access to libraries or discussions with other scholars, were probably the first to be made into English of these two complete works. I am grateful for the cooperation of the Librarian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ies, and his Staff, for making it possible to offer, in digital format, copies of the original typescripts of these two translation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 5

父親布拉姆韋爾·西頓·邦斯爾神父擁有文學碩士,、神學學士,、文學博士(倫敦大學)學位,是衛(wèi)斯理宗傳教士,,于1911年至1926年在中國傳教,。父親返回英國后對中國興趣不減,繼續(xù)研究漢語語言文學,。20世紀20年代末父親獲得博士學位,,涉及《戰(zhàn)國策》英文全譯。退休后于20世紀50年代,,父親完成《紅樓夢》120回英文全譯,。后來紐約亞洲學會同意出版該譯文,但在企鵝出版公司宣布打算出版大衛(wèi)·霍克思和閔福德合譯的《紅樓夢》后便放棄了出版計劃,。6父親在沒有圖書資料可查,、沒有與其他學者探討的情況下完成的這兩份譯文可能是這兩部完整著作最早的英譯文。感謝香港大學圖書館館長及其員工通力合作,,從香港大學圖書館主館以數(shù)字格式發(fā)布這兩份譯文的原打字稿,。(筆者自譯,以下皆同)

除此之外,,關(guān)于邦斯爾神父的文字材料幾乎完全空白,。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借助于因特網(wǎng)擴大調(diào)查范圍,以便更好地了解譯者,。筆者近來訪問倫敦大學圖書館目錄查詢主頁(http://catalogue.ulrls.)后發(fā)現(xiàn)了邦斯爾神父的博士學位論文記錄,,題為《國語:譯文及介紹和注釋》(Speeches of the States[The Kuo Yu]: A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時間為1932年,,屬于校外學位(external degree),,即以非全日制注冊學生身份修讀課程、撰寫論文并參加倫敦大學學位考試后獲得的學位,。按照國際慣例,提交博士論文后才可能獲得博士學位,。依此推理,,前文邦斯爾神父之子的記述略有偏差,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和博士學位論文內(nèi)容都與此信息有所出入,。此外,,筆者還訪問了牛津大學圖書館在線查詢主頁(http://solo.ouls.)和美國國會圖書館書目查詢主頁(http://catalog.),發(fā)現(xiàn)邦斯爾神父只在1934年出版了一部127頁的專著,,題為《儒教與道教》(Confucianism and Taoism),,由倫敦埃普沃斯出版社( London: Epworth Press)出版。牛津大學圖書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英語出版物收藏量最大最全的圖書館之一,,由此可見這很可能是譯者唯一正式出版的著作,。

二、譯文成書年代

邦斯爾神父翻譯《紅樓夢》的起始和結(jié)束的具體時間究竟為何,,香港大學圖書館,、譯者和譯者的兒子均未直接明確說明,故而只能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進行推測,,以便對該譯本進行歷史年代定位,。著名紅學家潘重規(guī)曾經(jīng)談到邦斯爾翻譯《紅樓夢》的情況:  

據(jù)我近年接觸,知道英文已有彭壽先生(Mr. Bonsall)的全譯本,。一九六七年,,我前往倫敦,曾在他的郊居晤談,,他將譯文全稿兩篋出示,。他從七十歲起,用坊間翻印的程甲本,,每日翻譯三小時,,頭尾十年,到八十歲,,才把一百二十回書譯完,。他去世后,他的兒子在美國接洽將譯稿出版。7

這段話至少說明了三方面的事實:第一,,譯者或其家人曾經(jīng)與出版社接洽,,試圖出版譯文。譯者之子在美國聯(lián)系譯文出版事宜和前文譯者之子撰寫的介紹完全吻合,。第二,,在1967年之前,譯者已經(jīng)完成《紅樓夢》英文全譯,。第三,,譯者的翻譯態(tài)度十分認真,譯文規(guī)?;趾?。假如這段話處處符合事實,那么邦斯爾神父70歲(1956年)開始翻譯《紅樓夢》,,80歲(1966年,,譯者去世前2年)完成翻譯,但前文中譯者之子在介紹中明明說是20世紀50年代完成譯文,。二者相差近乎10年,,究竟孰是孰非呢?為了進一步推測虛實,,不妨看看譯者本人在譯者前言(Translator’s Foreword)中的有關(guān)說明:

When the present work was begun, there was available a copy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Chinese by Chi-chen Wang (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 Ltd). This however is little more than a summary of the principal story. The translation now offered was already in manuscript form when Mr Wang issued another translation (Vision Press Ltd. London). This is a great improvement on the former version, but still far from complete. Some months earlier a version by Florence and Isabel McHugh of the German translation 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 by Dr. Franz Kuhn had been published by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8

本文的翻譯開始時,,人們已經(jīng)可以獲得王際真自中文翻譯并加以改編的《紅樓夢》譯本(喬治·勞特利奇父子出版公司)。然而,,這個譯本只不過總結(jié)了主要情節(jié)而已,。當王先生發(fā)布另一譯本(倫敦遠見出版公司)時,現(xiàn)在給出的譯文已經(jīng)處于手稿形式,。這個譯本相對于前一譯本大有改進,,但仍然很不完整。數(shù)月之前,,弗洛倫斯·麥克休和伊莎貝爾·麥克休從弗朗茨·庫恩《紅樓夢》德文譯本翻譯的版本由勞特利奇與基根·保羅出版公司出版,。

由于譯者在前言的末尾并沒有標注時間,現(xiàn)在只能根據(jù)事實推測,。第一,,王際真于1929年首次出版《紅樓夢》英文節(jié)譯本,出版社為紐約道布爾迪與多蘭出版公司(New York: Doubleday, Doran & Co.),,附有英國著名東方學家亞瑟·韋利(Arthur Waley)撰寫的序言,,正文371頁,共計1個楔子和39回正文,。這個譯本非常普遍,,而喬治·勞特利奇父子出版公司的譯本比較罕見,筆者在牛津大學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分別查詢并確認,,兩者出版時間和內(nèi)容全同,。因此,邦斯爾全譯文開始時間當在1929年之后,。另據(jù)見過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譯文手稿的香港理工大學Connie Oi-sum Chan女士的碩士論文,,邦斯爾神父大約早在20世紀40年代退休后在兒子杰弗里的建議下開始翻譯《紅樓夢》全文。9從這兩處的信息可以斷定邦斯爾神父翻譯《紅樓夢》的開始時間可能是在20世紀40年代,。第二,,王際真于1958年再度出版《紅樓夢》英文節(jié)譯本,出版社為紐約特溫出版公司(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附有美國詩人和評論家馬克·范多倫(Mark Van Doren)撰寫的序言,,正文574頁,共計60回,。倫敦遠見出版公司的譯本比較罕見。同前所述,,二者的出版時間和內(nèi)容經(jīng)查詢確認完全 相同,。麥克休姐妹的《紅樓夢》英文轉(zhuǎn)譯本于1958年由英國倫敦勞特利奇與基根·保羅出版社(Routledge and Keagan Paul)出版,全書分50回,,正文582頁,,附有德文譯者弗朗茨·庫恩撰寫的序言,后來多次再版,。10因此,,手稿的初稿完成時間最晚應(yīng)在1958年,因為這里提到1958年出版的兩個英文節(jié)譯本與其同時,,這一點也與前文譯者之子的介紹相吻合,。由此可見,前文中潘重規(guī)先生根據(jù)記憶所提供的譯者年齡很可能有誤,。

在譯者前言(Translator’s Foreword)中,,邦斯爾還提供了一些重要線索:

With respect to the remaining forty chapters opinions are divided. One view is that they are the work of a certain Kao E. After Ts’ao Hsüeh-ch’in’s death there were others who also tried to bring the unfinished story to what was thought to be a suitable conclusion, but it is Kao E’s continuation which has prevailed. In 1791 and again in the following year Ch’eng Wei-yüan printed an edition with eighty chapters from Ts’ao Hsüeh-ch’in and forty from Kao E, and this is the form in which the novel is now generally known. The Western reader may see this explanation set forth in great detail in Mr. Wu Shih-ch’ang’s book 'On the Red Chamber Drea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It has however been disputed and in his review of Mr Wu’s book Mr C. T. Hsia claims that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 shows that what Kao E did was merely to edit for publication material which had been left behind by Ts’ao Hsüeh-ch’in, who must therefore be regarded as the author of the book as a whole. 11

至于后40回,眾說紛紜,。一種觀點認為出自高鶚之手,。曹雪芹死后,別人也試圖補足這個未完成的故事,,使其結(jié)尾合情合理,,然而一直盛行的是高鶚的續(xù)書。1791年及翌年,,程偉元刊印了一個版本,,前80回為曹雪芹所作,后40回為高鶚所作,這就是這部小說通常所知道的形式,。西方讀者可以從吳世昌先生所著之書《紅樓夢探源》(牛津大學出版社,,1961年版)中看到關(guān)于此事的詳細說明。然而,,這種觀點尚存爭議,。夏志清先生在對吳先生著作的書評中宣稱,最近的證據(jù)表明高鶚只不過編輯出版了曹雪芹的遺稿而已,,因此必須把曹雪芹看作整書的作者,。

眾所周知,著名紅學家吳世昌于1961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英文專著《紅樓夢探源》,,夏志清同年發(fā)表了對該書的評論,。12由此可以推測,現(xiàn)在所看到的電子版本譯文(即打字機打印修訂稿)最終完成時間最晚可以定在1961年之后至譯者去世前的1968年之間,,明顯早于1978年至1980年北京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楊憲益和戴乃迭英譯本以及1973年至1986年英國企鵝出版公司正式出版的霍克思和閔福德英譯本,。即便退一步按照初稿完成時間,邦斯爾神父的譯文仍然早于二者:楊憲益于1960年開始翻譯《紅樓夢》,,至1964年完成大約前100回,,1965年被上級領(lǐng)導責令停止翻譯,文化大革命期間鋃鐺入獄,,1972年獲釋后繼續(xù)翻譯并于1974年完成初稿,。13霍克思于1948年至1951年在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才開始仔細閱讀《紅樓夢》并嘗試翻譯了很少的片段,正式開始翻譯則是1970年與企鵝出版公司簽訂翻譯合同之后,,其譯本第一卷初稿最早不會超過1973年,。14因此,無論按照手稿初稿還是最終修訂稿完成的時間,,該譯文都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紅樓夢》英文全譯本,。所幸在信息時代,該譯文終歸沒有湮沒于歷史的塵埃,,其電子版本的發(fā)布為《紅樓夢》英譯增添了輝煌的一頁,,同樣有助于《紅樓夢》在英語世界的傳播。

三,、譯文基本情況

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英譯文體例完備,,按照譯者預(yù)想的編排計劃,先后有特殊術(shù)語注釋(Notes on some special terms),,解釋了爺,、奶奶、太太,、妾,、丫頭,、兄妹、嫂子等很難翻譯的稱謂在中國文化中的真正含義,;出版說明(Notes in the event of publication),,給出了具體的排版要求;譯者前言(Translator’s Foreword),,介紹了《紅樓夢》的作者,、據(jù)以翻譯的底本、英譯歷史等,;目錄(Contents),,詳細羅列了120回回目的譯文;正文注釋(Notes),,按照章回次序就某些修辭手段,、言外之意、成語典故等難點列出了較為詳細的注釋,,長達42頁,;附錄1(Appendix 1)為賈家世系表(Genealogical Tables),以樹形圖的形式介紹了賈家主要人物的相互關(guān)系,;附錄2(Appendix 2)按照姓名英譯的字母次序逐一給出了書中所有人物的名字和相互關(guān)系,,長達10頁。與1958年之前出版的所有的《紅樓夢》英譯本相比,,邦斯爾神父的譯本體例相當完備,仔細考慮到了文化差異給讀者可能帶來的種種困難,,充分體現(xiàn)了譯者的匠心和苦心,。后來的霍克思和閔福德譯本體例十分完備,在不可能參照邦斯爾神父譯文的情況下進行了類似的處理,,這更說明邦斯爾神父的體例安排很有前瞻性和開創(chuàng)性,。

譯者計劃將來分四卷出版,每卷30回,。每卷的正文頁碼單獨按次序排列,,每頁均有單獨的頁碼。第一卷共計281頁,,第二卷共計288頁,,第三卷共計314頁,第四卷共計287頁,,全文總計1170頁,。為了大致了解譯文篇幅,筆者選擇了排列比較集中,,基本占滿整頁的第一卷第13頁進行手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為約670個英文單詞,。考慮到有的頁所在文字只有整頁的四分之三或一半多一點(但這樣的頁總計不超過20頁),。為了更精確起見,,現(xiàn)在以每頁660個英文單詞平均計算,則整個譯文正文總字數(shù)約為660*1170=772200,,平均每回字數(shù)約為6435,。與之相比,喬利譯本總字數(shù)為441874,,平均每回字數(shù)為7891,。15霍克思和閔福德譯本總字數(shù)為833233,平均每回字數(shù)為6943,;楊憲益和戴乃迭譯本總字數(shù)為625953,,平均每回字數(shù)為5216。16忽略底本不同所帶來的差異,,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英譯文比霍克思和閔福德譯本少約6萬字,,但比楊憲益和戴乃迭譯本多了近15萬字,規(guī)模相當宏大,。

關(guān)于譯文的底本,,邦斯爾神父在譯者前言(Translator’s Foreword)中也進行了仔細說明:

The translation is complete. Nothing has been omitted. And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convey the meaning of each sentence in the original text. The edition which has been followed is that published in Shanghai by the Kuang I Publishing House. But other editions have been consulted and in a few cases a variant reading has been adopted.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notes has been taken from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and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Biography of the late Dr. H. A. Giles, the Tz’u hai ta tzu Pen published by the Chung Hua Publishing House, and an edition from the Tso Chia Publishing House at Peking in 1957. 17

這個譯本完整無缺,力求表達原文中每句話的意思,。翻譯中所一直遵循的版本為上海廣益書局本,。然而,也參考了其他版本,,在某些情況下還采納了異文,。注釋中的很多信息來自已故的翟理斯博士編寫的《漢英辭典》和《中國人物傳記辭典》、中華書局出版的《辭?!罚ù笞直荆┮约?957年的北京作家出版社的版本,。

從這段文字來看,譯者主要參考了上海廣益書局本,,偶爾參照其他版本甄別,、核對、選擇異文,,在撰寫注釋時參考了《紅樓夢》作家本,。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譯者的表述顯然有誤,。北京作家出版社排印本首次出版于1953年,而非1957年,1957年出版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此處邦斯爾神父很有可能混淆了二者。在《紅樓夢》的版本史上,,上海廣益書局本指1934年由上海廣益書局鉛印的120回版本,,有新式標點,,1937年再版,至1948年已至第七版,。18

四,、譯文埋沒的原因推測

邦斯爾神父嘔心瀝血所譯之書未能正式以書的形式及時出版,實在是譯者本人和《紅樓夢》翻譯史上的一大遺憾,。在此,,筆者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初步推測,譯文埋沒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結(jié)為兩點:

首先,,在《紅樓夢》的傳播史上,,1958年之后在西方最為盛行的《紅樓夢》英譯本是王際真節(jié)譯本和麥克休姐妹轉(zhuǎn)譯自德文的節(jié)譯本,二者都不到600頁,,且均為單冊,,便于購買和收藏,。在商業(yè)和文學兩方面,這兩個譯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從出版社的角度而言,,要推出全譯本打破這兩個譯本的壟斷地位需要很大的決策勇氣和資源投入。此外,,譯者本人在出版說明(Notes in the event of publication)中強調(diào),,譯文要么以現(xiàn)有形式全盤照印出版,要么根本不出版(The translation to be printed in full or not at all) ,。19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英譯文體例完整,篇幅很大,,出版成本和風險大大增加,譯者又提出了明確無誤、不容妥協(xié)的出版要求,這將使出版社面臨很大的困境,,從而最終放棄出版譯計劃,。20

其次,曾經(jīng)答應(yīng)出版譯文的紐約亞洲學會并無強大的出版實力卻又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紐約亞洲學會并非專業(yè)出版公司,,而是學術(shù)機構(gòu)。譯者邦斯爾神父從未發(fā)表過關(guān)于《紅樓夢》的論著,,閉門苦心譯書而默默無聞,。相比之下,企鵝出版公司是英國著名的出版機構(gòu),,是英語世界出版實力高居前列的大公司,,在英語國家乃至全世界影響極大。企鵝經(jīng)典叢書(Penguin Classics)涵蓋世界文學優(yōu)秀作品,,既包括英語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也包括世界文學名著英譯本,其中就有英國著名漢學家亞瑟·韋利翻譯的《西游記》(Monkey)英文節(jié)譯本,。企鵝出版公司適時推出《紅樓夢》英譯本出版計劃,,且譯者為早已名揚西方漢學界的牛津大學中文教授霍克思,二者的出版社和譯者組合實力相差懸殊,。

五,、結(jié)語

邦斯爾神父熱愛中國文化和文學,苦心孤詣,、孜孜不倦譯出《紅樓夢》,,且譯文體例完整,規(guī)模浩大,,文字嚴謹,,緊扣原文,譯者的歷史貢獻因此絕對不容忽視,。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限制,,譯文可惜未能如愿正式出版,譯者錯失成為《紅樓夢》英文全譯第一人的歷史時機,。然而,,該譯文無疑就是世界上最早完成的《紅樓夢》120回英文全譯文。

在信息時代,,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英譯文最終以電子形式公布流傳,,譯者在九泉之下或許會感到些許欣慰,。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該譯文發(fā)布五年之后學術(shù)界依然未能展開對該譯本的深入研究,。筆者衷心希望,此文能夠引起學者對該譯本適當?shù)年P(guān)注,,從而為《紅樓夢》翻譯研究開辟新天地,。

注釋

注:

1 香港大學圖書館同時發(fā)布了邦斯爾神父《戰(zhàn)國策》和《紅樓夢》英文全譯完整打字機打印稿,其中帶有譯者修訂譯稿的手跡,,按照卷目或章回一一分開,,均為PDF文件,可以下載到客戶端電腦,,然后通過Acrobat Reader就可以很方便地在線閱讀或打印輸出,。《紅樓夢》英譯文的訪問地址為http://lib./bonsall/hongloumeng/index1.html ,。在該網(wǎng)頁提供了《紅樓夢》120回所有譯文的鏈接,,需要逐回點擊閱讀或下載。

2 香港別發(fā)洋行(Kelly & Walsh, Hong Kong)1892-1893年出版了英國駐澳門領(lǐng)事館副領(lǐng)事喬利(H. Bencraft Joly)1-56回的《紅樓夢》英文全譯本,。這是第一個以整書形式出版的《紅樓夢》英譯本,,也是第一個真正全譯性質(zhì)的英譯本,盡管沒有完成所有120回,。參見王金波《喬利〈紅樓夢〉英譯本的底本考證》,,《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1期,第277頁,。

3 根據(jù)筆者在中國期刊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的搜索結(jié)果,,到2009年4月為止涉及邦斯爾神父《紅樓夢》英譯本的正式發(fā)表的研究論文、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共12篇,,沒有一篇論文專門研究該譯本,。

4 香港大學圖書館館刊Focus第5卷第1期(2005年7月出版)介紹了Geoffrey Weatherill Bonsall向圖書館捐贈其父《紅樓夢》與《戰(zhàn)國策》英文全譯稿的情況。參見香港大學圖書館http://lib./general/focus/jul05/focusJul2005.pdf,。

5 http://lib./bonsall/hongloumeng/title.pdf,。參見該文件中的Introduction部分。

6 牛津大學漢學教授霍克思于1970年與企鵝出版公司簽訂英譯《紅樓夢》的合同,,這也應(yīng)該是企鵝出版公司宣布出版計劃的時間。參見John Minford.  “Foreword”.  In  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Translator’s Notebooks (《紅樓夢》英譯筆記). Hong Kong: Center for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Lingnan Univeristy, 2000, xii,。

7 潘重規(guī)《紅學六十年》,,原載《幼獅文藝》1974年7月第40卷第1期,此處引文見于胡文彬,、周雷編《臺灣紅學論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頁,。

8 11 17 http://lib./bonsall/hongloumeng/title.pdf,。參見該文件中的Translator’s Foreword部分。

9范圣宇《〈紅樓夢〉管窺——英譯,、語言與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2頁,。

10 Hatto Kuhn, Dr. Franz Kuhn (1884-1961): Lebensbeschreibung und Bibliographie seiner Werke. Wiesbaden: Franz Steiner Verlag, 1980:哈托·庫恩《弗朗茨·庫恩博士(1884-1961):生平及著作》,威斯巴登:弗朗茨·施泰納出版社,,1980年版,,第59-60頁。

12 此處所指文獻為Wu, Shih-ch'ang(吳世昌), On The Red Chamber Dream. Oxford: Clarendon, 1961; Hsia, C. T. (夏志清), “A Review of On The Red Chamber Dream”,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961, 21(1): 78-80,。

13 楊憲益著,、薛鴻時譯《漏船載酒憶當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頁。此書譯自楊憲譯自傳的英文原稿,,其所敘述的時間應(yīng)該最為可信,。

14 John Minford.  “Foreword”.  In 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Translator’s Notebooks (《紅樓夢》英譯筆記). Hong Kong: Center for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Lingnan Univeristy, 2000, xi-xii?;艨怂己烷h福德《紅樓夢》英譯本分5卷由企鵝出版公司出版,,分別在1973、1977,、1980,、1982、1986年首次出版,。

15 16王金波《弗朗茨·庫恩及其〈紅樓夢〉德文譯本——文學文本變譯的個案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141,,第186頁,。

18馮其庸、李希凡《紅樓夢大辭典》,,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0年版,第955頁,;周汝昌《紅樓夢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40頁,。

19 http://lib./bonsall/hongloumeng/title.pdf,。參見該文件中的Notes in the event of publication部分,。

20此前十分成功的王際真1929和1958年節(jié)譯本實際上都是出版商所代表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文學觀念與譯者意圖折衷的產(chǎn)物。參見陳宏薇,、江帆《難忘的歷程——〈紅樓夢〉英譯事業(yè)的描寫性研究》,《中國翻譯》2003年第5期,,第46-52頁,。

網(wǎng)絡(luò)編輯 /劉湘蘋

? 國際漢學研究與數(shù)據(jù)庫建設(shè) ?

投稿郵箱:leewrcn@163.com,,來稿標題注明“作品名稱+作者姓名”(附件形式附上作者清晰生活照2張200字以內(nèi)作者簡介),。期待您的來稿,!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