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育隨筆選摘 1、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 2,、沒有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是不可能的,。 3,、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個是追求成功,,一個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4,、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5、從總體上說,,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已經(jīng)不是學以致用,,而在于學習知識的過程本身,在于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6,、學生的大腦不是空蕩蕩的容器,而是一口蘊藏著豐富水源的深井,,教師的使命正是要引導學生挖掘這口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口知識的泉水噴涌而出的“井”。 7,、所謂“減負”絕不是簡單地少布置作業(yè)或減少課時,其實質應該是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減少教育中師生的無效勞動,,增加學生發(fā)展的目標。 8,、我認為,,教育的真諦是幫助每個人成為他自己,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把個人的獨特性發(fā)揮到極致,,從而為民族,、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9,、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相當多的中學生能夠把中外名著的書名、作者背得滾瓜爛熟,,但對作品本身的內(nèi)容卻一無所知,! 10、我欣賞這樣的境界:心中有太陽,,臉上有笑容,,嘴里有歌聲。 11,、真正的教育家應當首先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關注是他們生命的一種自然延伸與提升,其中蘊含著最鮮活的生命形態(tài),,充滿著本色的活力與生機,。 12、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發(fā)展,。通過智育,,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并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后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 13,、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狀況存在“三重一輕”——心理負擔重,、記憶負擔重,、作業(yè)負擔重,而學習過程中思維力訓練的負擔太輕,! 14,、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離大自然何其遠矣!當我們把學生關在教室里進行所謂“美育”是,,學生早已不懂什么叫“兩個黃鸝鳴翠柳”,,不懂什么叫“炊煙四五家”,,不懂什么叫“驚濤拍岸”,也不懂什么叫“春風親吻草地的和煦”和“秋雨敲打樹葉的凄婉”------大自然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頭活水,。 15、只有愛,,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只有愛,才能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只有愛,,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諦;只有愛,,才能感受到人類的偉大,;只有愛,才能贏得愛,。 16,、無論遇到什么情況,我們都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自己,,還能指望誰相信他呢? 17,、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我們捫心追問,,在學校的每一天,,我自己快樂嗎?孩子們快樂嗎,?答案可能是不樂觀的,。幸福是一種體驗,同樣的日子,,有人覺得幸福,,有人卻感覺不到幸福。但是,,可以肯定,,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孩子們的幸福,。 18,、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19,、童心是一種境界。老子的著作,、李贄的文章都對童心倍加推崇,。難得的是人過童年,仍具有童心,,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童心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理性,,但是童心可能會有天才的洞察力,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 20,、只有做到“有所不為”,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全部身心向既定目標邁進,,你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只有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