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名士風度及其心態(tài)
張英基
摘要:魏晉時代,,是一個充滿著戰(zhàn)爭和饑饉,、陰謀和殘忍、悲歌慷慨和背信棄義,、尋歡作樂和瀟灑風流的時代,。由于社會的動亂,禮教的虛偽,,不少士人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信奉老,、莊,寄情于山水,。他們蔑視禮法,,追求虛靜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學清談之風興起,,傳統(tǒng)的儒學思想和道德觀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傳統(tǒng)的禮教束縛逐漸轉向松弛,先前那種思想獨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種思想活躍了起來,。
關鍵詞:《世說新語》 魏晉名士 風度 心態(tài)
魏晉時代是一個“充滿戰(zhàn)爭和饑饉,陰謀和殘忍,悲歌慷慨和背信棄義,,尋歡作樂和瀟灑風流”的時代(1),。由于社會的動亂,禮教的虛偽,,不少士人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信奉老,、莊,寄情山水,。他們蔑視禮法,,追求虛靜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學清談之風興起,,傳統(tǒng)的儒學思想和道德觀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傳統(tǒng)的禮教束縛逐漸轉向松弛,,先前那種思想—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種思想活躍起來。嵇康曾云:“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薄白x莊,、老,重增其放,?!保?span lang="EN-US">2);阮籍則“行已寡欲,,以莊周為模則”(3),。人們鄙棄漢儒的酸腐迂頑之氣,說話為文,,崇尚通脫之風,,不拘于禮儀,什么事都很隨便,。玄學清談之風的盛行,,又從根本上沖擊了儒家的禮法傳統(tǒng)。重視自我,,重視個性,,重視才能,重視情感,,便成了士人們一種普遍的心理態(tài)勢和人生價值取向,,為確認人的自然本性作出了理論闡釋,。士人們大膽地改變了先前時代的那種嚴肅而謹慎的生活作風,追求精神娛悅,,追求個性張揚,,追求物欲奢華,大興盡情地享受享樂之風,。 由于當時社會政治時局極其黑暗,、險惡,士人們?yōu)榱巳磉h禍,,或崇尚老,、莊,清談玄理,,排調戲謔,;或崇尚自然,高潔自恃,,隱遁山林,;或不拘禮俗,,注重人格,,追求精神解放;或縱酒行樂,,放誕不羈,,我行我素;或競豪斗富,,窮奢極欲,,物欲熏心。他們富于才華,,濃于情感,,沉醉于所謂“名士風度”之中,要把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坦露出來,。 所謂“名士風度”,,大致體現(xiàn)在以下諸方面:
其一、講究雅量,,喜怒憂懼,,不形于色,追求一種優(yōu)雅從容的風度,。
所謂“雅量”,,是指一種恢宏不凡的氣度。在《世說新語》中,,它往往指一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修養(yǎng)氣度。嵇康因拒絕與篡權者司馬氏合作,而遭殺害,;臨刑東市,,他索琴演奏了一曲《廣陵散》,以表示其對濁世的鄙視,、抗爭(4),;王羲之面對擇婿,“坦腹東床”,,無動于衷,,是出于對榮華富貴的冷漠淡然(5)。當時表現(xiàn)出優(yōu)雅從容風度的代表性人物,,當屬東晉名將謝安,。一次,謝安同孫綽及王家子弟一道乘船出海游樂,,時風起浪涌,,眾人神色驚懼,皆要求返航,。唯有謝安興致正濃,,仍然吟詠長嘯,鎮(zhèn)定自若,。船夫見他神態(tài)閑雅愉悅,,飄逸從容,便依舊駕船前行,。待到風勢轉急,,浪頭更猛之后,同游諸人喊叫驚擾,,色變不安,。這時謝安才慢悠悠地說: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6),。又一次,,謝安與友人對奕,忽聞前線傳來侄兒謝玄于淝水之戰(zhàn)大捷的喜訊,,此時.他盡管內心激動不已,,但“意色舉止,不異于?!保?span lang="EN-US">7),。還有一次,桓溫暗下埋伏殺手,,卻擺下酒宴,,廣請朝士,,想在宴席間殺掉謝安和王坦之。酒宴上,,王坦之顯得很緊張,,而謝安卻意態(tài)坦然,望階趨席,,旁若無人,,并且還象洛下書生那樣吟詠嵇康的詩。謝安分明知道這宴席上充滿著殺機,,他也十分了解桓溫的為人,。于是他吟誦嵇康的詩,這也許是想以一種懷舊的情緒,,緩解一下對方的殺機,。結果桓溫忌憚謝安從容曠達的風度,不敢妄動,,終于撤掉了伏兵(8),。 《世說新語·雅量篇》還記載了顧雍曾集僚屬圍棋,當他聽到兒子顧邵的死訊時,,卻“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豁情散哀,顏色自若”,,直至客去。
其二,、能任情,,舉止不拘禮法,不隨于俗,;縱酒任性,,放誕不羈。
司馬氏在篡奪曹魏政權前后,,借口“以孝治天下”,,來鎮(zhèn)壓對立派豪門士族的反抗。大批名士對這種虛偽殘忍的行徑十分不滿,,除了紛紛退隱,,不與之合作以外,任性放誕也是表示對抗的一種方式,。以嵇康,、阮籍為首的“竹林七賢”,,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 名士阮咸和同族人十起用大盆盛酒,,圍坐而飲,,這時,豬跑來喝,,也不以為意(9),。阮咸素幸姑之婢,借客之驢以追姑婢,,并與之累騎而還(10),。 阮籍是以無視禮法俗規(guī)而聞名于世的。據《晉書》本傳載,,他善為青白眼,,每遇俗人,輒以白眼對之,。阮籍居喪時,,飲酒食肉,毫無顧忌,。其嫂嘗還家,,他無視“叔嫂不通問”的禮制,公然與之打話道別,。有人譏笑他,,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11)凡此等等,,皆表現(xiàn)出士人名流對虛偽禮教的蔑視與反抗,。 《晉書·劉伶?zhèn)鳌份d,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世說新語·文學篇》注引《竹林七賢論》謂:“伶處天地間,,悠悠蕩蕩,,無所用心?!敝劣谒穆阈挝葜锌v酒,,客來而處之泰然,以及他的《酒德頌》所表現(xiàn)的任誕狂放之態(tài),,則更可以說他是一個完全不加檢束的自由人(12),。然而,竹林七賢的任誕狂放,,是出于對司馬氏褻瀆禮教,、利用禮教壓人所表示的憤恨之舉,,“不平之極,無計可施,,激而變成不談禮教,,不信禮教,甚至于反對禮教”(13),。
其三,,善于應對,談鋒不挫于人,;詼諧幽默,,戲謔調侃,以風趣之語,,相互戲弄,、嘲笑。
《世說新語·言語篇》記名士孔融少時聰穎,,頗有文才,,太中大夫陳韙對此表示保留,說孔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位年僅十歲的孔文舉小朋友隨口應對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予以回敬,,搞得陳韙大為難堪。張吳興玄之年八歲,,門牙脫落,,“狗竇大開”。有長輩愛而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玄之口齒伶俐,,應聲而答:“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14)令那位長輩自討了個大沒趣。 東晉元帝喜得貴子,,滿朝文武,舉行朝會,,獎賞群臣,,以示慶賀。殷羨受賜,,拜元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功焉,,而猥頒厚賚,?!痹蹜虼鹪唬骸按耸仑M可使卿有功焉?”(15)殷羨所言,乃臣謝皇恩的客套話,,但迂腐而不合時宜,,說的又不得體,結果元帝當場就借機在眾臣面前揶揄嘲弄了他,。 按儒家觀念,,君臣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威嚴的,朝廷之上又是肅穆莊重的場合,,然而君臣戲笑嘲弄,,竟至于此??梢姰敃r嘲戲之談不分尊卑,,調侃之言不限場合,難怪乎士大夫之間的戲謔調笑,,就更可以無所顧忌了,。戲弄者可以無所顧忌,被戲弄者也坦然處之,,雙方便以此炫耀自已的機辯,、詼諧、幽默與雅量,,“不聞清談講道之言,,專以丑辭嘲弄為先”(16),從而得到一種娛悅情性的生活樂趣與快感,、滿足感,。 王導妻曹氏性好妒忌,當?shù)弥鯇в谕庹B(yǎng)妾,,遂率奴婢持棒前往,。王導聞知,急乘牛車欲先往藏其妾,,恨車行不速,,乃探身車外,以手中麈尾助車夫呵叱驅趕,。蔡謨得知此事,,于是見王導問:“朝廷欲加公九錫,公知不?”王導以為真有此事,,連連稱敘謙遜之志,,蔡謨笑曰:“不聞余物,唯聞有短轅犢牛,,長柄麈尾”,。麈尾,,亦稱拂塵,是當時名士清談時持于手中,,以顯示其風度之物,。古代車轅較長,蔡謨以“短轅犢車”,、“長柄麈尾”,,戲謔調侃、嘲笑挖苦王導,,足見其用心之良苦,。王導在東晉,地位之高,,為皇帝之下第一人,。晉元帝曾請他同升御床,時人呼之為“仲父”,,而蔡謨無論地位,,還是名望,均不能與王導相比,,然而他對王導的戲弄嘲諷,,卻如此尖酸刻薄。由此可見當時士大夫相互嘲戲之時,,也無須顧及地位高低尊卑,,“往者務其必深焉,極者恐其不重焉”(17),,只求得淋漓盡致,,極興痛快則是。 儒家的道德觀念認為,,君子不以己之所長,,笑人所短。但在魏晉士人中卻并非如此,。他們不肯放過任何一次可以取笑別人的機會,。從人們的體態(tài)特征、生理缺陷,,到人們的言談舉止,,日常行為,皆可以作為調笑戲謔的談資,。例如,韓康伯身體肥胖,,人們取笑之曰:“似肉鴨”(18),;張華形高而瘦,,頭戴冠中,被人戲之為“巾齏杵”(19),;鄧艾口吃結巴,,司馬昭就故意模仿以為取笑(20);和尚支遁(支道林),,唇不掩齒,,謝萬和王徽之則戲弄說,支公若有須發(fā),,神情就更加俊邁(21),;魏顗初任官職,略無才學,,虞存則嘲笑他,,將盡以才學之士論罪(22),如此等等,。 魏晉士人嘲戲言語之無拘無束,,不受禮教制約,甚至于觸犯了當時的諱忌,。司馬氏篡奪政權后,,在儒家“忠孝”學說中,尤倡孝道,,致使魏晉士人對祖,、父之名的忌諱,極為嚴格,。例如,,桓溫死后,其子桓玄聞人呼“溫酒來”,,即涕流嗚咽,。但是,名士們?yōu)榱巳〉脩蛑o調笑之樂趣,,卻把孝道禮規(guī)亦拋之腦后了,。司馬昭曾戲笑鐘會曰:“望卿遙遙(繇繇)不至?!辩姇t回敬曰:“矯然懿實,,何必同群?”司馬昭又說:“皋繇何如人?”鐘會則答道:“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保?span lang="EN-US">23)他們各以隱括對方父名(即鐘繇,、司馬懿),作為調笑戲謔之談資,。而這種排調的語言方式,,正是由于當時避諱之嚴,否則,,便不成其為調笑,,也不足以顯示其勇氣和曠達的水平。東晉,,庾園客與孫放以其父名為戲,,事后孫放得意地向人們炫耀說:“我故勝,得重喚奴父名”(24),。他們戲謔放浪的言行引起了后世人們的痛惡,。清代李慈銘曾批評說:“父執(zhí)盡敬,禮有明文,。入門問諱,,尤宜致慎。而魏晉以來,,舉此為戲,,效市井之唇吻,成賓主之嫌仇,,越檢逾閑,,涂堪疾忿”(25),抨擊如此之烈,。
其四,,崇尚自然,頌揚隱士,,鄙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
魏晉士人有林藪之好,,時常懷著歡娛的心情,,欣賞自然山水。通過登山涉水,,詠風弄月,,以寄胸懷。名流王子猷(徽之),,因夜靜大雪,,由“四望皎然”之景,,引起他詠《招隱詩》之情;由情而思人,,又激發(fā)他決意雪夜訪隱士戴逵(安道)之興,。經過一夜的舟行,似乎瑩瑩白雪,,深夜的靜謐,大自然的美妙,,與他的情思達到了契合,,產生了共鳴,于是他要與戴安道交流的興致得到了契合與滿足,,產生了共鳴,。因此,訪戴的初衷也就消失了,,因而又做出了“乘興而行”,,“造門不前”,“盡興而返”的行動(26),。他的奇特舉動,,無疑體現(xiàn)了一個任情率意、卓犖不羈的知識分子的獨特性格,。象王子猷這樣率意行,、返,無拘無束,,就是當時士大夫所崇尚的任其“自然”,。 王獻之(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27),,描繪了會稽山水之美,。在當時士人看來,能否領略山水之美,,直接關乎著一個人精神境界的高下,。許珣“好游山水”,又“體便登陟”,,時人便稱頌他說,,許珣不僅有高逸的情懷,而且能通過玩賞山水實現(xiàn)這種情懷(28),。 張翰(季鷹)在洛為官,,見秋風起,,因思家鄉(xiāng)吳中的菰菜、莼羹,、鱸魚膾,,于是便決然脫離官場,回鄉(xiāng)滿足口福去了(29),。表現(xiàn)其摒棄富貴榮華,,鄙視名爵利祿,崇尚本真自然,,追求個性自由的理想人格境界與價值取向,。
其五,窮奢極欲,,物欲薰心,;競豪奢,爭豪斗富,,揮霍不讓于人,。
王愷和石崇,是歷史上有名的極盡豪奢之能事的人物,。二人爭豪斗富,,各不相讓。石崇竟信手砸碎王愷二尺余高的奇珍珊瑚樹(30),;王愷“以飴澳釜”(用麥芽糖洗鍋)(31),,石崇則“用臘燭作炊”(32);王愷用紫絲綾做四十里步障,,石崇則用錦做五十里步障(33),;王愷“以赤石臘泥壁”,石崇則“以椒為泥”(用香椒泥墻)(34),。 世族國戚的王濟,,是又一個性富侈靡、窮奢極欲的人物,。他是駙馬,,有貴戚之尊,又為巨富,,揮霍無所忌憚,,竟用人乳喂豬而使其肉肥美(35)。這種做法,,就連給駕牛的蹄角加以磨飾的王愷和在廁所里列麗服藻飾侍女十數(shù)的石崇,,都未曾想得出來。難怪晉武帝在臣下面前也都自愧不如了(36),。 此外,,《世說新語》中《容止》《棲逸》《品藻》《賞譽》等篇,,還記錄了魏晉名士們的秀美姿容、飄逸風神,、隱逸高趣,,以及主人石崇以殺美人勸客酒為豪富,而客人們則以冷眼旁觀而不動聲色為大度,,凡此等等,。 魏晉風流、名士風度的風行,,與東漢以來士人們嘆息生命,、追求享樂的思想情緒與心態(tài)有關,也與正始以后日漸興起的玄學思潮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仍,,士人們既感到追求功業(yè)無望,又深慮生命易逝,,人生短促,。當年兩漢文人那種對于社會的責任感,對于創(chuàng)建功名的事業(yè)心,,在魏晉士人們身上日趨淡薄,,而他們對于個體生命的意識卻愈來愈強烈。漢末《古詩十九首》中,,充滿了“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37)的悲哀,正是這種個體生命意識的反映,。人們一旦意識到生命的有限,,其現(xiàn)實的生活感就會隨之增強。漢末古詩中反映出當時士人的兩種生活態(tài)度:一是“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38),;一是“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39),。他們?yōu)榱俗畛浞值叵硎苌?,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前者希望延續(xù)生命的長度,,而后者則企圖增添生命的密度,,二者皆固執(zhí)地注視著現(xiàn)實人生。建安時代的曹氏父子及鄴下文人,,繼承了兩漢士人的政治熱情,,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有才干,,幻想著“建永世之業(yè),留金石之功”(40),。他們曾有過一番追求功業(yè)的慷慨激情,,但曹魏王朝的短促命運,魏晉禪奪的血腥殺戮,,使曹氏與諸子的功業(yè)激情在事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因而魏晉士人對于身后之名,也就比較淡漠,。漢末以來對于現(xiàn)實人生的追求,、關注,日益成為他們生活的根本,。 魏晉士人追求現(xiàn)實人生的首要表現(xiàn)就是放縱性情,。這無疑是對兩漢時代人們所崇尚的儒學禮教的一種反叛,并得到了玄學理論的有力支持,。正始時期的玄學大師王弼,、何晏提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辈⒁钥鬃优c顏回為例,證明人的“自然之性”,,不能去(41),,從而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玄學的理論一旦落入生活的現(xiàn)實,,士人們便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好逸惡勞,,物之常性。故當生之所樂者,,厚味,、美服、好色,、音聲而已耳,。而又不能肆情性之所安,耳目之所娛,,以仁義為關鍵,,用禮教為矜帶,自枯槁于當年,,求余名于后世者,,是不達乎生生之趣也”(42),。這就是說,不僅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情感,,而且人的本性是要求娛悅享受的,,壓抑人對娛悅享受的追求就不自然?!白匀弧北菊?,正是魏晉士人所追求的一種縱心適志,一任情性的精神境界,。所以桓溫讀《高士傳》,,當讀到陵仲子便擲去,曰:“誰能作此溪刻自處!”對仲子的貧賤自守,,充滿了輕蔑不屑之意(43),。 魏晉士人的對娛悅享受的追求,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物質財富的占有,,拼命地聚斂財貨,;另 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精神的娛悅,大興排調戲謔之風習,,熱衷于追求“雅量”、“放誕”,、“名士風度”,。 按照儒家禮教嚴格的尊卑貴賤等級觀念,君臣,、父子,,以次序分明的社會身份,嚴厲束縛著人們的自然情感,。西漢時,,汲長孺以鯁直著稱,常直言切諫,,致使?jié)h武帝朝服不整,,不敢出見;而西晉時,,王戌去見女婿裴頠,,卻“不通徑前,裴從床南下,,女從床北下,,相對作賓主,了無異色”(44),。足見魏晉士人與漢代人行事是大相徑庭的,。后人批評魏晉士人不講威儀,,其實這正是魏晉士人摒棄禮教等級觀念而任情性的有意而為。這種對禮教等級觀念的鄙棄,,在一定程度上拆除了人與人之間森嚴的等級樊籬,,使人們能夠比較自由寬松地坦露自己的個性和情感,相互之間更加親密無間了,。正因為如此,,所以晉元帝可以公然于朝會之中,調侃戲弄大臣,;鐘夫人可以縱心所欲地與丈夫言笑調情,;張吳興小兒也可以天真無邪地取笑長輩。君臣,、同僚,、父子、夫妻,、長幼之間,,可以言談不茍,這既是一種破壞禮教的行為表現(xiàn),,同時又使魏晉的士人從中體會到一種精神上的娛悅輕松,,感受到任情適性的快意。 儒家學派一向主張:“恕己接物”,,“處泰而益恭”,,孔子有“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的教誨(45),,班固對屈原有“露才揚己”的批評(46),。西漢士人頗受此訓影響,敏于求學,,勤于治事,,有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說法,。他們以道德學問為立身之本,,將個人聲名,寄附于社會功德業(yè)績之中,。而魏晉士人卻要張揚個性的獨立,,尤其看重個人的天賦才氣,。動蕩不安的社會政治現(xiàn)實,,使他們渴望當世之聲名,而卻缺乏知官守績的勤勉和耐性。玄學清談之風盛行,,逞才辯之語,,發(fā)高妙之言,就成了他們展露才華,,獲取聲譽的捷徑,。“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zhí)政者的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yōu)閷U勑恚遄h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都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的資格;而《世說新語》這部書,,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書?!保?span lang="EN-US">47)
注釋:
(1)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tài)》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2)《與山巨源絕交書》; (3)《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4)(5)(6)(7)(8)《世說新語·雅量》,; (9)(10)(11)(12)《世說新語·任誕》; (13)《魯迅全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14)(15)《世說新語·排調》,; (16)(17)葛洪《抱樸子·外篇·疾謬》; (18)《世說新語·輕詆》,; (19)《世說新語·排調》,; (20)《世說新語·言語》; (21)(22)《世說新語·排調》,; (23)《世說新語·任誕》,; (24)《世說新語·排調》,; (25)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引; (26)《世說新語·任誕》,; (27)《世說新語·言語》,; (28)《世說新語·棲逸》; (29)《世說新語·識鑒》,; (30)(31)(32)(33)(34)(35)(36)《世說新語·汰侈》,; (37)《古詩·回車駕言邁》; (38)《古詩·生年不滿百》,; (39)《古詩·今日良宴會》,; (40)曹植《與楊德祖書》; (41)陳壽《三國志·鐘會傳》,; (42)張湛《列于·楊朱篇題注》,; (43)《世說新語·豪爽》; (44)《世說新語·任誕》,; (45)《論語·里仁》,; (46)班固《離騷·序》; (47)《魯迅全集·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2004.8.2(原載《淄博學院學報》) 張英基2016-5-28收集整理稿 |
|
來自: 昵稱12061330 > 《個人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