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心銘》全文如下: 妙明真心之體和妙用難以用有無來簡單界定,。說它有,,卻無相無聲;說它無,又在日常的語默動靜,、行住坐臥中處處起作用,。
做功夫不能死做,,要活潑地在日常境界中歷境練心,不能閉目塞耳,、不見不聞,,而應見無所見、聞無所聞,,如此才能靈活妙用,、證成大道。
修行不是死坐不動,、沉空滯寂,而應在行住坐臥,、動靜閑忙處活用,,了了分明卻又不執(zhí)著于聲色。 真正的無心不是壓念不起,,而是應緣接物時心無所住、意無所染,,如水上繪畫,,一筆起處,水面馬上會合,,毫無痕跡,。
當心靈沒有執(zhí)著時,,虛妄的念頭就無法存在,。妄心本不有,只是眾生對如夢幻泡影的外境誤認為有并執(zhí)而不舍才產生,。
既然知曉一切事相本空,心不留礙,,那么業(yè)障也就無所依存,,自然消除。 心因對境而生起影像,,執(zhí)著不舍,才產生妄想。 2. 境亦不有,,同屬幻影: 外境皆因緣生,,無有自體,宛如水月空花,,并非實有,。
妄心在主人的指揮下能成就波瀾壯闊的妙用,,若能識得真我,,緣心可成就恒沙妙用。
將對境攀緣的妄心停息下來,,妙明真心就會豁然現前,親證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性,。 無生實相超越物質形態(tài),不是眼睛所能看見,,需通過心靈去體悟,。
真如妙性雖杳杳冥冥,、無相可見,,但非斷滅、頑空,,而是有“真精”“妙體”,,即離念的靈知。
通過上述修行方法,,息下狂心,不著前境,,了了分明中無一念可得,,即為明心見性。 人有所求,,正是粘境著相的反映,心若真空,,不見一物,,自然無求,心也會寧一,。
大定是對任何境而不惑,,隨緣起用而無所住,不是死坐不動而有所入,。
得大定者,心境平和,,超越動靜的界限,。
不執(zhí)著于得失,,不為情緒所動,。
堅守本心,,同時能靈活應對世間萬物。
代表著一種靈活和開放的態(tài)度,,超越了生死的束縛,實現了生命的永恒,。
核心在于做到無心可惑、不變隨緣,,不為外界所動,,不執(zhí)著于生死,從而實現精神的永恒與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