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圣張仲景在所著《傷寒論》中說:“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笔欠接芍烁什荨⑸?、人參,、生地、麥冬,、麻仁,、阿膠、桂枝,、大棗,、清酒組成。方中用炙甘草,、人參,、大棗益氣補心脾;生地黃,、麥冬,、阿膠、麻仁甘潤滋陰,、養(yǎng)心補血,、潤肺生津;姜,、桂,、酒皆性味辛溫,具有通陽復脈之功,,與益氣滋陰藥相配,,即可溫而不燥,并可使氣血流通,,脈道通利,。全方共收益氣復脈滋陰補血功效。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疾病中最主要的一種,,目前認為其病因病機可能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導致心肌細胞溶解,間質水腫,單核細胞浸潤等,。對于此病,,西醫(yī)尚無特異性的有效治療藥物,一般采用對癥處理,。中醫(yī)學根據其臨床癥狀,,將其歸屬于“胸痹”、“心悸”范疇,,認為其病因多屬正氣內虛,,外邪入侵,以致心氣陰兩虛,,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氣短乏力、脈細弱或結代,,屬氣陰兩虛,、氣血郁滯之證。因此,,臨證中宜采用益氣養(yǎng)陰,、活血祛瘀之法,而《傷寒論》中的炙甘草湯正合此意,。仲景用炙甘草湯既滋心陰又溫心陽,,并大補心氣,正如《醫(yī)宗金鑒》引柯琴之語評:仲景凡不足之脈陰弱者以芍藥益陰,,陽虛者以桂枝通陽 ,,甚者加人參以生脈;生地,、麥冬峻補真陰,,而其氣寒,必得人參,、桂枝以通陽脈,;生姜大棗和營衛(wèi);阿膠補血,;酸棗仁安神,;甘草調緩;清酒捷于上行,。內外調和,陰陽平衡,,心悸乃寧,。在臨床上合用活血行氣中藥可切中病因病機,,共奏益氣養(yǎng)陰、行氣活血之功,。筆者通過多年臨床研究證實,,炙甘草湯加減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確實在改善其臨床癥狀,、體征,,糾正異常心電圖,降低心肌酶等方面優(yōu)于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能夠充分體現中醫(yī)藥的特色,。 典型病案 患者,王某,,女,,18歲,2006年6月15日就診,。 主訴:心慌,、胸悶氣短、乏力半年余 現病史:患者心慌,、胸悶氣短,、乏力半年余,癥狀逐漸加重,。診見:心前區(qū)悶痛,,吸氣尤甚,神疲乏力,,頭昏,,舌質淡,苔薄白,,脈結代,。心電圖檢查示:PR間期延長(0.24秒),Ⅰ,、Ⅱ導聯(lián)ST段下降,,頻發(fā)室性早搏呈二聯(lián)律,竇性心動過緩(54次/分鐘),。西醫(yī)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中醫(yī)診斷為胸痹、心悸,。 中醫(yī)辨證:氣陰兩虛,、心氣不足。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復脈,。 方劑:炙甘草湯加減 藥用:炙甘草15g,,人參10g,黃芪20g,,生地黃15g,,桂枝10g,麥冬15g,,,,阿膠10g,麻仁15g,,丹參10g,,當歸12g,赤芍20g,,生姜3片,,大棗5枚,七劑,,水煎服,。 二診:心慌、胸悶明顯減輕,,心電圖示二聯(lián)律消失,,心率65次/分鐘,早搏7次/分鐘,,仍感乏力,、氣短,脈結代,。續(xù)服上方10劑,。 三診:心慌、胸悶,、氣短消失,,心率74次/分鐘,心律整齊,,未聞及早搏,。囑繼服上藥半月鞏固療效,后復查心電圖正常,。 結語 炙甘草湯以炙甘草為君藥,,《本經》云:“長筋骨、長肌肉,、倍力,?!毖云溲a,《別錄》曰:“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毖云錇a,可見炙甘草以補為主,,以瀉為輔,,相互為用??v觀仲景《傷寒論》113方,,用甘草者多達70方。此外,,重用生地滋陰養(yǎng)血強心,。《本經》又言其有“逐血痹”之功,;人參大補元氣,,《別錄》又曰:“通血脈,破堅積”,;《本草綱目》言阿膠“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潤,?!币陨现T藥皆補中有瀉?!侗窘浭枳C》謂“桂枝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瘀,、補中、為桂枝六大功效,?!毖云錇a中有補??傃灾?,本方以草、參,、桂,、姜,、棗益氣,以地,、冬,、膠滋陰,更取清酒剽悍之性,,宣通百脈,,真乃陰陽雙補,補中有通之良方,。正如《血證論》中言其有“生血之源,,導血之流”。凡屬心臟氣血虛弱,,陰陽失調,,導致氣血瘀滯、虛多實少證,,靈活應用,,收效甚佳。病毒性心肌炎屬中醫(yī)胸痹,、心悸范疇,,病因多屬正氣內虛,外邪入侵,,導致心氣陰兩虛,,氣血運行不暢,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氣短乏力等癥,,脈細弱或結代,,屬氣陰兩虛、氣血郁滯之證,。臨證采用炙甘草湯益氣養(yǎng)陰,、溫經通脈,再加行氣活血之川芎,、丹參,、赤芍。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陰,、活血祛瘀、通經復脈之功,。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內科醫(yī)案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