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用中藥治病,服用中藥湯劑,,需要自己煎藥的患者應該了解正確的煎煮方法,。中藥煎劑的煎煮方法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中藥的療效,。若煎煮的方法不當,則藥效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前功盡棄,。所以掌握正確的煎藥方法很重要,,以下就中藥煎煮及服用方法的注意事項做如下介紹,。 一,,煎藥器皿的選擇: 適合于家庭用煎煮中藥的器皿是帶蓋子的陶器(砂鍋,、瓦罐),,陶器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是傳統(tǒng)的家庭用來煎煮中藥的器皿,;用不銹鋼鍋也可以,。此外也有人建議可用搪瓷鍋煎煮中藥,,由于中藥中有許多酸堿性質(zhì)的物質(zhì),,實際上搪瓷表面的化學性質(zhì)是不穩(wěn)定的,在高溫狀態(tài)下遇到中藥中的酸堿成分容易起反應而變質(zhì),,因此最好不用搪瓷鍋煎煮中藥,。煎煮中藥的時候忌用鐵鍋,、銅鍋和鋁鍋。因為其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易氧化,,表面的氧化層易與中藥中的多種呈酸堿性質(zhì)的成份發(fā)生化學反應而使藥效喪失。 目前市場銷售有一種專為煎煮中藥設(shè)計的電熱陶瓷煎藥罐,,可調(diào)節(jié)溫度,、減藥時間可供選用,,只是價格偏高,。 二,,加水浸泡: 中藥煎煮前先要加水浸漬(浸泡),,加什么水,?加多少水?也是有規(guī)定的,。 煎中藥用水應該是清潔的可飲用水,且應該是涼水,。特別是煎頭煎不能加入開水或熱水浸泡,以避免藥材組織中的淀粉立即糊化,、蛋白質(zhì)凝固而使有效成分難以溶出,。加水后先浸漬30分鐘左右,冬季或質(zhì)地堅實的藥材可延長浸漬時間至1小時,,在天氣炎熱的夏季,浸漬時間不宜過長,。夏天浸泡過夜由于溫度過高,,會導致藥物發(fā)酸變質(zhì)是應該禁忌的,。 每劑中藥加多少水為宜?在通常情況下可用以下方法掌握:中藥一般煎煮兩次,,頭煎的加水量是將中藥放置煎藥鍋內(nèi)后,,加水至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或者用手輕按藥材,,加水至將手掌淹沒即可,大約是600ml左右,。頭煎煎好后濾出藥液,再加水煎二煎,,二煎的加水量以超過藥渣表面1~2厘米為宜,,應該加溫水大約是350ml左右。如果是滋補的中藥,,煎藥時間較長,,可適當增加用水量。有的患者喜歡喝中藥可以多加水,,多煎出藥汁,。這只是說的是一般劑量的中藥,,如果方子比較大,,可以適量多加水。 三,,煎煮方法: 中藥湯劑一般要煎煮兩次,,分取頭煎(煎出的藥液是頭汁)和二煎(煎出的藥液是二汁)。中藥經(jīng)過兩次的煎煮后,,一煎能煎出30%,二煎可煎出40%—50%,,兩煎合并后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可達到70%~80%,。而三四煎僅占20%,。所以,一般都是煎兩次,,有的滋補藥可煎三次,。煎煮時要控制好火候,,中藥浸漬后開始煎煮,,一般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調(diào)小火力),,使其保持微沸狀態(tài)達一定時間,同時中間要翻攪數(shù)次,,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不小心藥水熬干后,中藥變質(zhì),,鍋煳了,,應拋棄,不能再用,。煎好后的 藥需要立即倒出藥汁,,不得離開火后停放一段時間再倒。這樣會使藥物回滲入藥材中,。 四,,煎煮時間: 普通中藥頭煎以藥液開始沸騰起計時需20~25分鐘,用清潔的器皿盛裝煎好的濾取藥液,,放置在安全的地方,。然后再加水煎二汁,二煎一般是沸騰后煎15~20分鐘,。芳香藥,、解表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5~10分鐘,;瀉下藥(如生大黃)頭煎10分鐘,,二煎5分鐘;滋補藥頭煎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 成人服用中藥的量,一劑兩次煎出的藥液應控制在400毫升左右,。如果是小兒服藥量要求少而濃,,可將頭一二汁混合后靜置一段時間澄清,取上清液再加熱濃縮至適量,一般每劑藥量控制在100~150毫升為宜,,如是治療感冒的解表藥,,僅取頭汁分服即可。用于尿路結(jié)石的中藥,,加水要多些,,使藥液量加大,頻頻服用,,有利于結(jié)石的排出,。 有的個別中藥,需特殊煎煮或處理的中藥:打開一包中藥,,先要檢查一下有沒有另外分包的小包藥物,,如果有,則需按小包上的說明另行處理,。通常有下列幾種情況,。 1 .先煎久煎:先煎大多是礦石類、動物骨甲貝殼類,。此類藥材要加水先煎30分鐘以上,,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另一類是有毒藥物,,如附子,、川烏、草烏,、雷公藤等,,特別是在超過常用量時,必須先煎長時間久煎,,大約煎1~2小時,使有毒成分分解,,用藥安全,。此外像石斛等藥材,也只有通過先煎久煎才能獲效,。 附子被中醫(yī)界公認為是具有很大毒性的中藥,,中醫(yī)大夫給病人治病是選用的量是很小心的,一般的大夫都嚴格控制用藥劑量,,每付中藥中用量一般不超過15g,。超過規(guī)定劑量需要在處方上由大夫簽字。我曾多次去太白山旅游,,遇到常年在三千米的高山上居住的一個道士,,我晚上住在山上道士的院里,看到老道鍋里煮的滿滿的一鍋像紅薯干的黑乎乎的東西,。我問他是什么,?他說:是自己種來吃的,,剛挖出來的新鮮附子。我說這是有毒的,,你一次吃多少,?是光喝湯還是全吃了?他說:我全年都長期吃,,每次都吃附子喝湯,,全都吃。把它當菜吃,,每頓吃兩碗,,可以防寒。他告訴我如何煮沒有毒,,他是,,在鍋里加半鍋附子,后加一滿鍋水,。在鍋灶里面,,加上木柴,煎煮一天一夜,,不熄火,,這樣就沒有毒性了,他讓我吃一碗,,我不敢吃,。說明中藥的特殊煎煮方法是很重要,一定不能忽視,。 2 .后下:后下就是其他的藥先煎一定時間,,再加入這類藥物同煎。主要有二種類型,,一類是含揮發(fā)油芳香性藥材,,如薄荷、豆蔻,、沉香等,;另一類是有效成分遇熱不穩(wěn)定的藥物,如鉤藤,、生大黃等,,宜在頭煎煎好前5分鐘內(nèi)加入同煎。 注意:這類藥,,在煎煮前,,必須另用其它器皿單獨浸泡,后下的時候連浸泡藥物的水和藥物一起放入煎煮。 如果不浸泡,,短時間內(nèi)干的藥物難以將其中的有效成份煎出,。 3 .烊化沖入:主要是膠類或糖類藥物,如阿膠,、蜂蜜等,,應加在煎好的藥液中加熱使其烊化,混勻后服用,。 4.溶化:為結(jié)晶鹽類藥物,,像玄明粉等,直接加入煎好的熱藥液中溶化即可,。 5.另煎兌入:主要是貴重藥品,,如人參、冬蟲夏草,、鐵皮楓斗等,,需另外單獨煎取藥汁,單獨服用,,或并兌于其他藥液中服用,,,并且將原藥吃掉。 6.沖服:不宜入煎的或貴重的藥物,,如生大黃,、三七粉、羚羊角粉,、川貝粉等,,通常研成細粉用開水吞服,或沖入湯藥中同服,對這類藥最好用水融化后在火上稍加熱,,沸騰即可,,這樣有利于吸收。難以溶于水的藥物,,如琥珀,,朱砂等避免火煎,直接沖服,。 7.大劑量草藥煎法:有些處方中有大劑量的單味草藥用量很大,或者每劑的用藥量特別大,,如按常規(guī)比例加水,,煎出的藥液量太多,無法服用,;如加水太少,,則藥材不能浸沒水中而煎不透,大部分有效成分不能提取出來,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對這類中藥,,可采取以下方法煎煮。①煎汁代水法,。先把草藥加水浸后煎取頭汁,、二汁,合并后再用此煎出液加入到其余中藥中煎取頭汁,,藥渣加水再煎二汁如灶心土,,玉米須。②分煎合汁法,。將草藥和其他中藥分開,,分別加水煎煮,將煎出的藥液合并混勻,,視藥液量多少服用,,如過多,則進一步濃縮后分服,。③多汁濃縮法,。將藥物分成若干份,分別加水煎煮,,將各份的煎出液合并,,再適當濃縮后分次服用。 五,。服法: 1.服藥時間: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都遵循一定的時間規(guī)律。一般藥物宜在飯前1個小時服用,。治療發(fā)燒的藥物取得藥物后,,第一次不拘時間煎好后可隨時服用。驅(qū)蟲藥在晨起空腹時服,;安神藥在午休前和晚上睡前服,;滋補藥宜空腹服。助消化的藥,;治療胃腸病的藥物一般需要在飯后半小時服;治療瘧疾的藥物宜在發(fā)病前2個小時服,。總之,,要掌握服藥時間的規(guī)律性,,通過選擇最佳服藥時間,以最大限度發(fā)揮藥物的療效,,更好地服務(wù)于臨床,。 2 .服藥次數(shù):中藥湯劑一般是每日服1劑,,分開早晚二次服用,或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上班的朋友可在早晨和晚上服用),;病性危重的,,可一次頓服,或者是每日二劑或數(shù)劑,;咽喉病多采用噙化慢咽,;嘔吐的患者可取先少量,后大量的多次頻服,。 3 .服藥方法:中藥湯劑一般情況下都是用溫服的方法進藥,。患者自己在家熬好的中藥最好能當天煎煮,,當天服用,,以保證藥液的新鮮。如一次煎煮分數(shù)天服用或袋裝藥液數(shù)天服用的,,應貯存在冰箱內(nèi),,以免變質(zhì)。中藥宜溫服,,服用時,,用適宜的方法進行加熱后再服用,如將藥液重新加熱煮沸,,或?qū)⒋b的藥液連同包裝袋置開水內(nèi)浸泡,。解表藥宜熱服,并溫覆或喝熱粥以助汗出,。如果中醫(yī)辯證是熱證服用寒涼的中藥藥,,應該稍微涼服。寒證用熱藥宜熱服,。但在病重邪甚,,拒藥不納,出現(xiàn)嘔吐時,,可采用熱藥涼服或寒藥熱服,。 一般服藥嘔吐的患者,大夫在湯藥中都加有止嘔吐的藥物,,喝藥前宜加入少許姜汁,,或嚼少許生姜或陳皮,然后再服湯藥,。有嘔吐的患者的湯藥服法一般是采用涼服,,少量多次服用的方法,等湯藥中止嘔吐的藥物發(fā)揮作用之后,,再喝剩下的 藥物就不會嘔吐了,。 患者昏迷的病人用中藥治療,或者是中風病人有吞咽困難,,飲水嗆咳時,,以及老年重病患者不能很好配合用湯藥治療者,都是采用鼻飼給藥的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