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書的境界
古羅馬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中摘引了這樣一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讀書的精神,,往往決定了一個閱讀者對于書籍的選擇態(tài)度,對于讀書方式的追求,,對于讀書目的不懈地探尋,,以及讀書之于生命和人生的精神作用的終生體驗,等等,。從中可見,,讀書雖無止境,但有境界分層次,。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可是境界有層次高低之分。由于讀書人的年齡和閱歷不同,,讀書的目的不同,,境界也不同;由于讀書人的個性,、悟性差異,,所達(dá)到的境界迥異。有人把讀書分為五級:第一級:盡信書,。剛開始的讀書人,,覺得書里講的都是對的。道理很簡單,,白紙黑字,,那還有假?不過這時的人,,讀書是為了功利,,為了前途讀書,書讀過用后就忘,。這是讀書的最低境界,。第二級:亂讀書。這時的讀書人,,因為喜好而讀書,,一看見書,就有讀的欲望,不管書的內(nèi)容適合不適合自己,,是書就讀,,囫圇吞棗。讀的書積在肚子里,,消化不了,。卻以讀書多而沾沾自喜。第三級:懷疑書,。這時的讀書人讀的書精而專,,有了自己的看法。開始了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了書中的詆誤,。開始覺得寫書人也不對,開始對書中的錯誤挑刺,,每發(fā)現(xiàn)一處前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錯誤,,就高興得睡不著覺。第四級:理解書,。這時的讀書人,,因為精研,理解了寫書人的心,,不再吹毛求疵,,將心比心,,與作者有心心相印的默契,。知道了立言的難處。第五級:不看書,。這時的讀書人,,對一切融會貫通,放眼書林,,不過是那些話在換說法,,看一切書,猶如晴空皓月,。我認(rèn)為,,這種分法有道理,但界限不明顯,,層次不準(zhǔn)確,。我以閱讀文學(xué)書籍為例,按照讀書人的年齡階段把讀書分為三個不同層次,,表示三種閱讀水平:
第一層次:耽于書中,,沉湎于書中內(nèi)容,被書中內(nèi)容情節(jié)所吸引,,為書中人物的前途命運而悲喜憂傷,。這一層次是閱讀的最低層次,,是初級閱讀水平。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這一層次就是閱讀的“看熱鬧”的層次水平,屬于大眾閱讀,,也是小學(xué)生的閱讀水平,。讀者的情感思想受書中人物、情節(jié)的牽引,,為書中內(nèi)容所左右,,人在書中,情感,、思想也在書中,,跳不出文章的圈圈兒,一般人讀書多在此層次,。比如讀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之類,不作那么多考慮,,只是獲取休閑或心理自娛,。所以這又可以稱作娛樂境界:
第二層次:能夠跳出“看熱鬧”的圈圈,注意了看“門道”,,能夠透過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的悲歡離合,去思考文章的內(nèi)容,,故事的意義,,透過人物的命運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圖,,從作者的思想意圖上去看文章的內(nèi)容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命運的發(fā)展如何,設(shè)計,、構(gòu)思,、表達(dá)是否合理、合適,,由對文章的直接感受,,上升到了理性思考。讀書中有了自己對文章的認(rèn)識理解,,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這是閱讀的第二境界,是閱讀的中級水平。這一層次,,閱讀進(jìn)入了高一級層次,,已經(jīng)超出了文章內(nèi)容本身,不單單是讀文,,也去讀寫文的人,、讀作者了,讀作者的思想感情,,讀作者的寫作水平了,,不是跟著文中人物的思想起伏,悲喜憂傷,,而是去觸摸作者的感情脈絡(luò),,跟著作者的思想去思考,去感受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遣詞造句的優(yōu)劣,,表達(dá)的效果如何,對文章進(jìn)行品評欣賞了,。這一層次也可稱作欣賞境界,。閱讀能夠超脫文章,隨作者意圖去思考欣賞,,但情感仍為作者所左右,。比如讀李杜詩會為李白、杜甫才情脅迫,,為之贊嘆不已,;讀淵明之詩,會為其田園靜謐的氛圍,、閑適的心情熏染,,體驗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真諦,;讀《岳陽樓記》,,感仲淹人格高大,讀魯迅作品,,贊魯迅思想深刻,,讀“人間喜劇”,嘆巴爾扎克筆法老道等等,。雖閱讀水平提高,,仍未脫作者窩臼,只能屬于中級閱讀水平,。
第三層次:達(dá)到自由的層次,。如果讀書超脫了文章,超脫了作者,能從更廣闊的空間去閱讀,,達(dá)到了閱讀上的自由,,不受文章的限制,不受作者左右,,實現(xiàn)了閱讀認(rèn)識的自我,,才是閱讀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閱讀的立足點高,,眼界寬廣,,認(rèn)識更客觀公平。因為讀者是在廣闊的空間背景上的閱讀,,文章和作者都有眾多的比較對象,,達(dá)到了認(rèn)識的自由境界,所以讀者的認(rèn)識見解也就更為客觀公正,。無論是文章還是作者,,書讀到此境,當(dāng)然應(yīng)為最高境界,。比如讀到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他不會為詩文動人的描寫、奇特的想象而止步,,也不會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叛逆精神,高傲氣節(jié)折服而停留,,他能從更加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去讀:李白雖才華橫溢,,氣魄雄偉,然心高氣傲,,難與合作,。雖有經(jīng)天濟(jì)世之志,縱情傲物,,放情山水,,也只能泄于詩文。朝中丞相大員推薦不屑,,只望皇帝征召,;朝廷招后,又居才傲世,,也只能把他趕出朝堂,。后參與叛亂之事獲罪,也是理當(dāng)必然,。能讀出李白才情可嘆,,不堪合用,,可為讀文評人公正客觀也。陶淵明擺脫世俗,,逃離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錚錚鐵骨,堪為后范,,《歸田園居》閑適安逸的心情,,濃郁的生活氣息感人至深,然逃離官場,,不為社會爭斗斡旋,,只求一身安逸;對會現(xiàn)實不滿,,只以棄歸反抗,,必然是消極的,個人的社會作用難以發(fā)揮,,社會狀況亦難改一二,。屈原雖然偉大,一篇《離騷》,,愛國之情唯天可表,,然而抗?fàn)幹泄⒅毕鄬Γ磺筮M(jìn)退,,愚忠枉死,,國終遭亡,實在可惜,。書讀至此層何能高出,?書讀至此已達(dá)讀書的極至,讀書的智慧,、認(rèn)識都達(dá)到了最高境界,。因此這一層次可稱作批評之境,也可叫做自由之境,。
以上三個層次大體上是按讀書人的年齡不同,、所處的讀書階段不同而分的層次。這三個層次,,是循序漸進(jìn)的,,是不斷超越的,。超越的條件,,就是多讀。多讀才能超越,,不斷地超越,,才能達(dá)到最高層次,。由此可見,讀書的境界往往是因人而異的,。但這還不足以區(qū)分讀書境界的高低,。我認(rèn)為在第三層次中才可分出不同的讀書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目的決定或者影響讀書的層次和境界,。我想,大凡閱讀者,,無論是哪一種讀書目的,,在閱讀過程中,或說在終其一生的閱讀生活中,,自覺或不自覺,,都是在尋求一種讀書境界。讀書的人多了,,就有了層次或曰境界之分,。歷代不少名人對讀書的境界作過高度地概括和生動的表述。在這里,,我把我欣賞的讀書境界略加評點推介如下:
我國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xué)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借用三句宋詞來概括和表述讀書治學(xué)的三種境界:起先是“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然后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實際上是說治學(xué)所需的精神和胸懷,。第一是說要甘于寂寞,不怕孤獨,,同時要目光遠(yuǎn)大,,敢為人先,對自己嚴(yán)要求,、高起點,。第二是說要意志堅定,百折不撓,,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毫不動搖,。第三是說要謙虛地對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績,,不可自恃高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要活到老,,學(xué)到老,探索到老,。還有湖北省松滋市教研室的王世發(fā)先生“效顰”王國維先生的辦法,,借用幾句現(xiàn)成的古詩來表述,提出讀書的三種境界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此第一境界也,。大雪紛飛的冬天,,一位老漁翁不怕寒冷,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獨自劃著小船在江上垂釣。讀書與此情境頗為相似,。讀書,,要靜下心來,耐住寂寞,,不怕孤獨,,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這是一種“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讀書境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第二境界也,。詩人陶潛在喧囂的塵世,,卻生活得如此安靜,主要是他能保持一顆遠(yuǎn)離世俗的心,,自己雖然在東籬下采菊,,但內(nèi)心早已和南山融為一體了,因此一切都感覺那么美好,。讀書不僅要坐下來,,還要能讀進(jìn)去。讀進(jìn)去了,,就會沉醉其中,,欣然忘食,,從中領(lǐng)悟到人生的真融,!讀進(jìn)去了,,便會書中有我,我在書中,,人與書就會融為一體,。這是一種“物我合一”的讀書境界?!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贝说谌辰缫?。泰山被尊為“五岳”之首,博大而崇高,,你登泰山極頂,,你就會感到其他。書籍猶如巍峨的高山,,綿延不盡,,當(dāng)你讀到一定的程度,你就會高屋建瓴,,對事物的認(rèn)識就會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會豁達(dá),、寬闊,,顯示一種博大的胸懷和宏偉的氣魄。這是一種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上境界,。這兩位先生說的三種境界,其中的道理不必詳說,,凡成就大學(xué)業(yè)者,,必有大精神,也必有大胸懷,。我認(rèn)為,,王國維概括的“古今之成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其實,又何止是學(xué)問,、事業(yè),,整個的人生仿佛也是如此的三段論:一要生存,,要有衣食住行,即自然的生存,;二要發(fā)展,,要有事業(yè),要有獨立個性的行為,,即社會的生存,;三要超越,要找到自己的本性,,然后依著這本性而生活,,即靈的生存。然而,,王國維的“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的三種境界說,,稍加推究,仍不能發(fā)現(xiàn)其個性痕跡,。比如第一境就不僅有面對無限學(xué)海的選擇和下定決心,,且有他自己所說的“悲壯”在內(nèi),這尤其適合于從政,、從軍未成大業(yè)者轉(zhuǎn)而攻學(xué)術(shù)者,,而不完全適合一般學(xué)人。而且這樣的三種境界,,就不能說是一種優(yōu)雅或者情趣了,,把讀書人看作這樣的孤獨、清苦和寂寞,,讓讀書人望而生畏,。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東晉詩人陶淵明說得好:“好讀書不求甚解”,,然“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樣的讀書境界可以說是人生的樂事了,,把書作為一種玩物來欣賞把玩,,如臨碧池,如沐春風(fēng),,樂到極處,,忘乎所以。宋代的大詞人李清照與他的夫君趙明誠,,在讀書上與陶潛先生英雄所見略同,。他們夫婦只要發(fā)現(xiàn)了好書,就是典當(dāng)衣物也要買來。每一天夫婦在飯后飲茶時,,必要說一句書中話,,然后夫婦猜在哪一本哪一頁,猜中者先飲,。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對此曾有精彩的描述:“余性偶強(qiáng)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fù),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易安居士夫婦讀書讀到這種快樂境界,,真令我等讀書人羨慕不已。董橋先生對讀書的領(lǐng)悟更高一籌,,他把讀書比做聽雨,,真可以說是一種優(yōu)雅的極致了:“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在董橋先生看來,,讀書就如同聽街前的點滴細(xì)雨,,是一種韻味,是一種悠閑,,是一種情致,,更是一種樂趣。
林語堂先生說:“讀書,,需要有一種優(yōu)雅,、輕松、自由的閱讀境界,。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中,,林語堂的讀書觀更見讀書人的真性情,主張讀書需要有一種優(yōu)雅、輕松,、自由的閱讀境界,。在這種讀書境界中,至少包含了這樣幾個因素:一個是讀書的藝術(shù)性,,另一個是讀書的自由性,。具體講就是,讀書是一種率性而讀的樂趣,,一個人在讀書時,,心靈應(yīng)該是自由的,生命應(yīng)該處于和諧的狀態(tài),,這種讀書心境使閱讀本身成為了生命的享受和樂趣———這是一種純?nèi)坏?、無功利性的、詩化的閱讀生活,。他把臻于這種讀書精神的境界,,稱之為藝術(shù)。他的《讀書的藝術(shù)》一文,,便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這種對于讀書精神的認(rèn)識,。他說:“什么才叫做真正的讀書呢?這個問題很簡單,,一句話,,興之所至,興趣盎然,,興味到時,,拿起書來就讀,樂在其中了,;或在暮春之夕,,與你們的愛人,攜手同行,,共到野外讀《離騷》,,或在風(fēng)雪之夜,靠爐圍坐,,哲學(xué)經(jīng)濟(jì)詩文史籍十?dāng)?shù)本,,狼籍橫陳于沙發(fā)之上,然后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彼麑τ谀欠N為功利而讀書的人嗤之以鼻的:“現(xiàn)在你們手里拿一本書,,心里計算及格不及格,升級不升級,注冊部對你態(tài)度如何,,如何靠這書本騙一只較好的飯碗,,娶一位較漂亮的老婆。這還能算為讀書,,還配為讀書種子嗎,?”林先生的讀書觀是一針見血的,他認(rèn)為讀書與治學(xué)是兩碼事,,切不可混淆了,,才會有讀書的真樂趣、真性情,。我以為,,這種讀書境界好。北朝李謐曾經(jīng)說的那種“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北城”的讀書,,實在太累了,,把讀書視為經(jīng)國之大業(yè),,就失去了讀書的樂趣和優(yōu)雅。作為一個庸常的普通讀者,,是可以把林語堂的這些關(guān)于讀書的藝術(shù)精神的觀念,,移用于自己的讀書生活之中的。所以,,我感到,,讀林語堂先生這樣談讀書的著作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親和感,它不僅提供了我多讀,、多寫的啟示,,更成為我的讀書生活的一種精神范本。
還有人用比喻的手法把讀書人分為不同類型,,以表述不同的讀書層和境界,。我覺得這既形象豐滿而又意味無窮。現(xiàn)歸納并略加評議如下:(1)書蟲,,就是不唯俗,,不從俗,心無旁騖,,只爭朝夕地讀書求知,。歷年來,“書蟲”的名聲不那么好,,幾乎成了“迂腐”,、“無用”的別名。說某個人是個“書蟲”常帶著一些貶意。尤其是近年來,,精神與崇高被日益消解,,世俗的傾向,使得不少人逃離書齋,,放棄“價值”,,熱衷“價格”,不愿沾書蟲氣了,。其實,,“書蟲”是一種品位、一種品質(zhì),。無需什么道場和行頭,,只需心有所依,以鮮活的生命,,面對沒有生命的文字,,囿于文字組構(gòu)的方雨世界,探求人類綿延千載的浩瀚歷史,,用平凡的血肉之軀,,感知天才偉人的不朽思想和靈魂。在此過程中,,貧窮與華貴,,高尚與卑微,均得到暫時的平等,。容身的陋室或?qū)m殿,,茶館與賭場,都遠(yuǎn)遁于遙遠(yuǎn)的虛無間,;心中積郁的塊壘與迷茫,,都溶解于春色秋波中,在一個全新的世界里,,有形的生命得以開闊,,污濁之氣得以蕩滌,心靈得以凈化和滋養(yǎng),。有一個傳說,,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里,當(dāng)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舔書本上的蜂蜜,,這種儀式的含義不言而喻:書本是甘甜的,,希望孩子從小就愛上它,。其實,不用滴蜜放糖,,我也覺得書本是甘甜的,。說來很奇妙,我也喜歡“吃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每次讀書都能從中學(xué)到一些新知識,得到一份快樂,。一看到書,,我就十分興奮,就像蟲子看到大米一樣,。但我并不是真的“蟲子”,,而是像蟲子一樣“啃”書;我不是把書“啃”破,,而是把它保存好,,用紙包起來細(xì)細(xì)捧讀。我有時會哈哈大笑,,有時會淚如泉涌,,有時會眉頭緊鎖,有時還會沉默不語……就這樣深深沉浸在書里,。于是,,早在讀中學(xué)時同學(xué)們就給我取了個“小書蟲”綽號。在我看來,,“書蟲”是在書海里忘我地汲取營養(yǎng)的人,我十分樂意做只“小書蟲”,。因為我認(rèn)為,,“書蟲”是一種外王內(nèi)圣的高貴群落,是從俗世的喧器,、擾攘和利祿中走向潔凈,、悠閑和詩意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方式。甘做“書蟲”,,也就是衛(wèi)護(hù)一種自尊,、自愛、自重和自信,。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一意孤行,以夸父逐日般的勇氣和意念從書籍中尋覓人生要義的人,,實在是把精神看得比物質(zhì)更重,、把心靈的陶冶看得比肉欲的享受更重,、把恬靜看得比豪奢更重的人“書蟲”,在“物質(zhì)勝利法”的年代,,唯一的缺憾,,就是比較清貧,不可能像“飛蟲”那般“瀟灑”,,像“蛀蟲”那般“富有”,,但他們卻會為自己從書中汲取的知識感到自豪和滿足;相反,,利祿豐裕的人,,卻可能像唐詩所說的“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2)書奴,。古人謂之尋章摘句者也。評介書籍,,多從修辭造句,,謀篇布局、華章美文角度支去考慮,,似在森林中尋佳木,,撫其枝干,賞其枝葉,,嘖嘖稱奇,,至于書之內(nèi)涵幾何,觀點成否,,則退居其次,,概不深究。書奴對世事無洞察之功,,心無定見,,書云彩亦云,心隨書走,,終被書所慮,,恰似盲人摸象,摸著一面,,不及其余,,未窺書之全貌,而惑于片面偏論,。(3)書鬼,。據(jù)書載:唐代詩人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王勃在宴席上寫《滕王閣序》時,氣惱了宴主閻都督之婿吳子章,。他早經(jīng)宿構(gòu),,卻被王勃奪了頭彩,明知才不及他,,也忿然不平,,在王勃《藤王閣序》剛作完之時,就稱早已見過此文,,也是從頭到尾背了一遍,,僅序后七言律詩一首不曾防住,才露了馬腳,。我想那吳學(xué)士不是鬼才是什么,?時下有人讀書不怎么樣,卻有幾分鬼才,,讀書如觀景,,走一城,失一地,,憑蜻蜓點水之功,,獵一鱗半爪之詞,神侃起來天南海北,,無所不知,,深究書中之理,則索然無言了,。(4)書仙,。又有散仙和正宗仙家之之分。散仙者身無重負(fù),,心無沉思,閑暇這余,,順手拈來,,一目十行,頃刻一本,,隨手一扔,,哈哈一笑;或者睡前燈下,,半臥半坐,,一書在手,,眼過心迷,三頁不過,,鼾聲已起,。此等讀家,豈非仙人,!正宗仙家則就無此福氣了,,他們或有惑求解,或心存高遠(yuǎn),,書中探源,,字里求根,博采眾長,,苦釀甜蜜,,把精選之書前翻后看。世人知其知之甚廣又頗有見地,,不解其中苦樂之味矣,。(5)書神。凌空取勢,,一眼見底,,只有森林不見草木,追根求源,,透地三尺,,不僅了解書之觀點要意,而且能夠發(fā)掘作者對問題的研究方法,、思維方式,。久之則萬書之理存乎一心,千人思維集于一身,,集眾家豐富正確之思維方式,,有神明洞察萬物之功力。正如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所揭示,,“山愈險,,景愈美,,,而游者愈少”,,隨讀書境界上升,人也越來越少了,。以上這五種讀書人,,我認(rèn)為,就閱讀本身而論,,能做書神固然要得,,做書蟲理應(yīng)受到稱贊,,退做書奴也無不可,有書鬼,、書仙之才,,各得其所,也無可厚非,。讀書是一種雅事,、樂事,正因為其樂無窮,,才引得一代代讀書人如癡如醉,。此等如癡如醉的讀書人,古時謂之“書癡”,,是個雅稱,;如今則改為“書呆子”,不無鄙夷的意思,?!皶糇印保矚g讀書做文章,,而不肯犧牲了自己的興趣,,和自己認(rèn)為有意義的事業(yè),去博取安富尊榮,,自有其樂趣,,也許還可以說是其樂無窮??赡苓@在商品經(jīng)濟(jì)日益發(fā)達(dá)的現(xiàn)代社會里,,不合時宜,但讀書實在是學(xué)人的真情趣,。正如喝酒,,淺飲取其清雅,微醺獲其放縱,,酩酊大醉得有“見了皇帝不磕頭”的豪邁氣概,,順勢而取,自得其樂,,也就是了,。所謂幸福,也就“一江春水向東流”了,。幸福實際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生活狀度和心境,。清貧與淡泊,,未必就不是一種人生,,一種所得,一種幸福,。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一個俗欲洶洶噪聲囂囂的年代里,,能做到不貪,、不占,不為金錢所動,,已屬難能工巧匠可貴,;且還要在這不貪不動的同時,簞食瓢飲,,不浮不躁,,“眾人皆醒唯我獨醉”地安貧樂道,當(dāng)那些自恃是聰明人,,在投機(jī)取巧中撈取好處時卻是一個傻瓜,,其人格與人品多么崇高! 以上的讀書境界,,教會了我如何讀書,,如何處理書與人生的關(guān)系。在我的讀書生活中,,還摸索,、總結(jié)、概括出自己讀書要有的境界:(1)革命導(dǎo)師們的讀書境界,。如馬克思,、毛澤東、周恩來,、魯迅式的等,,他們讀書不僅為自己,更為天下,。馬克思讀了書寫《資本論》,,讓天下的有革命傾向的人生出實際的革命念想;周恩來少年時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魯迅讀外國書譯外國書,,有為中國人“盜天火”的神圣感。這個讀書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偉人或哲人才能達(dá)到的,。香港散文家董橋用毛澤東三段詞來比喻的讀書三境:一曰:“此行何去,?贛江風(fēng)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帮L(fēng)雪迷漫”寫出學(xué)海之蒼茫?!笆f工農(nóng)下吉安”則目標(biāo)明確,,氣勢浩蕩,頗合決心讀書時的境界,;二曰:“四海翻騰云水恕,,五洲震蕩風(fēng)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四句,表現(xiàn)讀書過程中十蕩十決,,斬關(guān)奪隘,,所向披靡之豪壯。三曰:“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換了人間”,。“往事”三句寫“神馳八極,,心游萬仞”,。末兩句寫此后的光風(fēng)霽月、清渚白沙,、思想認(rèn)識升華的別開生面,。這確實選得好,大氣磅礴,,別是一番興味,。這種境界用于今天更合新世界潮流,更富時代精神,。(2)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里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重要的是,要“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理解為不要“死讀書”,,這樣就能“會意”,。讀書務(wù)求“會意”,清代有位詩人就說過,,“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爸丁迸c“會意”是一個意思?!皶狻笨梢杂写笮≈畡e,,概括言之就是能誘發(fā)惻隱之心等美好情愫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3)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最生動的例子是曹禺1930年進(jìn)入清華大學(xué)后利用三年的時間讀遍了清華園圖書館中從古希臘悲劇到奧尼爾的所有世界戲劇的經(jīng)典名著,之后,,也是在清華園圖書館內(nèi)于1933年寫成了《雷雨》,。這種讀書境界,是我漫無際涯的讀書生活中,,永遠(yuǎn)牽引的靈魂的灼目燈塔,。雖然這種讀書境界很高,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經(jīng)過自覺努力之后是可以達(dá)到的,。所以,為了追求和實現(xiàn)讀書的高境界,,我常以“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作為我和書的關(guān)系,,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作為我讀書的寫照,。放眼看看今天,,文化精神在萎縮,談?wù)撟x書境界,,似乎也成了一種奢侈的事情,。功利化、商業(yè)化,、低俗化,、快餐式的閱讀,在今天越來越成了趨勢,,而那種超然的,、藝術(shù)化了、澡雪了靈魂和情感的讀書生活,仿佛只能留在了我們記憶里去品味,、體悟了,。然而,沒有高尚的讀書境界的讀書生活,,究竟該是一種怎樣的枯燥,、乏味、刻板的讀書??!古羅馬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中摘引了這樣一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尋求一種讀書的境界,,往往決定了一個閱讀者對于書籍的選擇態(tài)度,對于讀書方式的追求,,對于讀書目的不懈的探尋,,和對讀書對于生命和人生的精神作用的終生體驗??梢哉f,,讀書境界是讀書人生的精神依托,是能夠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靜下心來堅持讀點書,,享受一點沉思的快樂,。為了追求和達(dá)到讀書的高境界,我認(rèn)為在讀書過程中切實做到如下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