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名稱】中學物理教與學【專 題 號】G36【復印期號】2009年03期【原文出處】《中學物理》(哈爾濱)2008年12上期第1~4頁【作者簡介】王學文,,唐順海,,陶連鳳,湖南科技大學物理學院(411201),。
物理學作為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擔負著培養(yǎng)科學素質,,為后續(xù)課程學習打好基礎的重任,在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理的教學質量,,因此,,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物理教師及物理教育研究工作者務必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物理學作為研究自然、工程技術中許多問題的基礎理論,,對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有著重要的鍛煉與培養(yǎng)作用。教會學生幾種題型的計算方法和技巧,,考個高分絕對不是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其根本任務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學的原理與方法思考,、處理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為此,教師必須要轉變教育觀念,,提倡素質教育,,在課堂上要淡化形式,以介紹物理學思想為主,,強調物理知識,、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強調抽象概念的實際背景,,讓學生不僅僅是學物理,,更要學會用物理。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和物理教育家韋斯科夫(V·F·Weisskopf)說:“科學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公式,、名詞??茖W是好奇,,是不斷發(fā)現事物和不斷詢問‘為什么,為什么它是這樣的,?’科學的目的是發(fā)問,,問如何和問為什么。它主要是詢問的過程,,而不是知識的獲得,。”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做到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統(tǒng)一
1.目的明確 教學目的是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決定這次課知識掌握方面的目的,思想教育目的,,培養(yǎng)技能,、技巧方面的目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希望在上課前就知道本次課所應達到的目的和要求,,其比例根據專家研究高達90.41%,而一次課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確本次教學應達到的目標,,學習優(yōu)秀者可達84.8%,,由此可見,在其他因素不高的情況下,,課前明確目的,,可直接提高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效果。有的教師一上課就講,,一講到底,,有的漫無邊際地講授,使學生不知道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這就降低了學生學習效果,,這種學習障礙稱為師源性學習障礙。因此,,教師上課應一開始就應明確地向學生告知本堂課的目的,、學習內容、并寫出標題,。
2.內容正確 教學內容要正確,,首先是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即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所講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公式,、法則準確無誤,;二是教學內容要符合邏輯體系,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三是講授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知識點,、能力點,;四是與教材內容有緊密聯(lián)系的思想教育可以點明發(fā)揮,,這是實現教書育人,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最佳,、最主要的途徑,。保證思想性是要根據教學內容合情合理地聯(lián)系,恰如其分地進行,,不能“緊跟形勢”硬性聯(lián)系,,離題萬里,要知道教學的嚴謹,、科學性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3.方法恰當 教學方法根據教育學的理論已經總結出十幾種,一些優(yōu)秀教師又摸索和總結出了一些獨特的方法,。無論我們選擇哪種方法或哪幾種方法在課堂上進行組合應用,,其目的是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經歷體驗和感受,最終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那種啟而不發(fā)或簡單地認為多提幾個問題,,限于那種“對不對”“是不是”的一類簡單問題,沖淡了重點,,偏離了教學目標都是教法不當,。物理課堂教學講授中的啟發(fā)式,,主要表現在內容上,,即教師在對教材內在邏輯深刻掌握的基礎上,通過課堂辯證思維過程,、嚴密的推理方式來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思維的共鳴。教師能否以自己的積極思維來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判斷是否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的標準,,而不是以提問的多寡來衡量,。因此,選擇教學方法必須在“恰當”二字下工夫,。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選擇運用時應處理好三個關系:(1)正確處理方法與內容的關系,方法為內容服務,;(2)正確處理方法與效果的關系,,要講實效不打花拳;(3)正確處理教法與學法的關系,,以學為主,,以教助學,。同時教學方法的選擇應靈活多樣,適時變化,。美國教育家蘭克林曾說:“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最佳方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這個道理,。我們根據多種因素分析,,進行最佳選擇,最佳搭配,,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結構緊湊 上課是由組織教學,、復習舊知識,、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課外作業(yè)五個環(huán)節(jié)來組成,。一堂物理課通常是由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或少于五個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而不是單一的講授新課這一結構,。至于每節(jié)課用哪些部分,,每部分處的地位,那是不能機械地用時間多少來硬性規(guī)定,,而是根據教學目的,、任務、性質,、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求來確定,,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安排課的結構,。但課堂教學不論你選取怎樣的結構都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順理成章,,融為一體,。其次,課堂教學有張有弛,,有講有練,,演示、板書,,使用教具,、模型,、掛圖或進行電教輔助教學都應安排恰當,有條不紊,,秩序良好,。
5.語言清晰,板書規(guī)范 課堂教學除了抓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結構緊湊外,還應講究講課的藝術性,。講授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語言、板書板畫,、動作及感情的處理上,。在語言的處理上,應考慮清晰性,,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等問題;在板書板畫的設計上要布局合理,,具有清晰性,、條理性、形象性和靈活性,;在動作的處理上應做到準確,、明快,富有啟發(fā)性,、感染力,;在情感的表達上能做到和藹可親,語調的抑揚頓挫,,語言簡練詼諧則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物理學科的熱愛,。
6.形象要美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yǎng)人,,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高雅的氣質影響人”,必須樹好三個形象:一是“德高者”形象,;二是“學者型”形象,;三是“外在美”形象。課堂教學是教師品德,、情操,、才學,、氣質的自然體現,而教師健康的體魄,,文明的言談舉止,,得體的服飾都直接影響學生。作為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文明的言談舉止,,得體的服飾,,教師儀表是“為人師表”的第一表現,應符合自己的職業(yè)特點,,以“莊重大方,、清新高雅、健美樸實,、和諧得體”為宜,。
三、以宏觀教學指導微觀教學
所謂宏觀是指從高處以更寬的視野對課程內容的審視,,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全局性,、整體性、宏觀性的把握,;微觀是指具體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實體。中學物理內容繁多,,各部分知識之間既相對獨立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的教師如果不明確地告訴學生本課程或本章節(jié)研究的主要問題,用到的主要思想方法,,所講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知識的聯(lián)系,僅限于微觀教學而忽略了宏觀教學,,在教學中勢必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使得學生在被動的情況下,進行盲目追隨式學習,,既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無法教會學生真正的物理學思想和方法,,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將宏觀教學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以宏觀教學指導微觀教學,,整個教學過程才會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學生也可以在宏觀教學的指導下,,沿著教學主線,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一個教師的宏觀教學能力實際上是其教學水平的一種體現,。而要提高這種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物理學修養(yǎng),,不僅要鉆研所用教材,,更要博覽群書,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只有在教學上真正投入,,經過大量的積累,才能在物理課堂上厚積薄發(fā),。
四,、突出重點,抓住難點,,組織好教材內容
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不應該是教材內容的簡單復述,,而是要根據教師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體會,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重新進行提煉、組織,、處理,。教師要能夠將知識的科學形態(tài)轉化為知識的教育形態(tài),、將知識的書面形態(tài)轉化為知識的生動鮮活形態(tài),,使學生容易接受,樂于接受,,對其中的重點,、難點的處理尤為重要,。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教會學生正確領會和靈活運用物理學思想、原理和方法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教學過程要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重點,,淡化技巧,。課堂教學中抓住實質,突出重點,,明確要求,,層次分明,將基本的要領和方法講透,,讓學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對于那些看似簡單卻很重要的知識不能一帶而過,要將其重要性明確告訴學生,,并注意到初學者對新知識的接受有一個過程的特點,,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同學們真正掌握,。
對于教學內容中的難點,,教師首先要心中有數,講到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部分,,要適當放慢節(jié)奏,,緊緊抓住問題的主線和重點,不要讓一些細節(jié)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要追求一下就講清楚問題的所有方面,,要找好問題的切入點,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講清思路和方法。
五,、實施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培養(yǎng)重點的課堂形態(tài)
當前中學教學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數十人集中在一個班級中,進行分科,、定時教學,。針對這種形式要實施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我們應當采取什么措施,?課堂應當有怎樣的形態(tài)呢,?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顧泠沅先生在一次報告中指出,當今常見的是兩種教學形態(tài),。一種是接受形態(tài)(或結構性形態(tài)),,起點是感知教材,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講究新舊知識聯(lián)系;目標是知識的掌握、鞏固,、熟練,,有解題應用能力。另一種是參與形態(tài),,起點是以問題作為講課出發(fā)點,,學生獨立組成小組進行討論,老師到一定程度時介入(何時介入很有講究),,目標是學生獨立探究的態(tài)度,、能力,、技能的提高,。他認為這兩種形態(tài)正在互補、整合,,可能趨于同一化。目前,,我國的課堂形態(tài)多數屬于第一種,。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來說,還需要借鑒第二種形態(tài)的優(yōu)點,。從課堂形態(tài)和氛圍來說,,我們希望六種期望狀態(tài)的出現,。
①激發(fā)態(tài)。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布疑,、啟發(fā),使學生總是處于在一種熱切求知,、興味盎然的激發(fā)狀態(tài),。
②自主態(tài)。課堂中盡量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做到自探,、自明、自解,,即自己探索,,自己歸納結論明白道理,自己解決問題,。
③活動態(tài),。盡可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做到動眼,動嘴,、動手,、動身,、動腦,,要動得充分、動得積極,、動得有效,。
④交互態(tài)。要做到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地,、相互尊重地討論、交流,,甚至爭辯,。體現一種既協(xié)作又競爭的態(tài)勢。
⑤求異態(tài),。期望在課堂中能出現質疑,、提問,善于標新,,敢于立異,,勇于挑戰(zhàn)權威的氛圍。
⑥延展態(tài),。一堂課結束給學生留下一些疑難問題,、奇妙的想法,帶到課外去思考,。課的內容自然地延展到課外,,給學生“開窗口”“留接口”,存疑問,,留余味,。
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在現有的基礎上達到上述六種狀態(tài),則我們已經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邁進一大步了,,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有實質性的提高,。^NU1DA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