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評價的功能,、類型與實施
一,、課程評價的功能1.診斷功能所謂診斷功能是指課程評價能夠對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揭示與分析,找到癥結和原因所在,,進而提出改進和補救的建議。例如通過學業(yè)評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與不足,, 進而判斷導致困難與不足的原因,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明了自身教育課程上的不足和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并為師生協(xié)同采取措施,、改善課程提供信息基礎。 2.甄別功能所謂甄別功能是指課程評價可以對評價對象和評價指標的適應程度作出區(qū)分和認定,。例如通過教育測量和評價,,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成就做出鑒定,選拔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也能夠對教師的教育水平做出鑒定,,為人事決策提供依據(jù)等。 3.導向功能所謂導向功能是指課程評價對實際的課程活動有定向引導的功能,。評價指標所肯定的東西,,就成了有價值的,為人們所追求的東西,;評價指標所否定的東西,,就成了無價值的,為人們所舍棄的東西,;評價指標所忽視的東西,,自然也不會引起教育者的重視。因此,,新課程評價指標的設計必須與新課程評價理念的要求相一致,。 4.調節(jié)功能所謂調節(jié)功能是指通過課程評價結果的反饋,可以讓被評價者了解自身發(fā)展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調整自己的教育或學習行為,,促進自身進一步的發(fā)展,。 5.促進功能所謂促進功能是指通過課程評價讓被評價者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的基礎上,從正反兩方面受到激勵,,增強發(fā)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業(yè)評價中,,積極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肯定度,激勵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而適度的否定評價往往能引發(fā)學生一定的焦慮感,,知恥而后勇,更加勤奮努力,。 二,、課程評價的類型課程評價的類型,是指以一定的標準為依據(jù)而劃分的課程評價種類,。明確評價類型,,一方面有利于澄清人們在課程評價分類體系認識上的分歧,使課程評價更加明晰,,加深人們對不同形式課程評價特殊性及一般性的認識,。另一方面,有利于人們根據(jù)具體的課程情境,,選擇最適用的課程評價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評價的功能與作用。 課程評價的類型很多,,以評價對象為依據(jù),,可將課程評價分為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材評價和學校評價四種,;以評價方法的傾向性為依據(jù),課程評價可劃分為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按照評價的主體的不同,,可將課程評價分為自我評價和外來評價;按照評價的目的的不同,,可將課程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按照評價的參照標準或評價反饋策略的不同,,又可將課程評價分為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等。 總之,課程評價的劃分維度與標準不一而足,,課程評價的種類也隨之五花八門,。限于篇幅,本書擇要介紹幾組化學課程實踐中常用的課程評價類型,。 (一)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⑴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又稱準備性評價,是在課程活動開始之前或進行之中對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或特殊困難進行的評價,,它主要是對教育背景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作出診斷,,以便對癥下藥。診斷性評價的作用在于: ①確定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明確學生發(fā)展的起點水平,,為課程設計提供依據(jù)。 ②明確學生的發(fā)展差異,,便于因材施教,。 ③診斷個別學生在發(fā)展上的特殊障礙,以便在課程中采取補救措施,。 一般來說,,教師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借助的手段主要有:以前的相關成績記錄、模底測驗,、智力測驗、態(tài)度和情感調查,、觀察,、訪談等。 ⑵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育過程中為調節(jié)和完善課程活動,、引導教育過程正確而高效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評價。與診斷性評價不同,,形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之中開展,,其主要作用是: ①引導學習活動的方向。實施形成性評價必須明確規(guī)定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目標及其評價項目,,劃分出學習單元和具體課時,,因此能對課程活動起到導向的作用。 ②強化學生的學習,。形成性評價能對學生是否已經(jīng)達到階段性目標,、達到的程度如何作出判斷,從而肯定學生已有的發(fā)展成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的作用。 ③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供矯正處方,。通過形成性評價,,老師和學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并通過對問題和困難的分析,,尋找產(chǎn)生問題和困難的原因,,制訂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措施,。 ⑶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又稱為結果評價,,是在某一相對完整的教育階段結束后對整個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做出的評價。如期中,、期末考試,,畢業(yè)會考等均屬此類評價。其主要作用是: ①考察學生群體或每個學生整體的發(fā)展水平,,為各種評優(yōu),、選拔提供參考; ②總體把握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發(fā)展水平,,為教師和學生確定課程起點提供依據(jù)。 為進一步認識三種評價類型的差異,,現(xiàn)將三種評價類型比較如下: 表1-2 三種評價類型的比較①
(二)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⑴絕對評價 絕對評價又叫做目標參照評價,,它是以教育目標為基準,對每一個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所作出的價值判斷。絕對評價的目的是確定學生的實際水平,,明確學生發(fā)展狀態(tài)與教育目標之間有無差距,,差距有多大,從而把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實現(xiàn)教育目標上來,,避免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因為相互比較差異而造成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學校中常采用的畢業(yè)會考是最典型的目標參照評價,。 ⑵相對評價 相對評價又叫做常模參照評價,它是在評價對象的群體中,,為了對每個個體在群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所作出的價值判斷,。相對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學習者與他人之間的差異,以確定某生成績的好壞以及產(chǎn)生在團體中所處的位置,,并為下一步的課程指明方向,。相對評價的作用在于兩方面:一是有利于在群體內作出橫向比較,常作為選拔和甄別的依據(jù),;二是有利于評價對象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fā)競爭意識。學校中常采用的根據(jù)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次,,中考和高考等都是最典型的相對評價,。 (3)個體內差異評價 個體內差異評價稱為個人發(fā)展參照評價,它是以評價對象的自身狀況為基準,,就自身的發(fā)展情況進行縱向或橫向比較所作出的價值判斷,。該評價類型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增強自信心,強化學習動力,,但它不能確定其達標程度以及在評價群體中的相對位置,。 總之,各種評價類型都各有其優(yōu),、缺點,,實際操作中究競采用何種評價方法,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選擇最合適的評價方式,。 三、課程評價的實施1.準備階段(1)確定測量和評價目的,。即解決為什么進行測評的問題,。測評目的是測評活動的出發(fā)點。雖然教育測量和評價兼有多種功能,但教育的具體目標不同或是在教育過程的不同階段,,測評的側重點并不相同,。測評對象的確定和測評方法的選擇,顯然必須符合測評目的的需要,。 (2)設計測量和評價指標體系,。就是按照測評所依據(jù)的標準和要求,具體規(guī)定將哪些因素作為測評對象,,同時確定各個被測評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程度,;測評因素構成了測評指標的內容,測評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程度則表現(xiàn)在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上,。所有測評指標及其權重系數(shù)的集合,,即構成了測評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設計不僅是準備階段,,也是整個測評過程中的關鍵性工作,。 (3)選擇測量和評價方法。即根據(jù)測評目的和設定的指標體系的具體要求,,選擇搜集信息的方法和分析信息得出評價結果的適當方法,。方法確定之后,就可以設計出測評的具體方案,、步驟,,準備所需要的測量和評價工具、表格,、資料等,,確定參加測評工作的人員并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 2.搜集測量和評價信息階段按照設計好的指標體系和測評方案,,系統(tǒng),、全面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教育測量和評價中常用的搜集信息資料的方法有測驗法,、觀察法,、談話法、問卷調查法,、個案研究法等,。 3.分析、判斷階段經(jīng)過第二階段所得到的信息資料,,一般都是比較龐雜,、分散的,難以從中直接得出評價結論,。因此,,需要運用教育統(tǒng)計學原理,,盡可能地利用電子計算機等現(xiàn)代化手段,對原始信息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處理、加工,,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判斷,獲得評價結果,。 4.測量和評價結果的綜合利用階段按照測評目的組織實施的測評活動,,其評價結論主要應當滿足預先的需要;由于教育測量和評價具有多種功能,,其結果可以綜合利用,。一般來說,教育測量和評價結果可用于教育目標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課程過程的改進,、提供教育管理決策的依據(jù)和對測評過程及測評方法的改進等幾個方面;還可以用作其他相關教育測量和評價活動所需資料的一個部分,。 ①泰勒著,,施良方譯,瞿葆奎校 .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 . 第 97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