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少陽學說”
試論“少陽學說” 作者:徐榮謙 1 “少陽學說”的起源
“少陽學說”來源于《內(nèi)經(jīng)》的“陰陽學說”。明代萬全首先提出“少兒體稟少陽”之說,?!队龐朊卦E•五臟證治部論》云:“春乃少陽之氣,萬物之所以發(fā)生者也,。小兒初生曰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未已”。“少陽”在天,,象征著東方,;在季節(jié),象征著春季,;在植物,,象征著芽;在臟,,象征著肝,;在腑,象征著膽,;在人體,,象征著少火。少火是維系小兒生長發(fā)育之生生之氣,,是人體生命之源,。此即《素問•陰陽大論》所云:“少火生氣”之意。少火實乃少陽也,。
2 “少陽學說”的基礎
《素問•陰陽離和論》云:“厥陰之表曰少陽,,少陽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和也,,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端貑?#8226;陰陽類論》云:“一陽也,少陽也,。”王冰注曰:“陽氣未大,,故曰少陽”。 從字面上看,,“少陽學說”只強調(diào)了“陽”而并未提及“陰”,。但是,中醫(yī)學一貫強調(diào)陰陽互根,,相互依存,。《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成人如此,,小兒亦然?!端貑?#8226;寶命全形論》云:“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小兒出生之后就存在著自身的陰陽平衡,。因此說,,“少陽學說”的基礎是陰陽學說。
3 “少陽學說”的核心
小兒自從離開母體就開始了自身陰陽平衡的過程,。小兒時期的陰陽平衡不同于成年人的陰陽平衡,。“少陽學說”強調(diào)小兒時期的陰陽平衡是處于動態(tài)的,每時每刻都有異于從前,。而且具有年齡越小,,陰陽平衡越不穩(wěn)定的特點。小兒生長發(fā)育皆賴陽氣的生發(fā),。小兒的陰陽平衡是陽氣占主導地位的陰陽平衡,。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中,是維持小兒健康生長的基礎,。隨著陽氣不斷迅速生長,,陰氣亦隨之生長,即所謂“陽生而陰長”,。舊的陰陽平衡被不斷生發(fā)的陽氣所打破,,陰液又隨之迅速的生長,形成新的陰陽平衡。這種陰陽平衡的不斷更迭和替換構成了小兒生長發(fā)育的全過程,。小兒時期陰陽平衡更迭的速度主要取決于陽氣的生發(fā)速度,。陽氣旺盛,生發(fā)得快,,陰液的生長速度也快。小兒時期陰陽平衡更迭的速度有時快,,有時慢,,但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由此形成了小兒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即年齡越小,,生長發(fā)育越快。這種特點在小兒3歲以前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古代兒科醫(yī)家對小兒這種生理特點早已有所認識,。如《顱囟經(jīng)》云:“凡孩子3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所謂“純陽”并非純陽無陰,也并非陽盛陰微,。“純陽學說”是對嬰幼兒時期小兒生機旺盛,、發(fā)育迅速生理現(xiàn)象的高度概括。因此,,陽氣占主導地位的陰陽平衡是“少陽學說”的核心,。
4 “少陽學說”充分體現(xiàn)了小兒體質特點
中醫(yī)兒科理論有“純陽學說”和“稚陰稚陽學說”之分。兩種學說分別體現(xiàn)了小兒生理特點的兩個不同側面,。“純陽學說”體現(xiàn)的是小兒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的一面;“稚陰稚陽學說”體現(xiàn)的是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一面,。但“純陽學說”難以體現(xiàn)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稚陰稚陽學說”難于體現(xiàn)小兒生機逢勃,、發(fā)育迅速的生理特點。而“少陽學說”則高度概括了“純陽學說”和“稚陰稚陽學說”,,全面體現(xiàn)出小兒的生理特點,。 4.1少陽主小兒生長發(fā)育 《靈樞•本輸》云:“少陽屬腎”。腎者,,為真陰真陽之所在,,主骨生髓,故有“少陽主骨”之說。而小兒的生長之機皆源于腎,?!端貑?#8226;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丈夫八歲腎氣實,發(fā)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益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因此說,,少陽主小兒的生長發(fā)育,。小兒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無論在機體的形態(tài)結構方面,,還是各種生理功能活動方面,,都在迅速地、不斷地向著成熟方面發(fā)展,。這充分體現(xiàn)了小兒體稟“少陽”,、陽氣偏盛、蒸蒸日上,、生機勃勃的生理特點,。小兒初離母體,降生于世,,有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年齡越小其生長發(fā)育速度也就愈快,。這種特點在人的一生中好似自然界的春天,,萬物爭榮,,生機盎然,洋溢著蓬蓬勃勃,、欣欣向榮的氣象,。小兒出生時身高僅為50cm,體重為3kg,。到了1歲,,其身高已經(jīng)達到了75cm,增加部分相當于原來身高的1/2,;而體重則增加了3倍以上,,達到10公斤。這些具體數(shù)據(jù)足可以證明小兒生長發(fā)育速度的迅速,。小兒不同于成人的最顯著生理特點就是處于不斷的生長發(fā)育當中。小兒身體的生長發(fā)育必須依賴陽氣的不斷生長,,陰液的不斷補充來實現(xiàn),。因此,在小兒時期陽氣顯得尤其重要,。小兒體稟少陽,,陽氣偏盛,有利于小兒不斷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在小兒的陰陽平衡中,,相對陽氣而言,陽氣居于主導地位,。“少陽學說”所強調(diào)的小兒陽氣偏盛突出表現(xiàn)在“陽常有余”,、“肝常有余”、“心常有余”上,。 《幼科發(fā)揮•五腑虛實補瀉之法》曰:“肝常有余,,……蓋肝乃少陽之氣,兒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陽生長氣,以漸而壯,,故有余也,。”肝者,象征著東方,,象征著春天,,主少陽之氣,為發(fā)之始,,為有余之時,,稱為“肝常有余”,。《素問•金匱真言論》曰:“有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其味酸,,其類草木,,……其應四時,上為嵗星,,是以春氣在頭也,。” 心者,象征著南方,,象征著夏天,,主君火,為陽中之陽,。君火實為少火,,少火生氣,故亦稱為“心常有余”,。心為君主之官,,主神志和智慧,故小兒智慧的發(fā)育與心之功能密切相關,?!端貑?#8226;金匱真言論》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類火,,……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 4.2“少陽學說”充分體現(xiàn)了小兒陰陽二氣皆稚嫩 (1)小兒臟腑嬌嫩是指小兒機體各個器官的發(fā)育不完全和脆弱,。形氣未充是指小兒形態(tài)和功能未臻完善,,體現(xiàn)了小兒“體稟少陽”嫩弱的一面。對此,,《靈樞•逆順肥瘦篇》指出:“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由此可見,,在隋代以前對小兒體質特點已有明確的認識,。到了宋代以后,《小兒藥證直訣》以“五腑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高度概括了小兒這種生理特點,。南宋陳文中在《小兒病源方論•養(yǎng)子十法》中將小兒比喻為:“草木茸芽之狀,,未經(jīng)寒暑,嬌嫩軟弱,,今嬰孩稱芽兒故也,。”他還進一步指出:“小兒一周之內(nèi),,皮毛、肌肉,、筋骨,、髓腦、五腑,、六腑,、榮衛(wèi)、氣血皆未堅固,。”明代萬全在《育嬰家秘•發(fā)微賦》中也認為,,小兒“血氣未充……腸胃脆薄……精神怯弱。”并且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小兒“三有余四不足”的特點,。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云:“蓋小兒雖為少陽之體,,而少陽實為稚陽也。” 以上充分說明“小兒體稟少陽”雖然陽氣偏盛,,生長發(fā)育迅速,,但對成人而言,小兒之陽氣仍處于稚嫩和脆弱的狀態(tài),。對于“陰”來講,“少陽學說”與“稚陰稚陽學說”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其不同之處在于“不是把小兒陰陽二氣等同起來,,看成一樣的稚嫩。”這主要由于“少陽學說”強調(diào)小兒的陰陽平衡是陽氣占主導地位的陰陽平衡,。因此,,小兒之“陰”相對“陽”而言是處于從屬地位的。由此可見,,少陽學說亦可以充分展現(xiàn)“稚陰稚陽學說”所提出的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 這些理論充分說明,,小兒尤其是初生兒和嬰兒,,臟腑嬌嫩、肌膚柔弱,、血少氣弱,、經(jīng)脈未盛、神氣怯弱等生理特點是極為顯著的,。小兒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物質基礎雖已成形,但尚未健全,。隨之而來的生理功能活動雖已運轉,,但尚未成熟和完善,。在小兒的陰陽平衡之中,雖然陽氣偏盛,,居主導地位,,但是,小兒之陽氣尚未強大,,亦屬稚嫩,;相對陽氣來講,陰液則更顯不足,,故云“陰常不足”,。 (2)小兒五腑六腑、四肢百骸皆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更為明顯,。 肺者,,其位最高,為五臟之華蓋,。主一身之氣,,外合皮毛。小兒初離母體,,肌膚薄嫩,,衛(wèi)外不固,易感外邪,,而外邪無論從口鼻而入,,還是由皮毛而入,必內(nèi)歸于肺,。五臟之中,,肺最先受邪,最易受到外部的侵犯,,故稱肺為嬌臟,。而小兒之肺更加嬌嫩,更易受邪,。 脾者,,氣血生化之源,為后天之本,。脾居中洲,,擔負著五臟六腑輸送水谷精氣的繁重任務。由于小兒生長發(fā)育迅速,,對精,、血,、津液等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比成人多。而脾的運化能力卻比成人弱,。因此,,為了保證小兒能夠正常生長發(fā)育,常常感到相對不足,。 腎者,,為真陰真陽之所在。腎主骨,、生髓,、通于腦,為先天之本,,是小兒生長發(fā)育之根本所在,。腎之陰陽在小兒時期即已充盛,但腎氣尚未強大和成熟,。由于小兒時期身體的生長發(fā)育要靠腎氣來維系,,因此,時時表現(xiàn)出腎氣虛弱之象,。
5 “少陽學說”客觀地反映了小兒基本的病理特點
小兒由于體稟“少陽”,,因此在證候上有其自身特點。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中,,陽證、表證,、熱證,、實證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成人。同時,,“少陽學說”強調(diào)小兒陽氣偏盛而稚嫩,,陰則更不足。因此,,小兒體質嫩弱,,易于患病。外易為外邪所侵,,內(nèi)易為乳食所傷,。而且一旦患病,控制疾病的能力較弱,,病情傳變迅速,。這體現(xiàn)了小兒易發(fā)病,、傳變迅速的病理特點。 5.1陽證多于陰證 陰陽為八綱之總綱,,凡病須先辨明陰陽,,以便用藥補偏救弊。“少陽學說”強調(diào)小兒陽氣偏盛,,小兒患病之后往往以陽證居多,。 5.2熱證為多 錢乙的“小兒純陽,無煩益火”的觀點與小兒熱病居多的道理是一致的,?!逗娱g六書》亦云:“大概小兒病在純陽,熱多冷少也”,?!队卓埔浴芬嘣疲?#8220;襁褓小兒,體屬純陽,,所患熱病最多”,。對此,清熱之法和清熱之藥,,在兒科臨床的使用率相應較高,。小兒“易寒易熱”的病理特點是由于小兒陽氣偏盛、感邪之后易從火化而致,,故臨床上熱證居多,。 5.3驚風多見 小兒陽氣偏亢,肝常有余,,發(fā)熱之后易于引動肝風而發(fā)生抽搐,。從臨床來看,小兒驚風多發(fā)于6歲以下,。 5.4易于受驚 小兒心常有余而又神氣怯弱,,因此,易受驚嚇,,易出現(xiàn)多動,、抽動—穢語綜合征等疾病。 5.5陰液易于受損 小兒由于陰陽二氣皆處于稚嫩狀態(tài),,而且陰液相對陽氣而言又顯得更加稚嫩,。因此,一旦患病之后,,易于導致陰液受損,。例如,小兒腹瀉和小兒高熱等皆容易出現(xiàn)陰液大失的現(xiàn)象。 5.6外感疾病多 小兒肺常不足,,肌膚嫩薄,,衛(wèi)外功能較差。加之,,寒暖不知自調(diào),,易受外邪傷寒,所以小兒外感疾病居多,,傳染病多,,而且相當數(shù)量的兒科疾病是由于外感疾病進一步發(fā)展而來的。臨床上常見表證未已,、里證已起表里俱病之癥,。 5.7脾胃病多 小兒脾常不足,又乳食不知自節(jié),,故一旦調(diào)護失宜,,則易為乳食所傷,形成傷食與積滯,。且傷食與積滯又常常引發(fā)其它許多脾胃疾患,,如厭食、嘔吐,、腹痛,、腹瀉、疳證等,。 5.8陽氣受損亦不少見 小兒具有陽氣偏亢而又稚嫩的特點,,腎又常虛。且冷飲充斥家庭內(nèi)外,,小兒往往又貪涼過度,。因此,寒傷陽氣之寒證日漸增多,。臨床上常見相當數(shù)量的小兒由于陽氣受損而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遲緩之象,。 5.9寒熱錯雜 由于小兒病后傳變迅速,易寒易熱,,寒熱證之間常相互轉化,,因此寒熱錯雜證臨床也并不少見,。所以臨證之時應仔細分別寒證與熱證,,而不應一味強調(diào)小兒“陽氣盛,熱病居多”,,以免導致辨證失當,。 5.10虛實夾雜 小兒具有“易虛易實”的病理特點,虛實之間,易于轉化,。臨床常見“虛中夾實”,、“實中夾虛”之“虛實夾雜”的證候。由于小兒感受外邪與乳食內(nèi)停的情況較多,,虛實之間往往以實證更為多見,,故臨證之時應詳細審察,分清虛實,。 5.11愈后迅速 “少陽學說”強調(diào)小兒陽氣偏盛,,生機旺盛,修復能力強,。若治療得當,,可迅速好轉康復。正如張景岳所云:“其臟氣清靈,,隨撥隨應,,但能確得其本而撮取之,則一藥可愈,。” 綜上所述,,“少陽學說”不僅避免了“純陽學說”對于小兒陰陽二氣稚嫩和不足闡述的不夠,也避免了“純陽學說”之“純陽”易被誤解為“純陽無陰”的不足,;還避免了“稚陰稚陽學說”單純強調(diào)小兒臟腑嫩弱,,對小兒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肌體自身修復能力極強的生理特點強調(diào)不夠的缺陷,。 總之,“少陽學說”高度概括了“純陽學說”和“稚陰稚陽學說”,,全面地體現(xiàn)了小兒的體質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