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泉井,,即羅泉鎮(zhèn)的舊名,地處資中,、威遠和仁壽三縣的交界地帶,。丘壑縱橫,林叢繁茂,,沱江支流珠溪河蜿蜒其中,,這一帶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羅泉井的來歷,,傳說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此指導兵士挖井取水有關。準確地講,,“羅泉井”并非水井,,而是鹽泉。四川產(chǎn)鹽地以“井”為名的地方甚多,,如自貢的自流井與貢井,、簡陽的石橋井、犍為的金石井與九井,、資中的金李井,、大英的卓筒井、南部的柴井,,等等,。這些“井”都是歷史上興盛的大鹽場。 ▲清光緒《資州直隸州志》插圖 羅泉井一帶,古來產(chǎn)鹽,,其歷史可溯至漢代,,時川南諸地以武陽陵井為最,周邊各處亦有鹽井分布,。隋唐至宋,,蜀中各地鹽井眾多。舊志載:“唐時劍南西川院領之梓遂綿合昌渝瀘資榮陵簡,,井四百六十;宋梓州路資州九十四井,?!?宋時,羅泉井為陵州始建縣轄,,宋《太平寰宇記·卷八十五》:“始建縣七井,,一井見在。羅泉井舊廢,,國朝乾德三年重開,,日收鹽三十五斤。六井廢:塔泥井,、石縫井,、賴胡儒井、赤石井,、賴子井,、賴溲井?!?這大概是最早的有關羅泉井的文獻記載,。由此可知,羅泉井曾廢,,宋初重開,。經(jīng)過發(fā)展擴張,到明洪武年間時,,羅泉井已具有相當大的鹽場規(guī)模和人口規(guī)模,。清初,外省多地移民大量遷入,,在此定居落業(yè),,羅泉井再次振興,清雍正年間于此設立了資州(治所今資中縣)羅泉井分州府,,清光緒《資州直隸州志》:“雍正七年,,于羅泉井置分,駐州判衙門,兼理鹽政,?!?至清代晚期,羅泉一地有大小鹽井千余,,鄉(xiāng)場繁榮達至頂峰,。借助珠溪河域水陸交通之便,羅泉成為重要的商埠,,以及方圓百里內(nèi)的政治與文化的中心,。民國三年(1914),于此設立羅泉鎮(zhèn),。1958年,,設立羅泉人民公社。1985年,,重設羅泉鎮(zhèn),。 ▲羅泉古鎮(zhèn)遠眺 “羅泉”之名的來歷,值得考究,。一說是當?shù)佧}井眾多,,星羅棋布,故有“羅泉”之名,。此說依據(jù)不足,,難以采信。另有井口形似“籮筐”而改稱“羅泉”之說,,則更顯牽強,。舊時仁壽縣有地名“羅泉山”,今羅泉鎮(zhèn)外不遠處還有地名“羅泉寺”,,可見“羅泉”之名并非稀奇,。川南各州縣漢時屬犍為郡,成漢之后這一帶多為僚人占居,,時間從西晉延續(xù)至宋代,。文化相融相合,留下來的古地名中不乏與僚人有關的地名,,典型的如帶有“賴”字或“羅”字的地名,。《太平寰宇記》與《元豐九域志》等古代文獻中,,就記載有不少這樣的地名,,例如賴井、賴賓井,、賴因井,、賴倫井,、賴易井、羅井,、小羅井,,以及羅獲、羅移,、羅溪,、羅峰、大羅等,。因此,,筆者認為,“羅泉”之名,,很有可能也與早期僚人習語有關,。 遠鄉(xiāng)僻壤,羅泉井的興起與當?shù)貧v史上的鹽業(yè)發(fā)展密不可分,,可以說,羅泉井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濃縮的蜀南鹽業(yè)發(fā)展史,。羅泉井鹽業(yè)開發(fā),,歷漢、魏晉,、南北朝,,經(jīng)唐、宋,、元,、明,至清代中期,,羅泉井的鹽業(yè)興盛,,馳聲走譽。清嘉慶年間任資州直隸州知州的趙遵律,,在其《修子來橋記》中寫道:“州南有羅泉井,,產(chǎn)鹽之區(qū)也,井灶聚焉,,商賈通焉,,山泉下泄,為東西南北要津,?!?清末,各地鹽商云集在此,,遠近客人紛至沓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沿街而設的大小店鋪,,門庭若市,。羅泉場鎮(zhèn)上保留下來的舊時河南鹽商開設的“豫鼎恒”號錢莊建筑,即為羅泉井昔日盛況的見證,。 舊時,,鹽幫崇祀“鹽神”,各產(chǎn)鹽地大都建有鹽神祠或鹽神廟,,例如射洪的洋溪,、綿陽的豐谷井等處都曾建有鹽神祠或鹽神廟。民國《綿陽縣志》:“評議公所設于豐谷井鹽神祠,,祠于康熙時由各灶戶捐建,。” 大多地方所祀鹽神,,為傳說最早“煮海為鹽”的夙沙氏,,或當?shù)氐摹疤摶谩敝瘛>信f志中記載,,“縣北二里井鑊山神,,唐僖宗入蜀時見,命祠之,。其山俯臨鑊井,,因以為名,蓋鹽神也,?!?然而,羅泉井舊時鹽幫所祀“鹽神”卻是春秋時期人物管仲,。管仲,,名夷吾,首倡“鹽鐵官營”,,人稱“鹽官”,。清末,當?shù)佧}商富戶募資倡建供奉管仲的廟祠,,時名“鹽神祠”,,后改稱“鹽神廟”。民國《資中縣續(xù)修資州志》:“鹽神祠,,在羅泉鎮(zhèn),,(清)光緒初建,極閎,,為業(yè)鹽歲時集議之所,。清季,,票厘委員佃居于此,今則收稅官住焉,。右廊為評議公所,。” 其他地方也有祀奉鹽神管仲的廟祠,,例如江蘇泰州的“管王廟”,。民國《泰縣志稿》:“管王廟,在籃子行,,祀周管夷吾,。” 羅泉鹽神廟正殿供奉管仲,,武圣和火神相伴其左右,。該廟祠,規(guī)模宏大,,正殿與山門戲臺通過兩側(cè)廂樓連為一體,,正殿兩側(cè)有三官堂和功德堂,院壩和室內(nèi)全鋪青石板,,建筑基座和底部,,以及臺階均為當?shù)攸S砂巖石砌筑;正殿建筑重檐三級,,翼角伸天,脊頂四龍纏繞,,雕梁畫棟,,尤為精美;封火墻高大,,錯落起伏,,引人注目。整個建筑群布局協(xié)調(diào),,結(jié)構緊湊,,為巴蜀地區(qū)古代宮觀廟堂建筑之典范。 鹽業(yè)興盛帶動了場鎮(zhèn)建設,。明清時期,,這里人口眾多,商業(yè)繁華,,口碑相傳的“羅泉八景”更是吸引著遠近客人前來觀瞻游玩,。所謂八景,即“碑觀夕照”“古香泉洞”“雄獅吞月”“江塔秋風”“子橋夜燈”“神沱龜浪”“香爐寶山”和“金鳳朝陽”,?!氨^夕照”位于現(xiàn)在的碑記坎,,于此處遠觀,羅泉場鎮(zhèn)全景盡收眼底,?!肮畔闳础睘榱_泉古井之一,井旁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雄獅吞月”位于獅子山,,山上古木深深,,清風習習,登高望遠,,舉杯邀月,,別有情調(diào)?!敖镲L”位于原三星橋旁,,橋頭有寶塔一座?!白訕蛞篃簟蔽挥谧觼順?。場北珠溪河上原有一座明代修建的踏水橋,后于清嘉慶年間改建重修,,取名為“子來橋”,。子來,寓意“民心歸附,,子來如林”,。夜晚橋頭兩邊街市燈火閃耀,映于珠溪河,,宛如繁星點點,,很是迷人?!吧胥斃恕蔽挥谟^音沱,,沱水中有一塊碩大的石頭,恍若仙龜弄浪,?!跋銧t寶山”位于香爐山,薄霧依稀,,紫煙縹緲,,若似瑞氣升騰?!敖瘌P朝陽”位于營盤山頂,,山形如鳳頭朝東而立,,宛如鳳凰展翅。 ▲碑記坎處的《封洞碑記》 ▲珠溪河上的跳磴橋 生活殷實富足,,文化兼容并蓄,,明清以來,羅泉井場鎮(zhèn)內(nèi)外先后修建起了多座宮觀寺廟,,人稱“九宮八廟”,。九宮,包括南華宮,、萬壽宮,、榮祿宮、同慶宮,、巧圣宮,、禹王宮、文昌宮,、天上宮,、三圣宮;八廟,,包括鹽神廟,、城隍廟、川主廟,、龍王廟,、關帝廟、東獄廟,、玉皇廟,、地母廟?!熬艑m八廟”實指宮廟眾多。羅泉一地,,清時外省遷來的移民很多,,其中相當多的來自廣東與江西,當?shù)氐哪先A宮與萬壽宮即分別為廣東籍移民與江西籍移民修建的同省會館,。南華宮存留的《日升月恒》碑與《萬年燈碑》,,記錄了當?shù)貜V東籍移民遷徙與在此聚合的歷史。位于老街子街的城隍廟,,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兩廡寬闊,主殿雄偉,,長石條壘砌出的高高的臺階,,增添了廟宇的神圣感,。宮廟多,戲臺也多,,舊時逢年過節(jié)或遇有紅白喜事,,當?shù)剜l(xiāng)人或居民就會邀請各路戲班來此表演,熱鬧一番,。只可惜,,當?shù)卮蠖嗟膶m觀寺廟在經(jīng)年歷時中或被毀損或被改建而消失。 ▲殘留的南華宮建筑 ▲存留的《日升月恒》石碑 與珠溪河并行,,羅泉場鎮(zhèn)的主街為一條長街,。順河彎曲,整條長街形似一條蛟龍,。從高處俯瞰,,竹木掩映中的五里長街,狀如蒼龍游弋于青山綠水之間,。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土木建筑,鱗次櫛比,。聯(lián)排建筑中,,多是作坊或商住一體的房屋,其間那些飛檐翹角和高大的封火墻,,尤其引人注目,。站在高處觀望,各類建筑與潺潺溪流構成了一幅漂亮的風情畫卷,。 羅泉場鎮(zhèn)上保留下來的民居建筑中,,建于清道光年間的“繡樓”——劉家大院,相對完好,。高大的八字門面尤為顯眼,。院內(nèi)有兩個天井,中間為三層木結(jié)構房屋,,建筑樣式中西結(jié)合,,繡樓頂層四周以“美人靠”相圍,滿壁紅色和漂亮的窗花門楣將樓裙裝飾得嬌媚俊秀,。鎮(zhèn)上居民喜歡來此閑坐喝茶,,或打牌玩樂,外地游人也多來此游覽觀瞻,,感受羅泉鎮(zhèn)昔日的奢華和歲月的滄桑,。 ▲嘉興巷中的石板古道 ▲劉家大院——“繡樓” 談及當?shù)氐慕ㄖ荒懿惶岬浇ㄓ谇宕砥诘母R籼谩V亻苄绞街惺浇ㄖL格里注入西式建筑元素,,羅泉鎮(zhèn)的福音堂風格獨特,。清末民初,羅泉鎮(zhèn)興學崇文,,接受西學與洋教,,這在當時,確實是引領潮流,。著名的“羅泉會議”曾在此召開,,使羅泉福音堂之名聲遠傳。1911年夏,,在四川人民反對清政府出賣川漢鐵路主權而掀起的“保路運動”中,,同盟會員龍鳴劍、王天杰等聯(lián)絡四方哥老會首領在福音堂內(nèi)召開“攢堂大會”,,會議內(nèi)容包括組建保路同志軍和舉行武裝起義活動等,。這次會議在推翻帝制的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與福音堂隔街相對的是胡范渠藏書樓,,該處是“羅泉會議”籌備會會址,。胡范渠,清末進士,,早年繼承祖?zhèn)鼷}產(chǎn),,后多業(yè)經(jīng)營,平時里靜心修養(yǎng),,喜歡琴棋書畫,,被稱為“儒商”。該藏書樓為傳統(tǒng)磚木結(jié)構,,帶左右?guī)?,清靜幽雅。 ▲福音堂 位于羅泉鎮(zhèn)下河村的鐘氏宗祠,,甚為精美,。鐘氏先祖于清乾隆九年(1744)自粵東入川,“耕讀家風,,代有名賢,,枝繁葉茂”,鐘氏為羅泉井一帶的望族,。清末,,鐘氏成為當?shù)負碛斜姸嗑诘柠}商大戶,。鐘氏宗祠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先后在清道光和清光緒時期進行了擴建,建筑形制為由門廳,、照壁,、正室,、左右?guī)亢蛻蚺_等組成的四合院。流水環(huán)繞,,背山望遠,,宗祠前門為“四柱三間”牌坊式山門,氣派耀眼,,獨具特色,。進山門內(nèi)為戲臺,戲臺各建筑構件精雕細刻,,工造精美,。正室與廂房的建筑構件,亦是刻畫入微,;柱礎刻飾,,栩栩如生,令人嘆絕,。青石板院壩,,方正寬大,整個庭院設計富麗精巧,,顯露出舊時主人不俗的審美偏好和富有的經(jīng)濟能力,。民國時期,當?shù)冂姉顑尚占易宄鲑Y在祠堂內(nèi)興辦了“下河小學”,。 清初移民到來后,,羅泉一地的私學開辦漸成風氣,至清中晚期時,,各移民會館,,以及一些大戶人家祠堂里都開設有私塾或鄉(xiāng)學。清代晚期,,受西方文化影響,,各地倡導新學,時為羅泉分州的一些鄉(xiāng)紳和有識之士,,也紛紛出資仿效,。清宣統(tǒng)元年(1909),當?shù)馗粦翮娫漓`,、胡范渠兩家出資將后山腰的“鐘氏私塾”改擴建成“羅泉書院”,,招收鄉(xiāng)人子弟,開設新學課程,。從羅泉場主街沿石階坡道上去可去羅泉書院,,該書院后于民國初改名為“羅泉鎮(zhèn)中心校”,民國三十年(1941)又改名為“資中縣私立四維初級中學”,?!八木S”為繁體“羅”字的拆分,管仲《管子·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四維”成為該學校育才之理念,??箲?zhàn)期間,四維中學的學生自愿參軍奔赴前線,,多名學生捐軀赴難,,至今在子來橋旁城隍廟門口仍能看到當時所立的“抗敵陣亡將士碑”。 ▲立于街邊的“抗敵陣亡將士碑” 羅泉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長街深巷,,老院舊房,一磚一瓦,,一石一木,,似乎處處都能讓人觸摸到遙遠的過去,而在今天,,讓人感受更多的則是她的樸素和原始,。平時里,鎮(zhèn)場來客不多,,街上較為清靜,。但遇趕場天或節(jié)假日,眾多的來人,,挑擔的,、背筐的、推車的,,老老少少,,前前后后,從周邊村鄉(xiāng)涌進羅泉場內(nèi),,摩肩接踵,,場面非常熱鬧。外地客人,,更是將這里視為游玩佳地,,樂此不疲,。來羅泉旅游,有時間還可去場東外的睡獅山,,觀覽那里的溶洞。羅泉溶洞,,洞深數(shù)里,,洞內(nèi)鐘乳石千奇百怪、千姿百態(tài),,保持著其原始風貌,。 羅泉的美食非常誘人,其中尤以系列豆腐制品別具風味,。羅泉豆腐具有“細,、白、嫩,、綿”四大特點,,味道純正,“箱箱豆腐”“豆腐包子”等為其中的經(jīng)典食作,。長街中前后有多家作坊,,各種豆腐制品現(xiàn)做現(xiàn)賣,擺在家門口自成一景,。黃粑,、糍粑和雞公粑,也是當?shù)靥厣称?,兩三尺見方,、厚約兩寸余的大塊黃粑做成冷卻后,再用刀切成小塊,,擺放在木板上,;糍粑則是做成碗狀,一坨一坨地擺在簸箕中晾干,;雞公粑,,以綠豆為餡,這種做法少見于他處,,更是別有特點,。此外,各類糕點,,以及咸菜,、豆瓣醬、豆腐乳等佐餐小食品,,也是應有盡有,。走過路過,,游客都會在這些作坊或商鋪前停留下來觀看久久,忍不住購買多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