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吳兢《貞觀政要 ·尊敬師傅第十》:日聞所未聞,,日見所未見,。 本義解讀: 做學問,每天應該去聽以前所沒有聽到的,每天要看以前所沒有看到的,。 思考與啟示: 做學問一定要每天學習新東西,,要日有所進。就是要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如果能夠將這個做法付諸實施,那么就可以日知所無,、日有所得了,,在為學之道上就能天天向上,天天有進步,,日積月累則必學問大成,。 所以,學習貴在堅持不懈,,貴在“日日新”,。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書九首·與禹錫論周易九六說書》:君子之學將有以異也,必先究窮其書,,究窮而不得焉,,乃可以立而正也。 本義解讀: 君子的學習將關注學說中不同于他人的地方,,他一定會先深入研究已有學說,,深入研究如果不能獲得新的收獲,才可以決定并且停止繼續(xù)讀研究它,。 思考與啟示: 學貴專一且深入,,要想取得與眾不同的好學問,形成自己的見解,,必須“究窮其書”,。只有讀盡天下書,才能在繼承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也就是“究窮其書”,,才能創(chuàng)新發(fā)展,生發(fā)出自己的思想,。 唐·杜牧《樊川集·答莊充書》: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 本義解讀: 做文章要把主旨作為主帥,,才性、氣質以及由此形成的作品的?格作為佐助,,把詩文的藻飾,、詩文的章節(jié)和句子作為文章的守衛(wèi)之士兵,。 思考與啟示: 做學問、寫文章關鍵在主旨,、在立意,,才氣、辭彩章句都是為主旨服務的,。 要學有所成,,也應當有明確的方向,圍繞方向把學問做深做透,。做表面文章成不了大學問,。 唐·皮日休《文書·鹿?隱書六十篇并序》:文學之于人也,譬乎藥,,善服有濟,,不善服反為害。 本義解讀: 文章典籍對于人,,譬如于藥物,,對善于使用的人是有幫助的,對不善于使用的人反而是傷害,。 思考與啟示: 開卷有益的重要前提是如何正確地對待和使用書籍中的理論,、知識。真理性的理論和知識本身無所謂好壞,,使用者的價值立場才是根本,。 通過學習文章典籍,學會并達到“修身?家治國平天下” 的人,,是 “善服”的人,。而那些運用學到的理論和知識,行奸詐或迂腐之行為的,,則是“不善服”的人,。 現(xiàn)實中許多學習者以私人功利為目的去學習,學習成了謀私的手段和工具,,則讓學問成為了助紂為虐的工具,。 唐·老圃《灌畦暇語》:古之善學者,不師其同,,而師其所以同。同者,,跡也;所以同者,,心也。 本義解讀: 自古以來,,善于學習的人,,不向他人學習那相同的觀點,,而是探究那所相同觀點生成的原因。相同的,,往往是層面現(xiàn)象,;所以相同的原因,才是“心”,。 思考與啟示: 學習要抓住實質的東?,,要刨根問底,要追求神似,、理解本質,,絕不可以停留在形似的表層,在他人的后面亦步亦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