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詳解]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飭令,,則法不遷;法平,,則吏無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則民少言;任善,,則民多言,。行法曲斷,以五里斷者王,,以九里斷者強,,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賞戰(zhàn),,厚祿以用術。行都之過,,則都無奸市,。物多末眾,農(nóng)弛奸勝,,則國必削,。民有余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則農(nóng)不怠。三寸之管毋當,,不可滿也,。授官爵出利祿不以功,是無當也,。國以功授官與爵此謂以成智謀以威勇戰(zhàn)其國無敵,。朝廷之吏,,小者不毀,效功取官爵,,廷雖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內(nèi)無伏怨,,使明者不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言此謂易攻。重刑少賞,,上愛民,,民死賞;多賞輕刑,,上不愛民,,民不死賞。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去刑,。罪重而刑輕,,刑輕則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 (節(jié)選自《韓非子·飭令》,有刪改) 材料二: 春秋之時,,王道浸壞,教化不行,,子產(chǎn)[注]相鄭而鑄刑書,。晉叔向非之曰:“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猶不可禁御,是故閑之以誼,,糾之以政,,行之以禮,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為祿位以勸其從,,嚴斷刑罰以威其淫。懼其未也,,故誨之以忠,,悚之以行,教之以務,,使之以和,,臨之以敬,蒞之以強,,斷之以剛,。猶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慈惠之師。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禍亂,。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并有爭心,,以征于書,而僥幸以成之,,弗可為矣,。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征于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貨賂并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子產(chǎn)報曰:“若吾子之言,,僑不材,,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笨鬃觽唬骸皩е缘?,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漢興,,孝惠,、高后時,百姓新免毒蠡,,人欲長幼養(yǎng)老,。蕭、曹為相,,填以無為,,從民之欲,而不擾亂,,是以衣食滋殖,,刑罰用稀。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勸趣農(nóng)桑,減省租賦,。將相皆舊功臣,,懲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yè),畜積歲增,,戶口浸息,。風流篤厚,禁罔疏闊,。選張釋之為廷尉,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罰大省,,至于斷獄四百,有刑錯之風,。 (節(jié)選自班固《漢書·刑法志》,有刪改) 【注】子產(chǎn):復姓公孫,,名僑,春秋時鄭國大夫,。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國以功授A官與爵B此謂以成C智謀D以威E勇F戰(zhàn)G其國H無敵,。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售,,影響,,改變,與《促織》“操童子業(yè),,久不售”的“售”意思不相同,。 B.辟,不正當,、邪僻,,與《齊桓晉文之事》“放辟邪侈'的“辟”意思相同。 C.“罪重而刑輕”與《燭之武退秦師》“因人之力而敝之'的“而”用法相同,。 D.長,,撫育,使……成長,,與《諫逐客書》“強公室”的“強”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非子主張建立獎懲制度,,對犯罪者施以刑罰,,對戰(zhàn)功卓著者給予獎賞;還主張巡查都邑中的違法行為以凈化環(huán)境,,防止欺詐行為的發(fā)生,。 B.春秋時期,王道衰敗,,教化缺失,,子產(chǎn)擔任鄭國國相后鑄刑書來規(guī)范社會,但晉國的叔向表示反對,,認為應采用先王的方法,。 C.子產(chǎn)回應叔向的批評意見時,自謙沒有才能,,考慮不到子孫后代的問題,,他明確表示鑄刑書是為了挽救當世,孔子也對子產(chǎn)鑄刑書表示贊同,。 D.漢文帝選拔張釋之擔任廷尉,,對于罪疑的案件會從輕處理,給予百姓更多的寬宥,因此刑罰大為減少,,出現(xiàn)了刑法擱置不用的良好局面,。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內(nèi)無伏怨,,使明者不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4分) (2)將相皆舊功臣,懲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4分) 14.在對國家治理的認識上,,韓非子與叔向的觀點有何不同?請從法律的作用和對民眾的態(tài)度這兩個角度簡要概括,。(5分) [答案詳解] 10.[答案]BDG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皣怨κ诠倥c爵”是一個完整的句子,B處“官與爵”是“授”的賓語,與前面的“授”構成動賓關系,因此,A 處不能斷開,B處需斷開,。“以成智謀”與“以威勇戰(zhàn)”是并列關系,且“以成”需要與后面的“智謀”搭配才能完整表達意思,所以 C 處不能斷開,。D 處需要斷開,。“其國無敵”是對前面所述理念的一個總結,所以“以威勇戰(zhàn)”后即 G處需斷開,?!耙酝迸c“以成”結構相似,表示“用威勢來……”,需要與后面的“戰(zhàn)”搭配,所以 E 處不需要斷開?!坝隆迸c“戰(zhàn)”聯(lián)系緊密,所以 F 處不斷開,。“戰(zhàn)”與“勇”緊密相連,共同構成“鼓起勇氣去戰(zhàn)斗”的完整意思,G 處需要斷開,?!捌鋰鵁o敵”是對前面整個句子的總結,H 處不需要斷開。 11.[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虛詞用法等的能力。A 項正確,“不以善言售法”的“售”是“影響,改變”的意思,《促織》“操童子業(yè),久不售”的“售”是“考試得中”的意思,。B項正確,。C項正確,都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D項錯誤,“人欲長幼養(yǎng)老”中的“長”與“強公室”的“強”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2.[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項“孔子也對子產(chǎn)鑄刑書表示贊同”錯誤,根據(jù)材料“孔子傷之,曰:'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可知,孔子對子產(chǎn)鑄刑書的做法持批評態(tài)度,他主張用道德來引導民眾,用禮來規(guī)范民眾的行為。 13.[參考譯文] (1)國內(nèi)沒有隱藏的怨恨,使得明智的人不會相互干擾,因此沒有訴訟;讓士人不兼任多個職位,因此他們的本領就會增長,。 (2)將相都是從前的功臣,以秦國滅亡的苛政作為教訓,定罪評議一定要寬厚,以議論他人的過失為恥,。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題的采分點:4分,。關鍵詞“伏”“干”“兼”的翻譯各1分,大意1分,。大意從寬,關鍵詞從嚴,若關鍵詞譯文有錯別字,該關鍵詞不得分。第(2)小題的采分點:4分,?!皯汀薄罢撟h”“恥”的翻譯各1分,大意1分。大意從寬,關鍵詞從嚴,若關鍵詞譯文有錯別字,該關鍵詞不得分,。 14. (1)法律的作用:韓非認為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重刑少賞可以遏制犯罪,。叔向認為法律會激發(fā)爭訟之心,導致社會混亂。 (2)對民眾的態(tài)度:韓非認為民眾易被利益驅動,需用嚴格的法律來約束,。叔向主張通過道德教化引導民眾,使其自覺守法,維護社會和諧,。 [詳解]本題考查對材料中觀點的提取和概括能力。(1)法律的作用,。韓非子主張法律是治國的重要工具,強調(diào)“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意味著一旦法律確定,不應因任何說辭而改變,顯示了他對法律權威性的堅持,。韓非子還提出“以刑治,以賞戰(zhàn)”,即通過刑罰來治理國家,通過獎賞來激勵戰(zhàn)斗,這體現(xiàn)了他用法家思想中的嚴刑峻法來維持社會秩序的觀點。叔向則對法律的作用持謹慎態(tài)度,他擔心法律會導致人們產(chǎn)生爭訟之心,如文中所述:“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并有爭心,以征于書,而僥幸以成之,弗可為矣,?!边@表明叔向認為法律可能會激發(fā)人們的貪婪和爭端,而不是抑制他們。(2)對民眾的態(tài)度,。韓非子對民眾的態(tài)度較為嚴厲,他認為民眾會因利益而行動,需要通過法律來約束,如文中提到:“重刑少賞,上愛民,民死賞;多賞輕刑,上不愛民,民不死賞,。”這反映了韓非子認為只有通過嚴厲的刑罰和適度的獎賞,才能有效管理民眾,。叔向則更強調(diào)道德教化的作用,他認為通過道德和禮儀來引導民眾,可以使他們自覺遵守規(guī)范,如文中所述:“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表明叔向相信通過提升民眾的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感,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挖空練習] 材料一: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志同道合)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私利相同)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認為)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如何哉? 小人所好(喜愛)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財物)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結黨)以為朋者,,偽(虛假)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交情疏遠),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信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增益),,以之事國(為國服務),則同心而共濟(幫助),,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做君主)者,,但(只)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安定)矣,。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然皆亂亡(動亂滅亡)其國。更相稱美(贊美)推讓而不自疑(猜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譏笑)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辨別)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興盛)者,善人雖多而不厭(滿足)也,。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借鑒)矣,。 材料二: 天下之權,,在于小人,君子之欲擊(攻擊)之也,,不亡(使……滅亡)其身,,則亡其君。然則是小人者,,終不可去(除去)乎?聞之曰:迫(逼迫)人者,,其智淺;迫于人者,,其智深,。古之為兵(領兵打仗)者,圍師(被圍的軍隊)勿逼,,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勿追,,誠恐其知死(知道必死)而致力(用盡全力),則雖有眾無所用之,。小人之心,,自知其負(背負)天下之怨(怨恨),而君子之莫吾赦(提賓,,不赦免自己)也,,則將日夜為計(想辦法),以備一旦卒(通“猝”)然不可測之患,。今君子又從而疾惡(痛恨)之,,是以其謀不得不深,其交不得不合(緊密),。交合而謀深,,則其致(達到)毒也忿戾(忿怒乖戾)而不可解。 故凡天下之患(禍患),,起于小人,,而成于君子之速(加速)之也。小人在內(nèi),,君子在外,。君子為客,小人為主,。主未發(fā)而客先焉,,則小人之詞直(言詞有理),,而君子之勢近于不順(順暢)。直則可以欺眾,,而不順則難以令其下,。故昔之舉事者,常以中道(事做到一半)而眾散,,以至于敗,,則其理豈不甚明哉? 若夫智者則不然。內(nèi)以自固(鞏固)其君子之交,,而厚集(廣泛聚集)其勢,;外以陽浮(假裝輕浮)而不逆(違逆)于小人之意,,以待其間(空隙),。寬(使……感到寬松)之使不吾疾(不憎恨我),狃(使……習以為常)之使不吾慮,,啖(給……吃)之以利,,以昏(使……昏迷)其智,順適其意,,以殺(消除)其怒,。然后待其發(fā)而乘其隙,推其墜而挽(拉)其絕,。故其用力也約(節(jié)省),,而無后患。莫為之先(先動手),,故君不怒而勢不逼(緊迫),。如此者,功成而天下安之,。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整頓法令,法令就不會隨便更改;法令公正,官吏就不會有奸邪的行為,。法令確定之后,就不能用仁義之類的好話來改變法令。任用有功勞的人,民眾就會少說空話;任用喜歡說好話的人,民眾就會多說空話,。推行法治就可以讓鄉(xiāng)里也能夠自行斷案,五個里之內(nèi)可以自行斷案的國家可以統(tǒng)一天下,九個里之內(nèi)可以自行斷案的國家可以更加強盛,不能及時斷案的國家就會被削弱,。用刑罰來治理國家,用賞賜來鼓勵作戰(zhàn),給眾人的俸祿要豐厚,使俸祿優(yōu)厚,而且使用權術治理國家。巡查都市中的違法行為,那么都市中就沒有奸詐違法的買賣,。如果供人浪費的貨物很多,從事工商業(yè)的人很多,農(nóng)業(yè)放松了,非法牟利的邪惡活動占了上風,那么國家必然削弱,。民眾有了余糧,就讓他們用糧食來捐取官爵,取得官爵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那么農(nóng)民就不會懈怠了。三寸長的竹管如果沒有底,就不可能裝滿,。授予官職爵位,、下發(fā)獎賞俸祿如果不按照功勞,這就等于竹管沒了底。國家按照功勞授予官職,、給予爵位,這叫作用官職爵位來成就智謀,用官職爵位來使勇敢作戰(zhàn)得到尊重,這樣的國家是無敵的,。朝廷上的小吏,即使是被人瞧不起的,也不受到毀謗,他們作出了貢獻,照樣可以取得官爵,朝廷上即使有人說壞話,也不能干擾這種按功得官的做法,國內(nèi)沒有隱藏的怨恨,使得明智的人不會相互干擾,因此沒有訴訟;讓士人不兼任多個職位,因此他們的本領就會增長,。這就是所謂的容易治理。加重刑罰,不濫加獎賞,這是君主愛護民眾,民眾就會拼命去爭取獎賞;濫加獎賞,減輕刑罰,這是君主不愛護民眾,民眾也就不會拼命爭取獎賞,。執(zhí)行刑罰,對那些犯輕罪的人使用重刑,那么,犯輕罪的人也就不會產(chǎn)生,而犯重罪的人就更不會出現(xiàn)了,這叫作用刑罰來消除刑罰,。如果犯的罪很重而所施加的刑罰很輕,刑罰用得輕了,那么犯罪的事就會發(fā)生,這叫作用刑罰來招致刑罰,這國家必然會削弱。 材料二: 春秋時期,王道逐漸衰敗,教化無法推行,子產(chǎn)在鄭國做相國時鑄造了刑書,晉國的叔向指責他說:“從前先王根據(jù)事情來制定制度,不制定刑法,。(統(tǒng)治者)擔心百姓有爭斗之心,這種爭斗之心尚不能禁止,所以用道義來防范他們,用政令來約束他們,用禮儀來引導他們,用誠信來守護他們,用仁愛來奉養(yǎng)他們;制定俸祿和爵位來勸勉他們順從(統(tǒng)治),嚴厲地判定刑罰來威懾他們的放縱行為,。擔心他做不到,所以用忠誠來教誨他,用行為來警誡他,用事務來教導他,用和睦來驅使他,用恭敬來對待他,用強力來監(jiān)督他,用剛正來決斷他。仍然尋求圣明賢哲的上級,明察事理的官員,忠誠守信的長者,仁慈寬厚的師長,。民眾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能夠被任用驅使了,并且不會發(fā)生禍亂,。百姓知道有刑法,就不會忌憚在上位者,并且會有爭斗之心,引用法律條文來爭辯,心存僥幸以求達成目的,這是不可行的。百姓知道了發(fā)生爭執(zhí)的依據(jù)后,就會拋棄禮儀而依據(jù)刑書,。像錐刀末端那樣微小的利益,人們都會盡力去爭奪,混亂的案件越來越多,賄賂公行。在您執(zhí)政期間,鄭國大概要衰敗了吧!”子產(chǎn)答復說:“像您所說的那樣,我子產(chǎn)沒有才能,不能顧及子孫后代,我是用來挽救當世的,?!笨鬃訛榇烁械奖瘋?/span>,說:“用道德來引導百姓,用禮來規(guī)范百姓,百姓就會有羞恥心,而且能改過歸正;用政令來引導百姓,用刑罰來規(guī)范百姓,百姓雖能免于罪過,卻沒有羞恥心?!睗h朝興起后,到了孝惠帝,、高后時期,百姓剛剛免除毒害(苦難),人們想要養(yǎng)育幼者、奉養(yǎng)老人,。蕭何,、曹參擔任丞相時,秉持無為而治的理念,順應百姓的需求,不加以攪擾,因此衣食不斷增加,刑罰很少被使用。到孝文帝即位之后,親自奉行清靜無為的理念,鼓勵并促使百姓從事農(nóng)桑之事,減免田租賦稅,。將相都是從前的功臣,以秦國滅亡的苛政作為教訓,定罪評議一定要寬厚,以議論他人的過失為恥,。教化推行于天下,告發(fā)他人隱私的習俗就會改變。官吏安于自己的官職,百姓樂于自己的本業(yè),積蓄逐年增加,人口漸漸增多,。風俗淳厚,禁令稀少,。選拔張釋之擔任廷尉,對于罪行有疑問的人就按照有利于百姓的原則來處理,因此刑罰大為減省,以至于全國一年斷案總共只有四百起,有擱置刑法不用的風氣。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0-語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