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艮為山 艮卦 (講安止之道) 葉欽民 譯於臺北 2024.9.16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艮卦,,上艮下艮。居外為畜藏畜養(yǎng),,成物終物,。居內(nèi)為阻止,是將畜藏之功阻絕之意,。本卦兼山艮,,重山相疊,上畜下止,,是能當止則止,,當行則行,故象安止之義,。全卦六爻借人體部位以示安止之道,。故戒之「艮其背。不獲其身」,,強調唯不為所動,,不為所亂,才能無咎,。 [卦辭] 安止之道要如背一樣止於不為所動,。那麼其身就能不為所亂。則即使行於大庭之下,。亦不受人影響,。那麼就能避免產(chǎn)生災咎。 易言之,,艮卦,,講安止之道。強調其道在於能自我約制,,能保持平靜,,不為外物所役。是乃戒之「艮其背,。不獲其身」,,即是強調安止是當止則止,,當行則行,能持守本份,,而不會信馬由韁,,志隋物遷,或受外界影響而妄作妄為,,那麼自然就不會產(chǎn)生咎害,。( 艮,gèn ㄍㄣˋ,,《周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上艮(?)下艮(?),,艮為山艮卦,。象安止之義,表安止之道,,動靜不失其時,,自我約制,不因外界而亂其身心,,故其道光明,,行所當行,止所當止,,那麼就不會產(chǎn)生咎害之意,。背,人體不會自動部位,,以喻不為所動之意,。庭,市,,以喻大庭廣眾之意,。不獲其身,言能安止而不亂其身之意,。)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彖辭] 艮卦,,象安止之義。即言時當止則止,。時當行時則行。行止動靜都能審時度勢而作到洽到其時,。那麼其安止之道自然就能光明坦蕩,。故能安止於其所當止者,就是能止到洽好之處的意思,。卦中上下六爻兩兩相敵,,彼此不相親的意思。所以說麼其身就能不為所亂,。就像行於大庭之下,。也能視若無人般不受影響。而這就是其不會產(chǎn)生災咎的緣故,。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象辭] 兩艮相連,,如重山相疊。象安止之義,。君子觀此卦象能知安於其所,,而不越其本位。(位,,指本分,。)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初六,,以陰居剛,不中不正,,居卦之始,,如足趾之象,本就能動,,唯動不失其正,,方能無咎,。惟初六以柔用剛不當位,不能明辨情勢,,故易為物役,,易為境遷,故戒之「艮其趾,。無咎」,,即言其人要在尚未開始前,就知不可為而安止不動,,且唯能常持此正道自守,,方能免於咎害。 [爻辭] 如足趾般在開始前就能安止下來,。那麼就能避免咎害,。但要以此道永久持守。 易言之,,由於以陰居陽,,處於初始,因本身柔弱躁進,,未能安止以道,,而遭受咎害。是乃戒之「利永貞」,,強調因處於初始,,又居位不正,當應知止,,不輕舉冒進,,並要能長久貞守此道,方能免於咎害,。 (趾,,腳趾,喻初始,。) [象辭] 「如足趾般在開始前就能安止下來」,,乃是戒初六處初如能安止,就無失於正道的意思,。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六二,以陰居柔,,居中當位,,能明辨用事,惟上承九三,,欲以中正之德,,以拯九三的陽剛之過,但因質柔才弱,,既無能力,,又無上應,雖有心而無力,,且未得外援,,故就像小腿只能隨足而動止般,只能跟隨別人而動,,而不能隨自主的意志,,故因不能遂其所願,,心中自然不快,。 [爻辭] 安止如小腿般不能隨己之意志。故因無力拯救其人反而只能跟隨其後,。故而心中抑鬱而不得暢快,。 易言之,由於以陰居柔,、雖當位得正,,但因柔弱又無力無援,故因心有餘而力不足,,未能隨己之意志,。是乃戒之「不拯其隨。其心不快」,,即言因事不能隨己所願,,縱使心有不甘,也只有安止己心,,勉強隨於人後,。 (腓,ㄈㄟˊ,,小腿肚,,自己不能動,是隨股而動者,。隨,,跟隨。拯,拯救,。) [象辭] 「故因無力拯救其人反而只能跟隨其後」,,乃是說六二未能諫退九三聽從與之相比的緣故。(聽,,從,。退聽,諫退他人以聽從於己,。)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九三,,以陽居剛,,當位得正,但處上下卦交接之際,,如人體腰之部位,,不能自動,只能隨上下之動而動,。因下乘六二,,不聽六二之諫過,又因過中,,與上無應,,故在跨出腳步後,才想到止住步伐,,就會如脊背上下撕傷一樣,。此乃因其安止不當而遭受兇厲,自然如烈火薰心,。 [爻辭] 安止如腰部般不能隨己意志轉變,。就如背脊遭斷裂一樣。其危厲就如火灼薰心一樣,。易言之,,由於以陽居剛得正,但因過中,,剛愎自用,,但環(huán)境並非全能隨己意而轉。以致安止不得其道,。是乃戒之「列其夤,。厲熏心」,即言在應該止時,如因過中躁動,,造成不欲止而止,,應止而不能止的現(xiàn)象,那麼就會既危險又痛苦,。(限,,分隔上下之界限,此指腰部,。列,,裂。夤,,yín ㄧㄣˊ,,指人脊背的肉。厲薰心,,危厲如烈火薰灼心般,,喻指危險不安之貌。) 當應安止時,, [象辭]「安止如腰部般不能隨己意志轉變」,,乃是說這就是九三遭受烈火薰心般之危厲所在的意思。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六四,以陰居柔,,相當於人之身體一樣能夠自我控制,,又因當位得正,能明辨用事,,不為私欲所累,,故與下無應,又為六五所乘,,即使不能兼善天下,,卻能安止本位,能自我約制,,不隨物遷,。是乃對下既能柔順謙恭,對上又能自守其分,,因能自我約束,,止得其道,故能無咎。 [爻辭] 安止如人體之上身一樣能止得其所,。自然就不會有咎害,。 易言之,由於陰柔當位,,能明辨用事,,又能柔順謙恭,自守其分,。是乃戒之「艮其身,。無咎」,即言作為近君之臣,,應清楚狀況,,能自我審視,自我約束,,那麼對下既能柔順謙恭,,對上又能安守其分,自然就不會有咎害,。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六五,,以陰居陽,,不當位,然居於君位,,雖天下安止之主,,為才弱而用剛,恐有隨意說說,,而難承重任之悔,,故戒之「言有序。悔亡」,,既居攸關天下安止之大位,,唯能柔行剛中之德,,柔順謙恭,凡事皆能慎止於口般,,不妄發(fā)言,,所言皆能中肯有序,不自招其禍,,則其悔可亡,。 [爻辭] 安止如人臉上的口一樣。說話中肯,,條理分明,。故不生怨悔。 易言之,,由於陰居陽位,,居中不正,本因以柔用剛有悔,。但因居中,,能柔行剛中之德。是乃戒之「言有序,?;谕觥梗囱援斁迂P天下安止之大位時,,應謹慎於口,,凡事不可隨意說說不負責任,那麼就不致自招其禍,,其悔就可消亡,。(輔,臉頰,,引申為說話的口,。) [象辭]「安止如人臉上的口一樣,,乃是戒其能守中不偏,,不隨便說話的意思。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上九,,以陽居柔,居艮卦之極,,雖不當位,,但因能以剛用柔,,能行其敦厚之德,故雖居於上,,仍能篤實地勵行安止之道,,自始至終保持一致,故雖與九三同為無應,,且都位於二陰之上,。但九三因止非其時,止非其所,,而「厲熏心」,。而上九則因能「敦艮」安止以終,故得吉祥,。 [爻辭] 能以敦厚之道行安止至終,。故能獲吉祥。 易言之,,由於以陽居柔,,不當位,但因能以剛用柔,,能行剛柔互濟,,能篤實勵行安止之道,惟已居終極之位,。是乃戒之「敦艮,。吉」,即言能以敦厚篤實之德,,行安止之道以終,,那麼就能獲得吉祥。(敦,,敦厚篤實,。) [象辭] 能以敦厚之道行安止至終之所以能得吉祥者,乃是因上九處艮道之終極,,仍能以敦厚品德,,行安止之道的緣故。 |
|
來自: 葉欽民筆記 > 《易經(jīng)卦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