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也被稱為反式脂肪,,由于它會增加人體內的“壞膽固醇”水平,,使得大家對它避之不及,。 由于不少加工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所以很多人認為,,只要不吃加工食品,就能遠離反式脂肪,。 但事實上,,我們平時做飯過程中的一個烹調習慣,,也會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 脂肪酸主要由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組成,。 飽和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病變風險,,需要限制;不飽和脂肪酸則對健康有益,。 但是,不飽和脂肪酸經過不恰當加工,,就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質。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教授于康提醒,我國居民攝入的反式脂肪,,主要來自食用油的不合理烹調,,植物油在高溫或反復加熱時,,會產生反式脂肪。
北京營養(yǎng)師協(xié)會理事,、中國注冊營養(yǎng)師顧中一也提醒,高溫烹調,尤其是反復油炸時,,油脂被加熱到冒煙,會產生反式脂肪酸,,且生成量隨烹飪時間的延長而增多。 北京營養(yǎng)師協(xié)會理事,、注冊營養(yǎng)師于仁文說,烹飪時,,油溫越高,油煙越大,,其中含有的有害成分就越多,給人體帶來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高溫烹調不但會產生反式脂肪,,還會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油煙。 醫(yī)學界普遍認為,,我國女性近年來患肺癌比例上升,就可能與很多女性承擔烹飪家務較多相關,。 此外,高溫所產生的油煙還有以下危害—— 油煙中含大量細顆粒物(PM2.5),,如果原本就有哮喘,呼吸道特別敏感的人,,在聞到油煙味后易引發(fā)哮喘急性發(fā)作。 食用油會隨加熱升溫產生有害成分,,如多環(huán)芳香烴、雜環(huán)胺,、苯并芘,,均屬世界衛(wèi)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1類致癌物”。 油經過度加熱會產生多種脂肪氧化物,,已有研究證實,,這些氧化物可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烹飪油煙會附著于烹飪者皮膚上,,久而久之使皮膚變得松弛、粗糙,、失去彈性。 廚房油煙會使烹飪者出現食欲減退,、心煩、精神不振,、嗜睡、疲乏無力等癥狀,。 答案就是——控制炒菜油溫,! 植物油冒煙時,油溫多在200℃以上,。 如果是一級油,大豆油煙點為225.8℃,,菜籽油215℃,玉米油221℃,,花生油192℃,這樣的高溫下即使只是短時加熱,,也可能產生反式脂肪,。 中國注冊營養(yǎng)師谷傳玲表示,,加熱溫度超過120℃就屬于高溫烹調。 首都保健營養(yǎng)美食學會理事王兆宇表示,,若油表面無煙,、無響聲,,原材料下鍋后只出現少量氣泡,此時油溫就在90℃~120℃,。 雖然高溫烹調有害健康,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吃,,注意頻次就沒問題,每周最多吃一兩次,,同時搭配新鮮蔬果。 蔬果富含抗氧化物質,,具有抗炎作用,,可減輕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傷害,。 不同種類的食用油煙點(即食用油開始冒煙的溫度)各異,,產生油煙多少也不同。 日常炒菜主要有兩種選擇: 1.選擇煙點高的油,,如大豆油、精煉菜籽油,; 2.選用油酸含量高的油,油酸化學性質穩(wěn)定,,耐煎炸,、不易氧化變質,,如高油酸的花生油等。 應避免使用存放時間較長,、過期或反復油炸過食物的油,。尤其是反復使用的油中含較多有害物質,繼續(xù)烹飪食物更不健康,。 做飯可減少對油的依賴,,采用蒸、煮,、燜,、燉,、焯、燙,、汆等方法。 油溫七八成熱時約210~240℃,,而水溫最高為100℃ ,短時,、低溫烹調對食材營養(yǎng)成分的破壞更少,。 做智慧老人,,就看寧波銀齡 來源:云南中醫(y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