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蒞天下”為何能震懾“鬼魅”使它不得靈驗,?“鬼”字唯一的一次出現(xiàn),就在本章,。本文不討論“神”,,因為“神”在本章只是作為“鬼”的“神妙”或者“靈驗”作用出現(xiàn)的,。 由老子提到的鬼和神,可以斷定:老子承認“鬼”的確存在,,并且認為“鬼”還會傷害人類,。消除“鬼害”的唯一辦法是“以道蒞天下”。 “鬼”對人類的傷害人人皆知,人們可以把一切兇災禍患,、疾病妖祥都加之于“鬼”身上,,因為在人類的認知里,“鬼”其實就是另外一種“人”,,只不過一個在陰間,,一個在陽間。 但是,,“ 以道蒞天下”指的是圣人的社會治理模式,,它強調的圣人無為之治的獨特優(yōu)勢。為何老子把這種社會治理模式跟鬼神掛起鉤來,?老子真的在宣揚道教的“法術”嗎,? 非也!老子既不是唯心論者,,也不是唯物論者,,他是唯道論者,《道德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一切帝,、鬼、神,,靈,,就如同母、嬰,、江海,、根柢、牡牝,、水等等一樣,,都是以人所共知的常見實物或虛擬圖騰做比喻,以形成鮮明對比,,來論述道理的,。 “鬼”作為一種原始宗教圖騰,,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代表著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然而作為信仰的力量,,當“以道蒞天下”,,天下太平,萬民和樂的時候,,它會自然褪去神秘色彩,,它的力量也就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計,只剩下一個陰暗,、邪惡,、暴力的符號。 “鬼”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傷人,?
意思是說:管理大的國家就像烹飪小魚,,撓之即糜爛。以道來治理國家,,則鬼魅邪惡的作用就不靈驗了,。不是鬼魅邪惡的作用不靈驗了,而是鬼魅邪惡的作用傷不到人,。也不是鬼祟邪惡的作用傷不到人,,而是圣人為道無害于萬物啊。 圣人為道不傷萬物,,萬物各得其所各不相傷,,所以萬物祥和之德都歸之于圣人。 【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以烹飪小魚比喻治理國家,烹飪小魚,,撓之則糜,;治平天下,撓之則亂,。蘇轍《道德經(jīng)解》: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鬼”乃虛擬之物,老子意思是說,,即便它存在,,在圣人以道治國的天下,它的作用也無以施展,。這里面的“鬼”是比喻,,比喻的是一切跟道相悖的存在,就人主而言,,這個“鬼”就是人主的權力欲膨脹,、“以兵強于天下”與民爭利的有為暴政,這才是真正讓天下百姓恐懼的“鬼”,。 “其鬼不神”中的“鬼”不是另一個世界的“人”,,而是指“惡政”【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 人們賦予“鬼”無所不能的神秘力量,它當然“具備”了隨時傷害人的能力,。然而,,圣人“以道蒞天下”,“為無為,,事無事”,,“我清靜而民自正”,權力清靜不擾民,,民眾不受強力約束,,可以自然發(fā)展,沒有“天下多忌諱”的擔驚受怕,,自然正氣滿滿,無懼邪惡,,不用疑神疑鬼“,,鬼”也就失去了施展邪惡作用的機會,也就沒有了奇災異禍,。故云“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 【非其神不傷人也,,圣人弗傷也】 “弗”就是“不……之”,,省略的賓語就是“傷”的對象?!案本褪恰安粋?,也就是不傷人。 “鬼”真的有傷害人的神秘力量嗎,?非也,。而是圣人在位,道治天下,,所謂“弗傷”,,歸根結底還是圣人“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的效果,。圣人化暴從善,,雖位高權重,而無害物之心,,不暴斂于民,,不加刑于民,故云“圣人弗傷也”,。 韓非子說“人處疾則貴醫(yī),,有禍則畏鬼”,人主越是有為而“天下多忌諱”,,則“民彌貧”,,民貧則生亂 ,社會越是動蕩混亂,,天下鬼妖邪魅之事就越是層出不窮,。 所以,,“鬼”伴隨著人主的“有為”暴政出現(xiàn),真正害人的不是“鬼”,,而是“人”,。《左傳·三十二年》: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 若人主為道,,順天應民,上下相安,,天下安泰,,則萬民和樂,,自由自在,顧忌也少,,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暗鬼陰魂出來害人,。若人主失道,暴力為政,,上下對立,,則妖風四起,云詭波譎,,夜路都不敢走,。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對這兩句話的理解,,自古分歧很大,。韓非子《解老》說:人鬼不相傷,上下不相傷,,其德上下交盛而俱歸于民,。 韓非子把“鬼”當作實存物來討論了,,并且最終“德交歸”的對象是也是“民”。王弼類似,,只是王弼把“神”與“圣”相提并論:神圣合道,,交歸之也。我理解:圣人為道無為,,怎么可以跟“鬼之神”置于同等位置呢,? 吳澄則認為:圣人不傷萬物,則民氣和平,?!皟烧卟幌鄠杂捎谑ト酥?,故皆歸德于圣人也”,。 我認為:老子討論的是“以道蒞天下”,主體是圣人,,因此“德交歸”的也應該是圣人,。 |
|
來自: 見青黃 > 《大道·煉性·磨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