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很貼題,。歷史地理領域一本很重要的書,,記錄詳實。對新疆,、西域旅游有興趣的,,可以看,屬于一手資料,,尤其走314國道到帕米爾高原旅游,。
二十多歲的玄奘一路西行去印度求學,學成歸來,,應李世民要求,,記錄所見所聞,備著大唐出去打仗用,。
玄奘路線—— 去:長安出發(fā),,偷渡過玉門關、八百里沙嘖(差點死在戈壁),,到達高昌,;受高昌王護送,一路到達龜茲(現庫車境內),,翻越天山支脈凌山,,到達大清池(現伊塞克湖);后前往碎葉城(很多年后李白出生的地方),,遇見西突厥可汗,,一路護送至現阿富汗境內。再翻山到巴基斯坦,、尼泊爾,,進入印度,到達那爛陀寺,。 在印度:四處游覽,,觀賞佛跡,記錄傳聞,。全印度去了一個遍,,差點渡海去了斯里蘭卡。最后回到那爛陀寺修行,,被派往當地國王那里辯經,。 回:中亞費爾干納河谷,翻越帕米爾高原(古代稱蔥嶺),,到達石頭城(現喀什塔什庫爾干縣,,慕士塔格峰所在地),,再前往喀什,準備赴高昌王之約,。但此時高昌已經被滅,,遂南下返回莎車,沿著西域南道一路返回,。
簡單說,,去走的傳統西域北道,回走的西域南道,。因是給作戰(zhàn)做信息參考,,當時高昌已被滅,所以從高昌以西開始寫,。搭配《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閱讀,可知全部取經過程,。
原文有些乏味,,縱然部分用詞精彩,但缺乏相應地理知識儲備,,就只看見一個一個什么什么國,,而且大多數都被罵形容粗鄙、素質低下,??纱钆溟喿x復旦大學侯楊方教授的《重返帕米爾》和《這才是絲綢之路》。兩本書是作者實地查看,,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弄出來的,。口語化嚴重,,有炫的成分,,但實打實走過的路,參考價值非常高,。以至于后來閱讀《失落的衛(wèi)星》,,還有幫助。侯楊方教授有公眾號,,并推出了研學之旅?,F在大火的玄奘之路戈壁挑戰(zhàn)賽,就在玄奘當年走的八百里沙嘖,。不過侯教授說了,,他們終點跑錯了。,。,。
玄奘不是第一個去印度取經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位,還有宋云,、法顯,,他們都留下了傳記,以及數千年來千千萬萬位奔波在絲綢之路上的商旅,。絲綢之路的歷史真的很久,。張騫當年去到大月氏首都,看到的城市是什么樣子的,?侯教授說是希臘的城市,。嗯,很可信,,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帶去的希臘化,。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挖掘的墓葬,里面的漆盒,、青銅器,,和萬里之外的楚國國都紀南城(古郢都,現湖北荊州市郊)發(fā)現的一模一樣,。
人類歷史主要受限于地理環(huán)境,,這本書是再好不過的佐證了。哪怕歷經千年,,或許語言,、文字、名稱有變化,,但那山,、那水總還在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