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在常熟,既是點心,,又是主食,,幾乎家家都會做。常熟早點四大類,,面,、餛飩團子、饅頭糕,、大餅油條,;常熟人說“今朝裹餛飩吃”,就是只有餛飩沒有飯菜,。 一,、常熟餛飩習俗 常熟舊時相沿成習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明確要吃餛飩的只有元宵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上元(俗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日為上元,、中元,、下元日),上元之夜稱“元夜”,,也叫“元宵”,。元宵節(jié)當天,常熟城鄉(xiāng)家家戶戶均吃元宵湯圓,,以豬油,、白糖、桃仁,、棗仁為餡,,放入沸水中煮食;也有的在搓圓的餡芯外面滾上一薄層米粉,,放入油鍋煎熟,,又甜又香。有些人家在當晚(也有前一晚)裹食餛飩,,以肉,、雞、魚,、蟹作餡,,以各種調(diào)味品合湯,,因為形似兜,故稱為“兜財餛飩”,,以祈求大量財帛被兜進家來,。 常熟傳統(tǒng)時令飲食中,農(nóng)歷臘月廿四是吃糖團子,。 舊時常熟人家煮飯燒菜都用柴灶,,俗稱灶頭,每一灶頭必安灶神馬于灶陘之龕,。灶神,,其神號曰東廚司命,俗呼“灶君菩薩,、灶家老爺”。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為送灶日,,“灶家老爺上天述職”,,當夜,家家戶戶以膠牙餳祀之,,俗稱糖元寶,。又以米粉裹豆沙餡為餌,名曰謝灶團,,吃得灶家老爺“甜咪咪,、笑嘻嘻、上天多說好話”,。至是,,填寫姓氏,焚化禳災(zāi),,篝燈載灶馬,,穿竹筋作杠為灶神之轎,界神上天,,焚送門外,。至除夕,家家戶戶又設(shè)饌?cè)紶t,,迎接灶家老爺,。也有遲至上元節(jié)接灶者,供以元宵湯圓,、豆腐干,、百葉一類蔬食,以取潔凈,。 為何現(xiàn)在“廿四夜”吃餛飩,,個人觀點,,餛飩團子在常熟飲食中屬于黃金組合,做團子要弄得一手米粉,,還是裹餛飩簡單,。 另外,每年大年初一,,常熟很多人家早晨吃糕團湯,,寓意“高升、團圓”,;中午吃面或餛飩,,寓意“長壽、發(fā)財”,。有些鄉(xiāng)鎮(zhèn)操辦節(jié)慶廟會等活動,,也常以葷素餛飩作為主食??傊诔J?,一碗餛飩能解決很多事情。 二,、常熟餛飩行業(yè) 常熟在清代就有餛飩店,、攤,但供應(yīng)的都是大餛飩,。 清光緒年間,,有一種餛飩駱駝?chuàng)珊绷鱾鞯匠J臁U睋有嗡岂橊?,以竹制成,,前端設(shè)小型行灶,小灶火不太旺而又不息,,小鍋熱氣騰騰,。后端形似小型碗櫥,上下兩格,,下層為抽屜,,內(nèi)放餛飩皮子和肉糜餡;上層放調(diào)羹,、碗盞,;頂格除了放置各色調(diào)味品外,也是主人的工作臺,。餛飩駱駝?chuàng)赝疽浴昂V,、篤、篤”竹梆聲叫賣,,當時在常熟街頭初見,,引為新奇,。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有湖北大治縣人陳老六,,肩負駱駝?chuàng)?,帶領(lǐng)家屬一路謀生來到常熟。陳是個勤懇樸實的中年漢子,,遠道而來,,雖人地生疏,言語不通,,但以殷勤接待顧客,,生意做到童叟無欺,因此立足,。他自己手工打制的餛飩皮子,,薄如紙而透明,下鍋燒煮注意火候,,湯水清而上口鮮潔,,業(yè)內(nèi)人稱為湖幫“縐紗餛飩”,其風味特色,,深受顧客歡迎。他以家為作坊,,打皮子,、斬肉餡、備佐料,、劈柴爿,,每日出攤兩次,風里來雨里去,,串街走巷從不間斷,。 1905年,陳在方橋堍開設(shè)餛飩店,,取名“陳新盛”,,經(jīng)營縐紗餛飩和清水湯團。自此,,常熟餛飩業(yè)始有本幫和湖幫之分,。之后,陳老六陸續(xù)引來同鄉(xiāng)經(jīng)營縐紗餛飩,,而專做大餛飩的本幫也相繼仿效供應(yīng)縐紗餛飩,,流傳至今。 舊時的常熟點心行業(yè)都是專業(yè)戶,,歸類明確,,如熟面業(yè),、饅餅業(yè)、大餅油條業(yè),、糕團業(yè),、餛飩業(yè)等,跨行不得經(jīng)營,,因此餛飩業(yè)只兼營湯團,,不兼營任何米、粉點心,。但穿街走巷的肩挑小販,,肩挑何擔、擅干哪行,,不受同業(yè)公會約束,。 民國時期,常熟餛飩業(yè)經(jīng)營品種,,全年都有的是鮮肉縐紗餛飩,、蛋衣多肉縐紗餛飩、鮮肉大餛飩,、雞肉大餛飩,、菜肉大餛飩、鮮肉芯湯團,、雞肉芯湯團,、豆沙豬油芯湯團、芝麻豬油芯湯團,、水晶豬油芯湯團,、玫瑰豬油芯湯團;春夏季供應(yīng)青菜芯素餛飩,、油煎鮮肉大餛飩,;秋季供應(yīng)薺菜鮮肉大餛飩、蟹粉鮮肉大餛飩,。 解放初期(1950年),,常熟城區(qū)餛飩業(yè)共有31家店鋪,分別是陳新盛,、王振興,、王義生、王義興,、左茂盛,、合興、朱鴻森、何裕茂,、恒福興,、姚德泰、倪鳳記,、陳長興,、陳復(fù)興、陳洪福,、黃天興,、劉三元、劉茂森,、蔡聚興,、泰安、美味,、衛(wèi)生,、黃義記、新興,、顏福興,、美味春、正豐,、盛興,、福時新、黃廣興,、義興,。 1958年10月1日,常熟城區(qū)餛飩店,、攤并入紅星飲食合作商店。 三年自然災(zāi)害期間,,常熟餛飩業(yè)大量撤并,,至1962年 8 月,餛飩店僅剩下陳新盛一家,;另有美味春,、新義興、四時齋,、恒福興,、京門、毛順興,、味雅,、新正興、大樂意等九家飲食店兼營此業(yè),。同年10月,,新雅點心店開業(yè)亦兼營餛飩,。 1981年,常熟城區(qū)經(jīng)營餛飩為主的只有利民,、復(fù)興兩家餛飩店,;另有虞山糕團店、京門,、紅星,、新雅、味雅,、新建,、美味春、四時齋,、新義興,、阜安橋等十家飲食店兼營此業(yè)。 復(fù)興餛飩店在南門大街135號,、跨塘橋頭,,店堂是一整間半新式的臨河平房。利民餛飩店在河?xùn)|街138號,、東門大街路口北側(cè)的一幢老式小樓里,,底樓一分為二,北間制作,、南間堂食,。后來出現(xiàn)的那家“百年老店”,當年是新興大餅油條店,,門牌河?xùn)|街126號,,西鄰在改開后由街道創(chuàng)辦了方橋面店,和北門大街口的辛峰面館一起始創(chuàng)了常熟炒澆面,。 同時期,,老縣場忠勝巷口由街道創(chuàng)辦的虞山點心店率先恢復(fù)縐紗餛飩,大蒜花碧綠,、蛋衣絲金黃,,很是精致誘人,每碗售價1角8分,、1兩糧票,,很多人舍不得。 我曾寫過一篇《西門灣的餛飩店》,,其實西門灣里沒有餛飩店,,只有面飯店;桂興不在西門,而在大東門外泰安街上,。文章中餛飩店的原型是復(fù)興和利民,,小時候我家住在顯星橋頭,離復(fù)興餛飩店不遠,;我在虞陽小學讀的大班和一年級,,利民餛飩店正好順路。 后來,,紅星飲食店在對面縣東街口,、大黑板旁開設(shè)專業(yè)餛飩店。再后來,,老縣場地塊綜合改造,,紅星餛飩店并入松盛糕團店,專營餛飩團子的鋪面在縣南街學前街口,、跨塘橋頭,。 目前常熟城區(qū)較出名的餛飩店有,跨塘橋松盛,、方橋頭惠樂,、漕涇小紅星、河?xùn)|街小五星,、一碗餛飩,、沈記湯圓、君子弄姐妹餛飩店等,。 原松盛餛飩鋪灶臺 三,、常熟人裹餛飩 現(xiàn)在的美食博主、網(wǎng)紅喜歡吹捧餛飩店,,像南京的柴火餛飩,、蘇州的泡泡餛飩、常熟的松盛餛飩,。實際上只要誠信,、認真,出品一碗好餛飩并不難,。我認識原紅星餛飩店主任和松盛餛飩班長,以前經(jīng)常一邊吃餛飩,、一邊咨詢,、研究裹餛飩,通過無數(shù)次實踐,,我的手藝絕對不遜專業(yè)餛飩店,。 常熟餛飩,按大小可分為大餛飩和小(縐紗)餛飩,,按餡料可分為肉芯餛飩和素芯餛飩,,按吃法可分為湯餛飩、腌(冷激)餛飩,、煎餛飩,,就是這么簡單。十幾年前在外地吃過豆沙餡餛飩,,但是常熟人從來不裹甜芯餛飩,,豆沙、芝麻只能做團子餡,。 常熟人吃餛飩,,好像沒聽說過誰家自己打制皮子,都是從生面店買現(xiàn)成,。計劃經(jīng)濟時代,,人民橋、益民,、方橋三家制面工場對市民只供應(yīng)大餛飩皮子,。后來有了個體搖面店,市民才能買到縐紗餛飩皮子,,即使能買到,,縐紗餛飩皮子的銷量也遠不及大餛飩皮子,因為大多數(shù)人家習慣吃大餛飩,,比如我,。 縐紗餛飩不是不好吃,也不是不好做,,人家里不常吃的原因是肉太少,。縐紗餛飩的肉餡調(diào)制得比較稀薄,,裹餛飩時用竹片蘸一點肉餡,,往皮子上一刮就成,粗鄙點說簡直就是“肉屁”,,當飯吃不飽,。有人說吃縐紗餛飩主要是為了喝那一口湯,要是這么說,,大餛飩湯就不能調(diào)配得好一點,? 餛飩的湯,考究的人家會用骨頭湯或雞湯,,再撒上切細的大蒜葉,、蛋衣絲,、蝦皮、紫菜,,滋味鮮潔無比,;普通人家節(jié)儉,豬油,、醬油,、味精和鹽,倒入開水即成,,餛飩店也是這樣合湯的,,為何有時覺得比家里好吃,因為隔灶頭,、客點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人民橋,、益民制面工場相繼停業(yè),,僅存的方橋制面工場(后改名“生面店”)一直營業(yè)到2020年3月11日。老常熟人迷信方橋生面店,,除了習慣,,還因為他家的水面、皮子顏色是正常的小麥粉色,,有點發(fā)黃,。雖然胡子老板態(tài)度不太好,但是每逢正月十五,、臘月二十四,,店外就會排起長隊。有一次胡子老板和顧客吵架,,大家都靜靜地站在寒風中,,等他們煩完嘴皮。 水面是從搖面機里直接出來的,,皮子要先軋成面皮,,再疊放在案板上,用鍘刀切,。因此各家店皮子的大小,、厚薄都不太一樣。一斤大餛飩皮子約在40—50張之間,,40張的比較厚,,50張的有點薄。我喜歡厚皮子,,并算好這個數(shù)去買豬肉,,通常一斤全肉餡搭配兩斤餛飩皮子,如果還要加其他配料,,就要減少豬肉的量,。餛飩店的肉餡比家里裹的要小,用的肉也可能不一樣,,因此很容易估算毛利率,。餛飩?cè)怵W太大也不好吃,要是喜歡超大肉餡,,那就干脆包餃子吧,。 肉芯餛飩分全肉餡和夾肉餡。我經(jīng)常裹全豬肉餡,,據(jù)說自己剁的肉餡比較香,,但有時一懶惰就會買絞好的肉餡,曾想試試羊肉,、雞肉或魚肉餡,,至今還沒下手。夾肉餡中,,比較奢侈的是蟹肉餡,、蝦仁肉餡,蟹肉和河蝦仁都比豬肉貴,,還要動手剝,,很麻煩;普通的是菜肉餡,,以前常熟只有青菜肉餡,、白菜肉餡、薺菜肉餡,,韭菜肉餡,、芹菜肉餡是改開后隨餃子流行起來的。 素芯餛飩分菜餡(青菜,、白菜,、薺菜、韭菜,、芹菜,、草頭等)和豆腐餡。蔬菜要先焯水或腌漬,,再用力擠出水分,,剁碎,才能調(diào)制餛飩餡,。常熟老人把買豆腐說成“撈豆腐”,,因為計劃經(jīng)濟時代豆腐沒有老,、嫩之分,水噗噗的一塊,,用力反而抓不起來,,只能輕輕撈起。撈回家的豆腐,,先要包裹在毛巾里,,再壓上重物,讓水分盡量瀝出,,才能用來做豆腐餡?,F(xiàn)在考究的人家,豆腐餡里還要加入剁細的榨菜,、香干,、木耳、香菇,、筍丁,、蛋皮、開洋,、干貝,、海參、火腿等,,總之復(fù)雜精致無止境,。 常熟人家吃餛飩,一般都是湯餛飩,,大冷天吃碗湯餛飩,,感覺全身熱乎。夏天會吃腌(冷激)餛飩,,尤其適合素芯餛飩,,煮熟的餛飩先過一遍涼開水,再滴上香油,,拌勻,,攤開,稍微晾干表面水分,,吃的時候拌上或蘸取少許調(diào)料汁,。煎餛飩大多是用隔頓剩下的餛飩,現(xiàn)在用不粘鍋,,加少許油,,輕松煎至焦黃即可。我喜歡原味的腌餛飩和煎餛飩,,最多加點香醋,,清爽,。 我裹餛飩的最高記錄是八斤皮子,一個人從采購,、剁餡到最后煮熟,。我在家吃餛飩的最高記錄是八十只,在餛飩店吃縐紗餛飩的最高記錄是十二碗,,都是年輕氣盛時吃飽了撐的。 小時候常念一首童謠:“留級生,,賣餛飩,,一賣賣到大東門?!币徽Q蹠r代變了,,現(xiàn)在沒有留級生,現(xiàn)在簡簡單單點開爿餛飩店,,收入不比打工差,。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家餛飩店都可能成為網(wǎng)紅,,新生代會裹餛飩的越來越少,,一眼望出去到處都是美食,至于店里餛飩和家里餛飩哪個好吃,,相信很多人會有比較,,不過就是常熟老話說的,“啞巴吃餛飩,,心里有數(sh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