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有些病毒的確很可怕,。 比如,,流感病毒每年導致全世界25萬至50萬人死亡; 引起艾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從1981年至今,,已造成超過4000萬人死亡,; 還有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危險性的埃博拉病毒,可以在一年半內造成約1.1萬人死亡,。 在《有益的病毒》這本書里,,記錄了在1918年秋天發(fā)生“西班牙流感”的慘痛歷史。 這場疫情的感染人數令人恐懼:在英國有25萬人喪生,,在法國和日本有40萬人喪生,,在美國有50萬人喪生,在印度有數百萬人喪生,。 在某些地區(qū),,整個村莊絕戶,房子里堆滿了白骨,。由于醫(yī)生人數過少,,沒辦法及時為病人看病,為了防止進一步的傳染,,被感染的人被迫待在衛(wèi)生條件糟糕的帳篷和棚屋里,。病人、尸體與垂死的人一個挨一個并排躺在一起,,掩埋尸體時棺材都不夠用,。 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情況嚴重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當時的州長托馬斯·里格斯采取了很多應急措施來應對這一傳染?。悍怄i港口,建立隔離點,,限制旅客進入阿拉斯加州,,之后里格斯又下令關閉學校、教堂,、劇院,,以及公園。 盡管采取了這些舉措,,傳染病還是在原住民居住的村落蔓延開來,,也許不利的氣候條件也助長了傳染病的蔓延,幾周之內,,在諾姆地區(qū)的300名因紐特人中就有176人死亡,。 在阿拉斯加州一些更偏遠的社區(qū)中,甚至出現一家子都成了凍尸的情況,,因為全家都得病之后根本沒人有足夠的力氣去生火,。為了最大限度阻止傳染病擴散,里格斯禁止原住民進入人口稠密的城市和村莊,。 這些人被限制待在自己家里,,他們太虛弱了,,根本沒法去打獵獲得食物,也沒法去砍柴生火,,即便當疫情最嚴重的階段已經過去后,,他們還是相繼死去。幸存下來的人是靠吃他們的狗活下來的,,被遺棄到野外的寵物則靠吃死尸活下來,。 相比之下,有些病毒危害較小,,比如胃腸炎病毒以及普通感冒病毒,。但不管怎樣,病毒被冠以“毒”之名也不算冤枉,。 2.病毒的兩面性 一般來說,,病毒不會自己存活,它們只能通過感染其他有機體來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 然而在與病毒作斗爭的過程中,人們卻慢慢發(fā)現,,病毒的這種存活方式有時候反而可以對人體有好處,,比如有些病毒甚至可以治療癌癥或殺死有害細菌。 1912年,,意大利醫(yī)生尼科拉·德帕切發(fā)現,,一名女性癌癥患者體內的癌細胞竟然不翼而飛。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發(fā)現,,這位患者不久前被狗咬過,,隨后她注射了包含活的狂犬病毒的狂犬疫苗。 同一時期,,美國在也報道了一起難解的病例,。一名女性血癌患者也在一場感冒之后奇跡般地痊愈了。之后,,各地還陸續(xù)出現了癌癥患者得了水痘或麻疹后痊愈的病例,。 經過對比,醫(yī)生們發(fā)現,,每次這種病例發(fā)生的同時,,其背后都出現了病毒的身影。 難道病毒能夠成為癌癥腫瘤殺手嗎,? 科學家很快意識到這種可能性,,并開始尋找最適合承擔這一任務的病毒。 除了對疾病有治療作用的病毒以外,,還有一些病毒,,在感染之后并不會發(fā)病,,而是與人體共生。 在《有益的病毒》這本書里,,作者提到令人聞風喪膽的艾滋病毒,,在猴子體內卻可以相安無事,由此提出了一個“無害病毒”的新概念,。 所謂的無害病毒,,指的是病毒進入體內,導致細胞病變的能力并不強,,即破壞和殺死病毒宿主細胞的能力并不強,。如果用戰(zhàn)爭來舉例,可以把它看成一直沒有武器裝備的軍隊,,構不成什么威脅,。 這種無害病毒進入猴子體內,會讓猴子的活躍免疫細胞數量降低,,而進入人體則相反,,會讓活躍免疫細胞數量大幅提高。而大量的活躍免疫細胞會讓人發(fā)病,,這種發(fā)現給了醫(yī)學專家們治療艾滋病的靈感,。 3.人體與病毒的防御與共生 眾所周知,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可以防范絕大多數病毒,。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免疫系統(tǒng)反應過于強烈,反而會破壞正常的身體機能,,威脅人的生命,。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許多令人聞風色變的疾病與病毒都緊密相連,。鼠疫,、霍亂、天花,、艾滋病,、埃博拉、SARS,、新冠肺炎等,,都是由病毒導致的。 病毒的屬性,,是利用人體自身的細胞進行復制,,從而讓自己生存下去??股仡愃幬餆o法阻止這種細胞復制,,因此對病毒無法發(fā)揮作用,。 而當前殺死病毒的藥物,往往只能從它的復制機制入手,,研發(fā)周期長,,成本高。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病毒開始大規(guī)模傳播,,就勢必占用巨大的社會資源,短時間內難以研發(fā)出有效的治療藥物,。 以小兒麻痹癥為例,,古埃及就已經有法老因患此疾病而致殘的記載。然而直到1909年,,人類才首次從猴子體內分離出了脊髓灰質炎病毒,。 這個過程太漫長了,以至于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也曾感染這一病癥,,并造成終身殘疾,。直到1950年,美國開始大規(guī)模接種疫苗,,才在20世紀90年代讓這一疾病銷聲匿跡,。 自古以來,病毒始終以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式使我們生病,。然而這種做法令我們十分費解:如果病毒殺死了它的宿主,就等于殺死了自己,。那么,,病毒該怎樣繁衍擴增呢? 狡猾的病毒演化出一些花招,,可以在潛在的受害者之間進行傳播,。 就拿當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來說吧,它藏匿在人體的呼吸道里,,不僅通過打噴嚏,、咳嗽等方式進行飛沫傳播,就連空氣都是這種病毒的宿主,。就這樣,,它從一個宿主跳到另一個宿主,從而讓自己持續(xù)生存下去,。 今天的人類可以在幾天之內把一整片熱帶雨林砍伐殆盡,,也可以在一天之內去到地球上任意一個地方,這兩個條件湊在一起,,使得新的傳染病比過去更加快速地入侵人體,,并快速地擴散到整個世界,。 在與病毒的這場無聲的戰(zhàn)爭中,人類該怎樣做呢,? 在《有益的病毒》這本書里,,作者提到了“共存的藝術”。 他把病毒比喻成一場戰(zhàn)爭中的敵人,,而戰(zhàn)爭中,,敵我雙方可以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是請求增援,用以暴制暴的方式鎮(zhèn)壓叛亂,,免疫系統(tǒng)發(fā)現敵人并攻擊它們,,患者痊愈、病毒死亡,; 第二種是與入侵者達成協(xié)議,,病毒找到一個屬于它的位置,在那里進行復制,,不會對機體構成傷害,,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管著它們,并給予它們自由的空間,。 當然,,如果要達到這個效果,人類要進化的不只是免疫系統(tǒng),。 用《有益的病毒》“前言”里的一句話說:自然界不是只有好壞之分,,攜起手來并為對方留出空間,可以避免很多災難與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