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或者妹妹的出生,,對于前面,、尤其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而言,盡管可能早已聽說會有一位小客人到來,,但是自見到他/她起,,自己就被排除在親密關(guān)系之外——確切地說是自己曾經(jīng)與爸爸媽媽的親密,媽媽的親密尤甚,。過去的親密關(guān)系被這個新來的小家伙毫無道理可言地?fù)寠Z了去,,憤怒、恐懼,、無力,、無奈與悲傷同時襲來,但為了生存又不得不壓抑下去,,變成討好的察言觀色,。 那個失去親密的早期,往往是驚喜,、驚訝之后緊隨著迷茫,、慌亂而生起憤怒、抗?fàn)幰灾劣谖蛪阂帧?/span> 對于一個三四歲的孩童而言,,依賴父母是習(xí)慣,,也是天性,更是人格組成中最核心的基礎(chǔ),。因為自己尚不能獨立,,于突然之間陷入生存危機——弟弟或妹妹的出生打破了自己與母親關(guān)系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自己被擠出“親密二人組”,。他/她只能幻想猜測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或者極端無價值而傷害了父母,,使得他們做下了如此傷害或者是懲罰自己的決定。又或者,定然是自己哪里不好,,而新來的小家伙也必然地比自己好上千百倍,,才會使得父母舍下自己、背棄之前對自己的溫柔寵溺,。 更讓自己驚訝的是,,已經(jīng)確信自己為父母所愛的現(xiàn)實完全地坍塌,但自己整日的安全喜樂之下竟然完全沒有想到生平最信任的父母居然背著自己做了些什么完全無法知曉的秘密之事——最原始的理想化破滅,?!白類邸背蔀橹e言,親密成為假象,,信任化為泡影,。如此,第一個孩子有可能經(jīng)歷了出生以來最嚴(yán)重的“拋棄”,。 他/她驚訝,、迷茫、慌亂,、恐懼,、委屈之余,并未得到任何讓自己心安的解釋——所有的解釋都是為保護(hù)那個剛剛降生的小東西,,而無法解除這個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驚慌,、不安,、委屈、憤怒與疑惑,。為了生存只能吞下委屈,,勉力圖存,丟掉自己是父母最愛的幻想,,將其深深埋藏,。然而想了解事實的愿望并未完全消滅,想重新找回自己被愛的體驗的沖動會被“欺騙”——無論父母怎樣解釋都無法化解孩子內(nèi)心的疑惑,、羞恥與敵視,,一切的解釋都無法修復(fù)孩子被傷害的“事實”。因為所有的解釋都在維護(hù)大人和那個新生的小孩子,,這成為合理化的早期教學(xué),,只是無法化解第一個孩子體驗到的悲涼,理性“說的天花亂墜無法入心”也就制造了無法信任,、無法親密的防護(hù),。 而離開父母跟隨其他親人生活的行動,更加雪上加霜地證實了孩子內(nèi)心中深深懷疑被拋棄的感覺與猜測,,畢竟自己的離開是被迫的,,事實就是小家伙的出生,,事實的證明就是母親的懷里已經(jīng)沒有了自己的位置,而爸爸成為兼職——確切地說拿著自己的爸爸的親職薪金做著別人爸爸的臥底,。更為嚴(yán)重的是,,自己被迫離開父母和家庭,成為父母拋棄孩子,。孩子感受到的不被愛,、被拋棄甚至是被迫害,便是“鐵證”,。 如此寒涼的體驗與被害的恐懼加之深深的無力無助感的產(chǎn)生,,迫使孩子在意識強大的脅迫之下使得潛意識粉碎掉安全與信任的親子關(guān)系而重新生長出一個技能——察言觀色的討好、勤快與努力,。留下的傷痕是笑容的僵化,、聲音的僵硬與行動的無彈性,以及被問及需要時快速否認(rèn)與拒絕——這個拒絕是不敢,、不值得,、不配、不可能……他/她必須用冷漠來冰凍內(nèi)心里的柔情與幻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內(nèi)心的柔軟不會再次面對突如其來的沖擊,,那個傷太疼了,如死亡一千次的疼,,伴隨著無休止的墜落,,深不見底。 對母親的憤怒是因為母親的臂膀里不再有屬于自己的溫情,,母親的眼神里傳達(dá)出來的對自己的不滿以及稍縱即逝的柔情,,與她看那新生的肉團(tuán)時的如水如瓊漿的天母神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態(tài)度讓自己確信:媽媽叛變了,!或者媽媽給自己上演了一場驚天變局大戲,,以至于自己毫無覺察。小孩子對自己異常憤怒:愚蠢,、笨死了,;對母親也異常憤怒:你居然……而這些憤怒也來自因為還需要母親的乳房但卻被壓抑下來。好巧不巧的是,,母親的“幫兇”還不時地在母親以及那個肉團(tuán)身邊晃動,。正愁自己憤怒無處安放之際,那個被稱作“爸爸”的“幫兇”便成為憤怒與仇恨的承接對象,。對母親的憤怒轉(zhuǎn)移到了父親身上——投放一個殺死他的炮彈,,扔過一些“一拳打他個稀巴爛”的碎天石。 不幸的是,拋過去的,,不但被他接住,,還會反擊、戲耍甚至懲罰,。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這個被精神分析稱做俄狄浦斯情結(jié)的與爸爸爭奪母親的競爭以及害怕被懲罰的過程,被人類以沖突的方式繼承下來,,父子沖突也被顯性的記載為人際沖突的最早版本,。如此,爸爸成為最早背黑鍋的人,,因為孩子的憤怒最早并不來源于父親對母親的爭奪和背著自己的親密,,而是母親對待自己的“差別相”——溫柔以待對應(yīng)著她承擔(dān)不起的生命負(fù)累所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的負(fù)性情感,母親分裂樣的對待,。 如果相信生命的奇妙或許還可以想象到孩子在母親的肚子里除了感受上的愉悅之外,,定然還有無邊的黑暗與生命威脅——突然遭受一支冰激凌冰火兩重天般的對立分裂的感受,或者滾燙的麻辣燙進(jìn)入到母親的身體里也會讓胎兒遭受煉獄之苦,,更何況還有突然的驚嚇,、摔倒、生氣,、憤怒,、委屈、失望,、無助,,甚至因任何不滿而滋生的“殺死”之念。無論自殺的念頭還是墮胎的想法,,以及“生(懷)不逢時”的錯亂情感、自我懲罰,,都會讓胚胎級,、細(xì)胞級以及組織級別的胎兒備受煎熬——要知道,胎兒的感知系統(tǒng)完全是母親的嫡系,,并在這個組織體系之中完成生命的最初旅行,。從胚胎就開始存儲記憶的軀體與大腦細(xì)胞,完整地經(jīng)歷了與母親在一起的愛恨情仇,,因為生存需要,,無法被母親和自己完全消化,因此便借用距離母親最近的爸爸解決了,。就像你想吐的時候,,一定是吐在離你最近的地方,而不會區(qū)分他是人還是狗。所以,,父子的沖突在某種程度上是轉(zhuǎn)移了孩子與母親的沖突,,成為一個新的沖突的承載系統(tǒng)。 靈活的天性創(chuàng)造了人生擇機擇時的應(yīng)對能力,。投射轉(zhuǎn)移到爸爸身上的憤怒,、嫉妒甚至是仇恨也便以見諸行動的方式施加過去。但是打不過是眼下最終的結(jié)局,,無論是力氣,、勁道、時機都無法完整表達(dá)孩子內(nèi)心幻想中的破壞性,,每每受挫也必然會激活天性中的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思維力量——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青春期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