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某,女,47歲,。2021年9月24日初診,。
白塞病2年,曾到多家醫(yī)院診治,,未見效,,于2007年9月24日前來門診治療。癥見:口腔潰瘍,、口干舌燥,、頭痛頭暈,眼怕光,,胃脘疼以飯后尤甚,、噯氣泛酸,陰部潰爛,、腰痛,、怕冷,以及寐差,,乏力等,。
西醫(yī)診斷:白塞病。
中醫(yī)診斷:狐惑病,。
辨證:上熱下寒,。
治法:清上焦熱毒、祛中焦寒濁,。
方藥:甘草10,、干姜10、云苓20,、黃連10,、細辛3、浙貝母10,、黃芩10,、五倍子10、淡魚古15,、梔子10,、法夏10、白芨10,。7劑,。效不顯。
10月12日2診:因頭痛較劇,,以天麻鉤藤飲加味,,亦未見效。細思患者除了有毒邪阻滯上焦所見的口腔潰瘍、口干舌燥,、頭痛頭暈,、眼怕光,阻滯中焦所見的胃脘疼,、噯氣,、泛酸等上中二焦癥外,尚有阻滯下焦所見的陰部潰爛,、腰痛,、怕冷。
辨證為:陰陽毒邪阻滯三焦,。
治法:溫陽,、清熱、解毒,、化痰,。
從10月19日第三診開始,在前方基礎上加四逆湯,,形成以黃連解毒湯清陽毒,、四逆湯散陰毒,法夏,、云苓,、浙貝母、淡魚古和胃化痰的治療格局,。
方藥:法夏10,、救必應15、黃連10,、,、云苓20、蒲公英10,、黃柏10、浙貝母10,、熟附子10,、梔子10、淡魚古15,、干姜10,、桃仁10、甘草6,。
7劑后,,口腔潰瘍和陰部潰爛愈,其余諸癥亦減輕。隨后數月主要治療頭痛,、胃脘痛,、不寐等癥。至2008年5月6日22診:患者又出現口腔潰瘍(陰部潰瘍一直沒有復發(fā)),,再次使用黃連解毒湯合四逆湯加味,,所患行瘥。
【按】白塞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細小血管炎為病理基礎的慢性進行性多系統損害的疾病,,損害的部位廣泛,主要表現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外陰部潰瘍和眼色素膜的三聯癥,。”中醫(yī)稱狐惑病,。濕熱內蘊,,阻滯氣機為常見病機。主要表現為咽喉,、口腔,、眼睛、二陰同時或交替潰瘍等癥狀,。治療則以清熱解毒為主,。然以此法治療患者,未見良效,?;诨颊哐础⑴吕?、陰部潰瘍這些下焦癥狀,,考慮到恐有陰毒阻滯下焦的成份,因此改弦易轍,,采用大熱大寒藥相互配伍的方藥,,針對陰毒、陽毒,,進行同時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頭痛一癥最常見,,在20診中出現,,僅5診未現。但用疏散外風之方藥,,如天麻勾藤飲以及白芷,、川芎,、藁本、蔓荊子等方藥并不能取效,。而緊扣陰陽毒邪阻滯三焦這一病機,,使用黃連解毒湯合四逆湯加味,治療患者口腔和陰部潰瘍時,,患者頭痛反而能隨潰瘍的愈合而減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