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宋史》卷四百五列傳 李宗勉,,字強父,富陽人,。開禧元年進(jìn)士,。紹定元年,遷著作郎,。入對,,言邊事宜夙夜震懼,以消咎殃,。明年,,兼權(quán)兵部郎官。時李全叛謀已露,,人莫敢言,,宗勉獨累疏及之。又言:“欲人謀之合,,莫若通下情,。人多好諂,揣所悅意則侈其言,,度所惡聞則小其事,。上既壅塞,下亦欺誣,,則成敗得失之機,、理亂安危之故,將孰從而上聞哉,?不聞則不戒,,待其事至乃駭而圖之,抑已晚矣,?!?br> 翻譯: 李宗勉,字強父,,富陽人,。開禧元年進(jìn)士。紹定元年,,他升為著作郎,。入朝廷奏對,說邊事應(yīng)該時刻警惕,,以消除災(zāi)禍,。第二年,他兼任權(quán)兵部郎官。這時李全反叛的陰謀已暴露,,人們都不敢說,,李宗勉獨自多次上疏論及此事。又說:“想使人們與陛下合謀,,不如使下情上達(dá),。人們大多喜歡諂媚,揣測陛下喜歡的就多說,,估計陛下討厭的就少講,。上面已被堵塞,,下面也欺騙,,那么成敗得失的關(guān)鍵、治亂安危的原因,,將有誰能向陛下講呢,?不知道則不戒備,等事情發(fā)生了驚駭并去處理它,,就已經(jīng)晚了,。”
解析: 南宋理宗時,,賈似道獨攬大權(quán),,大用私人,正直的大臣和功宿將一一被他排擠,。他不管國家已處在十分危急的時刻,,仍然花天酒地。代理兵部尚書李宗勉要宋理宗把君子吸引過來,,不要讓小人欺蒙,。他說:“人多好諛,揣所悅意則侈其言,,度所惡,,則下其事,上即壅塞,,下亦欺誣,。”
古人理智上意識到要“親賢臣,、遠(yuǎn)小人”,,但在感情上卻總免不了近小人、遠(yuǎn)君子,。如何戰(zhàn)勝感情上的傾向性,,讓理智占主導(dǎo)地位?歷代權(quán)謀家,在封建集權(quán)體制前提下,,不斷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開出了一些“藥方”。
李宗勉認(rèn)為防止被小人欺騙的辦法就是勾通下情,,不要阻塞了上下情況交流的渠道,;要經(jīng)常性地接觸各方面人物,聽取各方面意見,,討論決定事情之前,,要先作調(diào)查了解,這樣,,決策問題就有事實依據(jù),,就會把人們的才智能力引導(dǎo)到建設(shè)性地完善地解決問題上面來,諂諛,、好表現(xiàn)以試圖在上位的人賞識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君子之風(fēng)就會日長,,小人之氣也就會日短,。
恩格斯說過,人一半是神,,一半是野獸,。就是說,人性有高尚的一面,,也有卑劣的一面,。
作為屬下,他可以成為君子,,亦可以成為小人,;作為處在上位的人,他可以成為明君,,亦可以成為昏君,。
做屬下的是做君子還是做小人,固然與其本身的品性有一定關(guān)系,,但是如果規(guī)章制度健全和完善,,會強使人們通過合法、正當(dāng)?shù)耐緩綄崿F(xiàn)自身的利益,。
那么,,人們就會抑制人性“野獸”的一面,堂堂正正的做人,,大多會成為君子,。倘若制度不健全在封建集權(quán)體制下,做君子還是做小人,在較大程度又取決于在上位者,。
在上位者是親賢臣,、遠(yuǎn)小人,還是近小人,、疏君子,,這實際上調(diào)節(jié)著人們是向君子看齊還是與小人一致。
能否做到親賢臣,、遠(yuǎn)小人,,就在于他能否壓抑或克制自身“獸性”的一面。
由于在上位者處在不求他人而他人有求于自己這樣一種地位,,“獸性”的一面容易放縱,,這更需要自我克制和壓抑,努力使理智上的認(rèn)識與感情上的傾向一致起來,。
所以在上位者
首先自身要正,,要加強自身的休養(yǎng),,要克制個人私欲的膨脹,,盡量減少個人愛憎、好惡對決策和用人的影響,;
其次就是要多調(diào)查核實,,廣開言路,保持上下信息通達(dá),,雖身居高位,,卻具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此外,,還要深沉,不要外露,,講究方法,。 這就是歷代權(quán)謀家對后人所要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