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五臟,心肺居上,,為上焦,,脾(胃)居中,為中焦,,肝腎居下,,為下焦。
肝
辛主升發(fā),,也就是辣的東西有助于人體向外升發(fā),所以補肝用辛,。酸主收斂,,酸味的東西都有往里面收的性質(zhì),所以瀉肝用酸,。同樣的道理,,舉一反三,補肺就用酸,瀉肺用辛,。
肝氣郁結(jié)呢,就是肝氣想升發(fā),,但升發(fā)不動,,被堵住了,所以它就憋的難受,,所以人就會出現(xiàn)胸脅苦滿,,感覺心情壓抑,,郁悶等情況。但是它越是憋的難受,,它就越是想升發(fā),,它要找到出口,所以人就會出現(xiàn)腹部一陣陣沖擊作痛,,也就是竄痛等情況,。這就像人生氣的時候一樣。所以說肝主怒,,人生氣了以后,,首先升發(fā)就不暢了,他就要把這個氣發(fā)出來,,如果發(fā)不出來,,一直憋在里面,就會憋出病來,。所以說像女人在經(jīng)期的時候,,她如果一生氣,也就是生悶氣,,這個氣又沒有發(fā)出來,,月經(jīng)就會突然就斷了,就是升發(fā)之氣不暢了,。所以說肝氣要疏,,如果有火,就一定要發(fā)出來,,發(fā)火本身也可以疏肝。 我們還經(jīng)常聽到一個詞,,就是大動肝火,,什么是肝火?郁則生火,,所以肝火指的就是郁火,,如果肝火一直郁在里面,人就會出現(xiàn)長痘,、身體潮熱,、易燥易怒等癥狀。什么叫潮熱,?就是像潮水一樣,,一陣一陣的,,就是肝氣升發(fā)的時候他就發(fā)一陣熱,,升發(fā)不了就又郁在里面了。這是肝所易生的病,,一個是動,一個是郁,。所以肝氣一定要舒,一定要條達(dá),,人既不能發(fā)狂發(fā)瘋,,也不能一直壓抑郁悶。
肺金主收,,也主降,,人體肺金不能收斂,人就會出現(xiàn)盜汗,、自汗,、頭暈、咳逆,、上氣,、痿軟等癥狀。上氣也就是喘的意思,,也就是氣不降,,喘的厲害,。酸主收,所以補肺用酸,,五味子可以降肺平喘,。
土生金,,火克金,。肺金收斂不足,主要是肺液不足,,人體津液不足,,熱氣上沖外散,肺想收收不住,,需要補土生金,,也就是滋養(yǎng)肺液,補中益氣,,比如說像山藥,,薏米,芡實,,蓮子等等這些,,要補充肺中的津液,身體的津液。肺主通天氣,,主衛(wèi)外而為固,,肺金收斂太過一般主要是受外寒所傷,應(yīng)激反應(yīng)而致玄府不開,,需要宣通肺氣,。
治肺燥的主方是麥門冬湯
心 心火主長,,人身心火不足,則血行不暢,、四肢不溫,、精神倦怠、面色無華,,心主神明,,心火無所謂太過,所謂火氣太過,是心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濟(jì),,虛火上炎,證見面色發(fā)紅,、口舌生瘡,、心煩多夢,或急火攻心,,逼血外行,,以致吐血、衄血,。 心火主熱,,心臟多發(fā)虛熱之病,虛火愈上炎,,則心火愈不足,,而出現(xiàn)上熱下寒,假熱真寒,。肝中之火為郁火,,治之在疏,心火上炎為虛火,,治之在降,。心在上,心火要降,,腎在下,,腎水要升,如此心腎相交,,水火既濟(jì),。木生火,水克火,。心火不足,,要升肝,肝木升則心火旺,。心火上炎,,要補水,滋心液,,同時要降心火,,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黃連(四兩) 黃芩(二兩) 芍藥(二兩) 雞子黃(二枚) 阿膠(三兩) 治心煩,、不寐,。 其中黃連,、黃芩、芍藥清降心火,,雞子黃,、阿膠補血滋液。 腎 腎水主藏,,人身腎水不藏,,則現(xiàn)陽越神驚、腰酸腰痛,、遺精滑泄,、大小不禁等癥。腎主藏精,,腎水無所謂太過,腎水愈藏則積精愈厚,。腎水主寒,,腎臟多水寒不升之病。心主長,,腎主藏,,心臟越能長越好,相當(dāng)于你出去掙錢越多越好,,腎臟越能藏越好,,相當(dāng)于你銀行的存款越多越好。但掙得錢要能夠收回來,,所以心火有不降之病,,銀行里存的錢要能夠取出來,所以腎水有不升之病,。心火不降是心中陰液不足,,要補心陰,腎水不升是腎中所藏相火不旺,,要補腎陽,。 肝肺居左右,一個主生發(fā),,一個主收斂,,生發(fā)收斂主要在平衡,過猶不及,。心腎居上下,,主要在升降,心腎相交,。人身不過氣血水火,,氣就是火入水中,,蒸水為氣,血就是水入火中,,化火為血,。心臟之長者,長的是氣血,,腎臟之藏者,,藏的是水火。腎中所藏火不足,,則腎水不升,。金生水,土克水,,人身腎水不足,,要斂肺,肺水降則腎陰生,。脾主治水,,腎水不升,要培土,,讓水氣能行,,同時要補火,溫補腎陽,,用附子湯,。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術(shù)(四兩) 芍藥(三兩) 治手足寒、骨節(jié)疼痛,。 其中附子補腎陽,,溫腎水,人參,、白術(shù)培土,,茯苓、芍藥利水,。 通補腎氣用腎氣丸 干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茯苓(三兩) 牡丹皮(三兩) 桂枝(一兩) 附子(炮,,一兩) 治虛勞,腎氣不足,。 地黃,、山藥補水,茱萸斂入腎中,。附子補火,,桂枝通陽,。茯苓、澤瀉行水,,丹皮活血通脈,。 脾 脾主運化,脾為胃行其津液,。脾土運化不及,,則中氣不足,面色萎黃,,四肢乏力,、全身倦怠,氣虛下陷,,而成便溏,陽氣不足,,完谷不化,,脾陽不振,食減腹脹,?;鹕?,木克土,,運化不及者,或脾陽不振,,火力不足,,或肝氣不舒,氣機(jī)不暢,,運化停頓,,所以人一生氣郁悶,就不想吃飯,。脾土也無所謂運化太過,,脾土主濕,脾多病濕,,濕困脾陽,則運化無力,。 脾濕不運,,用理中丸,。 人參,、炙甘草,、白術(shù)、干姜 各三兩 治霍亂,,上吐下瀉,。 人參、甘草補中,,白術(shù)燥濕,,干姜溫寒。 總結(jié): 要而言之,,藏象之中,,三升三降,,腎水升,,心火降,肝木升,,肺金降,,脾陽升,胃陰降,。肺在上,,為華蓋,心在肺下,,像太陽,,胃在心下,居中間,,此三者,,皆降。胃降,,則心肺皆降,,胃不降,則心肺下降無路,。腎在下而上濟(jì)心火,,肝在腎上,主升發(fā),,脾在中,,主運化,此三者,,皆升,。土主運,,脾升則肝腎皆升,故脾胃為后天之本,。氣有升降,,則生化正常。升者不升,,降者不降,,人則病。肺金不降,,咳喘,。心火不降,上炎,。胃陰不降,,嘔逆。脾陽不升,,下陷,。肝木不升,氣郁,。腎水不升,,滑泄。此之類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