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家拳為什么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這篇文章發(fā)表后,我陸續(xù)收到了拳友的私信咨詢,問到的問題大致相同,,故統(tǒng)一答復如下: “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出現(xiàn)在王宗岳原序《十三勢行功心解》開篇的一句話,,既“以心行氣,務(wù)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wù)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這里的“十三勢”,,是八門五步,。八門即四正四隅,四正即“掤,、捋,、擠、按”,;四隅即“採,、挒、肘,、靠”,。八個勁法八個方位故稱八門。五步是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五個步法。 這八個技擊勁法和五個技擊步法,,都能通過古傳太極拳自練單操和對練單操的系統(tǒng)訓練中所獲得,。從個人十年套路習練和十幾年的單操習練的體驗看,古拳普對應(yīng)的應(yīng)該是單操而不是套路,。 例如:“掤”勁是八個勁法中基礎(chǔ)之中的基礎(chǔ),,它從自練(行氣)單操“翻江倒海”的訓練中所獲取,。 而“擠”勁,,卻是“掤”勁的搭手應(yīng)用;或者說,掤勁的應(yīng)用就是“擠”勁,?!皵D”勁,它只能出現(xiàn)在對練單操中,。自練單操(翻江倒海)只能練“掤”勁,,練不出“擠”勁。 “捋”勁,,更是出現(xiàn)在對練單操中,,它是對練單操中的“單推手旋子倒插步”。 “按”勁,,同樣的,,陰陽掌搭(己)腕外掤為“擠”;雙陽掌外推為“按”,?!鞍础眲磐瑯映霈F(xiàn)在對練單操中。 海底針為“採”勁,,但前提條件是破敵方“拿己腕之手”,,又是對練單操。 野馬分鬃是“挒”勁,,但用的卻一定是“螳螂雙提刀”的“挒”勁的勁路,。“挒”勁是側(cè)身對敵,,向身后打,。網(wǎng)絡(luò)上的反手外撂砍敵手的腋下,那是外行照本宣科的理解,。 “肘”勁不用說,,是個練拳的就知道。但太極拳的“肘”勁和泰拳的肘不同,,太極拳的肘勁不用回肘撞擊,,而是“擠肘點擊”。 “靠”勁,,最難練,,因為它使用的是軀干,“更”需要身法和步法上得機得勢,??縿女斎桓檬浅霈F(xiàn)在對練單操中了。 單雙推手,,是古傳太極拳對練單操的訓練形式之一,。 而八門五步中的“五步”,除了“前進”和“中定”以外,練太極拳的恐怕沒有人不知道:左右云手是“左顧”,、“右盼”,;倒攆猴是“后退”。 五步中的“前進”是進步搬攔捶活步單操,,這個單操和套路中的進步搬攔捶差別很大,。有很多人把它誤以為是形意拳的劈拳或鉆拳的簡化版,還有人把它誤以為是八極拳中的單操手,。 五步中的“中定”,,是“雙輕步”中的”拿根”技術(shù),。 明白了王宗岳所講的“十三勢”,,就比較容易理解什么是“十三勢”中的“以心行氣”和“以氣運身”了。 這里請大家注意,,王宗岳原序的標題是《十三勢行功“心”解》,,這個“心”,指的是古傳太極拳的“心法”,。這個標題是在告訴我們,,所有的“十三勢”,是接受古傳太極拳“心法”的實操控制的,。 我們前面提過,,“翻江倒海”這節(jié)行氣單操有“心法”,,并且這還是為數(shù)不多的幾句行功口訣的要領(lǐng):捅破天,,指破山,戳破地,?!胺购!备峭瓿晒湃V中“先求開展,,后求緊湊”中的“先求開展”,。 實操“翻江倒海”,,會使受訓者在強化自身筋骨的同時,,產(chǎn)生非常明顯的氣感。這個氣感的顯著程度,,要遠遠超過套路訓練所產(chǎn)生的氣感,。 有了翻江倒海的“心法”和這個感覺強烈的“氣感”,“以心行氣”才有了理解上的基礎(chǔ),。而一旦離開了這個“基礎(chǔ)”,,古拳譜中王宗岳的這句“以心行氣”,就會永遠停留在習練者主觀臆想的文字層面。 而理解“以氣運身”,,其關(guān)鍵是要通過(自對練)單操的訓練,,使“氣行于筋”、“筋勁同源”,、“氣行筋(勁)動”的功夫被練上身,。關(guān)于“氣行于筋”等拳理的討論,前期公眾號多篇文章有過闡釋,,在此不做贅述(見附錄),。 從個人十年套路習練和十幾年的單操習練的體驗看,古拳普對應(yīng)的應(yīng)該是單操而不是套路,。越過單操的基礎(chǔ)訓練,,直接習練套路的拳友,理解這些古拳譜會有難度,。 作者微信號:fjks-tjss 附錄:關(guān)于“氣行于筋”,,“筋勁同源”,“氣行筋(勁)動”的拳理討論,,請參閱《國庚起太極散手》公眾號早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