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前,、后交叉韌帶之間相互交叉,。膝關節(jié)的滑膜在交叉韌帶處,自后向前繞經(jīng)交叉韌帶下形成反折,,將膝關節(jié)后方隔開,,因此膝關節(jié)囊內、外側僅在前方相交通。 4,、內側副韌帶上起自股骨內上髁的內后方深層,,形態(tài)扁而寬,下至脛骨內側平8臺的關節(jié)線下緣,。其又可分為深,、淺兩層,深層即為上述的內側關節(jié)囊的中部,,而一般意義上的內側副韌帶是指淺層,。 5、外側副韌帶起于股骨的外上髁,,止于腓骨小頭,,在其位于關節(jié)間隙的水平有腘肌腱將其與外側半月板隔開。后外方有弓型韌帶,,起至腓骨頭,,上行分為二束,外束與腘肌腱融合止于股骨外側髁,,內束覆蓋于腘肌之后上部,,止于脛骨后面。 6,、前交叉韌帶可以分為二個功能不同的纖維束:前內側股和后外側股,。 ①在大體的解剖上難以區(qū)分,因為它們并不作為獨立的結構存在,。在膝關節(jié)屈曲時,,較長且強的前內側股繃緊,而在膝關節(jié)伸直時,,較短和弱的后外側股繃緊,。 ②前交叉韌帶的功能是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并與側副韌帶,、關節(jié)囊后方增厚部一起限制膝部過伸。在小腿固定的情況下,,防止股骨內旋,。 ③前交叉韌帶在膝關節(jié)任何位置都保持緊張狀態(tài),以維持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 7,、后交叉韌帶由前外側股和后內側股所組成。 ①前外側股較大,,在膝關節(jié)屈曲時繃緊,,伸直時松弛。后內側股較細,在膝關節(jié)屈曲時松弛,,而在伸直時繃緊,。 ②后交叉韌帶的功能是防止脛骨向后移位。 8,、內側副韌帶又稱為脛側副韌帶,,由深淺兩層組成。 ①淺層是通常所稱的內側副韌帶,,由平行的和斜形的纖維所組成,,長度約11cm,寬度約1.5cm,,起自股骨內側收肌結節(jié)之下,,止于脛骨結節(jié)水平;深層為淺層下方的關節(jié)囊增厚所致,。 ②內側副韌帶的功能主要是防止膝關節(jié)外翻,。 ③當前交叉韌帶功能有缺陷時,內側副韌帶淺層和內側半月板具有阻止脛骨前移的作用,。 9,、外側副韌帶又稱為腓側副韌帶,起自股骨外上髁上方,,止于腓骨小頭下方,,呈一個圓索狀結構,長約5-7cm,。 ①在經(jīng)過關節(jié)間隙時有腘肌腱將其與外側半月板隔開,。外側副韌帶的后部纖維與其深面的關節(jié)囊相混合,參與形成弓形韌帶,。 ②外側副韌帶在膝關節(jié)屈曲時呈松弛狀態(tài),,其余位置均保持緊張。功能是防止膝關節(jié)內翻,,并與膝后外側結構一起防止膝關節(jié)的內翻和外旋,。 10、MR ①體位:仰臥并使脛骨外旋10~15°,。 ②掃描方向:矢狀面掃描,,將掃描方向和前交叉韌帶纖維走向平行。 ③矢狀面是診斷前交叉韌帶撕裂的主要掃描層面,,而橫斷面和冠狀面對于顯示前交叉韌帶近端附著點(股骨內側髁外側面)是十分有用的,。 ④序列選擇:斜矢狀面:T1WI、T?WI或T?脂肪抑制序列,;冠狀面和橫斷面:T?WI,。 ⑤正常韌帶在各個序列中均為低信號。 ⑥采用STIR或fs T2WI掃描可以更好地顯示水腫和出血。 11,、前交叉韌帶完全撕裂 MR直接征象: ①前交叉韌帶信號增高 ②前交叉韌帶走向異常(扭曲),,和脛骨的交叉角變小 ③前交叉韌帶連續(xù)性中斷 ④出現(xiàn)假瘤征、空虛征 MR間接征象: ①關節(jié)外側部骨挫傷或骨軟骨骨折,,即外側脛骨平臺和股骨外側髁的挫傷或骨,、軟骨骨折。 ②前交叉韌帶角度異常,,與脛骨平臺的夾角小于45°,,和blumenseat線之間的夾角大于15°(blumenseat線:股骨后側面和前交叉韌帶脛骨附著處之間的連線) ③脛骨前移(大于7mm)。 ④外側半月板后移,。 ⑤后交叉韌帶的角度小于107°,。 13,、軸向移動損傷 ①非接觸性,多見于滑雪和足球運動,。 ②在膝關節(jié)不同程度的屈曲和脛骨外旋或股骨內旋狀態(tài)下,,受到外翻力的作用。 ③通常在快速減速并改變方向的時候發(fā)生,。 ④這種力量作用于前交叉韌帶并可導致前交叉韌帶撕裂,。 ⑤一旦前交叉韌帶撕裂,脛骨就相對于骨前移,,使股骨外側髁和脛骨外后方撞擊,。 ⑥屈曲的程度決定股骨髁挫傷的部位。 16、后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的撕脫較常見,表現(xiàn)為脛骨平臺后部有線形的T1WI低信號,,T2WI,、STIR高信號的骨折線,撕脫的碎片和后交叉韌帶相連而韌帶的連續(xù)性未見中斷,。 17,、后交叉韌帶部分撕裂 MRI表現(xiàn) ①有外傷史,而無完全撕裂的MRI表現(xiàn) ②后交叉韌帶內有信號異常改變 18、儀表盤損傷 ①膝關節(jié)屈曲時,,外力作用于脛骨近端前方,,多見于車禍時膝關節(jié)撞擊前方的儀表盤,也見于跌倒以后膝關節(jié)撞擊地面,。 ②水腫出現(xiàn)在脛骨的前方,,偶爾出現(xiàn)在髕骨的后方。 ③可合并后交叉韌帶撕裂,,也是PCL最常見的損傷機制,,因為屈曲時后交叉韌帶被拉直,受脛骨后移的外力后,,PCL最易撕裂,。 ④PCL撕裂最多見于中部,其次為上下端附著點,。 ⑤可合并后關節(jié)囊的撕裂,。 19、伸展過度性損傷 ①當膝關節(jié)直立時,,脛骨前方受力使膝關節(jié)過伸,,或踢腿過猛是膝關節(jié)被動過伸時 ②最常見是脛骨受到直接外力,如汽車撞行人 ③在過伸時,,脛骨前部撞擊股骨髁前部,,形成對稱性骨挫傷,如果同時有一外翻力的話,,膝關節(jié)內側可出現(xiàn)對稱性挫傷 ④還可合并ACL,、PCL和半月板的損傷;腘窩的血管神經(jīng)干損傷,、腓腸肌損傷等,。 20、內側副韌帶撕裂 ①據(jù)膝關節(jié)的內側關節(jié)間隙的寬度分級: I級:0~5mm II級:6~10mm III級:11~15mm IV級:16~20mm ②MRI分級: I級:皮下水腫(韌帶挫傷) II級:韌帶部分撕裂,,表現(xiàn)為韌帶的信號增高,,鄰近的見水腫 III級:韌帶的連續(xù)性中斷,,鄰近可見彌漫性水腫 ③發(fā)生部位: 近端多見,尤其以其股骨附著點處撕裂最多見,,韌帶的中部次之,,而遠端最少見。 ④I級撕裂MR表現(xiàn): T1WI表現(xiàn)為皮下的低信號,; T2WI,、STIR、FS呈高信號,; 內側副韌帶的形態(tài)未見改變,,為平行于骨皮質的帶狀低信號影。 ⑤II級撕裂MR表現(xiàn): 部分纖維斷裂,,在T2WI(或STIR,、FS)呈高信號; 水腫和出血使韌帶和周圍脂肪分界不清,; 韌帶可有移位,,不再平行于骨皮質。 ⑥ Ⅲ 級撕裂MR表現(xiàn): 韌帶的連續(xù)性中斷,,在T?WI(或STIR,、FS)上呈彌漫性高信號。 伴有內側副韌帶附著點的撕脫骨折時,,可見局部骨皮質連續(xù)性中斷,,有大小不一的T1WI、 T2WI均為高信號的骨片和韌帶相連 內側副韌帶遠端的撕裂或撕脫可顯示為波浪狀改變,。 21,、由于外側副韌帶較細小,不是每個膝關節(jié)MR掃描圖像上都能清晰顯示外側副韌帶,。 22,、髕骨脫位 ①髕骨脫位是一種常見的損傷,其損傷是短暫性的,,病人不一定意識到,,二而在體檢時由于腫脹和疼痛而影響檢查,因此有50%-70%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不能獲得診斷,。 ②MR檢查有助于髕骨脫位所引起的所有改變的發(fā)現(xiàn),。 ③防止髕骨外脫位的支持結構有:內側支持帶、髕股韌帶,、股內斜肌,,其中髕股韌帶是主要的防止髕骨外脫位的韌帶。 23,、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診斷的關鍵: ①知道各個韌帶的解剖部位和走向 ②有無明確的外傷史 ③出現(xiàn)信號異常 ④有/無連續(xù)性中斷是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的分水嶺 ⑤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掃描方向中觀察 |
|
來自: 幽默的數(shù)據(jù)線 > 《頸肩腰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