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月節(jié)。按《國語》曰,,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jié),。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歷史上,,沒有哪個節(jié)日像清明節(jié)這樣,兼具自然與人文內涵,,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又是傳統(tǒng)祭祖節(jié)日,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有“上清下明”之意,天空清而大地明,,陽氣清和,,萬物生長。此時養(yǎng)生,,應與自然同氣相求,,抓住清明“清氣上升”之勢,可以事半功倍地除去體內長期積攢的痰濁毒素,,實現(xiàn)身體內環(huán)境的天清地明,。 同時清明又處于仲春與暮春的交接,所謂“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天氣轉暖,雨水增多,,也會產生更多的濕氣,,所以健脾除濕是關鍵。 清明有三候: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桐始華:桐指的是白桐(泡桐),白桐花是清明之征兆,、標志,。 田鼠化為鴽:到了清明節(jié),小鳥紛紛出來活動了,。鼠數陰類,,鴽數陽類。也有陰氣向陽氣轉化的意味,。 虹始見:古人認為彩虹是陰陽交會之氣,,清明雨多,所以出現(xiàn)彩虹的幾率也比較高,。 清明節(jié)的“天清”對應人體的“心清”、“肺清”,;“地明”對應人體的脾胃升降功能,。 簡單的拍手就可以很好的養(yǎng)心護心,。早上或晚上7-9點拍手掌,,拍十幾分鐘,可以激活手掌上的心包經和心經,,疏通經絡,,使心血充盈,瀉除心火,,加速身體毒素的代謝,,還可以防治胸悶胸痛。 我們身體上有一個祛濕大穴,那就是陰陵泉,,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 我們可以用手指從三陰交穴處開始順著骨緣推到陰陵泉穴,在推的過程中去找最痛的點,,反復地推到不疼了,,脾經就通暢了。每天堅持做不僅健脾利濕,,還能減肥美容,。 “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p> ——《黃帝內經》 心態(tài)平和,才能使肝火熄滅,、肝氣順暢,。可以多到大自然里聽聽自然的聲音,如鐘聲,、風聲,、雨聲、濤聲,、溪聲,、鳥聲,能夠讓人回歸自然,,放松,、解壓,調養(yǎng)情志,。 但清明時節(jié)氣溫冷熱多變,,掃墓或踏青時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寒濕等外邪入侵,。 一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就點明了這個節(jié)氣的最大特點——濕氣重,。 濕氣是一種中醫(yī)理論概念,是身體的萬惡之邪,,“六淫邪氣”中,,濕邪尤為難治,它遇寒為寒濕,,遇熱為濕熱,,馭風為風濕,與外邪里應外合,,糾纏不清,。 濕潤的氣候、食肉是濕氣的來源,,所以清明時節(jié),,要防止“外濕”與“內濕”相結合,使?jié)裥斑^重而傷陽氣,。 在改變不了外部環(huán)境的條件下,可以通過飲食來防濕祛濕,。 首先要少食葷腥肉類食物,,尤其是牛羊肉,、雞肉、蝦,、鯰魚等,,這些食物不僅容易產生濕熱,還會助發(fā)肝火,,引起如關節(jié)炎,、哮喘、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復發(fā),。 在此基礎上,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還有地瓜、白菜,、蘿卜,、芋頭等,溫胃祛濕,,也適宜多吃,。 四神指薏仁,、蓮子、山藥,、茯苓,,其中茯苓是祛濕的良藥,它味甘而淡,,甘能補,,淡能滲,使?jié)駸o所聚,,痰無由生,,更重要的是利水而不傷正氣,不愧是《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 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毛皮”。特別適合體質有點虛的朋友食用,,能讓瘦子長肉,,胖子不虛,。 蓮子養(yǎng)心安神,補五臟不足,,通利十二經脈氣血,,使氣血暢而不腐。對于久病,、產后或老年體虛者,,更是常用的營養(yǎng)佳品。 芡實健脾祛濕,,益腎固精,,再加上補虛健脾的豬肚,讓脾胃強健,,濕氣才能更順利地運化出去,。 這道湯以甘平為主,四種不同功效與性質的原料互相搭配,,能補益心肺,,健脾益腎,適合大多數人日常調養(yǎng),。 原料:豬肚250g,,薏仁30g,蓮子30g,,芡實20g,,茯苓10g 做法: 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1小時; 2,、豬肚清洗干凈并切段,,在沸水里氽煮2分鐘去腥; 3,、將豬肚和“四神”放入砂鍋里,,添加清水,沸騰后轉小火煮2小時,, 開鍋5分鐘前,,加鹽調味即可。 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 ——《隨園食單》 青團也被稱為清明果,、青團子,,本是江浙一帶的習俗,用糯米粉和青蒿草之類的草汁混合揉成,,之后蒸熟,。 如果以艾葉來做的話,還可以祛濕健脾,、治療脾胃虛寒,,所以清明吃青團正合適。 原料: 新鮮艾葉50g,,糯米粉200g,,粘米粉100g,白糖適量(根據自己的口味,,不放亦可),,油少許。 做法: 1,、新鮮艾葉焯水后撈起,; 2、切成小段,,用料理機打成糊,,可加少許水; 3,、糯米粉,、粘米粉、白糖放入盆中,,加入艾草糊,、水(慢慢逐步加),搓成光滑的面團,; 5,、把面團搓成長條,,用刀切成均等的小劑子,,揉圓,底部抹上少許油,; 6,、蒸鍋內加水,煮沸后放入青團,,蒸十五分鐘即可,。 提示: 1、出鍋后放涼用保鮮膜包起來,,好儲存,,不易粘,。 2、如果有餡料,,可以把步驟5的小劑子捏成圓形,,包入餡料,收口捏圓即可,。 3,、青團可以放在荷葉、紫蘇葉,、粽葉上,,有別樣的清香。 注意:陰虛火旺之人,、血熱體質的女性不適合,。 春季宜多吃柔肝的食物,,平時也可以通過茶飲來調養(yǎng)身體,,比如菊花與桑葚一同泡茶喝,菊花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桑葚養(yǎng)血柔肝、益腎潤肺,,兩者泡茶,,可以起到肝肺同養(yǎng)的效果。 如果怕脾胃虛寒喝不了茶,,可以試試陳皮,,再放點干姜。 新會陳皮香氣厚重,,化痰的作用好,,適合痰濕重的人群。 原料: 黃茶2g,,新會陳皮一小塊,,干姜2g 做法: 1、干姜,、陳皮稍微清洗一下放入壺中,,沖入沸水約300ml,浸泡5分鐘,,放一邊備用,; 2、放2g黃茶在杯里,,倒入備用的茶湯,。 清明為節(jié)始于唐朝,,但源自上巳節(jié)和寒食節(jié),。 清明,即是節(jié)氣,,又是追思故人的節(jié)日,,這種對過去的懷戀,對故人及先祖的祭奠,,是中國人骨子中獨特的感懷和浪漫,。 陸機的“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就是人們野外踏青嬉戲的寫照。放風箏于此日也最為流行,,如果沒有下雨的話,,清明的風也非常適宜放風箏。 民間還有“清明放斷鷂”的說法,,如把自己的煩惱病災等寫在紙鳶上,,放飛后斷其線,任其隨風飄去,,將晦氣放掉,。 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蠆(chài 古書上說的蝎子一類的毒蟲)毒。今蓋師其遺意也,。 ——《燕京歲時記》 唐朝在清明時節(jié),,取榆柳之火賜近臣以順陽氣,又在三月三賜柳圈給大臣免毒,,到了清代把兩個習俗融合,,用頭戴柳枝來代替了。到了如今,,不提倡折柳枝,,變成愛護柳樹了,,柳樹是清明很重要的風物,。 清明已是春天的尾聲, 我們不妨像楊萬里這樣與春天告別—— 只余三日便清和,, 盡放春歸莫恨它,。 我們只需慎終追遠,, 不忘來時,追問未來,, 感知生命的發(fā)生與死亡,, 便是永生不息。
|